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练习3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三首同步练习3
(1)
1.对下列加点字注音正误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浮藻(zào)漫溯(suò)漪沦(yī)酵成(xiào)佝(gōu)偻(lóu)粗糙(zāo)踯躅(zh í chú)
A.错3个 B.错4个 C.全对 D.全错
2.下列各诗句中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各句的一项是
A.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B.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C.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D.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3.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只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意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B.“悄悄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作者特意将“悄悄”和“笙箫”“夏虫”和“沉默”这无法调和的事物连接起来,意在表明诗人离情的不可遏止。
C.诗的第二节写夕阳西照,洒下一片金辉,河畔柳树下,河水清清,倒映着新娘的艳影,一回想到这些,幸福之感顿然在心头荡漾。
D.这首诗首尾呼应,略有重复,主要是表现诗人对故地康桥的那种怀念和珍视。
4.对《赞美》一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中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中原大地的景色,反复强调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并在最后这个民族一定要崛起。
B.第二节作者写了一个农夫从愚昧到觉醒的过程,作者借农夫的形象,暗示出这个民族一定能够崛起。
C.第三节作者写了一个老妇人的期待,这个老妇人就是祖国的象征。
诗中多次写到“痛哭”实际是表明了诗人对祖国的线装的伤心之情。
D.第四节反复使用“一样”表明客观存在的不变,但是全诗又多处反复出现“一个民族已经起来”的诗句,表明了作者对这个古老民族的赞颂,表达了对这个古老民族所充满的希望。
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5.第三、四两句的修辞是
6.诗歌在韵律上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
7.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 _
阅读下文,完成8~11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8.“青荇”的意思是___________
9.两节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__________ _
10.写出两节诗的韵脚__________ _
11.“招摇”“甘心”有什么深意?
招摇:___________ 甘心: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12~13题。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2.“死水”象征着___________
13.“丑恶”指什么?能造出个什么世界?
___________
(2)
1.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
冯至
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
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
但是在这林里面还隐藏
许多小路,又深邃、又生疏。
走一条生的,便有些心慌,
怕越走越远,走入迷途,
但不知不觉从树疏处
忽然望见我们住的地方,
像座新的岛屿呈在天边。
我们的身边有多少事物
向我们要求新的发现:
不要觉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
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
A.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哲理,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被认识了的事物。
B.作者通过生活化的诗歌情境启示人们:轻车熟路固然不会迷途,但要有新的发现,就必须走出生活的惯性。
C.作者通过“到死时抚摸自己的发肤/生了疑问:这是谁的身体”,表达了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这一深刻主题。
D.这首诗写的是日常小事,却提示了生活中熟悉与陌生的辩证关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5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与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注: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派中最主要的诗人。
本诗作于抗战爆发后,表现了诗人痛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由的强烈感情。
2.本诗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3.“春天,堤上的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诗人为何将这两行诗用括号标示?
4.“灰烬”“血和泥”等意象的含义是什么?
5.“那辽远的一角”指什么地方?
将臧克家的《老马》与宋朝李纲的《病牛》对照着阅读,然后回答6-10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6.对《老马》的理解,有如下多种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B.可以理解为旧中国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象征。
C.是一个没有脊梁、甘作奴隶、甘受奴役的劳动者形象。
D.象征一切在重压下痛苦挣扎的人。
7.《老马》中“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和“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等句子从侧面表现出了主人的,同时写出老马、的性格。
8.《病牛》中①“实千箱”②“谁复伤”③“羸病”各是什么意思?
①②③
9.“病牛”象征了的人。
10.臧克家说,可以用《病牛》来“理解我的《老马》”。
人们认为两诗的形象都有诗人自身的影子,其写作上的共同点是
[参考答案]
(1)
1.B 2.D 3.C 4.D
5.拟人、顶真
6.注重诗歌内在的韵律美。
7.对康桥的离情别绪。
8.绿色的水草。
9.比喻、移就
10.娘、漾、摇、草
11.生动地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
深刻地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恋。
12.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
13.封建军阀不会造出个好社会
(2)
1.C(对事物发现的领域是无穷大的,不能因生命的结束而说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到了尽头,到了终点)2.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3.在描写沦陷区的阴暗时,加入这种直观式的描绘,更能透露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以及对祖国所遭受的沉重灾难所产生的哀痛。
4.暗示祖国正笼罩在深重的苦难中。
5.指没有被侵略者所蹂躏的地方。
6.C
7.冷酷、残忍倔强、坚忍
8.①收获的粮食装满很多谷仓②谁再来怜悯同情(我)③体弱多病
9.为他人创造财富却不计自身遭遇而甘心情愿(的人)
10.咏物抒情(或“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