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古代文化常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阜阳十中陶晓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总结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规律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总结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规律方法。

学情分析:古代文化常识是今年考纲新增加的考点,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因此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影响考试的发挥。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相关常识,只是我们以往没有系统的归纳整理。

要让学生消除这种畏难情绪,就让学生有平时积累的意识,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教学方法:合作研习,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件展示〕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A、60岁
B、70岁
C、100岁
D、141岁
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21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
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解析:院试是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的一种考试,也叫章试。

各地考生在县府里参加考试,由省里的提督学政主持,考取者称生员,俗称秀才〔茂才〕或相公。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由翰林或部院官员主考,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由礼部主考,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二、课堂活动
1、考情汇锦
近年来,高考对文史知识的考查渐渐增多,单独命题屡有出现,常见的考查角度主要有:①古代政府机构;②官职的升迁;③古代的礼法习俗;④古代的时间与地理方位;⑤古人的称谓;⑥文学典故与常识。

2、、考点攻略
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复习备考。

3、、模拟练习题体验
2021·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

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

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
....,被追入朝,百姓
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
..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

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

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

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

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

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

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

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局部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
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C项,“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应该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封建宗法制度最根本的一项原那么。

评析:全国卷已不限于对一般实词的考查,通过翻译题考查一般实词的意义更有效。

要想读懂文言文,必须懂得与古代生活关系密切的历史、文化、文学知识,要加强这方面的积累和识记理解。

积累的途径有三个:一是课文中的,二是平时做模拟题时文本中所涉及的,三是可以依本书知识清单集中学习和积累。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

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

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

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

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解析:“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错,宇文化及杀害来
护儿时,炀帝也被捉拿了,原文为:“是日旦将朝,见执。

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


三、合作研习训练稳固
研习一古代的官名、爵位、庙号、谥号以及表官职变动的名词
例1以下句子均出自课文,请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侯、伯:
2.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烛之武退秦师?
执事:
3.楚左尹
..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
左尹:
4.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沛公。

?鸿门宴?
都尉: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孔雀东南飞?
丞:
6.予左迁
..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左迁:
7.相如顾召赵御史
..书。

?廉颇蔺相如列传?
御史:
当堂训练.2021·高考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永淳初,解褐
..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

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扬州法曹。

……迁将作大匠。

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
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

’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

历代
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遂罢。


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
..,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
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
..?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

〞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

及病,遣上医临治。

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以下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研习二古代礼仪、科举、制度、称谓等有关的名词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久灿烂的文化使礼仪、科举等有关制度十分完备,有关这类名词在文言文阅读中也时常出现,需要我们了解、识记。

识记这类名词可分两种方法:一是现代汉语已经不用的,牢记其意思即可;二是现代汉语还使用的,注意古今变化情况,如“婚姻〞“赠〞等。

例2以下句子均出自课文,请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急而求子,是寡人
..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
寡人:
2.那么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足下:
3.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荆轲刺秦王?
陛下:
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

?鸿门宴?
婚姻:
5.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离骚?
朕:
6.结发
..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孔雀东南飞?
结发:
7.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
父8.乃设九宾
..礼于廷。

?廉颇蔺相如列传?
九宾:
9.遂通五经
..。

?张衡传?
..,贯六艺
五经、六艺:
10.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

?张衡传?
乞骸骨:
当堂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王翱,字九皋,盐山人,永乐进士
..。

宣德元年,以杨士奇荐,擢御史。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那么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

婿竟不调。

帝眷翱厚,时召对便殿,称“先生
..〞不名。

而翱年几八十,多忘,尝令郎谈伦
随入。

帝问故,翱顿首
..曰:“臣老矣,所恐遗误圣谕,令此郎代识之,其人诚
谨可信也。

〞帝喜。

三年,疾甚,乃许致仕
..。

未出都卒,年八十有四。

赠.太保,谥.忠肃。

1进士:
2公:
3先生:
4顿首:
5致仕:
6赠:
7谥:
研习三古代纪年、纪日、纪时、天文、
地理、历法等有关的名词
例3以下句子均出自课文,请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将军战河北
..。

?鸿门宴?
..,臣战河南
河北、河南:
2.鸡鸣
..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孔雀东南飞?
鸡鸣:
3.便利此月内,六合
..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
六合:
4.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

?兰亭集序?
癸丑:
5.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

?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十六年:
6.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赤壁赋?
既望:
7.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马嵬?
九州:
8.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

?张衡传?
三辅:
9.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滕王阁序?
翼轸:
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虞集,字伯生。

父汲,娶杨氏。

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
..,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
本,那么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
..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1乙亥:
2岭外:
3大德:
4路:
四、总结
识记文化常识的六种有效方法:
1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化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用一根线将它们穿起来,这些文化常识就会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

2.“科举〞识记法
明清时期正规的考试共分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

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

一个考生,假假设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3.“称谓〞识记法
礼貌称呼很重要,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居室称“尊府、贵宅〞。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4.“数字〞识记法
有一首打油诗,就是用数字记常识的,可依此巧记: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门下、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有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称九州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

5.“文体〞识记法
教材中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四种文体来优选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其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
国别体,是分国表达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6.“语境〞识记法
除上述方法外,还要知道,考试并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可以根据前后语境,体察辨析。

有时候,我们记常识,还要辨与常识有关的语境。

五、布置作业〔课件展示〕
复习并找出所学文言文中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并据此总结文言文的文化常识的规律。

板书设计:古代文化常识官名礼仪天文地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化常识,探究古代的文化知识。

我认为引导学生梳理探究要与课本中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既复习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又教会学生如何梳理探究这一问题,对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促进学生梳理探究,归纳总结能力的开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