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师大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物理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局部。
总分为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模拟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Cl 35.5 Ca 40
1. 如下有关生物体内元素与其生理作用的表示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人体内的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
B. 人体缺Ca时可引起肌肉抽搐和骨质疏松
C. 植物落叶中Fe的含量比其正常生长时要低
D. P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
2. 如下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①原核生物的基因与真核生物的基因本质一样、结构不同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
③别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世代间基因的传递规律
④植物杂交所收获的种子,种皮性状由母本基因决定,属细胞质遗传
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⑥在获取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目的基因时,一般采用“鸟枪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⑤⑥
3. 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率的关系。
图2表示该植物在
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和时间的关系。
以下相关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图1明确25℃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千勒克司时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
B. 图2明确25℃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所产生的氧气总量比15℃时多10毫升
C. 图1明确光照强度低于2.5千勒克司时,15℃条件更有利于有机物积累
D. 图2中氧气产生总量,是在光照强度为4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4. 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
这
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
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展生命活动。
有关上述现象的表示正确的答案是
A. 蠕虫和细菌的代谢类型与乳酸菌一样
B. 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
C. 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
D. 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
5. 如下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利用化学变化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 利用化学反响可以制得用作半导体材料的高纯硅
C. 利用化学方法可以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D. 利用高科技设备可以使人们清楚地观察到原子的图像和动态的化学变化
6.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A. CO2、H2O都是非极性分子
B. 乙酸、蔗糖都是弱电解质
C. C6H6O、C7H8O一定互为同系物
D. 石英、食盐、金属钠、干冰的熔点依次降低
7.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Y、W不是O族元素。
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3
A. 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
B. Z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可能比Y元素的高
C. W的气态氧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 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W的强
8. 如下表示不正确的答案是
.......
A.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铁作阳极,Cl-发生氧化反响
B. 电解法精炼铜时,纯铜作阴极,Cu2+发生复原反响
C. 电镀铜时,金属铜作阳极,电镀液可用硫酸铜溶液
D. 铜锌原电池中,锌作负极,电子从锌极流向铜极
9. 如下实验操作正确的答案是
A. 向过量稀硫酸中参加除去油污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的可行方案
B. 向碳酸钠粉末中参加乙二酸溶液,生成大量气泡,说明乙二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 向铝屑与硫酸反响后的溶液中参加氢氧化钠溶液,是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优方案
D. 向硫酸亚铁铵溶液中,依次参加氯水和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10.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4所示。
如下表示中,正确的答案是
A. t 1℃时,在100 g 水中放入60 g 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B. t 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t 2℃时,分别在l00 g 水中各溶解20 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1. 在120℃、101 kPa 下,a mL 由氢气、乙烯组成的混合气体在b mL 氧气中充分燃烧后,
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
b >3a ,且燃烧后气体体积缩小了
16
b mL ,如此乙烯的体积为 A. mL 16b B. mL 8b C. mL )8b a (- D. mL )8
b a (+ 12. 在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存在Na +、Ca 2+、Fe 3+、Br -、CO 32-、SO 42-、Cl -离子中的几
种。
某学生进展了如下实验:〔l 〕取少量原溶液,在其中滴加足量氯水,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溶液仍为无色,将溶液分为2份;〔2〕一份参加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3〕另一份参加BaC1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A. Na +、Fe 3+、SO 42-
B. CO 32-、Cl -、SO 42-
C. Ca 2+、Br -、SO 42-
D. Na +、SO 42-、CO 32-
13. 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指大量该元素的原子核中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
B. Ra 226
88〔镭〕衰变为Rn 222
86〔氡〕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C.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D. 中子与质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
14. 如下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A.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对悬浮颗粒的碰撞作用不平衡造成的
B. 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
C. 假设两个分子只受到它们间的分子力作用,在两分子间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分子的动能一定增大
D. 用N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M 表示铜的摩尔质量,ρ表示铜的密度,那么一个铜原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可表示为M /〔ρN 〕
15. 如图5所示,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的木块,质量m =2.0kg ,同时受到F 1=8.0N 、F 2=3.0N 的水平推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
假设只撤去F 1,如此木块
A. 向左做匀速运动
B. 仍处于静止状态
C. 以a=1.0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
D. 以a=1.5m/s2的加速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
16. 许多物理现象在科学技术领域得到了应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医院里常用X射线对病房和手术室进展消毒
B. 照相机镜头外表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应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
C. 利用红外线进展遥感、遥控,主要是因为红外线的波长大,不容易发生衍射
D. 明线光谱和暗线光谱都可以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成分
17. 图6是一列向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此时质点B恰好运动到波峰,质点C恰好通过平衡位置。
假设该波的周期为4.0s,如此对质点B和C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它们开始振动时的运动方向不一样
B. 它们在开始振动的第一秒内加速度方向均一定沿y轴正方向
C. 在开始振动后的任何连续的2s内,合外力对它们做的功都为零
D. 它们振动过程中的任意1s内通过的路程均为2.0cm
18. 如图7所示,在滑雪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和AB'分别与水平滑道相连,AB 和AB'都可看作斜面,它们与水平滑道之间均可视为平滑相连。
甲、乙两名滑雪者分别乘两个完全一样的雪橇从A点由静止出发沿AB和AB'滑下,最后都能停在水平滑道上。
设雪橇和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一样,滑雪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雪橇上不动,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 甲在B点的速率等于乙在B'点的速率
B. 甲在B点的速率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C. 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大
D. 甲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一定比乙全部滑行过程的水平位移小
19. 如图8所示,带电平行金属板相互正对水平放置,两板间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
带电液滴a沿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方向进入板间后恰好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它正前方有一个静止在绝缘小支架上不带电的液滴b,带电液滴a与液滴b发生正碰,在极短的时间内复合在一起形成带电液滴c。
假设不计支架对液滴c沿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如此液滴c离开支架后
A. 一定做曲线运动
B. 可能做直线运动
C. 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D. 电场力对其做正功
20. 如图9所示,在水平地面下有一条沿东西方向铺设的水平直导线,导线中通有自东向西稳定、强大的直流电流。
现用一闭合的检测线圈〔线圈中串有灵敏的检流计,图中未画出〕检测此通电直导线的位置,假设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在检测线圈位于水平面内,从距直导线很远处由北向南沿水平地面通过导线的上方并移至距直导线很远处的过程中,俯视检测线圈,其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C.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然后再逆时针
D.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然后再顺时针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80分〕
21. 〔l8分〕
〔1〕某同学利用闪光照相研究物体的平抛运动,他拍摄了小球沿水平桌面运动并抛出的闪光照片,如图10所示。
假设图中每一正方形小格的边长均表示1.00cm,照相机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均为0.050s。
根据图10中的记录,可计算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小球通过e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m/s。
〔2〕有一段粗细均匀的导体,现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定这种导体材料的电阻率,假设已测得其长度和横截面积,还需要测出它的电阻值R x。
①有两位同学所设计的测量电路的一局部分别如图11甲、乙所示,假设分别用这两个电路进展实验,如此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应是______图所示的电路。
〔选填“甲〞或“乙〞〕
②假设这段导体的电阻约为30Ω,要尽量准确的测量其电阻值,除了需要导线、开关以外,在以下备选器材中应选用的是__________。
〔填写字母代号〕
A. 电池〔电动势14V、内阻可忽略不计〕
B. 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Ω〕
C. 电流表〔量程0~100mA,内阻约12Ω〕
D. 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
E. 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l5kΩ〕
F. 滑动变阻器〔0~10Ω,允许最大电流2.0A〕
G. 滑动变阻器〔0~500Ω,允许最大电流0.5A〕
③请在方框中画出测量这段导体电阻值的实验电路图〔要求直接测量量的变化范围尽可能大一些〕。
④根据测量数据画出该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2所示,发现MN段明显向上弯曲。
假设实验的操作、读数、记录和绘图描点等过程均正确无误,如此出现这一弯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2. 〔16分〕如图13所示,水平绝缘光滑轨道AB的B端与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粗糙绝缘轨道BC平滑连接,圆弧的半径R=0.40m。
在轨道所在空间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E=1.0×104N/C。
现有一质量m=0.10kg的带电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水平轨道上与B端距离s=1.0m的位置,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电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C端时,速度恰好为零。
带电体所带电荷q=8.0×10-5C,取g =10m/s2,求:
〔1〕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与运动到B端时的速度大小;
〔2〕带电体运动到圆弧形轨道的B端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
〔3〕带电体沿圆弧形轨道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和摩擦力对带电体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23. 〔18分〕如图14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 l=4.0kg的平板小车,小车的右端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挡板上固定一轻质细弹簧。
位于小车上A点处的质量m2=1.0kg 的木块〔可视为质点〕与弹簧的左端相接触但不连接,此时弹簧与木块间无相互作用力。
木块与A点左侧的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木块与A点右侧的车面之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
现小车与木块一起以v0=2.0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小车将与其右侧的竖直墙壁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小车以v1=1.0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取g=10m/s2。
〔l〕求小车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量的大小;
〔2〕假设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小车撞墙后与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和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3〕要使木块最终不从小车上滑落,如此车面A点左侧粗糙局部的长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24. 〔20分〕速调管是用于甚高频信号放大的一种装置〔如图15所示〕,其核心部件是由两个相距为s的腔组成,其中输入腔由一对相距为l的平行正对金属板构成〔图中虚线框内的局部〕。
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为计算方便,在以下的讨论中电子之间的相互
作用力与其重力均忽略不计。
〔1〕假设输入腔中的电场保持不变,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 0从A 板上的小孔沿垂直A 板的方向进入输入腔,而由B 板射出输入腔时速度减为v 0/2,求输入腔中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与电子通过输入腔电场区域所用的时间t ;
〔2〕现B 板接地〔图中未画出〕,在输入腔的两极板间加上如图16所示周期为T 的高频方波交变电压,在t =0时A 板电势为U 0,与此同时电子以速度v 0连续从A 板上的小孔沿垂直A 板的方向射入输入腔中,并能从B 板上的小孔射出,射向输出腔的C 孔。
假设在nT~〔n +l 〕T 的时间内〔n =0,l ,2,3,……〕,前半周期经B 板射出的电子速度为v 1〔未知〕,后半周期经B 板射出的电子速度为v 2〔未知〕,求v 1与v 2的比值;〔由于输入腔内极板间距离很小,且电子的速度很大,因此电子通过输入腔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3〕在上述速度分别为v 1和v 2的电子中,假设t 时刻经B 板射出的速度为v 1的电子
总能与t +
2
T 时刻经B 板射出的速度为v 2的电子同时进入输出腔,如此可通过相移器的控制将电子的动能转化为输出腔中的电场能,从而实现对甚高频信号进展放大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过程,输出腔的C 孔到输入腔的右极板B 的距离s 应满足什么条件?
25. 〔15分〕化合物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2.5,其分子组成可以表示为C x H y OCl 。
有关转化关系如图17所示:
C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响,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E ,E 的结构简式为
R
]C 'R C O [O
R n ||
||---,其中R 、R'为烃基。
请回答以下问题:
〔l 〕A 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③的反响类型为_______________;
〔2〕含有烃基R 的有机物R —OH 含氧50%,如此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E 中R'的两个取代基呈对位,如此E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反响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 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反响生成F 〔C 11H 12O 2〕,F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响,写出该加聚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B 的多种同分异构体中,写出分子结构中含有,且属于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15分〕工业制纯碱的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响,制取碳酸氢钠晶体。
该反响原理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反响是放热反响。
Cl NH NaHCO NaCl O H CO NH 43
223+↓+++(晶体)(饱和)= 〔l 〕某校学生实验小组利用上述反响原理,设计如图18所示装置,制取碳酸氢钠晶体。
C 烧杯中盛有冰水,D 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18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可选用的药品有:a. 石灰石 b. 生石灰 c. 6 mol /L 盐酸 d. 稀硫酸 e. 浓氨水 f. 饱和氯化钠溶液。
图18
①A 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
②B 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过程中,向C 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④检验D 出口处是否有氨气逸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C 中所得晶体的碳酸氢钠的纯度〔假设晶体中不含碳酸盐杂质〕,将晶体充分枯燥后,称量质量为w g 。
再将晶体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称量所得粉末质量为m g 。
然后进展如图 19所示实验:
图19
①在操作II 中,为了判断参加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其中正确的答案是〔选填字母序号〕
________;
A. 在参加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继续参加少量氯化钙溶液
B. 在参加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再参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C. 在参加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参加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操作III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晶体中碳酸氢钠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l8分〕〔1〕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合成氨生产示意图如图20所示。
①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20中条件选定
..的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A. 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影响
B. 铁触媒在该温度时活性大
C. 工业生产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
③改变反响条件,会使平衡发生移动。
图21表示随条件改变,氨气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
当横坐标为压强时,变化趋势正确的答案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_,当横坐标为温度时,变化趋势正确的答案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
〔2〕常温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导电。
①用方程式表示氨气溶于水的过程中存在的可逆反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水中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10-7mol/L〔填写“>〞、“<〞或“=〞〕;
③将一样体积、一样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氨气具有复原性,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响生成A和B两种物质。
A 为铵盐,B在标准状况下为气态。
在此反响中,假设每反响1体积氨气,同时反响0.75体积氟气;假设每反响8.96 L氨气〔标准状况〕,同时生成0.3mol A。
①写出氨气和氟气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标准状况下,每生成l mol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mol。
28. 〔12分〕A、B、C、D、E是中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22所示。
反响I、II均在水溶液中进展,其中某些物质可能已略去。
D是单质,C、E是化合物。
〔l〕假设A是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漂白性,D在常温下为固态,且A、D均可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E是一种可溶性强碱,其焰色反响为黄色。
①A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C固态时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响II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E的环境中,A与B还可以发生另外一个反响,每lmol B完全反响转移6mol电子,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B是单质,工业上用电解氧化物的方法获得B。
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
D是无色无味的气体,E是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①假设C溶液显酸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C溶液显碱性,如此反响I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l2分〕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草原退化,优质牧草大量减少。
为了揭示该草原退化的原因,科学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
图23表示优质牧草干重、土壤含盐量与草原放牧程度的关系。
〔l〕据图23分析,优质牧草干重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优质牧草的减少,虎尾草、碱蓬等耐盐的杂草数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该草原退化原因的分析,你可为改良该草原提出哪些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改良草原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优质牧草主要是一种叫“羊草〞的植物,不同地域分布的羊草叶色分为深绿色和
黄绿色,这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多少有关。
通过对羊草生存土壤中含盐量与游离Mg 2+的研
究,得到图24所示的结果。
假设某地域土壤中Na 2CO 3浓度为30m mol/L ,请据图分析,此地生长的羊草植株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
通过对控制叶色主要酶的研究发现,不同地域的羊草并无差异,说明羊草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0. 〔18分〕在正常成年人生成尿的过程中,局部液体假设干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
请参照图25所提供的信息和表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成分
水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K + Na + Cl -
血浆/1dL g -⋅
90.0 7.0 0.1 0.03 0.02 0.32 0.37 原尿/1dL g -⋅
97.0 微量 0.1 0.03 0.02 0.32 0.37 尿液/1dL g -⋅ 95.0 0.0 0.0 2.0 0.15 0.35 0.60
〔l 〕通常成年人每天排尿量约 1.5L ,而原尿生成量可达150L ,这一变化说明肾的___________部位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很强,对此过程起重要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______分泌的。
例如,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就是因为相应结构对激素的作用失
去反响造成的,患者的明显症状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原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质,会引起血浆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从而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
〔3〕尿液与原尿成分相比,浓度增加最显著的是_______________。
此物质是由氨基酸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转变而成。
临床上发现“血氨过多症II〞是由于一种酶的缺失导致血氨的升高。
有位男患者的母亲也患此病,经检查其父不含此致病基因,而他的姐姐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由此推断控制该酶合成的基因属于_________________遗传。
31. 〔l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三种不同的条件下,观察酵母菌种群的生长情况。
下表中的数据是在有氧情况下培养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如下有关问题: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组别
A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 0.8 1.2 2.0 2.8 3.2 3.6 3.2 3.0
C 0.8 0.4 0.1 0 0 0 0 0
实验研究的三种条件如下:
条件一:无菌水10 mL,参加干酵母液0.lmL,环境温度28℃。
条件二:培养液10 mL,参加干酵母液0.lmL,环境温度28℃。
条件三:培养液10 mL,参加干酵母液0.1mL,环境温度5℃。
〔l〕三种条件对应的组别编号依次是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最好选择图26中___________〔填序号〕培养装置。
假设用⑥号装置培养酵母菌,请写出主要呼吸作用的反响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酵母菌常用的培养液用马铃薯浸汁1000 mL,加葡萄糖20g配制成。
有同学据此认为酵母菌生长只需要碳源和水。
你认为对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展细胞计数,并以屡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
每次取样前都应振荡试管,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减少实验中计数误差。
如果显微镜视野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5〕A组测定的数据中,培养一天和培养六天的酵母菌数均为0.8×106个/mL,你认为其生长情况一样吗?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第I 卷〔选择题 共120分〕
本卷共20道题,每题6分。
1. C
2. B
3. D
4. A
5. A
6. D
7. B
8. A
9. B 10. D
11. C 12. D 13. A 14. C 15. B
16. D 17. C 18. B 19. A 20. C
第II 卷〔非选择题 共180分〕
21. 〔18分〕
〔1〕〔每空3分,共6分〕1.0;1.5
〔2〕〔每一小题3分,共12分〕
①甲 ②ABEF
③如图1所示〔共3分,其中:分压电路正确得1分;电流表外接法正确得1分,其它正确得1分〕
图1
④随着导体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
〔说明:电流、温度、电阻三层含义各占1分〕
22. 〔16分〕
〔1〕设带电体在水平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qE =ma …………………………………………………………〔2分〕
解得a =qE/m =8.0m/s 2…………………………………………………………〔1分〕 设带电体运动到B 端的速度大小为v B ,如此v B 2=2as
s /m 0.4as 2v B ==解得…………………………………………………………〔3分〕 〔2〕设带电体运动到圆轨道B 端时受轨道的支持力为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R /mv mg N 2
B =-…………………………………………………………〔2分〕
N 0.5R /mv mg N 2
B ==解得+………………………………………………〔2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带电体对圆弧轨道B 端的压力大小N'=N =5.0N ……〔1分〕 〔3〕因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所以带电体沿圆弧形轨道运动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J 32.0qER W ==电…………………………………………………………〔2分〕
设带电体沿圆弧形轨道运动过程中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摩,对此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
2
B mv 21
0mgR W W --+=摩电…………………………………………〔2分〕
J 72.0W -=解得摩…………………………………………………………〔1分〕
23. 〔18分〕
〔1〕设v 1的方向为正,如此小车与竖直墙壁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小车动量变化量的大小 s /m kg 12)v (m v m p 0111⋅--∆==………………………………………………〔3分〕
〔2〕小车与墙壁碰撞后向左运动,木块与小车间发生相对运动将弹簧压缩至最短时,二者速度大小相等,此后木块和小车在弹簧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变速运动,直到二者再次具有一样速度为止。
整个过程中,小车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2分〕 设小车和木块相对静止时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v )m m (v m v m 210211+-=…………………………………………………………〔2分〕
解得v =0.40m/s …………………………………………………………〔1分〕
当小车与木块达到共同速度v 时,弹簧压缩至最短,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2分〕 设最大弹性势能为E P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J 6.3v )m m (2
1v m 21v m 21E 221202211P =+-+=………………………〔3分〕 〔3〕根据题意,木块被弹簧弹出后滑到A 点左侧某点时与小车具有一样的速度v 。
木块在A 点右侧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而在A 点左侧相对滑动过程中将抑制摩擦阻力做功,设此过程中滑行的最大相对位移为L ,根据功能关系有
gL m v )m m (2
1v m 21v m 21221202211μ=2+-+…………………………〔3分〕 解得L =0.90m …………………………………………………………〔1分〕
即车面A 点左侧粗糙局部的长度应大于0.90m ……………………………〔1分〕
24. 〔20分〕
〔1〕设电子在输入腔中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l a v v )(2)2
(2020--=…………………………………………………………〔1分〕 l
v a 8320=解得…………………………………………………………〔1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eE =ma …………………………………………………………〔2分〕
el
mv E 8320=解得…………………………………………………………〔1分〕 0
00342/v l a v v t ==电子通过输入腔的时间-………………………………〔2分〕 〔2〕在nT~〔n +1〕T 的时间内,前半周期电子减速通过输入腔,设射出的速度为v 1,如此根据动能定理有
20210mv 2
1mv 21eU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