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东地区无患子大苗培育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东地区无患子大苗培育试验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作者:潘良田夏尚光丁增发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第16期
摘要:在皖东地区对无患子进行大苗培育试验与苗期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无患子种子经低温湿沙催芽后,种子发芽率可达到70%~80%,在30~36d均可形成幼苗。
(2)无患子1a生苗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型生长曲线变化趋势。
7月下旬进入速生期,到9月中旬后呈现生长高峰,平均高净生长量达26.3cm。
1a生苗平均高可达114.7cm,最大可达128.6cm,其平均地径11.57mm,最大14.36mm。
(3)无患子大苗培育应于苗木停止生长后,在苗木原保有株行距基础上按60cm×100cm株行距确定留床与定植,次年春保留中央主干,当干高达3m时再破头定干,有利于培育优质大苗。
关键词:无患子;苗期;生长规律;大苗培育
中图分类号 S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6-107-03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无患子科落叶乔木,树高10~15m,寿命可达100a以上,广布长江、淮河流域以南各地,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微酸性、微碱性和钙质土上均能生长,多见于低山丘陵、石灰岩山地阳坡杂木林中,寺庙、庭园、村旁亦甚常见[1]。
冠形庞大而美观,春夏绿荫华盖,秋叶金黄闪光,常作行道树、庭荫树。
种仁含油率高,是一种新型的制备生物柴油的原料[2]。
在化学洗剂出现前,中国乡村无患子树随处可见,因其果肉富含皂苷,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去污能力,是中国不少家庭里最普通的清洁剂。
但是化学合成洗剂出现后,无患子的洗涤功能就退出人们的生活记忆,无患子树也在失去经济价值的前提下被一一砍除,自然界存留的成片天然林几乎无存。
由于无患子的多功能性,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其价值,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乡绿化的需要,无患子作为发掘和引进优质速生观赏树种引起研究和种植者的高度重视。
为此,本项目试图通过对无患子大苗培育试验,重点研究其苗期适应性与生长规律,意在加大对无患子资源的培育,为江淮地区造林树种选育出优良适生替代树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皖东丘陵上的卞庄林场苗圃,位于32°44′N、118°04′E,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4.9℃,年降雨量975mm,相对湿度75%。
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14℃,年日照时数2 000h以上,年无霜期220d,年生长期269d。
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层厚约30~60cm,pH值为6.5,地带性植被类型以落叶树种为主,并有少量常绿阔叶乔、灌木。
区内人工林以马尾松纯林为主,黑松、火炬松林也不小分布,同时分布少
量的落叶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
林内常绿树木有藤本络石、薜荔,常见灌木有酸枣、柘树、牛鼻栓、胡颓子等,草本以禾本科、菌科、毛莨科、蔷薇科为主。
1.2 试验材料供试无患子种源2010年10月上旬采自九江树木园。
在果实变为橙黄色而略带透明、表面起皱纹时,选择健壮的母树,用竹竿击落收集,浸水沤烂,软化肉质果皮,搓擦、洗净、晾干,取得种子。
试验用种千粒重1 430~1 670g,发芽率70%~80%。
1.3 观测方法主要观测指标: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落叶期及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苗木生长量调查:随机设立3个固定样行,每个样行观测记录50株,每隔15d分别用游标卡尺和卷尺测根径、苗高,最终求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患子播种繁殖的主要技术参数研究
2.1.1 无患子播种前的催芽处理(1)催芽前消毒。
用流动清水浸泡种子24h漂洗干净后,用浮选法选出饱满种子,再用0.5%KMnO4浸种2h消毒。
(2)硫酸脱脂。
用流动清水将消毒后种子上的药液洗净,再将种子放入40%的硫酸中脱脂处理2~4h,再用清水漂洗干净。
(3)沙藏催芽。
先将种子倒入木桶中,然后倒入100℃热水,水量以完全浸没种子为宜,最后用塑料布封密桶口,静置24h,第2d倒出浸种水,再加清水浸泡7d,然后用湿沙(湿度以手握成团不滴水,松开即散为宜)与种籽按3∶1比例相拌,分层置于背风向阳处的催芽床内,上部再盖上塑料布,四周以绳扎紧,层积越冬,至翌年春季,当日均气温15℃以上时,胚根露白,即可播种。
2.1.2 无患子催芽后播种育苗及苗期管理(1)圃地施肥、消毒及苗床制作。
2010年冬深翻圃地冻垡,整垄,每公顷分别施无机复合肥、腐熟饼肥各1 500kg。
同时,在耕作时每公顷分批均匀施入3kg呋喃丹,750kg FeSO4消毒土壤。
苗床南北走向,宽1.2m、高25cm、步道宽40cm,边沟较步道沟略深。
(2)分批挑选,适时点播。
2011年2月底发现沙藏种子有少量露白,可分期分批挑选出露白的种子,用先开穴后浇水再点播的方法播种。
点播株行距30cm×50cm,穴深10cm,覆土3~5cm,播种后约7~10d出苗。
对于未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露白的种子再按上述方法点播。
(3)苗期灌水、施肥、抚育管理。
当幼苗真叶抽出后在气温低的早晨要浇1次透水,并及时松土保墒。
在前期施足基肥的前提下,6月份前每30d追施氮肥1次,7月份每15d追施1次氮磷为主的速效肥,8月份改施复合肥,9月下旬叶面喷洒KH2PO4肥液,以提高抗寒性。
除草按常规进行。
(4)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可用50%甲胺磷乳油0.1%溶液喷雾;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可用65%代森锌0.2%的溶液,每隔8~10d喷雾
1次,连续3次。
据观测,无患子苗木经上述方法培育1a后,苗高可达1.1~1.3m,产苗量达66 600株/hm2。
2.1.3 无患子播种苗大苗培育技术 2011年11月对原按30cm×50cm株行距点播长出的苗子间伐定植培育试验,具体是每3行移走中间一行,使原行距变成1m,再在所剩行中隔1株留1株,变成0.6m株距。
并及时将留床苗追施一次优质腐熟有机肥(如饼肥),同时将间伐出来的带土球苗木按0.6m×1m株行距定植好,浇足定根水。
次年春,保留苗木顶端中央主干以接干,待干高达3m时再破头定干,促使主枝萌发,加速树干增粗。
每年结合中耕除草、施肥,经过3~4a可培育出树干高3m、胸径4cm以上的优质大苗。
2.2 无患子1a生播种苗苗高生长期的研究 2011年3月15日开始出苗,4月5日开始大量出苗,4月20日左右幼苗出齐,出苗期持续36d左右,这时的苗高、地径生长量极小;生长初期苗高、地径生长仍然缓慢,持续约92d,120d时,苗木平均净生长量达30.2cm;7月下旬以后进入速生期,9月中下旬呈现高峰生长,平均高净生长量达26.3cm,速生期苗高、地径生长量均达到全年最高值;进入苗木硬化期后,苗高、地径生长减缓,10月25日后生长逐渐趋缓,11月15日后开始陆续落叶,进入休眠期。
无患子1a生苗整个生长期约为243d,全年高生长平均114.7cm,为中等速生树种。
无患子苗高生长的速生期为65d,在这一阶段平均每d生长约1.05cm,其速生期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59.55%。
根据对无患子每月生长量分布规律的分析,可初步把1a生苗生长过程划为4个阶段: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详见表1。
2.3 无患子1a生播种苗苗高与地径生长规律分析 2011年3月底起对无患子播种苗每月苗高与地径生长量观测,结果如图1和图2。
由图1可以看出,无患子1a生苗株高平均生长量114.7cm;苗高生长高峰集中在7月下旬至9月,月最大净生长量出现在9月,为29.3cm,占全年株高生长量的25.54%。
从图2看出,无患子1a生苗的地径平均生长量11.57mm,但实测地径最大为12.38mm。
在全年整个生长期中,月地径最大净生长量出现在7月,为1.94mm,占全年地径生长量的16.62%;进入10月份后生长量逐渐开始下降,当月净生长量仅为0.81mm。
无患子播种苗地径生长高峰集中于6~9月,地径速生期较长,期间地径的生长量达7.04mm,占全年地径生长量的60.85%。
试验期内无患子播种苗的地径净生长量变化不太明显,11月中下旬地径生长停止。
3 结论与讨论
(1)因无患子外种皮为硬骨质,在常温下自然吸胀困难,萌芽力极低,在长江流域无患子母树周围几乎不见其幼苗,作为人工栽培要保证苗木根系完整,增强苗木适应性、抗逆性和观赏性,提高其萌发率是必要的。
本文所采取的消毒与低温湿沙处理,与谢必武等[3]的研究结论一致,建议生产上推广应用。
(2)无患子幼苗出齐后,及时间苗,去弱留强,去密留稀,苗木密度应控制在
30cm×50cm,遇干燥要洒水保湿。
出苗后生长量小,杂草生长迅速,与幼苗争肥争光激烈,需及时中耕除草2~3次,直到苗木叶片相互交接完全覆盖苗床后。
(3)2011年8月份连续阴雨,致使部分苗发黄、萎蔫,因为无患子喜干燥沙壤土,不耐水湿。
无患子1a生苗在生长期内均表现出“慢—快—慢”的单峰型生长曲线变化趋势。
苗高在7月下旬进入速生期,到9月中旬后呈现生长高峰,而地径速生期时间与苗高速生期基本一致。
因此,要根据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追肥,生长期以N、P肥为主;速生期以N、P、K混合肥为主,9月下旬以后应施全元素复合肥,同时叶面喷洒KH2PO4液肥,以促苗木硬化,安全越冬。
参考文献
[1]陈存及.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贾黎明,孙操稳.生物柴油树种无患子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6):191-196.
[3]谢必武,张凤龙. 几种处理方法对无患子种子发芽的影响[J].种子,2007,5:74-7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