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会商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内容开放,事事学习。学生与人商量的内容有的是预先想好的,可以有意识地考虑较为广泛的内容,同时有针对性地早作准备。更多的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了困难,需要请人帮忙,或者自己一时拿不定主意,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学生就很自然地需要与人商量。方方面面的生活,使商量内容较全面;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商量的内容不单调。
2.活用经验,挖掘潜力。在让学生与妈妈第一次商量买滑板车之前,笔者安排了两个教学环节,目的是想让他们了解商量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能够快捷地活读、活学到一些商量的方法,大概知道商量的过程。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回家就可以活用,少走弯路,少出现一些问题,为及早学会商量提供了保证。本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笔者让学生对正确的方法进行验证与推广,由于与学生商量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变化,不可能照搬与妈妈商量买滑板车的方法,而是活用经验,随机应变,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形成了更加成熟的方法,从而真正地学会了商量。
2.自我学习,善于实践。学会商量,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反复“做”会的。课堂上,教师只是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与点拨,从头到尾都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中,他们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商量,学会商了发现问题。再次与妈妈商量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最后与人商量中,真正学会了商量。
二、创造性实践,学会商量
1.设疑问难,激发动力。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试着与母亲商量买滑板车,在亲身经历中感受到问题的存在,积极反思存在哪些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不是教师、父母告诉他们的,而是他们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后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在再次同妈妈商量的过程中,一种方法失败后,他们又对另一种方法进行尝试,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有创造的热情与动力,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最后,对正确方法的验证,体现了创造成果的可靠性,也为下次的再创造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生活中学会商量
最近,笔者和三年级的学生们一起上了《学会商量》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落实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做到了围绕着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商量;体现了“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具体地说,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性、创造性、主体性及开放性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商量。
一、科学性实践,学会商量
1.循序渐进,提升水平。学生怎样才算学会了商量,这需要得到实践的检验。首先,尝试性实践。学生要想学会商量,不是先去记忆商量的方法,而是应该先去亲身试一试,于是会有所发现,有所思考,产生新的方法。其次,试验性实践。这是将方法落实到行动的过程,如果一种方法不行,还要对另一种进行试验,试验的过程是反复实践的过程,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再次,验证性实践。这是将试验成功的方法在相同的情形中再验证一次,从而证明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最后,推广性实践。将已经得到验证的方法在其他类似情形中加以应用,实现这种方法的推广价值。
三、主体性实践,学会商量
1.主动学习,勇于实践。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商量,笔者在本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了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首先,主动发现问题。上课开始,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讲述别人及自己与人们商量的情形,特别是从反面例子中,学生主动发现了问题。在与妈妈第一次商量买滑板车时不顺利,于是停下来,细细研究,又一次主动发现了问题。其次,主动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学生不是寻找客观原因,见难而退,或者找人帮忙,而是遇难而上,主动探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将各种方法主动地去试。再次,主动验证推广做法。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找人商量,他们充满了信心。
2.环环相扣,掌握方法。让学生学会商量,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时,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五步来做到科学实践:第一步,发行存在问题。学生尝试着第一次与母亲商量,会觉得双方交流时并不顺畅,甚至会出现说不下去的现象。第二步,找到问题所在。学生仔细地找问题,并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第三步,思考解决方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思考多种方法。第四步,选择方法试验。可能有的方法行不通,有的方法行之有效。一种方法失败了,再实验其他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第五步,运用同法实验。想想除了运用的方法得当,会不会是有别的因素造成的,接着选择相同的情形再次实验。
四、开放性实践,学会商量
1.地点开放,处处学习。本堂课,学生学习的地点在教室、家庭、社会。教室是提供教师点拨、学生集体讨论、集体展示的场所。家庭是学生尝试商量的第一站。母亲温柔善良、和蔼可亲,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学生与她商量,心里不害怕,容易沟通,商量中出现了问题,母亲也不会责怪孩子,还会与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父亲在家中比较严肃,孩子不易亲近,不敢与他多交流。因此,在学生已具一定商量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安排学生与父亲商量,他们心中有了底,商量时也会较自然。即使父亲商量时的态度、语气、语言等与母亲有不同,他们也会随机改进,灵活应对。社会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的大课堂,公园里、商场中、大街上……到处都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