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现实意义。

2.了解时政评论类文体特点,学习本文事理论证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严谨准确的语言特色。

4.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并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教学重难点
梳理本文小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物志。

“真理是一只火炬,而且是一支极大的火炬,所以当我们怀着生怕被它烧着的恐惧心情企图从它旁边走过去的时候,连眼睛也难以睁开。


——歌德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
胡福明,男。

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

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2018年12月,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2.了解“特约评论员文章”
3.写作背景 的“文化大革命”。

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

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真理是什么,成为当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4.解题
①“实践”,即改造社会和自然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检验”,检查并验证。

③“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④“唯一”,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⑤“标准”,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舆.论(yú) 炮.制(páo ) 胡诌.
(zhōu ) 特约评论员文章
概念
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内容
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特点 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
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永葆.(bǎo)开辟.(pì)枷.锁(jiā)无稽.之谈(jī)
2.解释词语。

肃清:清除;消灭干净。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争论不休: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

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

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思考1: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①提出话题,指明论证前提;②说明写作背景,强化针对性;③指出写作的目的意义,为下文张本。

思考2:梳理文章脉络
导言部分提出论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部分提出观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
挖掘根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三部分提出论据——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检验真理的榜样。

第四部分得出结论——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实践的检验。

明确结构清晰,层次清楚。

开头先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分析问题并得出结论。

四、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品读内涵,把握主题
任务说明: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载体,不仅在形式上会有修辞、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变化,而且在内涵上往往也是多重的,既有比较浅白的字面意思,还有寄寓其中的深刻内涵。

主题则是指文艺作品中或者社会活动等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

把握主题要结合主要内容、时代背景以及人物、情节等内容,加以总结。

研读第一部分
思考1:由第一部分来看,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明确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思考2: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说“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文中主要列举了“科学史上”的哪些事实?
明确①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后,才充分证明了门捷列夫制定的元素周期表的正确性;②加勒依据太阳系学说发现海王星后,才证明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性;③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也使它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④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最终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思考3:分析论证过程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明确论证过程:①先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②然后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③紧接着运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这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④最后作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及举例论证。

研读第二部分
思考1:这一部分主要批驳了“四人帮”的哪些唯心论的先验论?
明确①天才论;②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③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⑤儒法斗争还要继续。

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

思考2:文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哪两类同志的疑惑和担心来展开议论的?
明确①第一类人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②第二类人担心强调实践的作用,会不会影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批判修正主义。

思考3:分析这一部分的论证思路及论证特点
明确①首先辩证地论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②然后反面论证“‘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错误性”从而立起靶子,进行批判,证明错误性。

③最后重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论证特点:采用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研读第三部分
思考1:这一部分文中列举了毛主席重印按语写补充说明一事,主要是为了强调什么?
明确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他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而是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的正确性。

正是毛主席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

思考2:概括这一部分的论证特点,并加以分析。

明确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进行论证。

例如: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这既是论点,又是论据,用革命导师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研读第四部分
思考1:怎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明确文中认为,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整体鉴赏
思考1:文章的四个组成部分有何联系?
明确第一个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第二个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三个标题指明“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论证的第二个层次;第四个标题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联系实际,发出倡议。

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思考2:结合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探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
篇文章的社会意义。

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思考3: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明确示例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艰深和高远,而在脚踏实地,思考现实,破解难题。

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理论必须不断创新。

但也要看到,人们的思想不是线性发展的。

在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往往出现教条主义盛行、社会陷入认识误区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时弊,呼吁重视人类认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重温人类思想成果,就更为重要。

这篇文章的宝贵之处在于它以巨大的勇气和胆识,不惧权威,不畏教条,不畏流言,直面现实,切中时弊,解决现实问题。

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思想的冲击力,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时代性的大讨论,推动了历史进程。

总结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任务活动二锤炼语言,曲径探幽
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

思考1:本文语言严密、准确,富于思辨性。

请赏析下列各句。

①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

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明确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自己的观点。

②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明确首先用了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接着运用类
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③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明确语言简洁有力,连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
检验的事实;“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状。

④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明确“不仅”“而且”表递进,用极简约的文字表达了极丰富的内容;放在段首,总领全段。

思考2:怎样理解“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既具有绝对的意义,又具有相对的意义”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①就一切思想和理论都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这一点讲,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就实践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无条件地完全证实或完全驳倒一切思想和理论这一点来讲,它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③今天的实践回答不了的问题,以后的实践终究会回答它,就这点来讲,它又是绝
对的;④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任务活动三分析特色,学以致用
任务说明:写作特色是指文章在某些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的写作技巧、写作特点和效果。

写作特色因人而异,写作特色运用得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得文章引人入胜。

写作特色内涵丰富,例如结构、修辞、语言、叙事特点、表达方式等等。

准确分析并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有助于提升阅读者的感悟力,也为表达提供了方法借鉴。

思考1:本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本文主要使用了引证法、例证法等论证方法。

引证法,全篇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导师的言论广泛引用,极具权威性和论辩性;
例证法,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哥白尼太阳系学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宣言》等被实践证实、证明的典型事例,不胜枚举,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比论证,文章将“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进行对比,一反一正,对比鲜明,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

思考2: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破立结合,试做简要分析。

明确总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部分提出了本文的观点,这是“立”;第二个小标题部分有“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列举有的人的错误认识或者错误观点,提供批驳的靶子,然后进行分析批驳,揭示其片面、错误之处,这是“破”。

全文以立论为主,立中有破,破立结合,增加了论证的力量。

驳论
含驳论是指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
义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方法
(1)直接反驳,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敌论点是错误的方法。

(2)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反证法。

(3)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课后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