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占比专项调查分析报告精选全文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药占比专项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面临着医疗费用特别是药品费用快速增长的压力,采取各种措施严控医药费用上涨已是国际共识。
为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我国提出了严控“药占比”政策,以期解决日益严重的“以药补医”痼疾和不合理用药问题。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在2017年将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办法,改变公立医院收入结构,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
药占比是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在所有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即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是关系到患者医疗负担和医院管理成效的风向标,是衡量医院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导下,我院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措施对药占比进行调控,取得成果,但个别科室的超标情况仍较为突出。
本次调查,临床药学室对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我院的药占比情况及用药情况作统计分析,旨在分析我院药占比整体情况以及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
调查数据资料来自我院财务科报表、HIS系统相关统计以及患者门急诊处方及住院医嘱。
二、数据统计
2.1 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月药品收入比例情况
2.2 药占比超标情况(统计科室/医生年超标次数)。
2.3 2018年住院科室药品收入及药占比情况
2.4 2018年销售金额排名前30位药物情况
2.5 2018年销售金额前30位药物中国家基本药物金额占比
三、数据分析
3.1 根据表1统计可知,2018年以来我院药占比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始终在不理想的水平,多超过30%;2019年上半年同比18年都有下降。
这个结果除了医院业务收入增加的影响之外,在控制药占比上采取的措施亦取得成效,但我院药占比离低于30%仍有一定距离,工作任务仍严峻。
2018年7-9月因药品短缺情况严重,药占比均低于30%,最低为27.97%。
3.2 根据表2、表3可知,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有15个住院科室/门诊医生药占比超标月份达到9个月或以上,其中有5个住院科室/门诊医生甚至连续超标12个月。
这些超标的科室接诊的往往是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患有多种慢性病、儿科疾病、感染性疾病等患者。
3.3 根据表4可知,我院2018年药品收入前5科室为脑科、内科二区、内科一区、一门诊医生、内科三区。
然而这几个科室有3个在2018年全年药占比超标,且超标月份较多,尤其是脑科,全年12个月都超标,故而科室全年药占比超出5.7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院药占比。
内科一区、外科三区、眼科全年药占比小于限额5%以上,在控制药占比工作中做得较好。
3.4 根据表5、表6可知,我院2018年销售金额前30位的药品多用于呼吸道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这也与每月药占比超标的科室/医生临床用药相符。
然而销售金额前30位的药物中仅9种药物为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较低,金额仅占32%。
四、讨论
4.1 本次调查发现,儿科和慢性病专科的住院药占比并不高,但门诊药占比却超标严重。
①儿科较成人科室病种单一,辅助检查较少,治疗收费项目少,医疗收入明显少于其他科室,科室收入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比较强,故药占比居高不下。
立足于本院的情况,开展适合本科的新项目、新收费内容能较好的解决科室现状,如增加更多有利于临床诊断的快速诊断项目。
②慢性病专科门诊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致使开具处方服用天数长,多为30天用药量;而在慢性病患者用药中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类中成药等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高,总金额高,可达到
门诊用药金额的1/5以上。
这些均造成了门诊药占比严重超标,因此慢性病门诊患者避免开具超过一个月的处方,减少辅助类药物的使用对这些科室的药占比下降有重要影响。
4.2查看相关超标科室/医生的用药,根椐《处方点评指南》中点评标准进行相关适宜性评价,从中分析可能因不合理用药导致药占比超标的情况。
①某医生在2019年5月开具有格列吡嗪控释片的处方有224张,其中88张处方的用量不适宜,为一日两次,占比39.8%。
格列吡嗪控释片为长效制剂,只需每日一次治疗剂量与早餐同时服用即可。
②某科室多数门诊处方开具的活血化瘀类的辅助口服用药用法为1次/1天,如血塞通片(软胶囊)、灯盏花素片、消栓肠溶胶囊等,这类药物需一天多次用药才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一天一次的用药无法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以上这样或类似的不合理用药既造成了药物资源的浪费,亦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
医生在选择治疗药物应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等,优先选用同类药品中“质优价廉”的品种,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
③部分科室过分担心术后感染,因此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偏向选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且档次偏高的抗菌药物,甚至长时间用药。
减少术后感染率应做好手术无菌操作、术前预防用药等措施,术后长时间用药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院药占比,还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
药占比虽是监测考核性指标,但其本质就是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药占比指标的提出和使用,始终伴随着综合改革合理用药政策,围绕合理用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包括临床路径、处方点评、抗生素分级使用管理、重点药品监控、用药目录管理、要求开具通用名处方等等,如果坚持合理用药,30%的比例控制不难实现。
4.3 医院管理层面上虽对每个科室、医生设定了药占比限制指标,要求降低药占比,但具体细则还需科室、医生去完善,在责任落实方面不到位。
医院着手制定符合本院各科室特点的药占比标准和控制手段,完善监督考核制度,狠抓责任落实,巩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观念成为了完成药占比下降的重要因素。
五、总结
从目前改革背景分析,国家在现阶段还将会继续强化药占比政策。
然而控制药占比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院要切合“医改”及自身实际情况,直面药占比未
未达标的问题,全面落实科室责任,严格督导,通过合理增加医疗收入,精简长期用药患者的处方,避免各种不合理用药,进一步降低药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