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3)
长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长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65946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5.png)
长方体的展开图(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能够从展开图中识别出长方体的各个面。
学生将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长方体的展开图特点,理解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能够准确地找出长方体的各个面。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长方体的展开图特点的理解和识别。
2. 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各个面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体模型、展开图卡片。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长方体的特征,引发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展开图的特点,如展开图的形状、各个面的排列等。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观察、讨论和折叠展开图,找出长方体的各个面,并理解展开图与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4. 小组分享: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并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5. 总结和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长方体的展开图特点和解题技巧。
6. 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长方体展开图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1. 长方体的特征:长、宽、高、六个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2. 长方体的展开图特点:展开图的形状、各个面的排列。
3. 长方体的展开图与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展开图中的每个面与其在长方体中的对应关系。
作业设计1. 观察并描述长方体的展开图特点。
2. 从给定的展开图中找出长方体的各个面,并说明其对应关系。
3. 绘制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标出各个面的名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对长方体的展开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89c9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9.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4.6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概念; 2. 掌握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3. 发现正方体、长方体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2.正方体、长方体在展开图中的转换。
教学难点1.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的摆放;2.如何在展开图中寻找同一面。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让学生观察环绕教室的墙壁。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墙面有哪些图形?它们的形状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学生如果提到了正方体和长方体,就让他们说出来。
4.教师总结:墙面上的图形所展示的是空间中的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而我们要学习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也是空间中的物体,在平面上的展开图就是其投影。
教学内容1.首先,教师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物。
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探究两种立体图形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2.接着,教师拿出一张纸,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将纸折成方格纸。
3.接下来,教师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解释每个面的名称和展开图上的图形代表立体图形上的哪个部分。
4.让学生模仿展开图,将方格纸剪裁成相应的展开图,并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5.让学生尝试将一个不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剪裁出来,并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引申拓展1.让学生自己绘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2.让学生彼此交换展开图,并尝试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3.让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能够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3.学生在课后完成了布置的作业并按时提交。
教学反思1.在课程的准备中,我认为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所反映的物体的构成,并在教学中加以讲解。
2.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展开图中各部分的对应关系,以便更准确地剪裁和折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15e41effe2bd960590c677df.png)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
教学目标:1、用不同的剪法剪出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并认识到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2、将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形,并通过折的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合成正方体,会判断相对的面。
教学难点:通过展开与折合,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正方体纸盒,剪刀,磁贴,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一、启迪想象,引出新知1、出示一个正方体这是一个?(正方体)它有几个面?(6个面)6个怎样的面?(相同的面)哪6个面?(上、下、左、右、前、后)2、观察现在将正方体的每个面进行涂色,你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3个)小胖想把涂色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录音:我沿着正方体的棱把正方体剪开,得到了正方体的展开图。
)3、交流小胖是怎么剪的?(沿着棱剪的)得到的是什么?(正方体的展开图)4、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正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二、发挥想象,探究新知(一)正方体的展开1、剪正方体展开图除了沿着棱这样剪,还有其他剪法吗?请你拿出小正方体,动手剪一剪。
2、PPT出示要求:①沿棱剪开,但不能剪散。
②互相讨论,尽量剪出不同的展开图。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贴正方体展开图)4、通过旋转(翻转)观察是否有重复5、分一分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些正方体展开图,根据它们的特点分一分,你觉得哪几种可以放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分?(二)折成正方体1、折合成正方体既然是正方体的展开图,那么能不能折成正方体?(能)你打算怎么折?2、说出正方体的6个面。
如果这是正方体的下面,说出其余5个面分别是什么面?3、写出正方体的6个面4、交流汇报实物投影5、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这些正方体展开图虽然形状不同,但什么是一样的?(板书: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4、归纳: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剪得到了各种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能把它折回正方体,发现这些展开图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分别是正方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那么是否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呢?三、练习1、下面哪些是正方体展开图,哪些不是?请你用手势表示()()()()()()2、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你能说出相对的两个面吗?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那么学习数学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去猜想以及验证。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0fd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0.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掌握计算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学重点1.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表面积的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4.1 教学内容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2.表面积的概念;3.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通过练习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引出问题:大家知道什么是正方体、长方体吗?它们有哪些特点?4.2.2 讲解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都共用一条边,三个相交于一个点。
•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相邻面都共用一条边。
2.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是指物体表面所有面积之和。
3.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6a²–其中,a是正方体的一条边长。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bc+ac)–其中,a、b、c是长方体的三条边长。
4.2.3 练习•练习1:已知一个正方体的一条边长为5cm,求其表面积。
•练习2: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cm、4cm、5cm,求其表面积。
•练习3: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84cm²,其中两个相邻面的面积分别是6cm²和12cm²,求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练习4: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50cm²,求其边长。
4.2.4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了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进行实际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教学大纲,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ce4ab2a0116c175f0e4851.png)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
2.能体会到立体图形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
2.能体会到立体图形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长方体有________个面,________的面的________一样,长方体中最多有________个正方形。
正方体有________个面,是________个完全________的________形。
1.动动手:找一个正方体按要求沿红线的棱剪开(学习提示:先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剪时不能沿每一条棱剪。
)
2.说一说:剪开后,展开图形,我发现上、下两个面之间隔着________个面,左、右两个面之间________面,前后两个面之间________面。
3.试一试:还有其它的剪法吗?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剪法?
4.分组展示各种不同的剪法。
5.说一说:我发现了正方体展开后能得到()种不同的形状。
我从中发现了这样的
规律( )。
6.自己练习:找一个长方体沿一组棱(一组长、宽、高)剪开,我发现了长方体的展开图有这样的规律( )
7.梳理提升。
二、课堂检测。
1.下列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够围城长(正)方体?能围城长(正)方体的序号是(
)
2. 把长方体的各个面的面积填在表格中。
4.6《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
![4.6《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课件)五年级 数学下册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5cf17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c.png)
达标练习
达标练习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围成正方体?
AX ()
D( √ )
B(√ )ຫໍສະໝຸດ C( √ )E(X )
F(X )
达标练习
3.改动下图中一个正方形的位置,使它能围成正方体。(圈出需要 移动的正方形,并画出移动后正方形的位置。)
达标练习
4.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想一想、填一填。
1号面相对的是( 2号面相对的是( 3号面相对的是(
沪教版·第四单元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
学习目标
通过剪一剪再展开的操作活动,认识正 01 方体的展开图。
02 通过折一折、分类等活动,知道正方体展 开图的特征。
通过表象训练,建立动态表象过程,初步 03 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发展空
间想象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会判断一些平面组合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正方体。
探索新知
1.长方体有好多 不同 的展开图。
2.展开图中都有 3组相同
的长方形
探索新知
长方体展开图和正方体展开图基本一致,但是长方体展开图还要考虑长、宽、高 的因素
小试牛刀
下面哪些图形能沿虚线相折围成正方体?
a
b
c
d
e
f
小试牛刀
明确解题方法 先把每个图形中的一个正方形看作下面,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想一
想折起来的正方形分别是哪个面。如果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六个正方形 分别确定为上、下、前、后、左、右面,那么这个展开图就能围成正方体, 否则就不能围成正方体。
实际折一折,得出结论 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逐个沿虚线相折,看能否围成正方体。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ce56b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f.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概念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掌握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正方体、长方体的概念2.表面积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介绍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并通过展示教具或图片让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2. 讲解表面积的概述面积是多边形中的重要概念,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学生已经学过如何求各种多边形的面积,那么表面积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表面积是指一个几何体表面所覆盖的面积,也就是几何体所有各面的面积之和。
3. 讲解计算表面积的方法以正方体为例,教师通过教具或图片展示正方体的各面,让学生了解到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个正方形。
接下来,教师讲解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公式:S=6a2其中,S表示正方体表面积,a表示正方体棱长。
对于长方体,同样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首先指出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有3个对面相同,每个对面都是长方形,讲解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S=2(ab+bc+ac)其中,S表示长方体表面积,a、b、c表示长方体的三个相邻棱长。
4. 练习让学生先根据公式自行计算一些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让部分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思路和答案。
接着,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来回答问题,如:•黄建的书包表面积约为540平方厘米,如果他的书包是长方体,长为30厘米,宽比长小2厘米,求书包的高和体积分别是多少?•键盘上的一个键是正方体,边长为1.5厘米,他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这部分练习,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25f187a32d7375a41780b0.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在展开图中找到长方体、正方体相对的面,能判断一些平面图形折叠后能否围成长方体、正方体;
2、让学生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一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加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PPT、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
资料参考备课手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
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
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
1、引发猜想: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
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
(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
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
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116e640e5022aaea988f0fb5.png)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不同的拆法得到不同的正方体表面展开图,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六个面相同的组合图形都能折叠成正方体。
2、初步了解能够折叠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一些规律。
3、通过折,判断哪些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尝试标出每个面,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探索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过程,积累数学探索活动经验。
5、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互小组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折,判断哪些能折叠成正方体,并尝试标出每个面,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探索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这是一个正方体模型,沿着棱这样拆开,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正方体平面展开图。
(黑板贴图1)你们也有一个学具搭成的正方体,试着把它沿着棱拆开,能否得到不一样的平面展开图?提示:如果两幅图经过翻转后一样的,就属于同一种平面展开图。
1、生独立操作。
2、生展示作品。
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的,上来找一找,将它贴在黑板上展示。
预设:3、小组讨论分类。
选择不同的棱拆开,你们得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看得眼花缭乱,你能将这些图分分类,便于我们辨认和记忆吗?小组讨论并说说这样分类的理由。
(生讨论师巡视)4、全班交流分类:哪组可以来交流一下?(生上黑板将板贴图形分类后,指板贴进行交流。
)预设:分成3类。
✓第一类是4个正方形连成一排,两侧各有一个;✓第二类是3个正方形连成一排,两侧各有一个和两个,或者3个3个连成这样的两排;✓第三类是2个正方形连成一排吗,共三排。
过渡语:这些展开图,是不是都能搭成正方体?我们一起来操作验证一下。
二、探究环节:探究一、相邻面与相对面的关系1、相邻的面1)对于正方体,我们已经知道正方体有大小相等的6个面,展开后这6个面的大小也是相等的。
如果这个正方体展开图,下面在这个位置(在板贴上标注“下”),那么另外的5个面:上、前、后、左、右将在什么位置?请你观察、想象并填写,如有困难或需要再验证的,可以用学具试一试后再填写。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14e8b7c8a8114431b80dd8b3.png)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内容:沪教版五年级第二学期P52教学目标:1、通过剪一剪的操作活动,感知正方体的展开图。
2、通过折一折、分类等活动,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其特点,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3、通过表象训练,建立动态表象过程,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折一折、分类等活动,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了解其特点,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材料:希沃白板课件、磁力片、任务单、正方体若干、剪刀。
教学过程:一、课前测试对35种六连块进行快速判断,哪些能折成正方体。
二、新课导入,出示课题师:本学期,我们一直在研究立体几何的知识,回忆一下,什么叫正方体?(由6个正方形的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板书:正方体师:对于正方体的这6个面,我们可以称为(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研究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正方体,老师沿着棱把它剪开。
视频展示,展开图贴黑板师:沿着棱剪开,得到六个面连在一起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
补充板书:的展开图师:正方体的展开图有几个正方形的面?(6个)板书:6个正方形的面三、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师:老师是按这几条棱剪的,同学们可以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开,得到不同的展开图。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正方体,按其他的棱尝试剪一剪,得到你的正方体展开图。
有操作要求,仔细看哦!要求:1、沿着棱剪,要使6个正方形的面连在一起;2、通过旋转、翻转,和黑板上展开图不同的请贴到黑板上。
师:剪完一个的,时间有多的同学,想想其他办法剪第二个展开图。
开始!四、利用学生课程生成资源,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展开图,请你们一个一个在脑海中旋转、翻转,看看有没有一样的,2人一组讨论讨论,把他们找出来。
可能性一:学生剪出11种形态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黑板上这几个,你能不能将他们分分类,小组讨论。
可能性二:学生剪出1-4-1型和几个其他类型的展开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ccbf2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7.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将学习如何从展开图中识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以及如何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成展开图。
我们将讨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识别并命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各个面。
2. 从给定的展开图中识别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3. 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成展开图。
4. 理解并描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性。
5. 认识到正方体和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需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三维结构,并能够将其与二维的展开图相对应。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具和学具: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
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3. 白纸和彩笔。
4. 计算机和平板电脑(如果有条件的话)。
教学过程1. 导入:使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解释它们是如何从三维图形展开成二维图形的。
3.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然后尝试从展开图中识别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4. 活动二:让学生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成展开图,然后与给定的展开图进行对比。
5. 小结: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展开图的关系。
6. 应用:让学生思考正方体和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定义和特征。
3. 正方体和长方体与展开图的关系。
4. 正方体和长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 从给定的展开图中识别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2. 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生成展开图。
3. 描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并说明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99ef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14.png)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如何绘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3.能够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绘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2.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和长方体。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正方体的展开图1.引入正方体这个概念,并与学生就正方体的特点和基本构造展开讨论。
2.向学生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解释展开图的含义。
3.解释展开图中“边”、“面”、“拼合处”等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组成部分。
4.示范如何从一个正方体上剪下展开图,并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
5.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并解释还原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 长方体的展开图1.引入长方体这个概念,并与学生就长方体的特点和基本构造展开讨论。
2.向学生展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解释展开图的含义。
3.解释展开图中“边”、“面”、“拼合处”等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展开图的组成部分。
4.示范如何从一个长方体上剪下展开图,并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
5.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图还原出长方体,并解释还原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 课后练习1.布置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的练习,让学生自行练习还原。
2.教师可以在练习中加入一些需要创造性思维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示范法: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绘制展开图和如何还原正方体和长方体。
2.讨论法:通过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
3.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和还原方法。
五、教学评价和反思1.评价方式:可通过小测验或手工制作展开图和还原正方体或长方体的形式进行评价。
2.反思: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8b6a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9.png)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绘制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2.掌握利用展开图计算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二、教学内容
1.正方体、长方体的基本概念。
2.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及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
1.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
2.利用展开图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制作一张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引入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解
1.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方体、长方体,讨论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其次,教师讲解如何绘制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例如:将正方体或长方体剪成若干个平面图形,并将其展开,相邻的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便可得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3.最后,教师示范如何利用展开图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 操作练习
1.学生自己练习绘制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2.学生利用展开图计算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4.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巩固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展开图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授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和应用,虽然展开图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开始时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展开图,并进行计算表面积的操作练习,渐渐地建立了学生对展开图的概念和使用技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继续拓展学生的应用实践,例如利用展开图计算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d1305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b.png)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41019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9.png)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2.掌握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正方体:所有棱的长度相等且所有面都为正方形的立体。
长方体:所有相对的面都相等、对边平行且垂直、所有面都为矩形的立体。
2. 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倍的底面积。
若正方体的边长为a,则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²。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2倍的底面积加上2倍的侧面积。
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ab+2bc+2ac。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题1: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4 cm,求它的表面积。
解题思路:根据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得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4²=96 cm²。
例题2: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 cm、4 cm、5 cm,求它的表面积。
解题思路:根据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得该长方体的表面积为2×3×4+2×4×5+2×3×5=94 cm²。
四、教学方法1.以小组互动方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通过举例、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点;3.注重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流程1. 热身(5分钟)通过简单的口算题和出示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
2. 教学(15分钟)教师进行讲解,解释正方体、长方体的定义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介绍具体的应用场景。
3. 互动(10分钟)以小组互动形式进行练习,通过带问题的示例让学生思考、探究,并主动参与。
4. 集体练习(10分钟)在黑板上出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五年级数学下册4.6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课件3沪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4.6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课件3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18a4f4551810a6f5248630.png)
4
新知讲解 3
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的样子沿着画 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 图。
5
新知讲解 3
自己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展开图
是什么样的?和同学交流。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
开,看看它的展开图。
7
试一试
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
开,看看它的展开图。 上面
左面 前面 下面
正方体、长方体 的展开
1
复习巩固
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不一定都是正方形。(
)
)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2
新知讲解 3
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的样子沿着画 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 图。
3
新知讲解 3
一个正方体纸盒,像下面的样子沿着画 有红线的棱剪开,就可以得到它的展开 图。
8
右面
后面
练一练
1、把长方体纸盒剪开,得到它的展 开图。
9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 的方向迈进,并且毫不畏惧 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忽然降 临!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 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 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 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 先读书。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3沪教版(2021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3沪教版(2021秋)](https://img.taocdn.com/s3/m/5b6a583419e8b8f67d1cb9c9.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3沪教版(2021秋)教学内容:正方体、长方体的外表积。
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外表积;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外表积的计算方法;3.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处置生活实践效果。
教学重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外表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处置生活实践效果。
教学预备: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进程:一、联络实践,提醒课题:同窗们,学校应用这个假期同窗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停止重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早停止了资料搜集,搜集的资料如下: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停止粉刷;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求粉刷。
你能依据校方搜集的上述信息协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提醒课题〕二、师生交流,提出效果:师:同窗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外表积?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外表积怎样求?它们的外表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用与实践相联络的事例来引发先生的兴味,使先生情愿学。
这也正是契合了心思学中:教学进程一直是随同着先生的心情,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
在良好的情形创设下,先生学习十分容易地投入。
]三:师生互动,探求效果:1.先生操作,处置效果;〔1〕请同窗们拿出预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先生操作〕〔出示先生〔2〕引导先生观察失掉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索:正方体外表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先生经过操作失掉正方体外表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失掉的正方体外表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习中曾经处置,教员不需求展开。
]2.组内交流,宣布见地;〔1〕正方体外表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6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 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c4516dc77da26925c5b0d0.png)
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二学期P52-53【教学目标】1、用不同的剪法剪出正方体、长方体多个表面展开图,并认识到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都是由三组相同的长方形组成的。
2、将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体,将三组相同的长方形组成的组合图形折成长方体,并通过折的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围成正方体的,不是所有的三组相同的长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长方体的。
3、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换,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4、进一步感受图形学习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到正方体的展开图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长方体的展开图由三组相同的长方形组成。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拼折,判断所提供的图形中,哪些能沿棱相折围成正方体,哪些能折成长方体,并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猜猜想象,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有3对相同的长方形组成(板书)(2)正方体,它也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板书)(3)正方体和长方体一样,都是立体图形2、猜猜想想。
投影出示一幅正方体、一幅长方体的展开图,提问:看图猜一猜,这些图形是怎么得来的?3、演示正方体剪的过程:4、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正方体的展开图。
1、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有什么特征?完成学习任务单2、小组汇报:3、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正方体的展开图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正方体有很多种不同的展开图。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4_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4_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d66a6d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e7.png)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明白得求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
2.会正确运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培养学生善于观看周围事物,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谁能说说长方体的特点是什么?并指出它的长、宽、高。
2.正方体呢?二、新授:(一)长方体的表面积1.今年你们就要毕业了,黄老师为每位同学预备了一份奇异小礼物。
我买了一张包装纸,够不够包90份?那么5份呢?2.要想明白够不够必须得明白什么呢?(包装纸的大小和长方体纸盒六个面的总面积)出示: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3.假如那个长方体的纸盒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包装一只如此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纸?老师加了“至少”两个字,什么缘故要加呢?(边角料与接缝处不计)4.你们能够想出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自己能解决的能够先求求看,自己想不出的能够找同学研究研究。
说说你是如何求的?方法一:3×5+5×4+3×4+3×5+5×4+3×4方法二:3×5×2+5×4×2+3×4×2方法三:(3×5+5×4+3×4)×25.教师多媒体演示。
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最好?(方法三)什么缘故?(只要量三次,运算方便)今后我们尽可能地采纳简便的方法来运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我们得出了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方法,【出示课题: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6.练习:(1)每位学生给同桌出一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题目,只列式不运算。
谁来说说同桌出了如何样的一道题,你又是如何解的?谁认为自己出的题目同桌解答不正确?(2)那那个地点有个长方体看看哪个算式是正确的?选择:(1)已知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7厘米、高6厘米,求它的表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3_沪教版-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7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3_沪教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629774bcd126fff6050b46.png)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掌握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正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同学们,学校利用这个假期同学们休息的时间,要对我们的教室进行从新粉刷。
在粉刷之前,校方提前进行了资料收集,收集的资料如下:1.每个教室的长8米,宽5米,高3米;2.每个教室要对四壁和屋顶进行粉刷;3.每个教室门窗的面积共20平方米;4.每个教室要粉刷三次;5.第一次粉刷每平米用涂料0.5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粉刷每平米只用去涂料0.2千克。
6.我校共有个教室需要粉刷。
你能根据校方收集的上述信息帮助校方计算出应该买多少涂料吗?(揭示课题)二、师生交流,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生1:什么叫表面积?生2: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们的表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生3: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用与实际相联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学。
这也正是符合了心理学中:教学过程始终是伴随着学生的情绪,并且智力活动也受其极大的影响的论点。
在良好的情景创设下,学生学习十分容易地投入。
]三:师生互动,探究问题:1.学生操作,解决问题;(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请将这个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
(学生操作)(出示学生(2)引导学生观察得到的正方体的展开图,思考: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什么特征?[学生通过操作得到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由于沿着不同的棱剪开,就得到的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也不同,因此会有多种展开图,至于有哪几种展开图之一知识在二年级下的学习中已经解决,教师不需要展开。
]2.组内交流,发表见解;(1)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有6个正方形的面组成。
(2)它们的形状都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52页。
教学目标:
1、用不同的剪法剪出正方体表面的展开图,并认识到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2、将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形,并通过折的过程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判断一个展开图能否折合成正方体,会判断相对的面。
教学难点:
通过展开与折合,发展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正方体纸盒,剪刀,磁贴,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启迪想象,引出新知
1、出示一个正方体
这是一个?(正方体)
它有几个面?(6个面)
6个怎样的面?(相同的面)
哪6个面?(上、下、左、右、前、后)
2、观察
现在将正方体的每个面进行涂色,你能看到几个面的颜色?(3个)小胖想把涂色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录音:我沿着正方体的棱把正方体剪开,得到了正方体的展开图。
)
3、交流
小胖是怎么剪的?(沿着棱剪的)得到的是什么?(正方体的展开图)
4、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正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正方体的展开图)
二、发挥想象,探究新知
(一)正方体的展开
1、剪正方体展开图
除了沿着棱这样剪,还有其他剪法吗?请你拿出小正方体,动手剪一剪。
2、PPT出示要求:
①沿棱剪开,但不能剪散。
②互相讨论,尽量剪出不同的展开图。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贴正方体展开图)
4、通过旋转(翻转)观察是否有重复
5、分一分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些正方体展开图,根据它们的特点分一分,你觉得哪几种可以放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分?
(二)折成正方体
1、折合成正方体
既然是正方体的展开图,那么能不能折成正方体?(能)
你打算怎么折?
2、说出正方体的6个面。
如果这是正方体的下面,说出其余5个面分别是什么面?
3、写出正方体的6个面
4、交流汇报
实物投影
5、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这些正方体展开图虽然形状不同,但什么是一样的?
(板书: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
4、归纳:刚才我们通过动手剪得到了各种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能把它折回正方体,发现这些展开图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分别是正方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那么是否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呢?
三、练习
1、下面哪些是正方体展开图,哪些不是?请你用手势表示
()()()
()()()
2、下面的正方体展开图,你能说出相对的两个面吗?
学生汇报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学习数学就需要我们仔细去观察,去猜想以及验证。
3、这里有两个正方体展开图,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汇报
(相同点:中间4个正方形是一样的,上下各一个)
(不同点:上面一个正方形的位置不一样)
祝
你
学
业
进
步
观
验
猜
察
证
想
观察的真仔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PPT演示旋转)
通过正方形的旋转可以得到这个正方体展开图,那么想一想通过旋转还能不能得到其他正方体展开图吗?
(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4、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是由上面哪个图形转变来的呢?
请同桌互相讨论
学生汇报
5、再看这个正方体展开图是由哪个图形转变来的呢?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6、其实还有一种正方体展开图,想想是由哪个图形转变来的呢?要旋转几次呢?课后可以去探究一下。
出示:
四、总结新知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你还想了解哪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长方体)那我们下节课就学习长方体的展开图。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展开图
都有6个相同的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