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设计规范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金手指长度定位公差同第一种a情况
3-3-2-6.其他特殊结构的规定...…..……………………………….………...8
3-3-2-7.胶框与导光板的配合...…..……………………………….…………8
3-3-2-8.胶框、导光板模组号,模号的位置…….……………….………..9
3-3-3.FPC的设计………………………………….……….………….……10~12
图框分为客户确认图框和内部使用图框,给客户确认时候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具体出内部结构,内部使用必须出内部具体结构,且统一使用第三视角。
3-3-1-2视窗(V.A)规定
长宽公差:±0.2当客户指定V.A为Min时我们必须转化成±0.2(单边加0.1mm)
定位公差:±0.2如下图(1)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3-3-2-7胶框与导光板的配合
①间距的规定:单边间距为0.04~0.075mm;
②公差的规定:外围配合公差±0.08mm
③导光板胶口与胶框的配合:导光板做平胶口,导光板胶口与胶框配合处胶框内凹0.15mm(Max)。
3-3-2-8胶框、导光板模具号、模组号、模号位置
①胶框
1)模具号:指模具的套数,当开多套模具时,必须在模具上标示出.只开一套时可省出.加在模组号前,并以“-”隔开.
3-6-1.中小尺寸TFT类………...……..………………………………………..15
3-6-2.中小尺寸CSTN类………...……..……………………………….……..15
3-6-3.中小尺寸STN类………...……..……………………………..….……..15
3-6-4.中小尺寸(CCFL转LED)类……..…………………………..….……..16
3-3-2-1 1.5“以下
①导光板长宽:在确保V.A区公差为±0.2的情况下,将V.A左右边缘各偏0.45~0.5mm为导光板的宽边;以V.A的+Y边缘偏0.5~1.0mm为胶口边.光源边以LED发光平面为基准偏0.02mm为锯齿边.
②卡位:出光面二个,入光面四个如图(3)
③胶口:长度为10~12mm;
3-2-3.量产阶段……………………………………………………….………..4
3-3.结构设计规定………………………………………………………………..4
3-3-1.成品图面……………………………………………………….………..4
3-3-1-1.使用标准图框.…………………………………………….………..4
3-4-2.目前我们<<可使用的部材列表>>……..………………………………..15
3-4-3.部材选用规定…………………….……..………………………………..15
3-5.BOM的规定…………………..……………………………………………..15
3-6.各类LED背光基本要求……..……………………………………………..15
b外形与配合1左右边定位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单边偏移012mm2光源侧以va向下偏06mm3光源对侧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偏01mm4上下增光贴布采用相同的外形但上增光片比下增光片少12个卡位以便遮光片粘住下增光贴布以防止下增光贴布移动产生满天星现象
背光源设计规范1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本:C
分发号:
3.设计规定:…………………………………………………………………………4
3-1.图框规定……………………………………………………………………..4
3-2.产品开发规定………………………………………………………………..4
3-2-1.报价阶段……………………………………………………….………..4
3-2-2.开模阶段……………………………………………………….………..4
③胶口:长度为12~14mm;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图(5)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8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3-3-2-4 2.2”~2.5”
3-3-2-2. 1.5~1.8 inch...…….……………………………………….………..6
3-3-2-3. 1.9~2.1 inch...…….……………………………………….………..7
3-3-2-4. 2.2~2.5 inch...…….……………………………………….………..7
3-3-2-5.导光板厚度的设计...…..……………………….………….………..8
2)模组号:刻在胶框背面贴反射片的平面,做内凹不超过0.1mm的效果,字大约0.8mm,如无足够位置,可刻在胶框正面LCD灌注口处,
3)模号:一般刻在胶框背面右上方挡墙上,做内凹不超过0.1mm的效果,点直径约为0.6mm,挡墙足够宽的产品,可以刻数字"1"或"2"。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3-2-2开模阶段
基本原则:部材图面必须符合结构设计规定;必须在接到“样品制作通知单”后二天
内完成
3-2-3量产阶段
接到业务“量产通知单”后一个工作日完成全套图面的量产图面的转换并交文控发行到各部门
3-3结构设计规定
基本原则:满足客户要求、保证产品品质、方便现场组装。
3-3-1成品图面
3-3-1-1使用标准图框
c.可以计算出楔形角α为小于10度,一般设计采用5±1度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9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3-3-2-6其他特殊结构的规定
大于2.5“的规定:可根据结构做合理化的调整
LED间距大于12.5,LED离V.A小于3.0mm的规定:此类的背光,可根据结构做合理化的调整。
③增光贴布
a、增光片角度:下增光片的角度一般是垂直于光源并与X轴成+5度角;
上增光片垂直于下增光片.
b、外形与配合
1)左右边定位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单边偏移0.12mm
2)光源侧以V.A向下偏0.6mm
3)光源对侧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偏0.1mm
4)上下增光贴布采用相同的外形,但上增光片比下增光片少1~2个卡位(以便遮光片粘住下增光贴布),以防止下增光贴布移动,产生满天星现象.
版次:C
第5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图(1)
3-3-1-3贴布的设计规定
①BM(遮光)贴布
a、与胶框配合Y方向单边间隙L1=0.075mm;耳位间隙L5=0.3
b、与胶框配合X方向光源对侧间隙L2=0.05mm;光源处间隙L3=0.15mm;耳位处L4=0.15mm
3-3-4.铁框的设计………………………………….……….………….………..12
3-3-5.托盘的设计………………………………….……….………….………..13
3-4.部材选用规定………………………………………………………………..13
3-4-1.目前产品可达到的设计水平…………...………………………………..14
④扩散贴布
a、组装方式亮面朝下雾面朝上
b、外形与配合.左侧,右侧,光源对侧均与增光贴布外形相同,靠光源端应以FPC边缘偏移0.25mm.(FPC边缘的设计见FPC设计部分).
3-3-2导光板、胶框设计规定.
为标准化导光板、Diffuser、BEF的设计,将导光板分为:1.5“以下;1.5”~1.8“;1.9~2.3”;2.3“以上。将导光板的长度、宽度、卡位、锯齿等进行标准化设计
3-3-1-2.视窗(V.A)规定…………………………………………….………..4
3-3-1-3.贴布的设计规定…………………………………………..………..5
3-3-2.导光板,胶框设计规定………………………..……….……….………..6
3-3-2-1. 1.5 inch以下.…….……………………………………….………..6
生效日期:
受控状态:
●未经许可,不可复印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录
文件变更履历页……………………………………………………….………… 1
目录…………………………………………………………………….…….…2~3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①导光板长宽:同1.5”~1.8”的设计.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入光面四个如图(6)
③胶口:L/G厚度
T=0.65±0.03 L=20 mm
T=0.73±0.03L=18mm
T=0.79~ L=16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图(6)
④锯齿:长度为4.6~5.0mm(在图纸备注里标明)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7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⑤外围公差±0.08mm
3-3-2-2 1.5”~1.8”图(3)
①导光板长宽:同1.5”的设计,(左下角与右下角的结构不同)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正面),入光面四个(反面)如图(4)
③胶口:长度为12~14mm;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在图纸备注里标明)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图(4)
3-3-2-3 1.9”~2.1”
①导光板长宽:同1.5”~1.8”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入光面四个,如图(5)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3-3-2-5导光板厚度的设计.
①LGP厚度=背光的主体厚度-所有贴布类的厚度-(0.03~0.05mm)
②当LGP为楔形结构时,楔形结构设计如下:
a.为方便制作锯齿,光源端平位的长度为0.2mm.
b.斜位的垂直长度最小为0.8mm,最长不允许超出客户端偏光片的边缘。
版次:C
第10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②导光板
1)模组号:在咬花面上蚀刻出来.在非光源正前方的地方.
2)模号:在导光板出光面右上方的卡位上,顶针内打点表示,点高不可超出出光面.
3-3-3 FPC的设计
①外形设计
A、公差的规定
(一)第一种情况(图(7பைடு நூலகம்)
1)金手指长向定位尺寸a
0<a≤6±0.2mm
6<a≤15±0.3mm
15<a±0.5mm
2)金手指宽度定位尺寸b
0<b≤6±0.1mm
6<b≤15±0.2mm
15<b±0.3mm
3)金手指长度尺寸c图(7)
公差±0.25mm
若客户未提供正反面阻焊错位尺寸,则将正面金手指加长0.3~0.5mm。
(二)第二种情况(图(8))
c、 耳位倒角R1=0.3mm(Min);R2=1.0mm
d、耳位长与宽L6=6~8(Typ)~10mm;L7=4.0mm
e、耳位倒角C=2mm
图(2)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6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②反射贴布
反射片与胶框背面档墙配合间隙:左右两侧及靠光源端为0.15mm,光源对侧为0.1mm.
3-7电子资料的管理………….……..…………………………………………17~22
附录<<可用材料表>> ……………………………………………...…………23~25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4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1、目的:
控制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背光源产品设计。
3、规定:
3-1图框的规定:报价图面、试作图面、量产图面、成品图面必须严格使用公司的标准图框
3-2产品开发规定
3-2-1报价阶段
基本原则:必须符合客户要求;参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可使用部材列表”。并
接到“客户需求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如需沟通等特殊情况除外)。
3-3-2-6.其他特殊结构的规定...…..……………………………….………...8
3-3-2-7.胶框与导光板的配合...…..……………………………….…………8
3-3-2-8.胶框、导光板模组号,模号的位置…….……………….………..9
3-3-3.FPC的设计………………………………….……….………….……10~12
图框分为客户确认图框和内部使用图框,给客户确认时候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具体出内部结构,内部使用必须出内部具体结构,且统一使用第三视角。
3-3-1-2视窗(V.A)规定
长宽公差:±0.2当客户指定V.A为Min时我们必须转化成±0.2(单边加0.1mm)
定位公差:±0.2如下图(1)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3-3-2-7胶框与导光板的配合
①间距的规定:单边间距为0.04~0.075mm;
②公差的规定:外围配合公差±0.08mm
③导光板胶口与胶框的配合:导光板做平胶口,导光板胶口与胶框配合处胶框内凹0.15mm(Max)。
3-3-2-8胶框、导光板模具号、模组号、模号位置
①胶框
1)模具号:指模具的套数,当开多套模具时,必须在模具上标示出.只开一套时可省出.加在模组号前,并以“-”隔开.
3-6-1.中小尺寸TFT类………...……..………………………………………..15
3-6-2.中小尺寸CSTN类………...……..……………………………….……..15
3-6-3.中小尺寸STN类………...……..……………………………..….……..15
3-6-4.中小尺寸(CCFL转LED)类……..…………………………..….……..16
3-3-2-1 1.5“以下
①导光板长宽:在确保V.A区公差为±0.2的情况下,将V.A左右边缘各偏0.45~0.5mm为导光板的宽边;以V.A的+Y边缘偏0.5~1.0mm为胶口边.光源边以LED发光平面为基准偏0.02mm为锯齿边.
②卡位:出光面二个,入光面四个如图(3)
③胶口:长度为10~12mm;
3-2-3.量产阶段……………………………………………………….………..4
3-3.结构设计规定………………………………………………………………..4
3-3-1.成品图面……………………………………………………….………..4
3-3-1-1.使用标准图框.…………………………………………….………..4
3-4-2.目前我们<<可使用的部材列表>>……..………………………………..15
3-4-3.部材选用规定…………………….……..………………………………..15
3-5.BOM的规定…………………..……………………………………………..15
3-6.各类LED背光基本要求……..……………………………………………..15
b外形与配合1左右边定位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单边偏移012mm2光源侧以va向下偏06mm3光源对侧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偏01mm4上下增光贴布采用相同的外形但上增光片比下增光片少12个卡位以便遮光片粘住下增光贴布以防止下增光贴布移动产生满天星现象
背光源设计规范1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本:C
分发号:
3.设计规定:…………………………………………………………………………4
3-1.图框规定……………………………………………………………………..4
3-2.产品开发规定………………………………………………………………..4
3-2-1.报价阶段……………………………………………………….………..4
3-2-2.开模阶段……………………………………………………….………..4
③胶口:长度为12~14mm;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图(5)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8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3-3-2-4 2.2”~2.5”
3-3-2-2. 1.5~1.8 inch...…….……………………………………….………..6
3-3-2-3. 1.9~2.1 inch...…….……………………………………….………..7
3-3-2-4. 2.2~2.5 inch...…….……………………………………….………..7
3-3-2-5.导光板厚度的设计...…..……………………….………….………..8
2)模组号:刻在胶框背面贴反射片的平面,做内凹不超过0.1mm的效果,字大约0.8mm,如无足够位置,可刻在胶框正面LCD灌注口处,
3)模号:一般刻在胶框背面右上方挡墙上,做内凹不超过0.1mm的效果,点直径约为0.6mm,挡墙足够宽的产品,可以刻数字"1"或"2"。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3-2-2开模阶段
基本原则:部材图面必须符合结构设计规定;必须在接到“样品制作通知单”后二天
内完成
3-2-3量产阶段
接到业务“量产通知单”后一个工作日完成全套图面的量产图面的转换并交文控发行到各部门
3-3结构设计规定
基本原则:满足客户要求、保证产品品质、方便现场组装。
3-3-1成品图面
3-3-1-1使用标准图框
c.可以计算出楔形角α为小于10度,一般设计采用5±1度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9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3-3-2-6其他特殊结构的规定
大于2.5“的规定:可根据结构做合理化的调整
LED间距大于12.5,LED离V.A小于3.0mm的规定:此类的背光,可根据结构做合理化的调整。
③增光贴布
a、增光片角度:下增光片的角度一般是垂直于光源并与X轴成+5度角;
上增光片垂直于下增光片.
b、外形与配合
1)左右边定位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单边偏移0.12mm
2)光源侧以V.A向下偏0.6mm
3)光源对侧以胶框内边缘为基准偏0.1mm
4)上下增光贴布采用相同的外形,但上增光片比下增光片少1~2个卡位(以便遮光片粘住下增光贴布),以防止下增光贴布移动,产生满天星现象.
版次:C
第5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图(1)
3-3-1-3贴布的设计规定
①BM(遮光)贴布
a、与胶框配合Y方向单边间隙L1=0.075mm;耳位间隙L5=0.3
b、与胶框配合X方向光源对侧间隙L2=0.05mm;光源处间隙L3=0.15mm;耳位处L4=0.15mm
3-3-4.铁框的设计………………………………….……….………….………..12
3-3-5.托盘的设计………………………………….……….………….………..13
3-4.部材选用规定………………………………………………………………..13
3-4-1.目前产品可达到的设计水平…………...………………………………..14
④扩散贴布
a、组装方式亮面朝下雾面朝上
b、外形与配合.左侧,右侧,光源对侧均与增光贴布外形相同,靠光源端应以FPC边缘偏移0.25mm.(FPC边缘的设计见FPC设计部分).
3-3-2导光板、胶框设计规定.
为标准化导光板、Diffuser、BEF的设计,将导光板分为:1.5“以下;1.5”~1.8“;1.9~2.3”;2.3“以上。将导光板的长度、宽度、卡位、锯齿等进行标准化设计
3-3-1-2.视窗(V.A)规定…………………………………………….………..4
3-3-1-3.贴布的设计规定…………………………………………..………..5
3-3-2.导光板,胶框设计规定………………………..……….……….………..6
3-3-2-1. 1.5 inch以下.…….……………………………………….………..6
生效日期:
受控状态:
●未经许可,不可复印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录
文件变更履历页……………………………………………………….………… 1
目录…………………………………………………………………….…….…2~3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①导光板长宽:同1.5”~1.8”的设计.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入光面四个如图(6)
③胶口:L/G厚度
T=0.65±0.03 L=20 mm
T=0.73±0.03L=18mm
T=0.79~ L=16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图(6)
④锯齿:长度为4.6~5.0mm(在图纸备注里标明)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7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⑤外围公差±0.08mm
3-3-2-2 1.5”~1.8”图(3)
①导光板长宽:同1.5”的设计,(左下角与右下角的结构不同)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正面),入光面四个(反面)如图(4)
③胶口:长度为12~14mm;
④锯齿:长度为5.0±0.2mm(在图纸备注里标明)
⑤外围公差:±0.08mm
⑥导光板两侧斜角:140~150度且斜角边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图(4)
3-3-2-3 1.9”~2.1”
①导光板长宽:同1.5”~1.8”
②卡位:出光面四个,入光面四个,如图(5)
V.A的距离要保证不小于0.8mm。
3-3-2-5导光板厚度的设计.
①LGP厚度=背光的主体厚度-所有贴布类的厚度-(0.03~0.05mm)
②当LGP为楔形结构时,楔形结构设计如下:
a.为方便制作锯齿,光源端平位的长度为0.2mm.
b.斜位的垂直长度最小为0.8mm,最长不允许超出客户端偏光片的边缘。
版次:C
第10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②导光板
1)模组号:在咬花面上蚀刻出来.在非光源正前方的地方.
2)模号:在导光板出光面右上方的卡位上,顶针内打点表示,点高不可超出出光面.
3-3-3 FPC的设计
①外形设计
A、公差的规定
(一)第一种情况(图(7பைடு நூலகம்)
1)金手指长向定位尺寸a
0<a≤6±0.2mm
6<a≤15±0.3mm
15<a±0.5mm
2)金手指宽度定位尺寸b
0<b≤6±0.1mm
6<b≤15±0.2mm
15<b±0.3mm
3)金手指长度尺寸c图(7)
公差±0.25mm
若客户未提供正反面阻焊错位尺寸,则将正面金手指加长0.3~0.5mm。
(二)第二种情况(图(8))
c、 耳位倒角R1=0.3mm(Min);R2=1.0mm
d、耳位长与宽L6=6~8(Typ)~10mm;L7=4.0mm
e、耳位倒角C=2mm
图(2)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6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②反射贴布
反射片与胶框背面档墙配合间隙:左右两侧及靠光源端为0.15mm,光源对侧为0.1mm.
3-7电子资料的管理………….……..…………………………………………17~22
附录<<可用材料表>> ……………………………………………...…………23~25
作业标准
文件编号:RD-MS-010
版次:C
第4页共25页
文件名称:背光源设计规范
编制部门:研发部设计课
生效日期:
1、目的:
控制产品成本,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高客户对我们产品的满意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背光源产品设计。
3、规定:
3-1图框的规定:报价图面、试作图面、量产图面、成品图面必须严格使用公司的标准图框
3-2产品开发规定
3-2-1报价阶段
基本原则:必须符合客户要求;参照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可使用部材列表”。并
接到“客户需求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如需沟通等特殊情况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