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如何应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挑战与难点
如何应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挑战与难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面临挑战与难点,这不仅是因为物理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也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有关。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挑战与难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一、培养兴趣和好奇心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学习物理的第一步。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故事、案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解答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简化概念的讲解初中物理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这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种挑战。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通过具体的实例、图示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物理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物理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同时,学生也需要习得一些解题技巧,比如分析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运用公式等。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实践与应用能力物理学科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进行实验、观察、测量等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并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理解物理原理与现实的联系。
五、激发思维发散能力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思维发散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和方法来讲解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开展物理实验设计、小组合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个性化辅导和差异化教学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给予其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策略发布时间:2021-11-16T09:13:54.1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月18期作者:李新茂[导读]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避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关联。
李新茂新疆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避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关联。
为此,接下来笔者从“科学选择内容,奠定良好的培养基础”、“利用实验与等效代替方法,重新构建法则”、“分析客观原因,提高学习效率”三个不同方面谈一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科包含较多的知识点,且内容相当复杂。
若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时没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则很难消化复杂的知识,甚至对该学科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为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意识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接下来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经验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1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整个高中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体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1.1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物理学科的学习中概念是比较基础的一部分,但由于物理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加大了学生理解难度[1]。
若学生学习物理学科时没有掌握基础概念,必然对其后续的学习产生影响。
而在此阶段教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则有利于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物理概念,便于学生深入地掌握物理概念。
1.2避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由于高中物理各个知识点联系比较密切,且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学生学习该学科时容易存在混淆知识点的问题,最终陷入到学习误区中,对学生学习物理学科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辨所学的知识,并学会区分相同的和不同点,避免学生陷入学习误区,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起到促进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系统 的物 理思 维训 练 , 其物 理知识 、 经验 还有很 大 的
局 限. , 而 其 物 理 思 维 灵 活 性 较 差 . 性 因
● ◆ 一◆ ◆ 一- b. +  ̄ - ◆ 一◆ -. -◆ 一◆ -. .
大小对它们进行排 序 ; 探究家庭消耗 电能 的多少 与哪
些 因素有关?探究分 时段定 电价的 意义等综 合 实践
活动.
教学形式服务 于教学 内容. 教师在实际教学 中必 须改变传统教学 中课堂等 于教 室 , 学习资源等 于教材 的观念 , 采用 多种 教学形式 , 让生 活、 科学技术和社 会 走进课堂 , 将课 堂引向生活 、 引向社会 . () 1 引导学生灵 活运用 多种媒体通信工具搜集各 种 科 技 信 息 . 收 看科 技 节 目 , 如 阅读 科 技 书 刊 ; 用 互 利
5 开 放 物 理 系 统 , 强 学 科 渗 透 . 加
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例如( 苏科版 ) 教材中要求学 生 通过 网络查阅相关资 料 了解半 导体 材料 的发 展及对 社会 的影响 ; 录中国 国家超 导重点 实验 室 网站 , 登 查 阅有关超 导研 究和应用的历史及最新进展等.
教学 经纬
在 物 理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思维 的 灵 活 性
甘 肃 武威 第十 八 中学 (300 王 7 30 )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 中, 我们 经常听到学生反 映 上课 听老师讲课 , 听得很 “ 白” 但到 自己解 题时 , 明 , 总 感 到困难重重 , 从下手 . 时 , 课 堂上待老师把物 无 有 在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创新思维培养包括多个方面,高中物理教学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五种方式,提高物理创新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和敏捷性。
本文从创新思维谈起,紧接着谈物理中的创新思维,最后,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3-058-002物理学与物理学教育有着一套获得知识、组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有效步骤和方法。
它的基本观点、思维方法,实验设计思想、方法、技能已经渗透到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内的各个学科之中。
由此可以看出,物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所以,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世界本质的深刻认识。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处于人的智能结构的核心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始终是物理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创新思维的特殊性或个性,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由个人的生活实践以及所受的教育决定的,由此就产生了如何通过实践和教育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
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创新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的特点。
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征来推断事物的能力,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
思维不仅是人接受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输出信息得到全部活动过程,而且是概括的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哲学认为,在特定的记忆中,思维相当于一系列连续的观念。
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在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布时间:2021-04-30T14:02:33.75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3期作者:刘玉玲[导读] 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刘玉玲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城英才学校摘要: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物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敏捷性深刻性独创性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学生独立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是学生勤于思考,肯动脑筋。
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这也是目前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 ,即思维的速度。
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对某一问题 ,经过短时间的思考迅速作出反应 ,也就是快速抓住问题的本质 ,迅即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巧设疑难 ,激发思维。
“思源于疑” ,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疑问时 ,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在历史教学中巧设疑难 ,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促使他们开动脑筋 ,活跃他们的思维活力。
实践证明 ,这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极好方法。
例如,在讲摩擦力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现代生活中的汽车,自行车等车轮为什么用橡胶做成的呢?为什么不用钢铁更耐磨的材料呢?”从而引出摩擦力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去认识摩擦力。
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有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入地思考问题,系统地、一般化地理解问题,预见事物发展的进程。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教材的典型例子,拨笋式地展开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刻思维。
在“滴水类”问题中提升物理思维能力
2T 3丁 4T 5T 6T T 2T 3T 4丁 5T
T NT
(N - l ) T
如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呢?或者说能不能不计
算 就 快 速 获 得 正 确 答 案 呢 ?此 时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这 样
考 虑 :在 题 干 所 给 计 时 起 点 位 置 不 变 的 前 提 下 ,选择
以 第 1 滴 水 落 到 盘 子 中 的 过 程 为 研 究 对 象 ,则 当 第 1 滴 水 落 到 盘 子 中 的 时 刻 为 计 时 终 点 ,那 么 此 时 ( N — i ):r + 2 :r = z 就 会 变 成 i = 2 :r ,直 接 将 《代人四个选项 且 n = i ,则 只 有 选 项 c 符 合 条 件 。
表 达 ,形 成 原 因 不 胜 枚 举 。让 思 维 序 列 化 、细腻 化 能
够 有 效 克 服 不 良 认 知 ,避 免 思 考 的 随 意 性 ,学 生 经 常
发出 “这 个 我 本 来 会 的 ,就 是 考 试 没 想 起 来 ”的感慨就
是 常 说 的 易 错 点 ,它 的 形 成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 思 维
滴水下落时间为=
其 中 式 子 中 的 1 表示中
间一滴水。 由 办 = 了 a i2 得 a = J T ,进一步得出 2/i _ 2 ( N + l ) 2/i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表时间:2012-06-26T14:17:04.56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杨生民[导读] 首先应针对实验的目的,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经验,得出制约实验的内在依据:实验原理。
杨生民(澧县职业中专学校湖南常德415500)摘要:物理实验教学,就是通过典型案例,多角度、深层次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探讨了物理实验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实验思维品质培养培养思维品质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的基础,具有融科学观察、动手操作、物理思维于一体的特点,既是实施物理教学任务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也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的主要途径。
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洞悉实验原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首先应针对实验的目的,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经验,得出制约实验的内在依据:实验原理。
在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范围内,实验原理主要表现为实验依据的物理规律。
比如测量性实验中待测物理量的量度公式、验证性实验中所要验证的物理定律等。
其次应在学生全面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明确实验的研究对象,选取恰当的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确定实验的关键:如何控制实验条件,知道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以及减少误差的具体办法等等。
通过这些积极的物理思维,学生对实验中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
二、掌握实验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并用以解决新的实验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
1.领会实验的设计思想。
作为实验方法的精华,实验设计思想是物理智慧的集中体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一些经典实验的全面剖析,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独特的设计、巧妙的构思,以有效地启迪物理智慧,为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灵活性奠定基础。
有效推进初中物理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推进初中物理思维的探索与实践物理是一门既基础又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有效推进初中物理思维的探索与实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物理实验、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等几个方面探讨有效推进初中物理思维的方法和实践。
一、物理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在推进初中物理思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设计探究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他们思考并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物理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实验思维: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可以加入一些拓展性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复杂概念或问题以图形化形式展示的工具。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理解物理知识,开展思维的探索与实践。
1. 激活学生的前知识:在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前,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梳理和回顾与该概念相关的已有知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提高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2. 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整理物理概念、公式和实验方法等内容。
通过将这些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解。
3. 创新思维导图的应用:除了基本的文字和图形组织外,还可以尝试使用颜色、符号和关联线等元素来构建思维导图。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引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策略与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习题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为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一、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在进行物理习题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式,即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模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总结规律、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抽象、分析和综合能力。
二、合理设计习题解题环节1. 梳理知识点在教学前,教师首先应对所涉及的习题进行梳理,理清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逻辑关系,确保教学的有机衔接。
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和归纳,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解题示范在解题环节,教师应选取一些典型的习题进行解题示范。
示范解题过程中,可以适时停顿、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同时,教师还应重点讲解解题方法和思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题的技巧。
3. 练习与巩固练习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定数量的习题,设置一定难度的解题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解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深化拓展针对一些重点难点习题,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一些典型习题的深入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个性化指导与差异化教学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个性化指导与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给予个别辅导和差异化的教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的习题难度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习题练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解题心得。
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中学物理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许多教育专家和家长都在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物理教学问题不容忽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中学物理教学质量。
一、中学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材薄弱中学物理教材内容繁杂,缺乏系统性和深度。
有些教材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2. 实验操作难度大中学物理实验操作通常需要较为复杂的仪器和设备,学生很难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导致实验效果不佳。
3. 教学方法单一许多中学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差。
4.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中学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往往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5. 教师教学能力不足许多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较弱,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教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了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策1. 更新教材内容中学物理教材应当更新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增加生活化的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突出思维的训练和实践的能力培养。
2. 简化实验操作中学物理实验操作应当简化,采用简易的仪器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
3. 多样化教学方法中学物理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积极参加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专业水平。
4.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物理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实践操作、学科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
物理教学中常见问题解析及应对策略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中常常被认为是一门较为困难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会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将分析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问题一:概念理解不清晰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概念的理解不清晰的问题,这会导致他们难以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等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图像辅助:物理学中常常使用图像来描述和解释物理现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相关的图像,帮助理解概念。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通过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等过程的图像,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
3. 反复总结:学生可以通过不断总结概念的定义和相关的特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可以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加深记忆和理解。
问题二:解题方法不清晰在物理学习中,许多学生经常会遇到解题方法不清晰的问题,导致难以正确解答物理题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强化基础知识:解题方法的不清晰常常是因为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导致的。
学生可以通过复习基础知识,加深对公式和定律的理解,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解答题目。
2. 注重思维训练:物理学习中需要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做更多的习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的能力。
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逐渐提升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深入掌握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应该注重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可以通过参考教材或者老师的解题思路,了解不同类型的题目常用的解题方法,掌握其中的套路和技巧。
问题三:考试压力大物理考试通常被学生认为是一门较难的科目,因此学生在考前常常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初中物理思维如何培养
初中物理思维如何培养首先,实践性学习是培养初中物理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式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进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物理实验设施,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通过实践来提高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科技创新课题和科学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概念理解是初中物理思维培养的基础。
学生应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利用模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提高学生对物理之间关系的理解,并通过示意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思维模式。
第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各种与现实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通过实际操作和推理来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更深入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物理思维培养的终极目标。
学生应当具备观察、分析、实验、推理和创新等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问题解决、启发性实验设计等,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物理竞赛、科学讲座和科技活动等,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性学习、概念理解、问题解决和思维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
学生在学习中应注重实践,理解物理概念,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思维能力,从而形成扎实的物理基础和思维模式。
同时,学校和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和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初中物理思维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初中物理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哪些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
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
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
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
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
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
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2021年第28期教育教学5SCIENCE FANS 高中物理是被普遍认为是难度较大的高中学科之一,学习高中物理之所以难度大,除了这门学科本身定义、定理多,内容抽象且晦涩难懂之外,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也是重要原因[1-2]。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增强其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严谨性,这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所在。
本文从对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规范化训练入手,提出了具体的、适用于高中生物理学习和解题的逻辑思维培养途径。
1 高中物理逻辑思维过程的表征方式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和题目已知条件的概括能力;其次要培养一种链接式的思维能力,即从一个已知条件或题目联想到未知的结果;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概括总结的习惯。
逻辑思维过程的表征方式如图1 所示。
图1 逻辑思维过程的表征方式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逻辑思维过程的表征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逻辑思维要始于对已知条件或已知真理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基于真理的推理才是有效的和科学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所讲的公理和定理,如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三大定律、爱因斯坦方程式等,都是已经被证实的公理或定理,这些已知的公理和定理是解决一切高中物理问题的切入点,也是逻辑思考可以直接应用的已知条件。
除了可以直接应用公理定理以外,题目中还有部分已经给出的已知条件,学生可根据已知条件和最终的问题判断该题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再分析可使用哪些公理来解答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公理的内在联系。
(2)建立思维桥梁。
高中物理之所以学习难度较大,是因为判断和选择哪一条公理,判断公理与已知条件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得出,并未在题目中直接给出。
建立具有统一性和关联性的思维,依赖于对公理、定理的熟练应用和对已知条件的理解。
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定理和公理。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2023年了,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思维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但往往会被学习和其他因素所压抑。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授天文学时,可以利用星座、行星、彗星等诱人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发现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相互矛盾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其思维敏锐度和灵活性。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拓展思维在教学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授生物、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或者团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问题、亲身实验、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知识。
在讲述科学故事或者阐述抽象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图像化的方式,通过图片、演示、模型等形式将抽象概念通过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反思能力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差,需要进行定期复习才能牢记知识点。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培养其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定期安排归纳、总结学习成果的时间,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总结掌握的知识并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科技手段,拓展教学资源2023年的教学环境将更加倾向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利用科技手段来拓展教学资源,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创新与思考。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作者:王志伟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32期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王志伟(山东省昌乐二中,山东昌乐 262400)[摘要]物理是高中必修课程,也是纳入高考范围内的科目之一。
学好物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将教育重点放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之上,以此提高学生对物理材料的认识,能准确掌握事物本质,并能熟练运用物理概念,促进物理学习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抽象思维;有效策略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是一门相对困难的科目,需要用清晰的逻辑来理解消化,它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重点,如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物理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进行研究,分别从:高中物理的特点、抽象思维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高中物理的特点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难度更大,灵活性更强。
尤其学到牛顿运动定律问题时,学生们就会觉得很吃力。
高中物理的主要特点概况为以下三点:1.1物理现象相对陌生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相对紧密,学生学习起来也倍感容易。
然而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不同,高中物理现象往往比较复杂,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见到。
例如,加速运动、减速运动以及静摩擦力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1.2物理内容相对深奥高中物理内容相对比较深奥,教材文字叙述相对严谨,为学生的阅读造成一定影响。
部分学生虽然听得懂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但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一些困难。
1.3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高中物理学习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然大部分学生依然用形象思维去学习高中物理,导致思维方式无法跟上高中物理的学习。
专题四 物理教师的素养
2、思维能力 (1)思维的灵活性 (2)思维的流畅性 (3)思维的深刻性 (4)思维的变通性 (5)思维的独创性
(6)思维的批判性
3、教育科研能力
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物理教育 新课程的重点。然而,物理新课程的实施,面临着许多亟待研 究和解决的问题。从教学的内容,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教学 模式乃至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都有赖于广大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中学物理教师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同时,通过物理 教育教学研究,物理教师将会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 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学习 教育教学理论的需求,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组织各项教学活动。
2、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 而且要懂得怎么教,还应明白为什么这样教,能运用 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完成对学生的合理教育, 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论修 养,就难以自由而科学地设计和驾驭教育教学过程, 更难以进行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要求中学物理教师应具备以下教育科学知识: 普通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知识、普通心理学、教 育心理学知识、物理课程论知识、物理教学论知识、 教育测量与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法知识等。
2、思维素质 物理是学生感到难学的学科,物理教师只有具备 较强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素质才能妥善解决 物理学本身带来的困难。 3、组织素质 应该具备较强的组织教学并实施教学的能力。 4、物理教师的气质和形象(即教师的修养)
4.人文素养பைடு நூலகம்
一般文化素养是指教师所必备的基础文化修养。 教师整体文化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教 学水平的高低。物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并贯穿着人与 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所以中学物理教 师除了要有物理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有与物理专 业相关的文化知识,我国的教育在传统上就存在着重 理轻文、重智轻德的倾向,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 展和工程系统复杂性的不断增加,解决物理问题单单 依靠科学技术已经不行了,还需要依靠人文社会科学 和综合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的融 合。
优化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一课为例
中学物理 V 〇1.38 No . 102020年5月优化卖验教学蟮养学生思维能汐—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一课为例齐占波1耿相亦2(1.宾县宾西镇第一中学黑龙江哈尔滨150400; 2.宾县教师进修学校黑龙江哈尔滨150400)摘要:本文以教科版“内能和热量”一课为例,通过甄选研究对象而进行的两个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通 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器材的灵活组合、“一器多变”而进行的实验,培养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实验贯穿本节课教学,并进行优化,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词:实验教学;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创新实验文章编号:1008 - 4134(2020)10 - 0039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B教育部于2019年11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 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在其总体要求中指出:“着 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 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学科,可以说加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师的一种职 责,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 用,本文以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内 能和热量”为例,谈一谈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思维能 力的培养.1甄选研究对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1.1 让笔杆热起来在“改变内能的方式”这一板块中,教材中设置的 探究实验是“让笔杆热起来”,学生会根据生活经验想 到各种办法,如用手摩擦,放在手中晤,放在阳光下 晒,放在水中烫等,但是由于铅笔不能弯折且不易放 在火上烤,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为 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笔者把铅笔换成粗的铁丝让学生 去探究,学生不仅想到了弯折,想到了放在火上烤,甚 至有学生想到了用铁丝钻木,掀起“头脑风暴”,思维 进一步发散,进而分析归纳出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有 做功和热传递.使学生对这一知识从感性认识,经过 梳理,上升为理性认识.1.2 让小风车转起来在演示气体对外做功的实验中,让瓶中出来的气 体对一小风车做功,能更好地体现气体的内能转化为 风车的机械能,而对于风车的选择,经过实验发现,用 自己折叠的纸风车或塑料风车易发生形变,并且转动时轴的摩擦力较大,不易转动,于是笔者经过研究,选用的小风车是放在小轿车上的倒车镜、引擎盖或者是 车顶上的小黄鸭头上的竹蜻蜓(如图1、2所示),因为 这种小风车中部有个小轴承,转动时摩擦较小,当有 较小的风吹来时就能转动,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实验 中要把小风车固定在铁架台上,把它和一只笔组合起 来,用铁夹将笔夹住,从而固定小风车(如图3所示). 虽然只是一简单的组合设计,当笔者在课堂上出示这 一小风车时,学生感到非常意外,不由地感叹:“这不 是小黄鸭头上的竹蜻蜓吗”“小黄鸭头上的竹蜻蜓飞 到笔杆上了”由此可见,这一小风车的选用,不仅使实 验现象明显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 起发散思维的火花.图1 图2 图3所以,实验中研究对象的选择,不仅要注意选用 安全的,实验现象明显的,易取、易于操作的,而且还 要注意选择能够发散学生思维的.2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 学生学习的难点,下面分别对教材实验、传统实验以 及创新实验进行介绍.作者简介:齐占波(1975 -),男,黑龙江宾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实验教学;耿相亦(1975 -),女,黑龙江宾县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39•2020年5月Vol . 38 No . 10 中学物理2.1 教材实验如图4所示,是教材中利用温度一压强传感器探 究气球破裂瞬间球内气体温度和压强变化的实验,此 实验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实验数据,并能在电脑上 直接显示出气球破裂瞬间球内气体温度与时间、压强 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5所示是教材中所给出的一 次实验结果.由于受区域条件等限制,有的学校没有 数字化实验室,没有“温度——压强传感器”这一实验器材,并且这一器材价格较高,无法进行此实验.图42.2 传统实验如图6所示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传统实验.2.2.1实验过程在图6甲中,把一块硝化棉放 人筒内,然后迅速向下压活塞,会 观察到硝化棉燃烧.原因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 的燃点从而燃烧.由此得到结论: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在图6乙中,用打气筒向有塞子的瓶内打气,打到 一定程度时,塞子会跳起,同时观察到瓶内及瓶口出 现“白气”.原因是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温度降低,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白 气”.由此得到结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2.2.2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图6两套实验装置,操作麻烦,且均是间接说明 温度的变化,不直观显示.另外,图6甲实验,有时会 看不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如果使用不当,还会造成 仪器破裂.图6乙实验,有时会看不到瓶内及瓶口出 现“白气”的现象;如果塞子塞得太紧,不容易跳起,存 在安全隐患.2.3 创新实验经过实践,笔者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进行 了创新,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2.3.1创新实验装置的制作及说明将探针式数字温度计穿过“农夫山泉”矿泉水瓶 的瓶盖,并用胶沾在一起,之所以选择这种瓶盖,是因1q V甲乙图6图7为它中间有个凹槽,粘在一起能更牢固,防漏气.这一 组合装置可拧在饮料瓶上.(可两用)取两“秋林格瓦斯”饮料瓶,选择这种饮料瓶是因 为靠近瓶子底有横棱,粘接后不易形变不漏气.一瓶 底去掉,另一瓶底扎一大孔,并将两瓶底套上用胶粘 接在一起.之所以没有将两饮料瓶的瓶底都去掉,而 是留了一个扎孔的瓶底,是因为这样组合在一起更硬 一些,不易发生形变,防止脱胶漏气.将一喷壶的打气部分与以上两装置组合在一起, 便制成了探究气体内能的实验装置.此喷壶的打气部 分本身就是与这匹配的饮料瓶、矿泉水瓶拧在一起使 用的.2.3.2实验过程及结论向瓶内打气,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升高,说明对气 体做功,内能增大;使喷口对着小风车,打开阀门,小 风车转动,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内 能减小.2.3.3创新实验的好处(1) 实验器材生活化.利用喷壶、饮料瓶等器材, 易取.(2)实验整合.既可做对气体做功实验,也可做气体对外做功实验,且两实验能连续进行,进行对比,减 少实验器材,缩短实验时间.(3) 实验现象明显.利用数字式温度计,现象直 观、便于计数,直接说明温度的变化情况.3 器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上述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创新实验装置,不仅可 以进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其中的器材还可以 与其它的器材组合进行本节课的其它实验,使学生的 思维更加灵活.3.1 “沙子变热的原因”实验教材中课后“家庭实验室”中设置“沙子变热的原 因”这一实验,并让学生思考,在教学中笔者把这一实 验放在课内进行,并对这一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先 让学生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动手实验,之后进行解 释,使学生亲身经历实验,增加兴趣,加深印象.改进原因: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8所示,试管• 40•中学物理 Vol . 38 No . 102020年5月和温度计都是玻璃的,易碎、不安全,实验现象不明显.图8 图9改进方法:将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装置中的探针式数字温度计与瓶盖组合,再与装沙子矿泉水 瓶组合,拧在一起(如图9所示).改进后的好处:数字温度计易读数,实验现象明 显,瓶子是塑料的、数字温度计的探针是铁的,不怕破 碎、安全.3.2 “模拟起啤酒瓶盖”实验本节课开始是通过介绍人们起啤酒瓶盖时看见 从瓶口冒“白气”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白气”是怎 样形成的,从而引入新课.在完成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的实验,得出结论后,通过“模拟起啤酒瓶盖”实验,让 学生亲身经历这一情境,再一次激发学习的热情,学 生积极地回答解释出现的现象,获得成功感,并且首 尾呼应,使学生带着问题进人课堂,带着收获结束 本课•3.2.1创新实验装置的制作及说明将探究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验装置中的带有数 字温度计的瓶盖换成一完整的可掀开式的瓶盖,便可 做“模拟起啤酒瓶盖”的实验(如图10所示).图10大家知道为了显示光路,我们可让激光笔发出的 光束通过雾,便能看到光传播的路径,而在此实验中, 为了说明雾的存在,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过来,若能看到光束,则说明有雾,反之则没有.3.2.2实验过程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增大瓶内气压,然后迅速打 开瓶盖,会看到瓶内及瓶口均有“白气”产生.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事先打开一激光笔,让光对着瓶口 及瓶内,会看到光传播的径迹,从而说明有“白气” 产生.3.2.3创新实验的好处若拿一真的啤酒瓶在课堂上起,并不能保证每次 都能有“白气”产生,且浪费,这一实验却能真实地模 拟起啤酒瓶盖的情境,每次都能成功.增大瓶内气压是向瓶内打气,瓶子不发生形变, 而不是拧瓶底,保持瓶的完整性,与真实情境是一致 的.之所以选用掀开式的瓶盖,而没有选用拧开式的瓶盖,是因为“掀开”跟起啤酒瓶盖的情境也是一致 的,并且掀开后瓶盖还在瓶子上原位置,不冲出, 安全.4结束语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实验以及观察教师的演示 实验,本身就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节课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这一实验装置既能做 对气体做功的实验也能做气体对外做功的实验,“合 二为一”,这一实验装置中的部分器材还能与其它的 器材进行组合,进行“沙子变热的原因”实验及“模拟 起啤酒瓶盖”实验,“由一分二”.器材的灵活组合、资 源的合理利用,使学生的思维也跟着灵活地变换着, 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 用.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要积极地研究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更好地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参考文献:[1] 张吉清.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J ].中学 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2) :59.[2] 谢旦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214 -215.[3] 雷贤明.创新视角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探索[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20) :83.[4] 江耀基,肖春燕,蓝斗高.做功改变内能实验演示仪 [J ].物理实验,2019,39(12) :54-55 +59.[5]梁喆•实践关键能力与创新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对“内能改变”创新小实验的再优化[J ].中学物理,2019,37(08) :6 -8.[6]赵智清.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20(05) :172.[7] 顾明婕,詹浣湫,方开军.初中物理教师培训需求的 调查与分析[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 (02):130-131.[8]马智虎.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物理实验教学探索[J ].成才之路,2020(02 ):88 -89.[9] 贾晋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 究,2020(01): 169-170.(收稿日期:2020-0丨-21)•41•。
探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探究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科学概念和实践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类、比较、推理、实验和模型构建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具备科学素养的基础。
如何培养高中物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养高中物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系统化。
高中物理知识内容庞杂,学生需要通过整合知识点,提炼规律,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推理,从整体上把握物理现象和规律,形成符合科学逻辑的认知结构,提高科学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培养高中物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注重实践的引导和实验的设计。
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探究物理规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科学思维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科学思维的实践性和灵活性。
培养高中物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要注重观念的转化和交流的促进。
物理概念是科学思维的基础,观念的转化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转化为科学思维,通过讨论、交流,促进思想碰撞,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科学思维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开放性实验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图形化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下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中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梳理和系统化,实践的引导和实验的设计,问题的引导和探究的激发,观念的转化和交流的促进,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2023年初中物理教学计划
2023年初中物理教学计划2023年初中物理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2023年初中物理教学计划2初二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根据上学期的成绩分析情况判定了工作计划: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更新教学观念,钻研教材教法,扩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继续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电、磁场,带有一部分和电磁场有关的信息传递知识,共分九章,每章的导入提起了学生对__的兴趣,每章的阅读指导突出了__的重难点,本书在每章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实验,充分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新教习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学中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富阳中学生陆文辉摘要:本文根据物理思维灵活性的特点和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训练思维灵活性的素材,提出了一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思维灵活性的观点和方法。
如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物理思维的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思维的发散能力等。
其中对思维的发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物理教学思维灵活性培养策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服从于一般的、普遍的规律性,又表现出个性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活动中的智力特征,就是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敏捷性、独创性、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五个方面。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主体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在物理解题中,思维的灵活性具体表现在:多角度、多方向地考察问题,能运用多种手段求解同一问题,善于将繁难、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熟悉的问题,能够根据解题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形,及时改变自己的思路。
从上表可知,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发散性有着很大的相关性。
思维的发散性使我们在解题决策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这为我们灵活改变解题思路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
发散思维具有的多端性使全体对一个问题的考察和思维采取开放的方式,从多个开端产生众多的联想,揭示事物之间众多的联系,获得多种多样的结论,思维灵活性的实质是“迁移”。
它体现在主体针对问题所能发生迁移的广度、深度和速度。
思维的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组合分析的交叉点越多,迁移就越显著,越顺畅。
一、训练思维灵活性要从培养思维起点的灵活性开始求解物理问题,总要先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以及题给的已知信息,选择合适的方法,再选取适用的物理规律,所以,能否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方法,找准解题的入口,是顺利求解物理问题的首要因素。
例1 金属球壳带有电荷+Q,当球壳在静电场中处于静电平衡时,整个球壳是一个等势体。
试证明:此时球壳的内表面没有净电荷。
证明:假设球壳有一部分电荷分布在内表面,则这些电荷必向球壳内部发出电场线,而这些电场线在球壳内部空间不会自然中断,它必将终止于球壳内表面的另一处(那里带有负电荷),图1但整个金属球是一个等势体,电场线不可能从等势体的某处出发而终止于另一处,所以,上述假设不能成立,即带电金属球壳的内表面不可能有净电荷。
上述解答中,当我们发现直接肯定正命题比较困难时,及时改变策略,从否定反命题的角度切入问题,使问题的答案跃然而出。
这是解题主体思维的机警性和灵活性的生动表现。
二、训练思维灵活性集中表现在对问题的转化问题转化是物理思维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解题实质上就是将面临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解题思维的根本任务就是促使问题发生一系列的转化,如问题表述的变更,问题情境的转化,动与静、陌生与熟悉、繁与简、变与常、曲与直、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数与形、抽象与具体的转化,等等,转化是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沟通,使主体在运动变化中把握问题的本质,能否善于对问题进行转化,是主体思维灵活性的具体反映。
例2如图2,有一质点A和一直杆B,开始时质点A从某高度处做自由落体运动,杆B同时从地面以200m/s的速度竖直上抛。
质点A和杆从开始相遇到分离用了0.05s 时间。
若直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求直杆B的长度。
分析和解:本题中,质点A做自由落体运动,直杆B做竖直上抛运动。
因质点A起始高度没有给定,相遇、相离的位置不确定,所以问题的求解较为困难。
鉴于此,我们改选质点A为参照物,则问题即转化为:质点A静止,直杆B相对于质点A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即可求得直杆B的长度:l=vt=20×0.05m=1m.三、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有赖于思维的发散能力解题主体的应变能力是以主体的元认知为基础的,一个思维灵活的解题者,总是十分关注解题思维的进展状况,注意捕捉解题过程中产生的新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和思维路线。
(一) 根据思维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发散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有:1、正向发散思维正向发散思维是指在问题涉及的范围内,根据问题条件,使思路顺势向可能的各种状态发散,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正向发散思维是物理解题最常见的发散思维方式。
正向发散思维是一种“顺藤摸瓜”式的思维,但它并不是沿着一条路子走到底,而是注意在一些“分叉”处进行发散,并且常常敢于突破陈规,标新立异,这也正是它与聚合思维的区别之处,正向发散思维既有非逻辑的联想思维,又有逻辑的演绎思维,它使思维向纵深方向推进的同时,能充分顾及思维的覆盖面,我们在前面提到的有关发散思维的例子,大多属于正向发散思维。
例如,在静电场中复习电容器这一内容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当两块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以后,两板组成的系统(含该空间)是否储存能量?你有几种方法可以证明或说明?学生的答案之多是我未想到的。
学生1:充电是电源输入了电能,故两板之间有电能。
+Q ―Q图3图2学生2:可在两板间放入一个电荷,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后具有动能,动能不可能凭空产生,说明两板间具有能量。
学生3:若在两板间用绝缘细线挂一个电荷,则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悬线与竖直方向偏离一个角度,电荷的重力势能增大了。
增大的重力势能只能由系统能量转化而来,故说明系统具有能量。
学生4:可在两板间接入一个电表,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指针的偏转需要能量,说明两板间储存着能量。
学生5:如果在两板间用一导线短接两板,则导线上由于放电电流会发热,故说明系统是具有能量的。
学生6:设想两板处于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则两板在相互间的电场力的作用下作相向运动,两板的动能增加了。
增加的动能不可能凭空而来,只能从系统的能量转化而来。
说明系统具有能量。
学生7:把两板从距离很近开始变化到如图所示的状态,必须外力克服电场力做功,故如图所示的状态系统具有能量。
学生8:两板上带电可以想象成这样一个过程:两块不带电的金属板,把电子从一板上移送到另一板,如此移送电子的过程中外力必须克服电场力做功。
故系统起电的过程就是储积能量的过程。
学生9:两板间有电场,而电场是一种物质,物质当然具有能量。
学生10:既然如此,当带电量不变时,把两板的间距拉大,电场线的密度不变而空间增大了,故两板间的能量是电场能,且与板间距离成正比。
显然如图所示的状态中,系统是具有能量的。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思维活跃,课堂内气氛非常热烈。
当然,在实施以上的教学过程时,应充分地发动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问题提出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创造一种小组间竞争的格局。
2、侧向发散思维侧向发散思维是一种触类旁通、声东击西式的发散思维,它并不囿于面临的问题或处于该问题中心位置的事物,而是设法利用其他问题来启发面临问题的求解,通过研究别的事物来认识某一事物。
电场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抽象的概念,课本上通过检验电荷受到的力与检验电荷的电量大小的比值对某一点来说是一个常量这一本质属性来定义电场强度这个物理量。
实际上这个概念的建立不是很顺利的,学生有一个思维障碍,即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测试电场的强弱,造成学生在方法认识上没有主动性,这属于一种元认知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一个迁移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以下是教学实录片段例举: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个问题,如何测定风力的强弱?(提示:应该使用风的什么性质?风对阻挡物有力的作用。
)生:用一个物体去挡风,测试力的大小。
师:物体受到的风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与阻挡风的面积大小有关。
师:风力大小与挡风面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生:风力大小正比于挡风面积。
师:那么我们可以将风力F 与挡风面积S 间关系表示成F =KS ,那么K =SF ,讨论K 的意义。
生:K 的大小实际上表征了所测点的风力强度。
这段讨论给学生启示了一种测量物理量强度的方法。
挡风面积S 的引入起测量作用。
测量点的风力强度与引入的挡风面积大小无关。
这是风力的客观性。
在这种思考的引导 下,再引入电场强度的测量(定义)E =q F 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而且这种方法可迁移到对磁感强度B 的定义。
3、反向发散思维反向发散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从与习惯的思维相反的方向来探讨问题的思维方法,当正向思维陷入困境时,思维转而从相反的方向来审视问题,这是发散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生动反映,它避免了单向思维的机械性和简单化,物理解题中的“正难则反”策略,包括反证法、淘汰法、时间反演、执果索因、反客为主、目标量与辅助量换位、构造反例等方法,都是反向发散思维的具体运用,在解决某些物理问题中,反向发散思维往往独具一格,别出生面,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3 如图4所示,条形磁铁的上方放有一通电导线,导线与磁铁相互垂直,电流垂直于纸面向内,则通电导线对磁铁的作用力方向是什么? 图4分析:本题是求通电导线对磁铁的作用力方向,一般是以条形磁铁为研究对象,但这样做很难获得结果,为此我们反客为主,去求磁铁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方向,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导线对磁铁的作用力方向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
(二)发散思维的特点思维灵活性,与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所提出的发散思维的含义有一致的地方。
发散思维应看作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是从同一问题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答案,在处理问题中寻找多种多样的正确途径。
发散思维具有以下的特点:1、多端性,对一个问题,可以多开端,产生许多联想,获得各种各样的结论;2、灵活性,对一个问题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也就是说,能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原来的想法。
3、精致性,要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
不仅考虑问题的全体,而且要考虑问题的细节;4、新颖性,答案可以有个体差异,各不相同,新颖不俗。
由此可见,吉尔福特的发散思维的含义就是求异,就是求得多解。
例如,他出了一道题,“砖有什么用处”让学生发散求多种结论。
于是他认为发散思维的实质是求异。
我们也认为灵活性来自求异思维,但求异哪儿来,应来自迁移。
因为灵活性越大,发散思维越发达,越能多解,说明这种迁移过程越显著。
“举一反三”是高水平的“发散”,正是来自思维材料和知识的迁移。
迁移的本质又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从思维心理学角度来说,“迁移就是概括”。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规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比盲目多做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物理知识浩如烟海,即使在一个领域内,也不能穷尽一切类型。
一味追求多做题,无限地扩大宽度,势必把学生的思想淹没在题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