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970777_冷库CO2_制冷系统设计及性能测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式中 :yq 为压缩机流量 ;Te 为蒸发温度 ;Tc 为冷凝温度 ;
c1 为常数项回归系数 ;c2、c3 为一次项回归系数 ;c4、c5、
c6 为二次项回归系数 ;c7、c8、c9、c10 为三次项回归系数。
压缩机输出功率的热交换计算如公式(2)所示。
yP c1 c2Te c3Tc c4Te2 c5TeTc c6Tc2 c7Te3 c8TcTe2 c9TeTc2 c10Tc3
图 3 中,横坐标代表了温度的变化,从 2℃一直升高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67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 NO.12(下)
到 10℃ ;纵坐标代表了制冷性能参数,用 COP 表 示。从图 2 可以看出,R717/R744,即 NH3/CO2 的制 冷性能最好 ;其次是 R410A/R744,即 R410/ACO2 ; 再次是 R404A/R744,即 R404A/CO2 ;最后是 R134a/ R744,即 R134a/CO2。随着温度从 2℃增加到 10℃, R717/R744,即 NH3/CO2 的制冷性能也从 1.75 下降到 了 1.5。可见,中温情况下,温度升高对 CO2 制冷系 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图 4 中,横坐标代表了温度的变化,从 -30℃ 一直升高到 -20℃;纵坐标代表了制冷性能参数,用 COP 表示。从图 2 可以看出,R717/R744,即 NH3/ CO2 的制冷性能最好;其次是 R410A/R744,即 R410/ ACO2 ;再次是 R404A/R744,即 R404A/CO2 ;最后是 R134a/R744,即 R134a/CO2。随着温度从 -30℃增加 到 -20℃,R717/R744,即 NH3/CO2 的制冷性能也从 1.5 增加到了 1.85。可见,低温情况下,温度升高对 CO2 制冷系统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这一点 与高温和中温情况是有所区别的。
图 2 中,横坐标代表了温度的变化,从 35℃一直升高 到 45℃ ;纵坐标代表了制冷性能参数,用 COP 表示。从 图 2 可以看出,R717/R744,即 NH3/CO2 的制冷性能最好; 其次是 R410A/R744,即 R410/ACO2;再次是 R404A/R744, 即 R404A/CO2 ;最后是 R134a/R744,即 R134a/CO2。随着 温度从 35℃增加到 45℃,R717/R744,即 NH3/CO2 的制冷 性能也从 1.8 下降到了 1.5。可见,温度升高对 CO2 制冷系 统确实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认为其流动方向都是和管道方向一致的。第四,热交换过
程中,认为空气流动的方向与片状结构的延展方向一致。
第五,热交换过程中,认为环境中的风量保持稳定并且均
匀分布。
由此得到蒸发器热交换过程中制冷剂的动量守恒方
程,如公式(4)所示。
'pr
Gr2
ª «vro
fr
¬
vro vri 4di
Lº » ¼
不同工作条件下物种制冷剂制冷性能的变化。
3.2 高温环境对 CO2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因为制冷系统的设计同时使用了高温回路和低温回 路,这两种回路下又采用不同的制冷剂。因此,在高温环 境下对制冷系统性能进行考察,将五种制冷剂分成四组进 行配置,分别是 :R717/R744,即 NH3/CO2 ;R404A/R744, 即 R404A/CO2;R410A/R744,即 R410/ACO2;R134a/R744, 即 R134a/CO2。四组配置下随着温度的变化,制冷系统制 冷性能的变化如图 2 所示。
1。
表 1 五种制冷剂的参数对比
分子量/(kg/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沸点温度/℃ 臭氧破坏指数 全球变暖指数
R717 17 133 11.4
-33.3 0 0
R744 44 31 7.4
-78.2 0 1
R404A 98 72 3.7
-46.4 0
38.5
R410A 73 713 4.5
(3)
式中 :hs 为压缩机制冷过程的吸气总量 ;hd 为压缩机制冷
过程的排气总量 ;W 为压缩机制冷过程中的功率消耗 ;f
为压缩机制冷过程的热损耗系数 ;V 为压缩机制冷过程中
的吸气比容 ;η 为压缩机制冷过程中的等熵效率 ;m 为压
缩机制冷过程中的质量流量。
2.2 蒸发器的热交换计算
在 CO2 制冷系统的制冷过程中,蒸发器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在蒸发器的热交换过程中,制冷剂一开始以液态形
3 冷库 CO2制冷系统性能测试试验
对压缩机的热交换计算涉及压缩机的流量、压缩机的
输出功率、压缩机的排气温度等关键指标。虽然这些指标
不同,但是可以采用统一的多回归系数计算法。其中,压
缩机流量的热交换计算如公式(1)所示。 yq c1 c2Te c3Tc c4Te2 c5TeTc c6Tc2 c7Te3 c8TcTe2 c9TeTc2 c10Tc3
制冷过程中,压缩机会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这就需要用 冷凝器进行散热处理。以水冷板式冷凝器为例,当水泵提供动力 后,用于冷却的液态水就可以和高温的 NH3 进行热量交换。当 然,冷凝器也有采用风冷结构的。但相对而言水冷式的冷凝器 不仅工作原理简单,散热效果更好,也不需要占用太多的空间。
在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关键组件的支撑下,该文 设计的冷库 CO2 制冷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
工业技术
2022 NO.12(下)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 冷库 CO2制冷系统热交换计算
为了确保 CO2 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制冷效果能够满足 冷库的使用需求,需要对制冷系统中的关键组件进行热交 换计算。这里,主要针对压缩机和蒸发器的热交换进行计 算。
2.1 压缩机的热交换计算
式中 :∆pr 为蒸发器热交换过程中的压降 ;Gr 为蒸发器换 热管界面上的各种状态的制冷剂的流量 ;vro 为蒸发器流出 制冷剂的体积 ;vri 为蒸发器流入制冷剂的体积 ;fr 为热交 换过程中的摩擦系数 ;L 为参与热交换计算的微元长度 ; di 为第 i 个换热管的直径大小。
蒸发器是制冷效果实现的关键组件。当气态 CO2 节流以 后变为液态,这时的 CO2 流过蒸发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制 冷剂。随着 CO2 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吸取了大量的热能, 然后通过蒸发器形成对外部环境空间的制冷。从结构形式上 看,蒸发器一般采用多片管状的设计,这种设计可以增大 CO2 的交换面积,进而得到更好的制冷效果。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2 NO.12(下)
工业技术
冷库CO2制冷系统设计及性能测试
李爽
(大连冰山集团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630)
摘 要 :该文以 CO2为主要制冷剂,对冷库进行了制冷系统设计。CO2作为主要制冷剂取代氟利昂,有利于大气 臭氧层的保护。对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并由此进行了 CO2制冷系统的结构设计。以 回归系数法对压缩机和蒸发器进行了热交换计算。以五种制冷剂、四组制冷剂配置分别在高温、中温、低温环境
式存在,逐步进入液态、气态共存的状态,最后到具有较
高温度的气体状态。
为了使蒸发器热交换计算趋于合理,在计算过程中要
遵循这样几个假设条件 :第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传热过
程自始至终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第二,热交换过程中,
忽略蒸发器一些局部微小单元的换热,如弯管微元处的换
热。第三,热交换过程中,无论是气态还是液态的制冷剂,
- 66 -
注:1-高温回路的压缩机;2-冷凝器;3-冷凝水箱;4-冷凝器水泵;5-泄压装置;6-液体储存器;7-过滤器; 8-观察器;9-电磁阀;10-膨胀阀;11-冷凝器;12-蒸发器;13-低温回路的压缩机。
图 1 该文设计的冷库 CO2 制冷系统结构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3 中温环境对 CO2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中温环境下对制冷系统性能进行考察,仍将五种 制冷剂分成四组进行配置,分别是 :R717/R744,即 NH3/ CO2;R404A/R744,即 R404A/CO2;R410A/R744,即 R410/ ACO2;R134a/R744,即 R134a/CO2。四组配置下随着温度 的变化,制冷系统制冷性能的变化如图 3 所示。
(2)
式中 :yp 为压缩机输出功率 ;Te 为蒸发温度 ;Tc 为冷凝温 度 ;c1 为常数项回归系数 ;c2、c3 为一次项回归系数 ;c4、 c5、c6 为二次项回归系数 ;c7、c8、c9、c10 为三次项回归系 数。
压缩机制冷过程中的吸气总量,按照公式(3)计算。
hs
=
hd
− WfVη m
下对 CO2制冷系统进行了制冷性能的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NH3/CO2组合制冷剂的制冷性能最好。
关键词 :冷库 ;CO2 ;制冷系统 ;性能测试
中图分类号 :TB 66
文献标志码 :A
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加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范 围内的食物需求量不断增加,这也使食品供应行业获得了持 续快速的增长。在各类食品工业中,冷链食物供应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猪牛羊、海鲜等肉类的远距离运输都涉及冷链 存储问题 [1]。冷库对冷链食品供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维持冷库的正常工作,制冷系统的设计十分关键。长期 以来,冷库制冷系统以氟利昂为主要制冷剂 [2]。但目前氟利 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证实,其已经无法作为 主要制冷剂继续使用。在这种情况下,CO2 作为一种替代品 成为制冷剂的首选 [3]。一方面,CO2 的制备相对比较容易。 另一方面,CO2 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是相对安全和环保 的制冷材料。所以,以 CO2 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设计就成为 冷库建造的未来发展趋势。该文以此为研究内容,进行冷库 的 CO2 制冷系统设计并通过试验进行性能测试。
3.4 低温环境对 CO2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下对制冷系统性能的考察,仍将五 种制冷剂分成四组进行配置,分别是 :R717/R744, 即 NH3/CO2 ;R404A/R744, 即 R404A/CO2 ;R410A/ R744,即 R410/ACO2 ;R134a/R744,即 R134a/CO2。 四组配置下随着温度的变化,制冷系统制冷性能的 变化如图 4 所示。
1 冷库 CO2制冷系统设计
为了实现冷库系统的制冷功能,CO2 制冷系统一般要用 到刀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辅助设备等。通过 这些关键组件的合理配置,形成循环复用的制冷回路,进而 形成稳定可靠的制冷系统。
在冷库 CO2 制冷系统各构成组件中,压缩机是最重要的 部分之一。压缩机位是为整个制冷过程提供动力的装置,同
时压缩机也决定了 CO2 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优劣。压缩机制 冷的工作状态可以根据温度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低 温情况下的压缩制冷,一类是高温情况下的压缩制冷。在中 低温情况下的压缩制冷主要以 CO2 气体为工作介质 ;在高温 情况下的压缩制冷,主要以 NH3 气体为工作介质。对冷库这 种制冷范围比较大的工作场景,压缩机的结构形式可以采用 半封闭的结构,这种结构制冷体积更大,热效率也可以达到 较高的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压缩机工作过程中,制冷介 质不能和电动机放置在一起,以免引起工作故障。
(4)
3.1 五种制冷剂的选择
为了验证该文构建的冷库 CO2 制冷系统的设计效果, 进一步进行性能测试试验。这里选择了五种制冷剂:第一
种制冷剂是 NH3,也称 R717;第二种制冷剂是 CO2,也称 R744;第三种制冷剂是 R404A,第四种制冷剂是 R410A,
第五种制冷剂是 R134a。上述制冷剂的性能参数对比见表
-51.6 0
19.7
R134a 102 101 4.1 -26.2 0 13.1
从表 1 的主要参数看,五种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程
度均为 0,要明显强于氟利昂型制冷剂。从全球变暖指数
看,R717 即 NH3 的影响为 0;R744 即 CO2 的影响为 1;其 余三种制冷剂的影响则较大。
接下来分别选择高温环境、中温环境、低温环境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