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古典诗歌的“两把钥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阅读古典诗歌的“两把钥匙”
作者:刘新丽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4年第12期
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中的体验,学生对古代诗歌始终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谈古代诗歌色变”的地步,这都是因为读不懂的缘故。
我认为,要想打开古代诗歌这把“锁”,就要有“两把钥匙”:
一、语言的“钥匙”:古典诗歌的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学生总是带着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读古典诗歌,结果发现根本读不通,因为按现代汉语翻译后,句子从语法结构上就不齐全,语序也不对,当然令人费解。
古典诗歌的语言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
1.凝练性、跳跃性:如果作者把所叙述的事物全部详细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艺术的,这就要求作者凝练和简化语言,把关键词找出来,进行合理地排列组合,这样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读者发挥想象做必要补充。
如:秦观的《鹊桥仙·七夕》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两个人的)柔情像水一样(的深、一样的温柔),(但是相会的)佳期像梦一样(的遥远、像梦一样的美好),(因此在两个人执手相看的时候,怎么)忍心(回头)去看那鹊桥的归路?括号中的内容就需要读者自己补充了。
2.为了押韵、凝练、新颖等目的,语言存在变形:
(1)词性改变: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例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的“红”“绿”二字,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活用做动词,化腐朽为神奇,表现韶光飞逝的时空忧患意识,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语序颠倒:古典诗歌有古文言文的句式特点,存在主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的现象。
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意为: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竹和山作为宾语却前置了。
综上所述,学生在理解古典诗歌时,不妨把理解不了的句子“泡一泡”,把里面省略的东西泡出来;不妨“调一调”,把语序换一换,这样说不定会发现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二、情感的“钥匙”:古典诗歌感情的抒发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诗言志”,诗人写诗的目的无非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1.有时诗人会比较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抒情方式即直抒胸臆。
抒情时不要任何附着物,直接对人、事、景、物等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无不是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胸中垒块。
2.与直抒胸臆相比,古典诗歌中更多的是间接抒情。
因为古人讲求含蓄,“诗犹品酒贵含蓄”,往往给人一种“话语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的感觉,既然不想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必定要寻找媒介,这媒介大多是诗人信手拈来的眼前之景,这些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明白了这个道理,在阅读诗歌时,通过把握诗歌中选取的意象的色彩,诗人的感情倾向就知道了。
常见意象可分为:送别类意象、思乡类意象、思乡怀人的意象、愁苦类意象、抒怀类意象、爱情类意象、战争类意象、闲适类意象等。
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的,到底一个意象在一首具体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比如:“酒”这个意象,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则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3.需要指出的是,景和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但也有个别情况是例外的,即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起到王夫之《姜斋诗话》中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莫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这是哀景写乐情。
综上所述,学生只要理解古人抒情的方式,学会从意象入手根据具体诗歌有针对性的分析感情,就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有了上述两把钥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徜徉在古典诗歌的优美意境中,锻炼审美力,沉醉在诗歌所描绘的诗情画意里,可以进一步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可以和诗人做灵魂的沟通,体会其深沉丰厚的感情。
[作者通联:河北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