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03-25T14:41:30.785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21期作者:王雪云[导读] 而林业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提升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山东省泗水县高峪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所生活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重视生态条件的改善。
而林业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不仅有利于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还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于提升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对防护林建设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仅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生态防护林;规划建设;治理;
所谓防护林,是指能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土、蓄积水源,有效改善区域气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所形成的天然林或人工防护林。
其中,林分具体是指林木内部机构及其特征,旨在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基础设备,维护区域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
一、防护林营造的必要性
1.1预防并治理水土流失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坏,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而水土流失是生态及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直接体现,水土流失多发于河流密集的区域,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佳途径;也可在降雨量充沛的环境中适当造林,以固定土壤,预防水土流失。
另外,生态环境污染也会以水土污染的形式表现出来,造林工作可以加快水体的净化速度,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改善区域内的环境与生态条件,使营造林及环境朝向更加明朗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2.2 防治风沙
我国东、西部地区纬度不同,生态环境差异极大,西部地区地势更为平缓,但是大面积的土地沙化给农作物生长及人们生活带来较大的不便,极易发生风沙问题。
适当的植树造林可有效防治风沙,减缓风沙速度,降低含沙量。
此外,植被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一定的水分与氧气,是调节区域气候的有效途径。
二、林业防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防护林建设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雾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各地均加大了建设林业防护林的力度,尤其一些北方城市更是加紧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规划和实施,以扩大绿化面积,改善生活质量,使防护林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林业防护林建设的发展并不平衡,一些经济较发达、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防护林建设速度快、质量好,防护林已经初具规模,发挥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规划的绿化目标。
反之,一些地方在防护林建设中发展较慢,远远地拖了林业防护林建设的后腿。
2.林业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在林业林防护建设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林业防护林建设认识不足,管理力度欠缺,使建设中的防护林成活率不高,甚至出现随建随被破坏的问题。
而且在建设防护林的同时,毁坏了邻近的林业资源。
当前,国家强调实施退耕还林,但一些地区仍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林业资源的状况。
而且在进行城市绿化建设中,也存在着无序采伐山林的恶劣问题。
与此同时,在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矿业等过程中,也存在着不惜破坏林业资源进行发展建设的问题。
以上这些现象不仅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还破坏了林业防护林建设的发展。
三、加强防护林建设的对策
1.加大建设力度面
对防护林建设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各地应提高认识,继续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
尤其是针对建设水平较差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优化防护林树种结构,选择适宜当地栽植、成活率高、树种质量好、防护效果有保障的树种,并加强栽植后的养护与管理,确保实现高成活率,使防护林建设取得实质性地发展。
林业防护林建设薄弱的地区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建设经验,制定发展规划,创新建设方法,落实科技促发展的战略,林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完善各项责任制度,促进防护林建设的发展。
2.加大保护力度
在防护林建设中,建设与保护要相结合,改变重建轻保的观念。
林业部门应加强防护林建设意义及以法护林意识的宣传,使全社会都提高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防护林的意识和法制观念,无论是人为破坏,还是因经济建设造成的毁坏,都应受到法律的惩罚。
林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护,一经发现,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在加强保护的同时,林业从业人员还要加强栽植养护管理,及时浇水、施肥、修剪等,确保林木健康生长。
3.优化林种结构
适宜的林种是建设防护林的基础性条件,只有林种选择正确,才能使防护林建设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选择林种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地貌条件及防护林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根据地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不同特点,在借鉴防护林建设中其他地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宜的树种。
提倡选择寿命长、生长迅速、树形高大、种植广泛、抗旱涝能力强的树种。
但树种不应单一,应以建设混交林为主,尽量遵照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合理配置多种类的树种及绿地植物。
一般来说,单一种树的防护林,也就是纯林,易发生病虫害,无法保证建设效果。
确定主要树种后,应搭配其它的乔木、灌木和草地,使防护林体系实现多样性,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选择合理的建设区域
防护林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环境的防护与改善,因此在选择建设区域时不能仅从绿化美化的角度考虑问题,应重点以最大程度地发挥防护功能来确定。
因此,林业部门应与规划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在对林种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并选定主要林种后,要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
建设区域规划应服从于发挥防护林效能的大局,针对地势、土质等自然条件,在确保建设条件适宜,能够稳定发挥作用,而且符合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的基础上,进行防护林的规划和建设。
5.循序渐进修复更新
林地内的过熟林,林木生长衰弱,生态防护功能退化。
可积极争取相关项目资金,进行隔带,或分片采伐更新。
更新修复时应遵循森林发展演替、林木生长、树种分布等规律,宜乔则乔,宜灌则灌,乔灌结合,营造混交林。
科学选择修复树种(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和初植密度,实现防护林结构优化、功能递增。
6.科学的选择树种
发挥防护效益速生树种尤为突出,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慢生树种虽然见效较慢,但其抗环境能力较强、寿命时间长,防护效果持久。
虽然速生树种防护效益突出,但是抗环境能力较弱、寿命时间短。
因此,应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让预选树种可以达到更加长久的生长效果。
7.确保树种质量
主要是根据防护林的功能和特点,对预选树种土壤环境、水分的含量等一些重要的因素进行筛选,并在其中选出适宜种植的树种。
树种选择的方法多着眼于树种的生长量、生态适应性等传统方式,树种对于环境的适应程度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树种时将树种的生态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保证树种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林业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进行林木种苗生产,这对于我国生态防护林持续发展,构建生态绿色体系提供了保障。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重视,使其能够更好地在未来生态防护林规划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红梅,宋喜梅.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探究[J].民营科技,2018(05):209-210.
[2]张春义.试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8(04):211-212.
[3]王志印,曹建生.中国北方土石山区植被恢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9,27(09):1319-1331.
[4]郭增跃.浅析提升山西省国有林场造林保存率的有效途径[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9,42(0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