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课题:第二单元: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 年 11月20日,星期二,第3节课
教案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绿色植物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绿色植物是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难
点)
2.理解绿色植物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重点)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理解绿色植物是天然的“蓄水池”。
(难点)
能力目标:
1、培养合作探究、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形成热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案方法和学法指导
结合实际:本节课旨在唤起学生认识保护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动态平衡的意义,并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对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形成科学的认识,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案方法是讨论法、探究合作法。
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视频材料、阅读教材、合作探究,通过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精心制作课件、沙尘暴的视频资料、生物圈中的能量来源的动画等。
学生准备:课前准备“普利斯特勒”趣味实验、网上搜集有关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的相关资料、搜集运河湿地和运河的相关资料。
(1)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能量最终来源。
(2)太阳能是如何被生物圈中的生物利用
的?
(1)生物圈中水循环有几条途径?
(2)植物通过作用,能够提高大气
的,增加,从而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2、小白鼠为什么不久就死了?
3、燃烧的蜡烛为什么有了植物仍能继续燃
(1)图中的①表示作用,它将太阳能转变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这个过程在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中进行。
(2)途中②表示作用,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
达标检测:(10分钟)
A类题
1、植物是人和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食物中蕴藏着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最根本的
来源是()
A、太阳
B、有机物
C、无机物
D、二氧化碳
2、在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绿色植物
B、鱼类
C、人类 D病毒
B类题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0.03%左右时由于什么之间建立了动态平衡()
A、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
D、蒸腾作用和吸收作用
C类题
4、分析说明题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枣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壮丽,是鲁南的绿色明珠。
抱犊崮有665.5公顷的原始森林,是一座“绿色水库”。
森林中的落叶很厚,像海绵一样能吸收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的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抱犊崮夏无酷暑,冬有冰雪,7月平均气温22,7℃,比枣庄市区低5—7℃,是生态旅游、避暑、休闲度假胜地。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抱犊崮原始森林被称为“绿色水库”的原因是。
(2)夏天抱犊崮的气温比市区低的原因是大量的植物进行带走热量、降低温度,可见生物可以环境。
(3)抱犊崮森林公园中动物种类繁多是因为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存提供足够的、水分和隐蔽地。
(4)为了绿化祖国、美化环境,增加温锅制备面积,请提出1---2条好的建议。
【答案:1、A 2、A 3、B 4、(1)茂密的森林,能涵养水源(2)蒸腾作用影响(3)食物(4)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答案合理即可)】
板书设计:
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绿色植物
在生物圈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中的作用
天然的“蓄水池”
资料卡片:一棵树的生态价值
生物学者对大叔的生态价值作了评估,得出的结论是:一棵生长50年的大树,所产生的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约37500美元,为昆虫、鸟类等提供栖息环境价值约31250美元等,可见,生物的生态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教案反思:
本节生物课其主旨在于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唤起学生环保意识,课堂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人用放映沙尘暴肆虐的视频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绿色植物的西北环境的恶劣,激发学习本节课的强烈愿望。
对于重难点内容: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知识点我采取分组探究的方式教案,学生很活跃,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和前面章节的知识融汇一起理解知识,我还采用声情并茂的视频图像,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理解,效果很好。
学生观察普鲁斯特勒的实验积极思考顺利理解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原因。
联系社会环境的破坏导致的危害资料更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关注人类家园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不足之处学生课下搜集的网上资料较少。
以后要打造一节真正的绿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