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P-ERP管理技术第4章 用料结构表(BO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用料结构表(BOM)
■ 用料结构表的定义
假设有一个产品甲是经过下列的生产活动制造出来的:(1)将2个原料b1和3个零件b2,以制程1做成一个半成品B ,(2)将1个原料c1和2个零件c2,以制程2做成一个半成品C ,(3) 将2个半成品B 、1个半成品C 、以及2个包装料a ,以制程3做成一个成品甲。
那么,我们可以用下列的图示法来表达甲的用料关系,其中括号内的数字是代表所用的数量:
这样的一个结构关系称作[用料结构(Bill of Material )],一般均称作BOM ,中文也可称作[零件构成表]或[产品结构表]。
上例中的BOM 不只有一个阶层,因此我们称它为多阶层的BOM 。
阶层(level )的指定在惯例上是由上而下,从0开始计算的,在第5章中我们会再详细地说明。
我们把各料件间的从属关系定义为母子关系(也有人称之为亲子关系)。
例如甲为母件,而a 、B 、C 即为甲的子件。
又如若B 为母件,则b1、b2就是B 的子件。
a (2) b2 (3) b1
(2) C (1)
B (2) c1 (1) c2 (2)
甲
1
2
阶码(Level Code )
■ 料品供应类型
采购来的原料或零件,一定是子件,它们不可能是母件。
自制或委外加工的产成品(半成品或成品)则一定是其制造所需料件的母件。
若以供应的类型来区分,我们可以将工厂所有的料件(Item)区分为三大类:
(1)自制件(Manufactured Item),或简称作M/O件(M/O是制令的代称);
(2)委外件(Subcontracted Item),或简称作S/O件(S/O是委外加工单的代称);(3)采购件(Purchased Item),或简称作P/O件(P/O是采购单的代称)。
这三种料件,今后统称作[料品],它泛指原料(raw material)、零件(component)、半成品(semi-finished good)或是成品(finished good),换言之,即[料]及[品]的统称。
■手工作业无法准确计算采购量
在手工作业下,也有一个类似BOM的概念,叫做[标准用量表],[零件构成表],或称作[用料清表],它的形态如表4.1所示。
X Y Z
用料标准毛需求量库存量净需求量
产品甲 1 100 0 100
包装料 a 原料 b1 零件 b2 原料 c1 原料 c2 2
4
6
1
2
200
400
600
100
200
100
200
300
200
100
100
200
300
100
(用料清单)(采购需求计算过程)
{表4.1 手工作业下计算净需求量的方法}
甲产品如果接到客户订单共计100个,则各料件的[毛需求量(Gross Requirement,简称GR)如X栏内数字所示。
计算采购需求的人员会找出各料件的库存量,如Y栏内数字
所示,然后计算X-Y=Z ,就得到Z 栏内的数字,为应采购的数量,称作[净需求量(Net Requirement,简称NR )]。
我们要问:这样的计算过程正确吗?由下面说明可以知道这种计算过程是错误的: [1]所谓[库存量]到底是什么量?是在手量?在手可用量?还是可用量?由第3章中的说明,可以看出这里的库存量应该是可用量,但手工作业时往没有可用量的数据,使采购人员不敢轻易扣除他所看到、当时的库存帐数据,因其中有许多是制造车间应领而尚未领的数量。
这是手工作业无法准确计算净需求量的重大原因之一 。
[2]半成品B 与C 有库存吗?许多企业受制于工程技术水平及管理观念的误导,很少以批对批法(Lot-For-Lot )来生产,而往往有半成品库存的留置。
若B 有库存50个,则上述的计算过程就完全错了。
如何计算才对呢?请看下节的说明。
■ BOM 逐层式的展开
依照表4.2所示的计算步序,由上而下逐层地计算。
步序 料品
毛需求量
X
库存量 Y
净需求量Z=X-Y
读BOM 带出子件毛需求量 1 100 0 100 a
B C
200 200 100 2-1 2-2 2-3 a B C 200 200 100 100 50 0 100 150 100 b1 b2 c1 c2
300 450 100 200
3-1 3-2
b1 b2
300 450
200 300
100 150
3-3 3-4 c1
c2
100
200
200
100 100
{表4.2用BOM展开来计算净需求量的方法}
将表4.1与4.2相比较可发现:b1及b2原先在手工作业下计算出的采购量太多了,c1及c2则未多采购,如表4.3所示。
原计算之采购量 BOM展开之采购量多采购之数量
b1 200 100 100
b2 300 150 150
c1 0
c2 100 100 0
{表4.3BOM展开与手工计算净需求量的比较}
原因是:半成品B有库存而C没有。
b1及b2多采购的数量刚好是B已在手上的库存量。
50个B刚好等于100个b1再加上150个b2,此即多采购的数量。
由这些说明,得到如下的结论:
[1]手工作业下,库存量的数据往往只有在手量,而无预约量和可用量,这就造成了计
算采购、委外、自制数量的重大困扰。
因此,手工作业下的计算只是“近似值”而非“精确值”。
负责计算的人员往往宁可多买、多做,而绝不会少算、少买、少做。
这是造成呆滞库存量的重大原因之一。
[2]BOM的展开(explosion)是一个优良的计算工具,在有半成品库存的情况下,仍可
正确地计算出应该生产、委外和采购的数量,虽然其计算比较繁杂,但我们可把它完全交给电脑来执行,不必由人员来费心。
[3]用BOM展开来计算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不然,当有某些料品是共用件(common parts),即供应数个母件生产之用时,BOM的展开方式会有重大的错误,必须改以
MRP的方式来计算,我们在下一章中会做详细说明。
■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
在上例中,甲是成品,即卖给客户的产品,它的需求量是由客户(市场)来决定的,公司本身只能预测,而不能自行决定,因此称作[独立需求(Independent Requirement)]。
独立,就是不相关的意思,它强调了公司对此一需求在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控制性”。
反之,当甲的数量决定后(如客户订单量为100个),其下的各项料品需求数量依BOM的内容均可一一详细计算出来,换言之,B、C、a、b1、b2、c1、c2之数量均是由甲的数量来决定的,因而这些需求被称作[相依需求(Dependent Requirement)]。
指出料品不同的需求特性,是美国奥立奇(Joseph Orlicky)教授的重大贡献。
为什么重要呢?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以简驭繁”的观念和工具。
如果客户不再订购甲产品,则所有甲的子件中,凡有安全存量的都已成为呆料。
如果有任何客户继续订购甲,则针对其子件所保有的那么一点[安全存量]也绝不够生产所需(否则就不会有采购工作了。
)因此,安全存量“非呆即缺”,它一点都不“安全”。
BOM让我们得以专心在预测及掌握(例如推销)甲的需求量,甲以下的各项料品根本不必费心,透过BOM的结构关系,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算得好好的,因此可以让我们“管品而不管料”。
品的种类比料少多了,此即以简(品少)来驭繁(料多)的道理。
图4.1比较了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的特性,给各位参考。
独立需求相依需求
管理控制程度的高低较低较高
管理决策本质的区分启发式定型化
管理方法本质的差异强调规划、弹性重视控制、效率
MRP管理技术的协助决策支持(DSS)闭环式、自动化
注:有关启发式(Heuristic)决策与定型化(Programmed)决策的说明,请参考第一章的附录。
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
{图4.1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的特性比较}
我们要提醒读者:建立BOM的结构关系,用BOM展开来计算各料品的供应量,只有在“无共用件”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否则必须进一步借助MRP管理(这是下一章的内容)。
但本质上,此种以简驭繁的可能性,是经由BOM的观念才得以实现的。
■BOM的其它管理应用
BOM建立了[品]与[料]之间的关系,而使管理得以简化,已如上述。
此外,BOM 在管理上还有许多其它的应用,略述如下:
(1)成本管理:如果将各采购料件的采购成本与各成品的加工成本,依BOM的架构自最低阶逐层往上汇总,即可得到其上各阶成品及其半成品的[直接制造成本];
如果将间接费用也纳入逐层的计算中,则可得到[制造总成本],我们称此种成本数字为[卷叠成本(Rolled-up Cost)].
卷叠成本为一种类似标准性的成本,主要是拿来做内部管理之用,例如我们可用它来模拟:
*料件改变(设计变更)对成本产生之影响
*工资率的改变对成本产生之影响;
*不良率的改变对成本产生之影响;
*新产品的标准成本,以作为拟订售价的参考。
(2)物料需求规划(MRP)展开时的依据,在下章中会介绍。
(3)领料与发料的依据:在领料或发料时,只要知道欲生产的产品,透过BOM即可由电脑自动生成领料或发料的明细,节省作业时间,同时避免手工作业下容易发生的错误。
(4)倒扣料帐(back flushing)的依据:对组装车间(采用流水式制程)而言,要领的料件往往很多,如果依产成品完工数量来倒扣库存的料帐,来节省作业成本,就必须先建立完整而正确的BOM数据。
我们在第九章谈库存管理时会再详细地说明这种作业方式。
(5)维护料品的管理:如果将生产设备和其维修用零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以BOM 方式建立,则透过“由子件反查母件(where-use)”的功能,或称作[反溯(Pegging)]的功能,可随时查询各维护料品是供维修哪些设备使用的,而比较容易建立起适当的备品存量。
(6)规划性BOM:有些产品拥有[特性件(Features)]或[选择件(Options)]的性质,如买个人电脑时要有多大的硬盘、用12吋的还是15吋的显示器,是有关产成品“特性”的选择;而是否要买打印机则是一种“选择”性的考虑,供客户做是否要同时购买的参考。
我们可以将特性件与选择件均建立在BOM的结构中,形成一种[规划性BOM(planning BOM)],用来简化和加速供应面的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