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配套学案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难点
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一、自主学习预习交流
1、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升华,升华需要。
常见的升华现象:。
2、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凝华,凝华对外。
常见凝华的现象: 。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升华
(1)概念:。
如:冬季北方晾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大雪后堆起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甚至消失了;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等等。
这些现象都是物质开始是,发生变化时并没有变成,而是直接变成了。
(2)升华吸热: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需要。
2.凝华
(1)概念:。
如: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的形成;冰箱内的霜;初冬,草叶、房瓦上的霜等。
(2)凝华放热: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会。
3.水循环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物态变化实现的,其基本过程是: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升入空中,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或者凝华成,形成云。
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雨、雪、冰雹、雾、霜。
降水的一部分吸热后发生汽化和升华,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另一部分重新回到大海、湖泊、河流等,完成循环过程。
三、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蒸发 B.。
熔化C.升华D.液化
2.下列符号分别代表大雨、冰雹、霜冻和雾等四种现象,其中主要通过凝华形成的是()
A.大雨 B.冰雹 C.霜冻 D.雾
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
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
4.2011年春节前后,我国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如
图所示的“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5.即使在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属于现象。
6.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高空播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7.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所示,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四、展示提炼拓展延伸
1.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
2.根据我国气候,每年9月7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白露”,10月23日左右有一个节气叫“霜降”。
意思是我国黄河一带从当天开始空气中水蒸气会分别形成露和霜。
(1)请指出形成露、霜的物态变化名称。
(2)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露,在什么条件下又会变成霜呢?请你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五、中考链接直击考场
1.(2013•遂宁)我们身边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如图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 C.冬天,霜打枝头 D.秋天,露水晶莹
2.(2013•黔东南州)下列描述中与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属于同一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了
B.秋天,霜打枝头
C.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D.冬天,千里冰封
3.(2013•长沙)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
4.(2013•云南)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干冰使空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形成雨.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酸奶盒表面会附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液化形成的。
六、知识点拨总结升华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预习交流
1.固态、气态、吸热、灯泡内的钨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利用干冰人工降雨;碘容易升华等
2. 气态、固态、放热;钨蒸气在白炽灯内壁凝华形成黑色小颗粒;霜、冰花和雾凇的形成等。
二、小组学习合作探究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固态、液体、气态、吸热。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3. 水蒸气、小冰晶
三、达标测试效果反馈
1.C【解析】:衣服中的水结成冰时是固态,0℃以下的环境达不到冰的熔点,不可能熔化,直接变干是变成气态散发到空气中,即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2.C【解析】:雨、雾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D错;冰雹是雨在下落的过程中遇冷变成的固体,是凝固现象,故B错;霜冻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固体,是凝华现象,故C对。
3.A【解析】:向云层喷洒干冰后,干冰在云层中迅速升华,并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迅速降低至零摄氏度以下,云层中的水蒸气突遇强冷便凝华成为小冰晶,小冰晶在空中下落遇到暖气流而熔化成雨滴降落。
4.B 【解析】“雾凇”俗称树挂,是寒冷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它
其实是霜的一种。
“雾凇”是冬天的夜晚,大气温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华成小冰晶并附着在电线上、树枝上形成的白色冰花。
5. 升华吸热液化【解析】: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该过程吸热;夏天的早晨,花草上会出现晶莹剔透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花草的表面,此过程放热。
6.升华凝华熔化【解析】:固态的干冰在常温下很易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此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高空中的水蒸气,由于气温骤降,将直接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吸收热量会熔化为水滴,形成雨。
7.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解析】: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致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形成霜附着在罐的外壁;冬季,汽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四、展示提炼拓展延伸
1.C【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分布在玻璃镜头附近,温度降低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在镜头上,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物态变化,先升华后凝华。
2.(1)露:液化霜:凝华【解析】露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而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它们都是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形成的,而霜是水的固态形式,水变成冰温度降低到0 ℃以下,而水蒸气液化成小液滴只要温度降低即可形成,故可考虑,水蒸气变成露还是霜,由外界的环境温度决定,在外界温度降低到0 ℃以下时,可能形成霜。
五、中考链接直击考场
1.C【解析】春天冰雪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夏天薄雾缥缈,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霜打枝头,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秋天露水晶莹,露水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B【解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片放上一段时间,结果消失,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霜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闷热潮湿的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自来水管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冬天,千里冰封,水变成了冰,发生的是凝固现象。
3.凝华、放热【解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
4.凝华;放出【解析】(1)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在下落过程中熔化变成雨;(2)从冰箱冷藏室中取出的盒装酸牛奶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酸奶,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酸奶盒上,液化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