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的礼赞》的内容。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到人类社会唯有尊重生物,研究生物的智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事业的理念。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学会筛选信息,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导入:(大雁南飞图):大雁南飞时,为什么总是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呢?
因为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可以利用这股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这样便于在漫长的飞行旅程中节省自己的体力。

于是,大雁会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

同时,排队飞行,还可以防御敌害,相互照应,避免掉队。

由于领头雁无“尾涡”利用,最为辛苦,所以雁群队形经常变换,改换头雁。

但无论怎么改换,它们的队形总是井然有序、稳而不乱的。

这种严密的组织性、协调性在雁群中表现的十分突出。

那么,自然界中,有没有其它的生物也具有相似的特点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走进《作为生物的社会》去看一看。

【知识链接】
1.走近作家、作品
刘易斯·托马斯博士(1913—1991),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斯隆-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研究院)院长,并荣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生物的社会》选自《细胞生命的礼赞》。

这本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十八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2.写作背景
1970年,刘易斯·托马斯任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应邀在一个关于炎症的学术讨论会上作“定调演说”。

他轻松幽默的泛泛之谈被录音、整理,传到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辑手中,主编并不同意他的看法,却喜欢他的格调,便以朋友的名义请他为月刊写一系列短文,兼是诗人、散文家的刘易斯·托马斯欣然从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四年之后,就有了这本《细胞生命的礼赞》。

托马斯对人类的将来怀着一种自信的乐观。

在他的观点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思考着的、行动着的生命。

虽然作为个体我们无法明了整体的思维,就像一只蚂蚁无法理解蚁群的思想一样。

但我们都在为某个更大的目标努力地劳动着,我们劳动、学习、生活,这一切都让我们觉得美好,因为我们同时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的需要。

个体生存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3.文题解读
“社会”本来是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

作为一篇论述生物群居性的文章,标题为“作为生物的社会”,意在提醒人们不可忽视这些群居的生物,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重要,它们有我们人类共同的特征。

【基础知识】
1、字音
鳟鱼(zūn)木屑(xiè)迄今(qì)蜂窠(kē)毗邻(pí)乱窜(cuàn)
真菌(jūn)阈值(yù)梗节(gěng)触角(chù)拱券(xuàn)海滨(bīn)
迷惑(huî)蚁冢(zhǒng)家畜(chù)筹划(chïu)疏远(shū)
霎时间(shà)苜蓿(mùxu)
2、字词解析
[苦口婆心]比喻善意而又耐心地劝导。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阈值yùzhí]指事物的界限或范围。

[富丽堂皇]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整体感知】
本文共13个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提示,理清作者思路。

(第1-2自然段):生物群体与人类社会有相似之处。

(第3—10自然段)昆虫的行为活动:
蚂蚁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3—7自然段)
蜜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8自然段)
黏菌细胞的活动也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第9自然段)
鱼类、鸟类的活动也具有社会性。

(第10自然段)
(第11—13自然段):对人类的反思(需要联合,需要团结,才能不断地产生智慧,推动社会进步。


【合作探究】
1、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
都过群居生活,互相依存,互相联系,共同活动;
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同时又是群体中细胞样的成分;
当它们群体变大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2、齐读第2自然段,生物学界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这体现了人类的什么心理?
【明确】不。

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这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盲目自大的心理。

3、诵读11-13自然段,大家思考作者指出人类生存面临一个怎样的问题?作者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希望?
【明确】人类缺少联合智慧;希望人类亲密合作。

(在漫长的生物发展历史上,人类是姗姗来迟的一个物种,人类虽然最终脱颖而出,并主宰了这个世界,但生物群居的活动与人类的确十分相似。

人类不但不能盲目自大,而且需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危机,学习生物的智慧。


4、《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群体性生物与人类的共性,是否仅仅只是向我们提供群居性生物的有趣知识呢?作者写作此文,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意义?
【明确】一是批判其人类中心主义和盲目自大的观念。

二是针对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尚不够联合团结的现实,寄望人类在各种行为中尤其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美点鉴赏
1、本文虽是一篇科普论文,但我们读来却并不枯燥。

大家浏览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

②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

③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④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明确】
①讽刺怕遭到非难的作者极端保守的心态,他们恨不得把昆虫看做是天外来客,完全有异于人
类,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机器”一样。

②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我们相似,我们却不愿意或不敢承认这一事实,真是有些为难。

事实与心理的矛盾让人为难,讽刺了人类的自大心理。

③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恐怕离看电视也不远了吧!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④以夸张的笔法,将人类的行为“原始化”,暗中与动物行为混同,意在说明两者之间的某些相似性。

(幽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本文的写作特点?(从语言和说理两个角度思考。


语言简洁、幽默,意蕴深刻,发人深省。

用例丰富,说理形象,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

恰当运用比喻论证。

3、本文内容可以为写作提供哪些素材?
蚂蚁的团结与遵守秩序及尊重生命等。

拓展思维
作者在文中第11段说:“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其中“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这句话的感受和体会。

(注意,结合实际,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各行业之间,国与国之间,是否也存在缺少联合,缺少协作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大家的回答能够像小论文一样有观点,有例子,有结论就更好了。


①金融危机中的贸易保护主义
②美国拒绝签限制能源使用和废气排放的《京都协议书》
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会议”纷争不断
③在执行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时,由于许多沿海国之间存在主权和
海洋资源争议问题,因而,积极性不高,打击效果不好。

④科学研究、科技发明总是被授予专利,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科技成果,不利于科技更
好的进步。

结束语:
人类应该尊重生物,人与生物应该和谐共处,我们不能盲目自大。

人类应该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类集体智慧,学习生物团队精神。

我们学习科学知识,应该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

动物给人类的启示:
人类根据苍耳特性发明了魔术贴
人类根据蝙蝠回声定位发明了雷达
人类根据鲸鱼储水特性发明的潜水艇
人类根据打孔的饭勺发明了拉链
人类根据鸟鸟类飞行机构原理发明的滑翔机
人类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
人类根据海豚的定位能力发明了声纳
人类根据蝴蝶的鳞片发明了卫星控温系统
人类根据叶片上的锯齿型发明的锯子
人类根据水母的共振腔发明了风暴预测仪
人类根据苍蝇鼻孔发明的宇宙飞船
人类根据鱼体形发明的舰船
人类根据萤火虫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
人类根据树形态发明的伞
人类根据响尾蛇热传感发明的导弹
人类根据贝壳的构造发明的悉尼歌剧院
人类根据蓬草遇风飞旋发明了轮子
人类根据袋鼠运动方式发明了跳跃器
人类根据杉树对发风的适应发明了电视塔
人类根据蜘蛛的蜘蛛网发明了鱼网
人类根据乌贼的高速喷水发明了侧壁气垫船
人类根据臭鼬遇敌释放臭气的特点发明了电子战斗机
大自然的惩罚:
惩罚一:热带雨林大面积被烧毁,二氧化碳让地球变热惩罚二:气温上升,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惩罚三: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
惩罚四: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
惩罚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
惩罚七: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惩罚八: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
惩罚三:人口增长迅速,垃圾山“围困”人类
惩罚四:水资源缺乏,旱灾严重
惩罚六:水污染严重,生存条件面临挑战
惩罚七:脆弱的大气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
惩罚八: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城市不见蓝天
板书设计:
群居生物
相互依存
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对比社会性相互联系
呼吁人类联合协作
同步活动
人类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窠臼迷惑岛屿清天白日
B.骚动穹顶木屑讫今为止
C.毗邻筹画阈值富丽堂黄
D.格调蚁冢书籍苦口婆心
答案:D(A青天白日;B迄今为止;C筹划,富丽堂皇。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建造蚁丘的时候,有时需要一批一定的细枝。

(2)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3)当它们觉察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角一样伸出来平地,高墙,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

A.规格反映翻过绕过越过
B.规范反映越过绕过翻过
C.规格反应越过翻过绕过
D.规范反应翻过绕过越过
答案:C.(规格:产品质量的标准,如一定的大小、轻重、精密度、性能等。

规范: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反应:有机体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

后三个依据逻辑断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勃勃....
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

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
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

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

答案:A(野心勃勃:形容野心很大。

野心:对领土、权力、金钱等大而非份的欲望;勃勃:旺盛的样子。

含贬义,应雄心勃勃。

)
4、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

②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元而已。

③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的头脑里想着很多。

④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

⑤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

⑥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

⑦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
才看见整个活物。

这是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

A.③①②④⑥⑤⑦ B.③①④②⑥⑤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 D. ①③④②⑥⑤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