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确诊需要靠骨筋膜室内压力 测定(常用针刺法测压)
针刺法测压示意图
概况
缺点:有创检查,难以连续动态观察导管
易阻塞,准确性欠佳后深室测压定位困难
彩超的应用价值
肢体肿胀 血管受压或损伤 血供减少 肌肉肿胀坏死
2D CDFI CDFI 2D
超声断层解剖
骨筋膜室构成示意图 骨
骨间膜
肌间隔
深筋膜
肌肉 血管 神经
CDFI
阻力变化 减低
减低 减低
CDFI
正常外周动脉频谱
双期三峰 或四峰波
舒张期反向血流明显是由动脉阻力引起 舒张期正向血流是由动脉弹性引起 胫前动脉 内径1.8-2.5mm,
流速Vmax30-65cm/s
早期OCS
伤后14小时检查,左小腿肿胀、剧痛、麻 木感 ,前室测压44mmHg。
LAA U 2.2mm
前室
超声断层解剖
超声断层解剖 外侧室
超声断层解剖 后深室
后浅室
超声断层解剖
OCS的2D及CDFI观察内容
1、观察各室(中1/2、下1/3水平) 厚度 肌纹理改变(有无血肿)
2、胫前、后动脉(上、中、下水平) 连续性 管径(有无假性动脉瘤) 频谱形态(流速、阻力)
前室
正常
2D
OCSLeabharlann 前室正常LAA U 1.6mm
M 1.0mm
43cm/s 100cm/s
D 1.2mm
31cm/s
US诊断OCS的优越性
❖可判断动脉有无损伤、受压或 外伤性动脉瘤形成;
❖可判断哪一个骨筋膜室受累, 有无血肿;
❖胫前、胫后动脉的流速、阻力 及频谱改变,与骨筋膜室压力有 相关性
76cm/s
M 1.6mm
56cm/s
D 1.2mm
169cm/s
中期OCS
伤后8小时检查,右小腿肿胀、剧痛、麻 木感 ,前室测压77mmHg。
RAA U 2.3mm
85cm/s
M 1.5mm
93cm/s
D 1.2mm
83cm/s
晚期OCS
伤后96小时检查,曾作股A修补,左小腿高度肿 胀、剧痛、麻木感 ,前室测压104mmHg。
2D
OCS
后深室
正常
2D
OCS
后浅室
正常
2D
OCS
胫前、胫后动脉改变
CDFI
管腔受压 局部或全程
流速
早期升高,后期减慢或消失
阻力
升高或减低
频谱形态失常
动脉管腔受压
正常 全程受压 局部受压
CDFI
流速 正常
升高 减慢或消失
CDFI
频谱形态失常
CDFI
频谱形态失常
CDFI
阻力变化 正常
增高 增高
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概况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 当肢体受压,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力升高到足以 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时发生的一系列 症状。 特点: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 早期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
OCS 缺血—水肿恶性循环示意图
概况
概况
OCS分型
(压力升高原因和症状持续时间)
急性OCS
常发生于小腿及前臂骨折
慢性OCS
常发生于长跑运动员的小腿
临床症状
概况
疼痛 肿胀 压痛 感觉异常(过敏或消失) 受累肌力减弱消失 晚期则疼痛消失
概况
临床诊断
1、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
缺点:对某些难以表达或昏迷的病人, 口述症状不够客观及全面
针刺法测压示意图
概况
缺点:有创检查,难以连续动态观察导管
易阻塞,准确性欠佳后深室测压定位困难
彩超的应用价值
肢体肿胀 血管受压或损伤 血供减少 肌肉肿胀坏死
2D CDFI CDFI 2D
超声断层解剖
骨筋膜室构成示意图 骨
骨间膜
肌间隔
深筋膜
肌肉 血管 神经
CDFI
阻力变化 减低
减低 减低
CDFI
正常外周动脉频谱
双期三峰 或四峰波
舒张期反向血流明显是由动脉阻力引起 舒张期正向血流是由动脉弹性引起 胫前动脉 内径1.8-2.5mm,
流速Vmax30-65cm/s
早期OCS
伤后14小时检查,左小腿肿胀、剧痛、麻 木感 ,前室测压44mmHg。
LAA U 2.2mm
前室
超声断层解剖
超声断层解剖 外侧室
超声断层解剖 后深室
后浅室
超声断层解剖
OCS的2D及CDFI观察内容
1、观察各室(中1/2、下1/3水平) 厚度 肌纹理改变(有无血肿)
2、胫前、后动脉(上、中、下水平) 连续性 管径(有无假性动脉瘤) 频谱形态(流速、阻力)
前室
正常
2D
OCSLeabharlann 前室正常LAA U 1.6mm
M 1.0mm
43cm/s 100cm/s
D 1.2mm
31cm/s
US诊断OCS的优越性
❖可判断动脉有无损伤、受压或 外伤性动脉瘤形成;
❖可判断哪一个骨筋膜室受累, 有无血肿;
❖胫前、胫后动脉的流速、阻力 及频谱改变,与骨筋膜室压力有 相关性
76cm/s
M 1.6mm
56cm/s
D 1.2mm
169cm/s
中期OCS
伤后8小时检查,右小腿肿胀、剧痛、麻 木感 ,前室测压77mmHg。
RAA U 2.3mm
85cm/s
M 1.5mm
93cm/s
D 1.2mm
83cm/s
晚期OCS
伤后96小时检查,曾作股A修补,左小腿高度肿 胀、剧痛、麻木感 ,前室测压104mmHg。
2D
OCS
后深室
正常
2D
OCS
后浅室
正常
2D
OCS
胫前、胫后动脉改变
CDFI
管腔受压 局部或全程
流速
早期升高,后期减慢或消失
阻力
升高或减低
频谱形态失常
动脉管腔受压
正常 全程受压 局部受压
CDFI
流速 正常
升高 减慢或消失
CDFI
频谱形态失常
CDFI
频谱形态失常
CDFI
阻力变化 正常
增高 增高
小腿急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概况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 当肢体受压,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力升高到足以 损害室内肌肉和神经的血液供应时发生的一系列 症状。 特点:恶性循环、进行性坏死 早期诊断及治疗尤其重要
OCS 缺血—水肿恶性循环示意图
概况
概况
OCS分型
(压力升高原因和症状持续时间)
急性OCS
常发生于小腿及前臂骨折
慢性OCS
常发生于长跑运动员的小腿
临床症状
概况
疼痛 肿胀 压痛 感觉异常(过敏或消失) 受累肌力减弱消失 晚期则疼痛消失
概况
临床诊断
1、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症状
缺点:对某些难以表达或昏迷的病人, 口述症状不够客观及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