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朱自清诗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短诗底“短”,正和短篇小说底“短”一样;行数底少固然是一个不可缺的元素,而主要的元素,却在 平伯所谓“集中”;不能集中的,虽短,还不成诗。所谓“集中”,包括意境和音节说。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初,诗坛上小诗流行一时。从外来影响来看,有泰戈尔《飞鸟集》的启迪,也有日本俳句的刺 激;从时代背景来看,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大解放使得新文学先驱者理性与感情如同岩浆一样奔突迸发,艺术感觉 异常敏锐,寄流云以遐思,望繁星而对语,心有所感即发,遂有小诗盛行。
1921年1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创刊,它标志了“五四”以来的新诗,终以勇敢的姿态宣 告了自己的独立的存在。朱自清、叶圣陶、俞平伯和刘延陵是《诗》刊的主要编辑人员。《诗》刊对小诗十分热 心,并积极倡导。小诗短小精悍,自由灵动,写一地景色,抒款曲情愫,表片缕思绪,自有所长。朱自清早就羡 慕日本的短歌,诗友俞平伯的小诗尝试惹起了他的创作冲动,于是有了他的第一组小诗:《杂诗三首》。
谢谢观看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复威《现代名家袖珍抒情诗赏析1·细雨·朱自清诗歌赏析》:朱自清主张小诗 “贵凝炼而忌曼衍”,在艺术上应“重暗示、重弹性的表现,叫人读了仿佛有许多影象跃跃欲出底样子”。因此 他要求作者要用“极自然而又极慎重的态度去写短诗”。(朱自清《短诗与长诗》)。这三首小诗就体现了以上 这些特点。
到底是一介书生,纵使在幻想的空间天马行空,面对现实却几无缚鸡之力。“无力——还在家里吧;/满街是 诅咒呵!”“在家”,是主动的抉择还是无奈的退避,是悲怆的失败还是差强人意的自慰,恐怕诗人自己也难以 说清,或许二者兼而有之。身“在家里”,却心忧天下;无力抗争,又不甘屈服;在理想与现实的剪刀口中生存, 在忧郁的深谷里挣扎,这正是朱自清悲怆的一生,也是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缩影。
《杂诗三首》自然通脱,象近意远,毫无欲赋新词强说愁的流弊;三首各自独立成章,内里又一脉相承;语 调淳朴质厚,惹人共鸣,并留下无尽的回味余地。
名家点评
现代诗人、散文家俞平伯《五四往忆——读〈诗〉杂志》:其时小诗很流行,我的《忆游杂诗》,全袭旧体 诗的格调,不值得提起;佩弦的小诗,有如“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语简意长,以少许胜多许。
文学赏析

小诗诸家,各有千秋。宗白华的《流云》,飘逸着山水的清秀明丽,刘大白的《泪痕》,凝结着初醒者的感 悟,冰心的《繁星》闪烁着人类之爱的光芒,而朱自清的这组小诗则透露出先驱者的忧郁。
“风沙卷了,/先驱者远了!”或许是远了文化,近了政治。一些新文化先驱者从文坛走向政坛,从书斋走向 社会,这在执著于文化建设的“纯粹”文人朱自清,不能不引起喟然长叹。或许是远了高潮,跌入低谷。五四高 潮之际,置身于新文化运动激流之中的北大学子朱自清,曾经怀有多么炽热的激情、多么高远的希冀,然而,无 情的现实又是魔爪般撕碎了他的理想花环。环顾周围,黑暗仍复黑暗;遥望前途,难有光明企盼。新文化先驱者 艰难跋涉才寻找到的一块绿洲,竟也为风沙所弥漫,这不能不让跋涉者陷入深深的忧郁。忧郁至极时,便要寻求 解脱与慰藉:哪怕是昙花一现的美丽,哪怕是海市蜃楼的假象,哪怕是白日作梦的幻觉,只要能将难耐的忧郁埋 葬。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孝全《朱自清的艺术世界》:这是他小诗的首作,较好地把感觉的比喻和直观的联想结 合起来,从而将自己对时代、社会、人生的一刹那感兴,依存在凝练的结构之中,富有暗示性,音节也很美,比 较含蓄地抒唱了自己对生活的点滴感悟,似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勃来克语)的意境。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散文 家、学者。原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转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在抗日民主运动的影响下,政治态度明显 倾向进步。晚年积极参加反帝民主运动。他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不论写景抒情,均能通过细密观察或 深入体味,委婉地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抒发自己的真挚感情,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主要作品有《毁 灭》《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作品原文
杂诗三首
上月二十三日接平伯自杭州来信,说他自创新体,作短诗,并附寄《忆游杂诗》一篇十四首。我很欢喜这种 短诗。从前读周启明先生《日本的诗歌》文,便已羡慕日本底短歌;当时颇想仿作一回,却因人事牵率,将那心 思搁置了。现在读了平伯所作,不禁又怦然动念;于是就诌了这三首。
我欢喜这种短诗,因为他能将题材表现得更精彩些,更经济些。周先生论日本底短歌,说:“但他虽不适于叙 事,若要描写一地的景色,一时的情调,却很擅长。”我们主张短诗,正是这个意思;并且也为图普遍起见。— —因为短诗简单隽永,平易近人。可是中国字都是单音;在简短的诗形里,要有咩缓和美的节奏,很不易办。往 往音节太迫促了,不能引起深沉的思念,便教人读着不像一首已完的诗;如“满城风雨近重阳”之类,意境原可 以算完成了,但节奏太急,便像有些站不住似的;所以终于只能算是长诗底一部分,不成功一首独立的诗。不过 我们说的短诗,并不像日本底短歌俳句等,要限音数和节数;这里还有些自由伸缩底馀地。——要创造短歌、俳 句等一类东西,自然是办不到;若说在我们原有诗形外,另作出一种短的诗形,那也许可能罢。这全靠现在诗坛 底努力了。至于我这三首,原是尝试之作,既不能咩缓和美,也未必平易近人;那是关于我的无力,要请读者谅 解的了。
杂诗三首(朱自清诗作)
朱自清诗作
01 作品原文
03 文学赏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名家点评
《杂诗三首》是近代诗人朱自清于1921年11月创作的一组现代诗。第一首用“风沙”和“先驱者”,这是一 组相对立的意象,将敌对势力的残酷与先驱者的壮烈深蕴其中;第二首可作为一首情诗来读,整首小诗干净利落, 意蕴丰厚,句式的变幻使其圆润无缺;第三首诗显得最痛快,数数十三个字,却表达了丰富的意思,“无力—— 还在家里吧”是句曲语,它的另一面意思是下一句所揭示的:“满街是诅咒呵!”这组诗自然通脱,象近意远, 毫无欲赋新词强说愁的流弊;三首各自独立成章,内里又一脉相承;语调淳朴质厚,惹人共鸣,并留下无尽的回 味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