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江的精神场域在《互补系列15.5》中的呈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114
界周长江的精神场域在《互补系列 15.5》中的呈现
李岱容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摘 要:众所周知,一件艺术作品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如果人们相信艺术作品只有一种意义,这样的作品很快就会被这唯一的意义所牢牢的束缚住,最终导致作品的僵化和死亡。
一个观看者和一个作品的遭遇,总是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经验浮现,而本文是从观看和画面出发,抓住《互补迹象15.5》中的这些经验,并将它们表达出来。
关键词:互补系列;抽象艺术;精神场域;生命美学一、周长江绘画的形成原因
以创造为乐的人,最希望人们谈论他们的产品,而不是其他。
抽象艺术虽然来自西方,但在东方传统美学中弥漫的意象和抽象审美意识具有一种天生自在的基础,气、韵、神、品中高格调的传统精神足以使其茁壮成长,从中衍化出中国式的抽象艺术,而周长江的作品正是完美的诠释了‘中国式的抽象艺术’。
周长江的作品与他的创作环境和亲身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方面源于他所经历的八十年代的文革美术背景,文革运动兴起时,他画了大量“高大全,红光亮”的宣传画。
当时也是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政治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文化上的多元化,这都造就了周长江是一位精英的艺术家,他对艺术不倦的追求,使他从一个写实油画家演变成一个当代艺术家。
另一方面,是源于1938年的中原之行,使其在精神的需求上找到了艺术的支撑点。
他在看到霍去病墓之石雕后,他感慨古代东方艺术宏大而广博,简洁而雄浑,朴素而神秘,这深深打动了他,也使他顿悟艺术之精神。
绘画凝重的色调,是周长江对生命冲动的一种表达,这是生命迸发的渠道,同时也是他本人对世界的看法,对生命美学主题的思考和对人的价值的思考。
二、周长江绘画的艺术特色
《互补系列 15.5》,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这一点我们从作品的名字和内容中都不难看出。
道家用阴阳互补的关系来阐释人与宇宙,人与人之间的对应关系。
“互补”成为他表现的一种意识形态:天与地,阴与阳,昼与夜等都存在于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之中,并在此消彼长,周而复始的循环中相互依存。
在长2.8米,宽2米的画幅上,黑红两种色调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然而细看,却难以发现一个略显清晰的图形。
但是饱满的画面所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气息又使人深受感染,艺术的张力显露无疑。
作品以红色为统筹,铺陈整幅画面配以斑驳的中性色描绘主体,不同色度的红色点缀,在感受类似不同光线下色度变化,形成了色彩的相互交映与多维互动,按互补的关系组合造型,并进行某种对立而平衡的空间构造,是一种形式语言上的设定,也使作品也呈现出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与全局关照。
他的画面尽力减省笔痕,仿佛不断地去拆除抽象内部那些多余的结构,以不能再减的最后几笔支撑平面与三维,实象与虚象之间相互转化的庞大空间。
而最后几笔,将中国书法笔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也仿佛是幽灵的舞蹈,旋转,
腾空,翻跳,再以优雅的划痕驰向远方。
这最后看似不经意的,颇得八大山人神髓的几笔,和高度被虚化抽离的场域色相互为表里,那素雅清淡的调性,几乎浓缩了他个人生命历程与文化体验的全部信息。
其笔触的涩滞,笔速的疾徐,笔力的穿透,笔性的飘逸,完全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书写性。
而其色调的淡远,色基的厚朴,色相的咬合,色料的浊透,也完全创造了中国抽象艺术虚灵通透,内敛含蓄的文化品格。
周长江所画的《互补系列 15.5》这幅作品,将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按互补的关系去组合造型,色彩穿插,通过空间的处理,节奏的表现,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营养,抽象的描绘出“中国韵味”。
画面中既没有冰冷的理性,也鲜见热烈的感性,而是在有限的书写与调性变奏中抵达一种精神场域。
三、周长江绘画的创作影响
艺术的目的是让人的生命更加有意义,周长江把生命中对于美的向往和感悟转换成艺术符号,传递给审美大众。
作品中独特的肌理和笔触,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反映,也是生命力的感觉。
这幅作品能够深刻的感触到作者诚挚的生命历程,生存欲望和内心的情感冲动,这是对人性本身的真是写照,也让人的心灵得以释放。
从新时期以来周长江一直致力于抽象艺术的探索,可以说,他是一个抽象艺术家,除了这个定义外,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词也可以用在他身上:“一个知识分子”,“一个现代主义者”,“一个实验艺术家”。
他身上有着那种二十世纪后期现代中国人身上特有的复杂的自我构成,现代中国认那种了解和追赶现代世界的乌托邦欲望和不倦的奋斗精神;传统儒家对各种异质性内容进行综合的哲学天性;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自我道义感;现代主义者的知识信仰和历史深度追求;以及后现代的多元价值态度,这些方面周长江都具有。
在他的精神场域,我们能体味到超然物外而内心充沛的幽远禅意,这就是他手书痕迹传递出的一种生命状态。
参考文献:
[1]汪民安,《形象工厂》,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方勇译,《庄子》,中华书局,2017年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年
作者简介:李岱容(1994.02.18—),性别:女,籍贯:山东民族:汉,学历:硕士 专业:艺术学理论,学校:鲁迅美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