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分析李绍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师》2013年第2期
摘要:随着大学生社会就业压力和竞争的加大,特别是对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而言,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和成功性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探讨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以期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146-03
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性格、自我意识、价值观及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是在谋求职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机与需求,思考与决策,社会竞争适应力,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是在就业环境的熏陶下,个体经过不断的修养、逐步内化出的一种心理结果。

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是影响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和成功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在就业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而言,其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健康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女毕业生正确择业,主动适应,谋求发展;而不健全的就业心理素质,则会影响她们的择业、就业和发展。

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由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学历不高、动手能力不强和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的存在,容易出现诸如焦虑、恐惧、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意气用事、感情脆弱、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等不健全的就业心理素质。

因此,针对以上状况,加强对高职院校毕业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其就业心理素质,实现自我完善,使女大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展现自我,提升就业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素质教育后带动了心理素质的研究,至今已有30年左右的历史。

虽然以中学生、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专门针对就业心理素质的研究则较少,特别是集中于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这特殊群体的就业心理素质的专门探讨则更少。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概念和结构的理论探讨方面,尚无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影响因素所进行的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和研究机构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中的就业能力进行探讨。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必备的除岗位所要求的特殊的专业技能以外的典型的心理行为特征,它是大学生获取和胜任相关工作的心理行为条件,是影响大学生能够成功就业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

就业能力与职业相关,是大学生能否获取工作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衡量标准,它不同于技术能力,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潜在特质,不是指具体的工作特征,它不随着行业类型、工作层次和企业规模的改变而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研究。

Fugate(2003)研究表明就业能力对于大学生成功的适应工作环境并作出有利于组织的工作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失业的可能性较小。

李颖(2005)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显著的影响就业质量,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其就业质量低于就业能力高的学生,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学生,有较高的工资,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安全,所选工作比较符合自己的兴趣。

国外有多项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具备5类能力,具体分为16项技能:基本胜任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计算能力;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群体共事能力,包括团队工作能力、人际技能与协调能力;影响力,具体包括分享领导能力与理解组织文化能力;沟通能力,具体包括说和听的能力。

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1990)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要具备5类能力,具体分为16项技能:基本胜任能力,具体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计算能力;适应能力,具体包括创造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群体共事能力,包括团队工作能力、人际技能与协调能力;影响力,具体包括分享领导能力与理解组织文化能力;沟通能力,具体包括说和听的能力。

王大超等人(2008)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总结出大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能力,前15项能力依次是:自信、主动性、面试技能、富有主见、寻求支持、专业技能、人格特征、口头表达、专业知识、信息收集处理、社交导向、坚韧性、正直诚信、主动学习、问题敏感性。

郑学宝,孙健敏(2005)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参考国内外有关就业能力的研究成果,指出大学生成功就业需具备5个方面的能力,其中,知识包含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法律常识、现代科技常识、人文科学与哲学常识以及专业知识;而技能包含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计划能力、学习力、执行力、创新能力、反省力、专业技能;品质包含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包含个性特征、工作作风、气质风度和生活作风;身心包含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综上所述,就业能力对大学生顺利就业与择业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分析
(一)基本研究程序
1.确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

通过对已有关于就业心理素质的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编码,同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部分心理教师、毕业生工作负责人和研究生,初步假定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成分,然后编制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成分调查表,对广东省心理学专家、高校辅导员、负责毕业生工作者、高职学生和企业人士进行调查。

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构成因素。

2.编制“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

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为基础,根据专家意见和初试结果对题目进行修订,最后确定50个题目作为预试问卷条目,编制“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编制量表过程分为预测研究和正式研究两部分。

在预测研究中,随机抽取广东不同高职院校600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预测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对预测量表的部分题目进
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分析
●李绍明
●高职高专教育
表2
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因素负荷矩阵
————
——————
————————————————————————————————————————————————————————————————————————————————————————————————————————————————————————————————————————————————————————————————————————————————————————————————————————————————————————————————————————————————————
—————

——————————————————————————————————————————————————
—————————————————————————————————————————————————————————————————————————————————————————————————————————————————————————————————————




—————





———————————————————————————————————————————
表1
KMO和Bartlett检验结果
ÁÁ !
df !""
Sig
行删除、修改和增补,编制出新的测试问卷,进行正式研究。

正式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通过对正式研究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删除部分题目,组成最终的正式量表。

最后采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手段,对正式量表的测量学特性(信度)进行考察,以进一步衡量自编量表的实用性。

3.调查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现状。

采用“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自评量表”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即将毕业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4份,有效回收率为91.6%。

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统计方法对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状况进行分析。

(二)结果分析
1.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项目鉴别指数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50个题目的t值都值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P<0.001),这表示50个项目具有鉴别对其所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良好能力,能够区分出在这些特征上有差别的不同被试的反应。

2.通过相关性检验,根据Kaiser提出的因素分析的适合性准则:KMO系数在0.80以上,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小于0.01,样本数据很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对照该标准,KMO抽样适当性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见表1),样本数据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3.测试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我们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和
各因子所包含的项目,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分别对六个因素做了
如下命名:
第一个因素包含7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灵活性”、“迁移能力”、“未来规划”、“角色转变”、“主动性”、“自觉学习”、“表达准确”7项。

这7项内容都与适应就业环境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适应素质”。

第二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礼仪”、“大局观”、“同理心”、“完美倾向”4项,这些都与在职业中取得优秀绩效的优秀品质有关,因此命名为“职业品质”。

第三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人际拓展”、“人际建立”、“人际交流”、“人际维持”4项,这些都与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人际素质”。

第四个因素包含4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勤奋”、“及时性”、“踏实”、“虚心”。

这些都是在职场中必须具备的优秀工作态度,因此命名为“就业态度”。

第五个因素包含3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重视细节”、“察言观色”、“条理性”3项。

这些基本都与细节的处理有关,因此命名为“就业细节处理能力”。

第六个因素包含3个题目,具体包含的内容有“合作”、“执行力”、“乐观”3项。

这些都是工作中提升自己的表现所具备的素质,因此命名为“就业提升素质”。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2.332%,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由就业适应素质、就业品质、就业人际素质、就业态度、就业细节处理能力和就业提升素质六个维度组成。

三、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因素结果讨论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就业素质包括就业适应、就业提升、就业人际、就业态度、就业细节处理、
就业品质6个维度组成,包含25项具体的就业心理素质。

6个维度对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方差累计解释率为52.332%,其中,就业适应的方差解释率为11.264%,是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最为重要的因素。

就业适应素质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第一要
素,包括灵活性、迁移能力、未来规划、角色转变、自觉学习等素质。

就业适应是本研究得到的一个颇具有大学生特色的就业心理素质,这在其他研究中的心理素质并不多见。

此项素质是与女大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群体在就业之时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变,如果在学生与工作者这两个角色间不能处理好,那么很容易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不良问题。

因此,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需要练就的一项重要技能就是适应能力,只要适应了工作环境才可能开展其他工作,这有利于心理的和谐健康发展。

就业品质也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重要的心理素质,包括礼仪、同理心、大局观和完美倾向。

为了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表现良好,必须具备一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基本的礼节必不可少,较高的同理心有利于准确的把握上司和同事的心理以做出符合他们期望和需求的事情。

另外,大局观和完美倾向可以督促女大学生把工作做到符合工作要求,有利于取得优秀绩效。

就业人际素质包括人际拓展、人际建立、人际交流和人际维持。

初入职场环境,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有更强烈的情感归属需求。

她们渴望快速的融入整个人际关(下转第149页)
(上接第147页)系网络以减少自己的孤立感。

多项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良会对女大学生的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离职意愿提高,因此,人际建立、人际交流等素质是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在职场中重要的心理素质。

就业态度包括勤奋、及时性、踏实和虚心。

“态度决定一切”,为了在新的工作中表现优异,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工作勤奋、踏实是取得优秀绩效的必备条件,工作任务及时完成体现了良好的敬业精神。

初入工作,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虚心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就业细节处理包括重视细节、察言观色和条理性。

有一句名言叫做“细节决定成败”,在新的工作环境中,许多细节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工作绩效,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细节问题的处理。

为了不得罪上司和同事,察言观色的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初次步入职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会面临的很多的工作要处理,这时候工作的条理性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保证女大学生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不会产生混乱情况。

就业提升素质包括合作、执行力和乐观,此项心理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提升有关,现在的工作环境要求员工具有合作精神,此外,工作的快节奏带来的高度紧张与压力感需要新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具有乐观的精神。

执行力对于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提升素质,目前女性新员工在职场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眼高手低”,缺乏执行力,而执行力强的女性新员工更容易取得优秀绩效,更容易赢得上司信任和重视。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0年课题“影响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成功的心理素质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GZ10047:)】
参考文献:
1.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2.Fugate,Mel.BlakeE.Ashforth.Employability:TheConstruct,ItsDimensions,andApplications[A].AcademyofManagementbestconferencepaper,2003
3.李颖,刘善仕,翁赛珠.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2005(2)
4.陈非,赵西萍.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特征模型初探[J].中国人才,2009(5)
5.王大超,王芳,王欣丽等.大学生成功求职胜任特征模型初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2)
6.郑学宝,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1450)
(责编:贾伟)
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学生分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实施教学活动或开展学习、实训、实践竞赛,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创新。

通过营造积极参与、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使学习基础和个体条件有着差异的学生平等地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任务,进行知识和技能互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

在学习过程中,为实现团队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或赢得竞赛,每个学生认真拟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搜集学习信息材料、实地调查与分析、参与小组交流讨论、撰写研究成果报告,展示交流成果,始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控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高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升。

2.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团队氛围,提升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团体情感直接影响着个人情感,每个团队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理念,当团队成员将团队目标和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目标和理念时,就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以适应团队的要求”③。

因此,通过努力在班级团队中营造和谐氛围和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充分交流、友爱互助,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培养学生间相互信任、尊重和关怀的良好品质,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生们在与他人共同分享想法、经验和信息的同时,感受到团队的力量,积极地融入到团队当中,渴望被他人认可、被集体接纳,渴望成为集体中
的优秀分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
和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为了班级团队
的利益约束和改变自已的行为,增强自
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的主动性。

3.加强基于竞赛的实践教学环节,促
进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

在高职院
校积极举办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的
科技竞赛活动,是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知
识整合运用能力、自我设计能力、动手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载体。

例如,高
职院校中普遍开展的全国数学建模竞
赛、电子设计竞赛、计算机能力运用竞
赛、工程制图建模竞赛等。

通过积极参与
这些竞赛活动并认真准备,学生在教师
的悉心指导下,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
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自
我设计、动手动脑能力,磨练了意志。


职院校应从制度上和实践上鼓励学生更
多地参加科学竞赛,营造浓厚的团队学
习和竞争氛围,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兴
趣、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学生
的自我设计能力。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团队活动,着
力培养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

开展以培
养团队精神、加强团队建设为目标的各
种体育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在实
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协调能力,使
学生获得广泛的经历、体验和锻炼。


如,大学生运动会、各类体育比赛、“暑期
三下乡”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些活
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群策
群力、紧密合作,经历组织协调管理和团
队协作的磨炼,深刻认识到团队精神的
重要性,亲身体会积极协助他人,共同为
团队利益贡献自己才智的成就感,从而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忍耐性和自
控力,增强学生团队荣誉感、责任感和归
属感,使每个学生在团队活动过程中得
到锻炼和成长。

5.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引
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普遍存在于
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生社团是一种典型“自
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团队组织。

学生社团
通常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具有相同的兴
趣爱好的学生组成,是培养大学生团队合
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第二
课堂”,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通过规范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加
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帮助社团进行准确
定位和方向把控,制订科学合理的学生社
团管理制度,指导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提
供宽松的实践和锻炼舞台,督促社团学生
共同遵守和执行社团决定,在社团组织的
层层管理和约束下进行自我要求、自我管
理和自我锻炼,使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得
以不断增强。

注释:
①赵枞安,陈昀岚.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
分析与探索.黑河学刊,2008(11)
②卢照国.和合视角下团队建设中的自我
管理.绥化学院学报,2011(4)
③李婵,李文辉.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
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3)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
西南宁530003)(责编:吕尚)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