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窍门一:金漩涡聚能法
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
左手放于腿侧,手指向地,手心向右;右手心对准肚脐,手指向左,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整个宇宙的金光像逆时针旋转的大漩涡一样涌入身体,凝聚在百会至会阴一线上,形成一根光柱。
时间3-10分钟。
再意想这根光柱逐渐缩短,变成金光闪闪的圆球,止于下丹田。
时间2分钟。
3.收功:将双手相叠放在肚脐上,静捂1分钟,意想周围散落之气归丹,然后睁开双眼,轻拍全身。
说明:(1)松静站立以舒适为度。
(2)手势相反时意想顺时针旋转气流。
(3)可以用两种手势交替练功。
(4)病气从下垂的手指尖及两脚的涌泉穴排出。
(5)放在腹前的一只手指示旋转聚能方向。
窍门之二:金柱驱邪功
1.准备:松静站立,轻闭双眼,呼吸如常,双手自然下垂,时间1分钟。
2.过程:意想宇宙中有一根根金色光柱旋转而来,进入百会至会阴一线,延伸至地。
金色光柱发出的强光旋转散出,将身体里的病气驱赶出体外,消失在宇宙的尽头。
时间3-10分钟。
3.收功:做金漩涡聚能法8分钟(如何分配8分钟时间由修练者自定)。
说明:(1)本功治一切疾病。
(2)将金色光柱改为火拄专治感冒,改为水柱可用于降火。
-
此小功法最好在午时练习
首先打坐入静.
然后调息一会儿!两手心朝下自然放在膝盖上.两眼轻闭内视.
然后意念从浩瀚宇宙引一束青光经头顶到肝,然后不断冲洗肝部(大约9次),把肝部黑气冲洗的干干净净,黑气经由涌泉穴排入地下很深处.
收功,叩齿九下,咽液九次.
晓蝉居士写于中华气功网
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武立波(2011-02-24 14:48:54)转载标签:保健杂谈很多气功爱好者,习练气功半年到一年时间,却没有练出丹田气来。
怎样才能快速练出丹田气来,并能迅速结成金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同道们参考。
1.上吸下呼法
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
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
在吸气时,意想宇宙上空真气被吸到头顶(百会穴处),呼气时,意想真气从百会经印堂穴流到中丹田处(膻中穴区域)。
呼吸一定要匀、缓、自然,意念一定不要过重。
每天早、午、晚练习三次,每次20~30分钟,大约3~10天即会感到每一呼吸时,即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
此法习练1~5天时,可产生中丹田紧张感,属正常现象。
当每一呼气即感到热流注入中丹田时,则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慢慢地热流自然向下丹田处推进。
经过5~15天习练,即可达到每次呼吸时,都会感到一股热流注入下丹田。
此时脾、胃、肠、膀胱、肾等疾病都会好转或痊愈。
当感到每一呼吸时有股有流注入下丹田时,此时再练时,呼气要轻轻地止于下丹田,呼气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
再过5~10天,即感到丹田气足,明显有一气团存在,此即气丹产生,再继续习练,经络及大、小周天将逐步打通。
2.金丹直灌法
端坐或盘坐,姿势皆同上。
自然呼吸。
在吸气时意想宇宙上空黄色真气聚成一乒乓球大小的金丹,呼气时意念金丹穿过头顶百会穴慢慢地沿着中脉降下丹田。
如此吸气聚金丹,呼气降金丹,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大约经过30~40天的习练,即可感到金丹(气团)的存在。
3. 旋转金丹法
站、坐、卧均可,余皆同上。
自然呼吸。
意想下丹田处又金黄色的一个鸭蛋大小的金丹。
双手交叠轻放在下丹田处,然后均匀、缓慢地逆时针旋转120~360圈,然后再顺时针旋转120~360圈。
每转一圈大约5秒钟,每天2~3次,大约20~40天即可感到小腹又热胀,气丹转动感。
4. 呼吸封丹法
姿势同上,呼吸自然。
先观想下丹田处有一鸭蛋大小的金黄色气丹3分钟。
吸气时意想鸭蛋大小的气丹胀到足球大,呼气时意想气丹恢复到鸭蛋大小。
每天习练2-3次,每次30~40分钟,大约20~40天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丹存在。
5. 自然归回法
此法适合练功有一定的根底的人,即全身经络或大小周天都畅通无阻的人。
坐、卧、站均可,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似守非守下丹田有一鸭蛋大小的金丹。
吸气时观想宇宙间真气通过全身毛孔进入体内,呼气时观想或内视全身经络里的精气流归下丹田并聚集成丹。
每天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坚持习练30~60天,可内视或感觉到下丹田处有一光丹形成。
1~4法坚持习练可形成气丹,5法坚持习练可形成光丹。
也可以先练1~4法后,再练5法一段时间收功。
收功方法是先深吸气3口,然后再把气沉到下丹田,然后再搓手、擦面、搓耳及拍打头部和按摩颈部即可。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龙升我练了几年气功,一直没有打通小周天。
后来阅读了张延生先生“胎息小周天贯通法”与武立波先生“怎样快速练出丹田气来”的文章后,颇有启发,并按他们所说的方法练习,竟在不长的时间内打通了梦寐以求的小周天。
今将体验简介于下,以飨读者。
(呼吸封丹法姿势同上,呼吸自然,先在观想下丹田处有一个鸭蛋大小的金黄色气丹3分钟,吸气时意想鸭蛋大小的气丹胀到了足球大小,呼气时意想气丹恢复到鸭蛋大小,每天习练2-3次,每次30-40分钟,大约20-40天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丹存在。
武立波)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通过腹式呼吸,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
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
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
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
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
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
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
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的一下子又过去了。
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
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
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
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
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
练功者当慎之! 怎样才能通小周天张延生小周天怎样才叫通?道家的书中有通周天的标准,我自己也有实践的体会。
首先就练功来讲,且不说以意贪气,因为以意领气是达不到通周天的目的。
我问问你,“以意领气,你往哪领?”“任督二脉都在什么位置上?”你只知道在身体的中间,从后面中间上来,前面中间下去,可你不知道任督二脉的具体位置。
它有多深多浅?多宽多窄?你根本就不知道。
这样,无论“后面向前转”,还是“前面向后转”,无论“男的是后面向前面转”,还是“女的从前向后转”等等,大家不必为此再争论不休了,任督二脉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结果转了半天,那一点气都在经络外面乱转,与肌肉产生摩擦,感到热烘烘的,以为是得气了。
实际上是能量消耗了。
摩擦生热嘛。
元气是用来活命的。
你的元气在运动中就消耗掉了,而并没有在经络中运行。
那么大家要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周天”在哪里?那就要“勿妄勿助,无中生有”。
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妄”,指妄想,或者希望得到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去帮忙,让它自己产生。
这个过程就牵扯到了下丹田的位置问题。
下丹田在什么地方?说法很多。
有的说“是肚脐里面”,有的人说“是肚脐到命门之间”,“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有的说“是脐下三寸”,有的说是“脐下一寸二”,“脐下一寸三”,“脐下一寸三分五”,还有的说“是关元”,“是气海”,甚至有的说“在膀胱的后面,小肠的下面——”,名目繁多。
那么丹田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你小中的那么一块地方。
什么地方?不知道,到时候会产生,它自己会告诉你。
如果你先知道了,那往往就错了。
因为每一个人腰的长短,胖瘦都不一样,那么腹中气的反压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不可能一样。
下丹田如何产生的?就是当你意守下丹田,你的气不断向下丹田中压缩。
压缩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的理论,“气体压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所以意守丹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热。
当气体进一步压缩到一定程度,气态就会转化为液态,如液态氮、液态氧之类就是这样得到的;这就可以产生精液、津液等。
液体经过加热以后才能产生蒸发及气化,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就可以放出热量。
这时压到一定
程度。
你就会感到腰、肚子一带非常充实,饱满。
当气体压缩时,就会向周围膨胀。
而你腰的周围,腹部的肌肉有个反弹力,这个反弹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是下丹田。
精确位置就每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差异。
因为有的人内脏下垂,有的不下垂。
按“前七后三者”“前三后七”的方法衡量很可能就不行。
一些大亨的肚子特别大,“前三后七”的位置,前三的肚子里面全是脂肪,如果说丹田在脂肪里,脂肪里根本没有血液循环,那怎么练哪?(笑)这就没有道理了。
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练,到时候它自己会产生的。
如前所述,气体膨胀后,反弹力压回来,继续膨胀,反弹力又压回来,如此反复,最终在合力点上集聚能量。
当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块东西,或者说是“挤”出来一块东西。
这就钻牛角尖为“气”。
当压力再继续压,这团东西要运行的,其运行方向自然是选择通常阻力最小最薄弱的部位。
在人身体上阻力最小地方在哪?就是经络。
这地方电阻最小,电流最大。
此处正好是最薄弱的环节。
当压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把这地方先挤开,然后进入经络中去,沿着经络运行。
这时走到尾闾,走到尾闾部位拐个弯,再返折而上,这个弯捐得很急。
好象咱们浇花用的皮管子,如果离水龙头很远,又要把水源切断,为了节省水,可以把管子折回来,水的流量面积减小,水就被截住了,达到暂时切断水源的目的。
然后就可以拿着管子去关龙头。
道理完全一样,因为尾闾这个弯太锐了,气要通过地方很困难,这地方有一个很细和很窄的缝,必须把它挤开。
这时大家就不要去管它,继续往下丹田里打气、压气。
当气打足时,自然就通过了。
这就如同救火用的高压水龙头,要想把它折弯,两个人都折不过来。
因为能量往前冲,力量很大——也就是压力要足够。
这时,只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打到足够的时候,这个“折”就被撑开了。
一撑开马上气息就上来了,气体体积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就减少了——达到后腰背部又顶不过去了。
压力又不够了,就需要继续打气。
将气打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腰背酸痛,因为这地方经常是着,也形成一个比较扁而且贴在那里的头部。
同样需要加压。
当气力足够时,一下子把通道撕开,“辘轳关”就通过了。
过了这关,气再向上走,体积又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和压力又减少了———到了后颈部。
那里有枕骨,而且经络通道比较窄,是一个最难过的“关”,就需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
与前面道理一样,只要压力够了就可以过去,压力不够就过不去。
气顶得脖子酸、脑袋疼,脑袋里嗡嗡的乱七八糟地响,这时按摩、针炙,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感觉难受极了。
而你不要管那些痛苦,坚持意守下丹田,坐在那里。
当压力达到足够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种特殊感觉:压力不够时疼得不行,继续加压,当压力达到的一瞬间,突然一下感到头与身体无限大了,好象全身什么都没有了,感到特别舒服。
同时还发现一个特点,用鼻子往里吸气,只吸而不呼,吸半个小时好象都吸不代你要想呼气,试着呼出很长时间也还可以呼,这时就进入了“胎息”状态。
这就是通了“小周天”。
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
道家书中写的非常清楚。
“小周天”“通”了,如果没有“胎息”过程告诉你,那这“小周天”肯定是没通。
此外还有一个特点,小周天通了“百病皆无”———基本就没什么病了。
当“小周天”通了以后胳膊腿的毛病可能还有些,其它五脏六腑的毛病不会再出现了。
这就是通“小周天”的特点。
因为这团气运行起来了,它就要在身体里面走,你就能体会它在里面走的过程。
而后你用意跟着它走,时间长了就可以体会出你自己的任督二脉在什么位置上。
这时候气的运行渠道你也熟习了,你再拿意使它快转或慢转,正转反转,都无所谓了,而且气都是在你的经络中走。
通周天就是如此而来———“勿妄勿助,无中生有”。
如果一开始练功就想拿意去领,领了半天不一定在经络中运行,结果把你的元气都消耗掉了。
所以说“功到自然成”,功夫到了它自己就来了,你盼望着它来,它不一定来。
这是“小周天”的问题。
根据我自己和我的一些学生的体会,都是如此。
此文是对小周天的另一种解释,大家是不是认为很有道理呢。
真正的丹道功夫好像都是这样呢,只是在解释上和认知上有些不同罢了!枫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