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福州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
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二十年夏①,日侵朝,绝海道。
世昌乘致远②,最猛鸷③,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④,世昌誓死敌。
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
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
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邓世昌列传》注:①二十年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
②致远:致远号巡洋舰。
③鸷:凶猛。
④罄:用尽。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
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数之责备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
荆州牧刘表以为作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及曹公克荆州,假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②,随从入蜀。
自葭萌③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益州既定,拜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
渊众基精,忠推锋④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迁征西将军。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⑤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
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追谥刚侯。
(选自《三国志·蜀书六》,有删改)【注释】①假:临时的,代理的。
②委质:归顺,归附。
③葭萌:指葭萌关之战。
④推锋:手持兵器冲锋。
⑤关、马:指关羽、马超。
当时关羽镇守在外。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益州既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B.素非关、马之伦也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C.遂与羽等齐位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
D.明年卒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为学》)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征西将军”中的“迁”指“升官”,《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客”即升官之人。
B.“建安二十四年”中的“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二十四年”是一种用帝王年号来纪年的方法。
C.“金鼓振天”中“金鼓”即打仗时用于指挥进退的军鼓和铜锣,“击鼓”表示要进攻,“鸣金”表示要收兵。
D.“追谥刚侯”中“谥”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谥“文忠”。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
②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5)文中的黄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雨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责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
(节选自《墨子·贵义》)(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不若手足之贵也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所欲有甚于生者万事莫贵于义
C.故不为苟得也必不为。
何故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事莫贵于义也。
(4)两文都很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
高空中同闹事乘客
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的观点。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
B.不以千里称也
C.不以臣卑鄙
D.自康乐以来
(2)下列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益慕圣贤之道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一食或尽栗一石
(3)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
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爨:cuàn,烧火做饭。
(1)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余幼时/即嗜学
B. 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侃/为项城令
D. 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 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 李侃号召官员和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 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文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3)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坟墓存焉焉: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固:
④侃遽登城遽: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②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元。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拿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日:“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下面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能谤讥于市朝
B. 暮寝而思之臣之妾畏臣
C. 窥镜而自视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皆以美于徐公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使朝廷门庭若市。
C.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 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
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争: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乙】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①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
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②三百闾,张袂③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①傧者:专门负责迎接招待宾客的人。
②临淄:地名,古代齐国的都城,在现今山东省。
③袂:衣裳的袖子。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
②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
(3)晏子的语言让你感觉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使者?
(4)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
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
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慌不及也。
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
“遂以一书寄何。
其人至镇汪,而疾已愈,以书致何。
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
②旬:十天。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代指药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笑不止________
②子宜急归________
③其人至镇江________
④何以书示其人________
(2)用“/”画出下面句中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以一书寄何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4)请你概述文中袁体庵医术的神奇之处。
12.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每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
C.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 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第②段中,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巨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以头抢地耳
(2)翻译下面句子。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 ________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2)“每与臣论此事”中的“此事”指()
A.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B.后汉兴先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C.先汉兴后汉衰的历史事实和原因。
D.为桓、灵二帝感到痛心和遗憾。
(3)请概括诸葛亮在这段文字中的主要用意。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