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下列有关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B.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
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玉米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乙醇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需要合成ATP的酶发挥作用
3.酶和激素都是生物体内的微量高效物质。

下列有关二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分子均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来调节生命活动
B.酶分子都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激素分子需从分泌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酶可在细胞内也可在细胞外起作用
D.激素分子起作用后就被灭活,酶的化学性质在催化反应前后不会发生改变
4.据图分析有关溶酶体的功能正确的是
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能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结构特点有关
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种类会增多
B.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
C.衰老细胞的染色质收缩有利于RNA的合成
D.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6.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
A.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B.多糖、核酸和胆固醇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
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7.下面是探究基因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 染色体上的实验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隐性雄性个体→F1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F1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8.(10分)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
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
C.体液调节,负反馈调节D.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二、非选择题
9.(10分)如图甲表示某豆科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图乙表示该豆科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相对含量在夏季某天24h内(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的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在12-24h期间,萌发种子的呼吸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48h后,萌发种子O2吸收速率超过CO2释放速率,其原因是细胞呼吸的底物中可能还有___________等物质。

(2)图乙中,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区间是曲线_________段对应的时间,乌云消失的时间可能是曲线上_______
点对应的时刻。

与F点相比,G点叶绿体中NADPH的含量较____(填“高”或“低”)。

10.(14分)抚州梦湖景区是集防洪排涝、休闲娱乐、旅游商业和景观绿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梦湖里长有芦苇、水毛茛等植物,湖的周边各类灌木和草地上穿插着香樟、石楠、桂花、银杏等植物。

近些年房地产开发力度较大,周边居民增多,部分生活污水流入了湖泊。

(1)梦湖景区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经梦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湖与凤岗河一道形成一湾清水,在城中环绕,营造了“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的美妙景色,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湖中鳙鱼体色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多样性。

(4)图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其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

图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

在自然界中,一般情况下生物B的种群数量比生物E的多,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1.(14分)某学习小组对一块弃耕小麦田做调查,发现田里的生物种类比较丰富:零星的小麦;杂草中有狗尾草、狼尾草、车前草以及很多不知名的单子叶植物;还观察到有一些食草昆虫、青蛙、老鼠和蛇类等动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弃耕前,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可釆取的措施是: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

请简述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

这体现了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主要体现了植被对___________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12.某种番茄的黄化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降低。

净光合作用速率(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如表所示。

材料
叶绿
素a/b 类胡萝卜素/叶
绿素
净光合作用速率
(μmolCO2·
m-2·s-1)
细胞间CO2浓度
(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
m-2·s-1)
突变体9.30 0.32 5.66 239.07 3.60
野生型 6.94 0.28 8.13 210.86 4.07
(1)叶绿体中色素分布在________上,可用________(试剂)提取;如图为野生型叶片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________(填标号)色素带含有镁元素。

(2)番茄细胞中可以产生CO2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

(3)番茄的黄化突变可能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叶绿素a向叶绿素b转化的过程。

(4)突变体叶片中叶绿体对CO2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________(μmol·m-2·s-1)。

研究人员认为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依据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C
【解析】
有关“碳循环”,考生可以从以下一方面把握:
(1)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盐和二氧化碳;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3)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4)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5)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详解】
A、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A正确;
B、物质循环具有反复性,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正确;
C、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C错误;
D、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如通过生物呼吸散失的热能不能再被利用,所以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D正确。

故选C。

2、C
【解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
【详解】
A、细胞呼吸与光照无关,故玉米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DNA复制过程中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供能,B正确;
C、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无氧呼吸的最终产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或乳酸,C错误;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伴随着ATP的合成过程,故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需要合成ATP的酶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

3、A
【解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激素有的是蛋白质,有的是多肽类,有的是氨基酸衍生物,有的是固醇类。

【详解】
A、激素是信号分子,有的激素受体在细胞膜表面,有的激素受体在细胞内,例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A错误;
B、酶是生物催化剂,都能与底物分子特异性结合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正确;
C、激素要分泌到细胞外,经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有的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如呼吸酶,有的酶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消化酶在消化道內发挥催化作用,C正确;
D、激素分子起作用后就被灭活,酶作为催化剂,其化学性质在催化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人体内有机物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识记激素的化学本质及作用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4、C
【解析】
由图可知,细胞质基质和溶酶体腔的pH分别为7.0和5.0,说明细胞质基质的H+浓度小于溶酶体腔,又H+进入溶酶体需要能量,即H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溶酶体内各水解酶的最适pH应该在5.0左右,当溶酶体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到pH为7.0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

【详解】
溶酶体是具有生物膜的细胞器,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溶酶体,如原核细胞内不含有溶酶体,A错误;
如图所示,细胞质基质和溶酶体腔的pH分别为7.0和5.0,说明细胞质基质的H+浓度小于溶酶体腔,又H+进入溶酶体需要能量,即H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
病原体入侵细胞,吞噬细胞将其包被后送至溶酶体,并与溶酶体融合从而水解病原体,吞噬细胞膜与溶酶体膜发生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结构的特点——膜的流动性,C正确;
由图可知,溶酶体内各水解酶的最适pH应该在5.0左右,当溶酶体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到pH为7.0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D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

细胞衰老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细胞内的色素会出现积累的现象。

②细胞内的水分会减小,体积相应的也会变小,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减小。

③细胞的呼吸速度会减慢,细胞核的体积会增大等。

【详解】
A、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基因表达了,有些基因没有表达,导致细胞的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
B、衰老的细胞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B正确;
C、RNA合成是DNA转录而来,染色质收缩不利于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因此不有利于RNA的合成,C错误;
D、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相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正确。

故选C。

6、C
【解析】
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

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

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

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

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

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
A、核苷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P,氨基酸的元素组成为C、H、O、N,有些还含有S、P、Fe等,A错误;
B、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胆固醇是小分子,B错误;
C、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化合物,如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
D、蛋白质发生热变性后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利于蛋白质的水解,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
分析题意:方法1为正交,则方法2为反交,亲本均为纯合子,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基因不在X、Y同源区段,在X染色体上。

【详解】
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
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结论错误;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

因此,方法1和题中的4个结论均无法完成此探究实验;
方法2:纯合隐性雌性与纯合显性雄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结论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结论错误。

因此,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故选C。

8、A
【解析】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血压调节过程是一个反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在该过程中,系统的结果(血压高)作用于调节系统使结果相反(血压降低),属于负反馈调节。

【点睛】
在充分理清题目给予信息的基础上,联系反馈调节过程来解题。

二、非选择题
9、无氧呼吸CO2释放速率很.大,而O2吸收速率很.低(只答CO2释放速率大于O2吸收速率不准确)脂肪BI
D 高
【解析】
分析图甲: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根未长出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细胞中的有机物,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和营养,有机物的总量下降;当胚根长出后,种子可以从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细胞呼吸包括有
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二氧化碳的量,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根据图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量的变化,可以判断12h~24h,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胚根长出后,种子的有氧呼吸呼吸速率明显增大。

分析图乙: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由于该图表示夏季的某天,因此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由于题干中提出“有一段时间乌云遮蔽”,这会导致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这将抑制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而二氧化碳固定仍在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对应曲线中的CD段。

【详解】
(1)据图可知,在12~24h期间,CO2释放速率很大,而O2吸收速率很低,表明此时的呼吸作用主要是无氧呼吸;48h后,消耗的氧气大于释放的二氧化碳,所以细胞呼吸底物不只是糖类,还有脂肪等。

(2)图乙中,AB段时间为0点到6点,此时无光照且C3的含量不变,只有呼吸作用,从B到I,C3的含量在降低,说明叶肉细胞在利用C3,且这段时间有光照,因此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

有乌云时,光照强度降低,C3的还原减慢,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的速率不变,故C3含量一直升高,当乌云消散,光照强度增加,C3的还原加快,C3含量开始下降,故为D点;G点相对F点,中午气温较高,气孔关闭,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减慢,C3的含量减少,还原所需要的NADPH减少,故NADPH含量高。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层次的考查。

10、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直接遗传(基因)B和C 能量流动时会逐级递减,生物B的营养级比生物E的低,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种群数量更多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图中A、B、C、D、E表示不同的营养级的生物,其中A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其他生物都为消费者,其中B处于第二营养级,C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D处于第三营养级,E处于第四营养级,因
此存在的食物网为:。

【详解】
(1)生态系统是指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流经梦湖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包含的化学能。

(3)梦湖与风岗河一道形成湾清水,在城中环绕营造了“清波荡漾拂人醉,一城人家半城碧”的美妙景色令人流连忘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观赏价值);湖中鳙鱼属于同一物种,体色有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
性。

(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根据能量金字塔简图转化的食物网为:,因此图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生物是B和C;在自然界中,一般情况下生物B的种群数量比生物E的多,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分析,原因是能量流动时会逐级递减,物B的营养级比生物E的低,能获得更多的能量,种群数量更多。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知识点,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够根据图示能量金字塔中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判断存在的食物网,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

11、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次生演替阳光
【解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类型
项目
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
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生态系统中各级生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

【详解】
(1)该农田生态系统中,小麦属于第一营养级,其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小麦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一部分以残枝落叶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剩下的就是未利用的能量,据此可知小麦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部分和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外,其它的流向就是自身的呼吸作用和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采用禁捕甚至适当放养次级消费者;用喷洒农药等人工方法来减少初级消费者,这样做的目的
使更多的能量流向了生产者小麦,也就是说通过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进而提高了小麦产量。

(2)当小麦和杂草等植物生长旺盛的时候,“绿色”为食草昆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小麦和杂草与食草动物之间为捕食关系,因此,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据此可知若干年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树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的实质是不同种群间优势地位的取代过程,这主要显示出优势植被对阳光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点睛】
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演替的种类以及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2、类囊体薄膜(基粒) 无水乙醇c、d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抑制 2.94 突变体叶片中的细胞间CO2浓度高
【解析】
(1)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常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

图中的c表示叶绿素a,d表示叶绿素b,叶绿素含有镁元素,所以是c和d。

(2)能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进行细胞呼吸第二阶段的线粒体基质,和进行无氧呼吸的细胞质基质。

(3)分析数据在突变体中叶绿素a/b的比值比野生型高,说明番茄的黄花突变可能是抑制了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过程。

(4)突变体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是5.66+3.60=9.26(μmol·m-2·s-1),而野生型二氧化碳消耗速率是
8.13+4.07=12.20(μmol·m-2·s-1),突变体中叶绿体对二氧化碳的消耗速率比野生型降低了12.20-9.26=2.94(μmol·m-2·s-1),但因为突变体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高于野生型,说明气孔因素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点睛】
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如场所和过程一定要牢牢掌握,还需要根据题干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解答,如该题的第(3)和(4)问都是根据题中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