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避免作文雷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避免作文雷同现象
谈如何避免作文雷同现象
江苏省东台市丁庄中学周少华
很多学生问过我如何迅速提高写作能力,我常把这样一句自认为很经典的话挂在嘴边:“天下文章一大抄。
”可现在随意打开某一网页,任意翻开某一报纸,抨击高考、中考抄袭、雷同范文的文章是满眼皆是,有的虽然瞒过了阅卷官,事后仍少不了被痛斥。
这让我很痛心。
难道阅读范文错了?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以我的理解这里的吟就是引用范文的意思)君不见杜甫的“一览众山小”的佳句生发自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吟自《孟子》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来自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吾今停杯一问之”。
其间历经沧桑百年,也没见哪个人抄袭啊雷同呀的揭过老底,大家说怪也不怪!
其实,广泛地说,任何的语言学习都需要模仿,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抄袭”。
先从简单的抄起,直抄到深奥的。
只有不断地模仿,“抄袭”,才可以熟能生巧,也才能在考场上写出文采飞扬、激情澎湃的作文来,由于我们的同学书读的少,或根本没有读,作文写得干巴巴的,在千军万马大比拼的试场上结果可想而知。
老师经常让学生背诵优秀范文,以期下个“猛药”,来个特效。
不无不可?问题是许多学生会在考试作文中把所背诵的范文平移到考试中去,你想想,一篇好的范文你能弄到手,别人也一定会弄到手的,因为大家的渠道几乎相同。
假如这两篇文章在阅卷官手中狭路相逢了,设想后果?其实,学生在考试中抄袭他人作品,在主观上也是为了学习他人写作长处,从而提高作文水平,得个好分数,尚不至于产生像网上、报上说的侵犯原创作者著作财产权那样严重的后果。
况且老师提供范文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的,我认为此行为是善意的,由于目前教学环境的局限,
应试教育还会在一定期间内存在,从使用目的来看,记忆、背诵范文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对学生起到启迪的作用。
所以对中小学生抄袭行为本身不可苛责。
这时也许有人要说那你是铁了心动员学生去抄了。
其实要不要抄袭范文?这个问题是我最想说也是最难说的。
古语云“天下文章一大抄”。
但是不能像拷贝文件一样,这样的话就太低级了,就算你能拷上去也是无法通过考试的。
为什么呢?我所谓的`“抄”是指要把好文章的结构,逻辑性,以及得体的词语搭配学过来,自己慢慢研究,取长补短真正达到作者的境界,才能在考场上运用自如以不变应万变。
这就是几百年来无人去揭发杜甫、范仲淹、苏轼他们“抄袭”的真谛!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怎样去对待范文?
这里说的范文既可以是课文,也可以是各地的优秀的考试作文,还可以是教师的“下水文”。
教师在推荐范文时不能对范文的照本宣科,读给学生听两遍就算完事,那样做只会造成学生的机械模仿或变相抄袭;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剖析,体会范文的写作方法,受到启迪,引发灵感,让范文真正起到引路的作用。
现在就让我来告诉大家阅卷官是从几个方面来评卷的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