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换糖精神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毛换糖
• “走进鸡毛换糖,弘扬义乌精神”
瞧,一位 大叔正在 描绘义乌 的鸡毛换 糖!
1.鸡毛换糖的由来 2.鸡毛换糖的精神 3.基本概述 4.小商品城发展史 5.鸡毛换糖篇 6.小结与思考 聆听歌曲魅力义乌
鸡毛换糖是指: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 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 形成 鸡毛换糖最著名的应该是浙江省义乌,可以说义乌市场形成的历史就是 鸡毛换糖的历史,是鸡毛换糖慢慢形成的!而义乌最初的鸡毛换糖是从 廿三里镇开始的。 廿三里的“鸡毛换糖”及其历史文化的发展,也 并非一帆风顺。当时,鸡毛换糖成为被打击对象,说鸡毛换糖是“弃农 经商”、“投机倒把”、“资本主义尾巴”,与全国禁令相抵触,正是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那时,廿三里也成立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 室”,把那些在廿三里街上手拎蓝子叫卖的和摆地摊的赶得“嘭嘭”飞, 禁止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人要抓,钱要罚。但是,廿三里镇即使在文革 这种割资本主义尾巴,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的时期,糖担外出鸡毛换糖依 然盛兴,那时廿三里镇外出鸡毛换糖的人员多达五千余人,经营范围不 仅涉及到浙江周边的江西、福建等省,而且扩展到全国各地。随着中国 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廿三里镇在原先鸡毛换糖小百货销 售基础上,进入了开拓专业市场和专门经营小商品的新阶段,在20世纪 的七十年代中期,廿三里镇就出现了几百个经营小商品的地摊,并于七 十年代末形成了中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廿三里鸡 毛换糖队伍的真正壮大仍是举步维艰,直到1979年3月24日,时任中共 义乌县委秘书的杨守春在《浙江日报》第二版发表了《“鸡毛换糖”的 拨浪鼓又响了》一文,给廿三里镇乃至整个义乌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 了生机。
小结与思考
同学们,现在知道 什么是义乌精神了 吧!大声喊出来,
用心铭记!
• 勤耕好学 是一种毫厘争取,
• 刚正勇为 积少成多、勇于开
• 诚信包容
拓的创新精神和百 折不挠、善于变通、
刻苦务实的实干精
神。
那么我们该唤 南国襁褓里的珍串 霞光四射风采非凡 鸡毛换糖神秘的寓言 愚公传说镶铸了家传 小商品王国已天下誉满 最大内陆港是闪烁的桂冠 • 如何向你倾诉 火一样的情缘 义乌义乌神奇之都魅力无限 璀璨的新星 崛起于东南 铭记神话般的格言 那令人欣喜的诗篇 魅力义乌魅力义乌 载着梦想驰向明天
我曾经对你期待
东方长明中的神钗 晶光闪烁久经不衰 当年的心血凝聚的付 出 已雕刻丰碑暖人心怀 如何诉说你不朽的风 采 如何冥想你我开创的 时代 翎取心中的火 燃烧这份挚爱 CHINA义乌神奇之 都魅力无限
璀璨的新星 崛起于东南 铭记神话般的格言 那令人欣喜的诗篇 魅力义乌魅力义乌 载着梦想驰向明天 璀璨的新星 崛起于东南 铭记神话般的格言 那令人欣喜的诗篇 CHINA义乌魅力义 乌 载着梦想驰向明天 载着梦想驰向明天
• 义乌海关在全国率先实施通关无纸化,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全部报关 流程。据统计,2013年前10个月,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62.9万标箱,同比 增长15.8%。
• 为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义乌市专门成立了国际贸易服务中心, 实现外商“一站式”全服务功能。据统计,目前义乌市涉外经营主体比 国际贸易改革试点初增长了近50%,达到5262家。
鸡毛换糖再出发 义乌精神再发扬
• 1.鸡毛换糖的由来 • 2.鸡毛换糖的精神 • 3.基本概述 • 4.小商品城发展史 • 5.鸡毛换糖篇 • 6.小结与思考
鸡毛换糖——水墨动画
义 乌 小 商 品 城 发 展 史
鸡毛换糖
• 鸡毛换糖是指在那个物资匮缺的年代,小商小 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 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最 早的鸡毛换糖,形成于我国的浙江省义乌地 区,而鸡毛换糖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的过程,而最终,这一行为对地区经济和发 展的促进作用得到认可,并发挥出巨大的积 极作用。鸡毛换糖的人又被称为敲糖帮,组 织内部进行了严格的分工,新人还会有人指 导。
• 该文是全国第一篇报道义乌“鸡毛换糖”意义的新闻稿,被盛誉为“义乌小商品市 场的第一声呐喊”,第一份“为民请命书”。文章充分肯定“鸡毛换糖”是社会主 义经济的补充,其利多弊少,既推动了义乌红糖事业的发展,又换回来出口所需要 的“红毛”,农田所需的作肥料用的“废鸡毛”,让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搞活流 通,于国于民都有利。文章发表受到了经济、学术、新闻三界人士的盛赞。后来到 1980年,鸡毛换糖才被允许,公商局也为鸡毛换糖颁发了临时许可证。于是,廿 三里镇的男劳力一到空闲,便“倾剿而出”,村里可谓“十室九空”,盛况空前。 事实上“鸡毛换糖”好处并非至此。如廿三里镇(公社)办的廿三里羽毛厂,就是 在这个阶段应运而生的,当时它解决了农村数千人的就业问题,换回了外汇,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利国利民。直到1982年后,市场逐 步向义乌县城集中民展,终成今日闻名遐迩的中国小商品世界,而廿三里的敲糖人 正是义乌小商品世界的“始作俑者”。 结构 鸡毛换糖的人又被称为敲糖帮。 敲糖帮按生意的活动方式,进行了严密的分工,具体分为“坐坊”和“担头”两类。 “坐坊”,其组织有“糖坊”、“站头”、“行家”、“老土地”四种。“糖坊” 的任务是把煎好的糖粒、糖饼、生姜糖用现金或货物贷给敲糖人,同时还收购代销 敲糖人收来的货物;“站头”就是敲糖帮居住的小客栈,并经营糖担托运业务; “行家”专事采购各类小百货以供敲糖帮经营;“老土地”专收敲糖帮换回的货物。 而“担头”,则是挑糖担赶生意者,“担头”里有几个领导人物,称为“老路头”, 这类人由精于敲糖业务的人担当,且是从敲糖帮中公议推举的“精英人物”,其任 务是由其独当一面,统帅一路糖担;“老路头”下又有“拢担”,是各村糖担的首 领,由村推举并负责带领本村糖担,其能力略逊于“担头”;“拢担”下又有“年 伯”,“年伯”的职位是由“拢担”任命,其任务是协助“拢担”的工作,同时, “年伯”要照管五至七副的“担头”;最后是糖担,又称“担头”。这些“担头”, 就是“新手”,即初次出门的敲糖人,如同工匠所收的学徒,属“年伯”带领指导。 另外,在吸收新糖担上,也要行拜年伯的手续。
• 国务院批准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近3年,作为唯一 的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国最大小商品城所在地义乌的改革正不断激 发市场活力,为中外企业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推动外贸发展进入新时 期,冲破经济低迷外贸乏力的曙光已经显现,改革的红利正在释放。
• 义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城,占地达470万平方米,有7万个经 营主体,20多万的经商户。市场内人头攒动,交易活跃,很多外商操着熟 练的中文砍价,全不见经济低迷景象。
鸡毛换糖之义乌精神
• 当时它解决了农村数千人的就业问题,换回了外汇,增加 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可谓利国利民。 直到1982年后,市场逐步向义乌县城集中民展,终成今 日闻名遐迩的中国小商品世界,而廿三里的敲糖人正是义 乌小商品世界的“始作俑者”。在义乌,鸡毛换糖作为一 种文化,推动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浙 商十大标志性事件中,鸡毛换糖名列第一位。 它历史源 远流长,是一种毫厘争取,积少成多、勇于开拓的创新精 神和百折不挠、善于变通、刻苦务实的实干精神。鸡毛换 糖文化已经成为义乌重要的城市文化,有餐馆用鸡毛换糖 作为部分名称来吸引顾客。义乌人也正用这种精神文化激 励下一代不忘吃苦,勇于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