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滚子抢底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完美型”理论的滚子抢底技巧分析
在打滚子游戏中,四人斗智斗勇无非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个是拣分,另一个则是抢底。
因此,抢底的能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人滚子技术的高低。
很多初级手把抢底仅仅理解为把对手的主调光或者把一堆王留到最后,当然在牌很好时可以这样。
然而,也存在许多情况双方都具有较多的大牌,对抢各有机会,这时一些战术和技巧对于抢底成功与否则显得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对于抢底的技巧进行一些探讨。
1.基本公式
首先,我们先介绍几种简单的公式:
公式1:牌数剩两张,一选手剩双大王,那么底一定是他(她)的。
这个公式不难理解,所有,假设剩余3张牌,有双大王的一方只需将另一张牌打出即可拿底。
公式2:牌数剩3张,甲有一大一对,其下家(乙)有双大王一张单牌,甲方只要出一对即可得到底。
由公式2可以看出,无论甲的这一对有多么小(甚至是副牌),乙的这一张单牌有多么大(即使是小王),只要甲有牌权先发一对,都可以得到底,而乙的双大王只有眼看着与底牌失之交臂。
这也说明了,牌权的重要性,因此双方在钱一口必须有东西占牌以抢到牌权,这里不再赘述。
公式3:牌数剩4张,甲有俩大一对主,第三个大王不存在,那么甲无论是否有牌权,底都可以拿到。
这个公式大家思考一下不难理解,那么,如果这个公式成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公式4.
公式4:牌数剩5张,甲有俩大一小一对主,且有牌权,那么甲只要出小王即可得到底。
原因很简单,出小王之后如果第三个大王没下,那么甲可以出一对而形成公式1,如果第三个大王下了则形成公式3,因此成立。
只得注意的是,甲切不可先出一对,因为如果被人打死后再出一对极容易形成公式2而丢掉底,这其中变
化有待于自己反复体会。
2.完美型
下面我们引入“完美型”概念,假设甲手里有最大的单牌和最大的对子,那么我们称最大的单和最大的对构成一个完美型。
完美型又包括绝对完美和相对完美。
所谓绝对完美是指,自己的最大单牌已经唯一,比如自己有一大,另外俩大已经不存在。
相对完美是指对手有和自己一样大的最大单牌。
如果甲手里牌拥有绝对完美,那么可以认为他基本能够拿底。
而如果他拥有相对完美,那么只能说他拿底很有机会,不能说他一定能够拿到。
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他的完美型有可能被拆;其二,他有可能被对手配合把底抢走。
后文会对这两种情况予以体现,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自己手里有完美型,那么要尽量把牌留到仅剩完美型;而如果对手手里有完美型,我们则要想办法在牌数大于3张时通过技巧拆掉对手完美型。
拆掉完美型主要有两个思路:1,让对手的最大单牌赔进去;2,让对手的最大对子拆掉。
这也是抢底最重要和精彩的部分。
3.二人抢底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2人抢底的模式,即假设剩余两人对抢底已经没有任何竞争力的情况下,甲和乙的斗智过程。
例1:牌面剩五张,甲手里有1大俩小俩主3,乙手里有俩大1小俩副3,面上打出1张牌,轮到甲出牌,甲该如何动作?
分析:甲无非有3中选择:大王,小王,主3。
假如出大王,毫无疑问,乙只要留住俩大王即可,因此不行;如果出主3,那么乙出小王打死,再出对副3,剩俩大而形成公式1,因此甲也不能作此选择。
甲的正确选择是:出小王,乙如果跟小王,那么甲再出一张小王,此时已如果出大王,那么甲则构成完美型,如果乙出副3,那么甲继续出对主3,形成公式2而得到底。
可见,再双方实力接近时,一口牌出的咋样直接关系到底牌落入谁家。
由此题我们引入公式5。
公式5:连续两对拆大对
这个公式十分重要,并且很有效果,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反复犯错,在这里强化一下,务必记住和熟练掌握。
以例1为例,甲再拆小王和主3上应该如何选择?答曰:小王和主3构成连续两对,应该拆大对,所以出小王。
下面对于公式
5我们做一下例2.
例2:甲手里俩大俩主3一滚子2,乙手里一大俩小两对副3,面上打出一张牌,甲该如何行牌?
解:首先通过计算,必须拆滚子(这里不赘述),之后乙出副3打死后再出副3,此时甲手里有3对,该拆哪一对?由于这3对都没连续,因此拆小对,继续出2,此时乙手里剩一大俩小对副3,乙如果出俩副3,很明显甲出俩主3打死在出2,剩对大王保底。
因此乙具有欺骗性的招法是出对小王,看甲动作。
此时甲手里剩俩大俩主3,一张2,甲2是必给的,那么俩大和俩主3应该拆哪个?由于俩小王已出,对大和对主3构成连续,因此拆大对(大王)而构成完美型保底。
只得注意的是,如果给2给主3,那么乙继续出对副3形成公式2抢底成功。
这一例题十分经典,其经典不仅体现在甲的行牌,也体现在剩5张时乙出对小王的欺骗招法,因为对手剩俩大,乙即使出对副3也构成不了完美型,反正得不到底,不如出大对可以欺骗对手一下,如果对手失误(给2和主3),那么乙欺骗成功,而对甲来说,反复运用连续两对拆大对这一公式最终保底成功,双方的斗智正体现了孙子兵法上的“以正和,以奇正”的思想,其中变化值得细细品味。
例3,牌面剩4张,甲手里一大一小对主3,乙手里一大俩小一主3,甲该如何行牌?
分析:乙手里有一个完美型(一大俩小),因此甲该设法拆掉,而拆掉完美型有两个思路:1,让对手的最大单牌赔进去;2,让对手的最大对子拆掉。
因此甲先出对3,这样乙无论如何完美型都被拆掉了,底最终属于甲。
(试举一例:乙给主3和小王,那么甲继续出小王,底归甲。
)还是例3,如果乙先行牌该怎样呢,当然是出主3构成完美型。
例4,牌面剩5张,甲手里一大一小滚子2,乙手里一大俩小对3,甲该如何行牌?
分析:还是拆对手完美型的思路,甲先出滚子2,这样乙无论如何完美型都被拆掉,底归甲,这里不再赘述,你学会了吗?
4.配合抢底
在打牌抢底时,很多时候你的大牌不如对手,而你对门有绵薄之力,你能否
通过战术技巧借用对门力量保底,这就是配合保底。
配合抢底比2人抢底难度要大的多,这是因为这需要选手对记牌和推理都能熟练掌握。
很多人认为打牌就是比记牌,其实记牌只是一方面,如果记牌不能和推理有效结合,那么记牌的效果不是很好。
当然,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成,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
假设甲和丙是对门,乙在甲下家,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题:
例5:剩3张牌,甲手里一大一对2,乙一大俩小,丙一大俩单主,甲该如何行牌?
分析,此时可以说乙已经构成了相对完美,可以他没有牌权,甲则可以通过战术技巧拆碎其完美型。
答:甲出大王,乙如果拆小王,那么甲对2拿底,乙如果陪大王,甲则出单2,利用对门抢底。
这道例题较为简单,确实配合抢底以及拆完美型的经典,必须熟练掌握。
例6:剩余6张牌,甲手里1小,一对2,一滚子3,乙手里一大对主3,一对2,一张单牌;丙全主并有一张大王。
甲该如何动作?
分析:乙手里已有完美型,甲要设法拆。
而甲切不可急于出滚子,因为这样乙则刚好剩一大对主3,构成完美型。
答:甲先出小王,乙赔一张单,丙随意跟一张。
此时甲再出滚子,乙手里剩5张牌,刚好拆碎了完美型,如果赔大王,甲则单出2,如果留大王一张主3,甲则出对2。
例6:剩余5张牌,甲手里俩大1副3,对2;乙对主3要的牌,表现出明显的抢底态势。
剩余王均没有出来,丙全主无大王,乙的对门无主。
甲该如何动作能使底万无一失?
分析:丙无大王,可以推出乙必有一张大王,此时乙还有两张牌未定,甲通过悲观假设,不妨设乙剩余两张是小王,此时剩余一张小王一定在丙的手里。
此时甲思考:如果出对2,那么乙对主3打死再出对小,形成公式2,乙得到底,因此出对2不成立,甲要设法利用丙的小王。
答:甲先出3,乙出小王打死(连续两对拆大对,如果出主3,丙小王管死在出对即可),丙随意给一张(不是小王),此时牌面剩四张,乙要想抢底,只有再出小王,丙又随意给一张(不是小王),此时甲出大王打死(不可给2,因为
乙可以出对主3构成公式2抢底)。
此时牌面剩3张,甲一大俩2,乙一大对主3(完美型),丙一小俩主。
甲可继续出大王,乙如果给主3,甲则出对2,如果给大王,甲则出单2利用对门小王争底。
由以上例题可以看出,在牌差不多的情况下,战术技巧对于抢底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全盘皆输,这其中变化只有通过自己不断磨练来提高,细细品味,必有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