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最新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建立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的概念。
3、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换和转化。
难点:1、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互相转化,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进行长度单位的估测。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
在“自主练习”和“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际测量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估测和实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梦中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金箍棒逐渐变小的情境。
借助“1毫米有多长呢”、“1分米有多长呢”等问题,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等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借助问题“1千米有多长”引入对长度单位“千米”的学习。
”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
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小朋友在梦中见到孙悟空,观看金箍棒的变化和孙悟空比本领两个有趣的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境,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的测量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估测自己的步长等,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估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测量物体时先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要结合具体活动和实际操作,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对测量的体验,以及对千米、分米和毫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