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设计岗位群职业能力,将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力本位教育和企业实际最新、最有代表性的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以及灵活的教学组织和管理保障机制。

根据自身学生的情况设计多层次,差异性,建立灵活可行的教学模块,既能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知识,又为以后的晋升提供了良好平台。

在实施过程中搭建了太阳能光伏(微网)并网装置、最新研究提出的高性能DC-DC交错并联变换器、LED驱动模块(中山地区LED产业和光伏逆变器产业很发达)、基于DSP的交流调压调速装置、PWM发生装置等,用于实践教学。

两年的实践教学表明,这种教改的实施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调动起来,精心挑选的装置也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蔡世文,王群益,盛夏.不同生源高职生的差异及吸引[J].三峡大学学报,2001,23(8):181.
[2]袁晓丽,张明远,万新.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6):51-53.
[3]张云明.应用开发性人才培养与汽车技术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3):96-99.
基金项目:中山市教育科研项目,基于中山地区产业特色和项目驱动的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资助作者简介:桂存兵(1974-),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教学改革的推行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它的存在问题、弊端也跟着呈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不遵循认知规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严重脱离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因此,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课改工作是试行阶段。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会思考:课程改革怎样去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学?本人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多年,下面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看法和观点,以飨读者。

二、课程改革应从数学教学本质中改起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

并且数学学科还具有自己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和逻辑严谨性的特点,致使数学给人难教、难懂、难学的感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课程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1.加大数学史在数学教学内容的比例。

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顾讲授教学大纲和高考所涉及的内容,而忽略一些对教学任务有着潜在促进作用知识的传授。

原因很简单,因为高考不考。

对于高考的内容都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凡是高考不考的,教师就不教,凡是教师不教的,学生就不学。

长此以往,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就被“库存”了。

如数学史知识就处在“废而不理”的惨状。

其实不然,数学史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想方法即人们通过数学活动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看法或观点。

它是人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内动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呈现形式是隐蔽的,是学生难以从课本中直接获取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教材,从方法论的高度去揭示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理、定理、公式及其内容反映出来的隐蔽性知识,来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掌握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认识结构的建构过程,根据认识主义和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如何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加工所面临的学习材料。

这个过程就是知识迁移体现的过程,如我们所学的由等差数列知识去转化等比数列知识,由椭圆知识迁移到双曲线、抛物线知识,由平面解析几何知识转化到立体几何知识,在迁移过程中除了培养认知结构、思维水平传递的迁移过程,而且还要注重知识变形迁移过程。

如在高一阶段讲授集合运算时,大部分学生分不清交集运算还是并集运算,特别是交、并集综合运算时,学生不知所措。

例1.已知集合A={x|k+1≤x≤2k},B={x|1≤x≤4},且B⊇A,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是考察集合运算知识的。

则利用集合运算的定义迁移知识。

由B⊇A,可得A=Ø或A≠Ø,故根据并集定义的“或”字,我们应求“A=Ø”和“A≠Ø”这两个结果的并集。

再由“A≠Ø”时且有“B⊇A”的“且”字,我们应求这两个结果的交集。

因此我们不难求出结果:{k|k≤2}。

②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

高中阶段中数学教育是由函数思想知识到图形知识的学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探讨
佟海军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教育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原来传统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教学方式也由原来“填鸭式”、“注入式”向“启发式”、“学导式”方向转变。

素质教育就成为现阶段教育的主旋律。

所谓素质教育即是
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内容。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4-02【教改创新】
. All Rights Reserved.
习过程。

而且它们有着数和形的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处理数学问题时,应注重这种数学思想的应用。

利用这种关系,可以简化做题的步骤。

可以体现出这种思想解题的快捷性。

特别是在平面解析几何问题的处理中,这种思想体现得十分明显。

如在高二阶段处理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问题时,学生感觉很困难。

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题,其方法就十分简捷。

例2.若点P是椭圆x2
a2+y2
b2
=1(a>b>0)上一点,F1,F2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1PF2=120°,求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归纳总结思维的形成。

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质上就是命题的不断变换和数学思想方法反复运用的过程。

若揭示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归纳总结其规律性。

那么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大这方面知识的训
练来促进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形成。

例3.若不等式|x-1|+|x-4|>a的解集是全体实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对于此题,我们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处理,设f(x)=|x-1|+|x-4|,由题意知,a应小于f(x)的最小值。

再由f(x)的图像可以得出f(x)≥3,那么根据题意,可得出a<3。

当然,本题已做完,但是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推广和挖掘得出一些规律:形如f(x)=|x-a|+|x-b|和h(x)=|x-a|-|x-b|的值域取值范围为:f(x)∈[|a-b|,+∞),h(x)∈[-|a-b|,|a-b|]。

有了上述规律,我们对于下面的变题就可以做的得心应手了。

变题1.若关于x不等式|x-3|+|x-4|<a的解集不是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变题2.若关于x不等式|x+2|-|x-1|<a的解集为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一、数字科技融入职教教学的限制
近年来数字科技已经逐渐成为职教教学的新利器。

将其有效运用,教师们可减轻无数负担。

有人认为它能取代教师的地位。

然而数字科技确实如此全能吗?经过验证,它的确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仍有不足之处。

人是生命的个体。

在学习过程中,问题的发生是复杂且多样化的。

数字科技无法立即解决难题,发挥的作用不大。

况且因为电脑价格昂贵并不普及于每户家庭,而且无法针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适当的回馈而达到真正的人机互动,数字科技在职教教学领域方面仍有一些待解决的局限之处。

例如:利用网络教学,虽可即时同步且师生有互动,但受限于频宽,易产生影音效果延迟而影响教学效果。

同时因为采用一对多影音呈现的方式,教师容易因打字速度不及回应而产生教学上的问题。

网络资料因为复制方便,容易侵犯智慧财产权,因而产生法律问题。

讨论区应用于学生课程学习,但因其分数表示上有困难、内容常偏离课程学习范围,匿名讨论以及网站管理有困难等状况效果也不甚理想。

网络竞赛虽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但由于其试题偏重选择题,难以达到学习的完整性。

最后,课程符号也是数字科技较难克服的难题。

例如:相关课程的算式和等式因为必须以GIF图像表示,难以修改。

虽然曾有人利用鼠标在电子白板上书写算式符号,但控制上无法平顺又成为缺点。

由此看来,数字科技在职教教学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若将来能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数字科技便可以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

二、职教教学数字教学理念的创新方法
1.人员方面。

(1)职前教师:数字融入课程教学措施要有成效,并非上级一声令下即可,必须经过通盘考量和规划,以确定教育目标及方向。

在确定教育方向后,紧接着便是联合师资培育机关培养未来所需要的课程教师。

职前教师接受的电脑能力培训,例如:Word、Spreadsheet、Web等,确实能提升教师的电脑素养及自信心,协并助其将所学运用于教学上。

如此培训,课程教师应能将数字融入课程教学。

(2)在职教师:处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巨轮中,我们必须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步伐以适应时间,以免落入“过去的教师”或“现在的教师”教“未来的学生”的怪圈。

有鉴于此,教师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相关的研习会,或利用进修方式让自己跟得上时代。

课程教师主要的进修方式有:(1)校内进修:学校单位可利用空闲时间安排课程领域进修活动,采用的方式不必加以拘泥。

(2)高等院校进修:课程教师可采用带职带薪或课余进修方式申请报考高等院校课程教育的相关专业,针对数字化教学领域做深入研究。

(3)网络进修:常见的网络进修模式,即是利用网络平台来传播知识。

2.教材与教法方面。

网络教材是由领域专家和数字专家所共同研发成功的同步或非同步的教学网站内容。

教学也可提供课程教师进修或学生主动学习的教材。

另外,多媒体学习系统的设置应当考虑到课程学习有困难的特殊学生。

教学法是影响教学成功的一环。

如果有好的教材,但教师缺乏适合的教学法来实施,犹如平稳的桌子缺脚一
谈职教数字教学理念的创新
张苏芸
(江都职教集团经贸系,江苏江都225200)
摘要:在数字时代,数字科技融入教育中。

如何运用这些资源于教学便成为重要的课题。

总括来说,数字科技融入课程教学有许多优点,相对的也有其阻碍。

对于数字科技融入课程教学,我们如果能有深入的了解,将优点加以发扬光大
及缺点则尽力解决,推广数字融入职教教学之路定可畅然无阻。

本文分析了职教数字教学理念的创新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数字时代;职教;数字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75-02
【教改创新】.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