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专项金融债将问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监会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专项金融债将问世
在10月25日召开的《进一步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补充通知》通气会上,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对银监会此前印发的《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通知》(银监发[2011]59号)进行了详细的补充说明,其中包括,发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不设定同一标准,以及严格限制银行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

支持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要求商业银行在申请时须出具书面承诺,承诺将发行金融债所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

肖远企表示,银监会审批该金融债的标准是:银行是否真心实意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否把资金用于小微企业贷款,考察查看过往记录,包括过往做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比重多大、市场定位、专营机构建设的效果和产品是否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做等。

《通知》还指出,该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在计算“小微企业调整后存贷比”时,可在分子项中予以扣除,并以书面形式报送监管部门。

与此同时,小微企业贷款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
的资本监管要求。

“就是对不同的银行的权重是不一样的,根据风险来定,有的可能稍微高于75%,更多的可能是低于75%,这样的一个风险权重。

”肖远企说。

他同时表示,监管机构对此债会实施动态的检测,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不良贷款率差异化考核
《通知》提出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的监管标准,规定各级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贷款率适当放宽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

肖远企指出,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商业银行对小企业和微小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大中型企业和其他类型的资产。

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心。

肖远企曾在9月底指出,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其他贷款高3~5个百分点。

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在“金麒麟”论坛上也表示,或可允许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比率高于其他类型企业不良贷款比率3个百分点。

“因为各家银行情况不一样,服务对象的差异也非常大,比如西部和东南沿海小微企业的生存形态和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在全国指定统一的标准,便于他们真正能够把这个政策落到实处。

”肖远企说。

今年整个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市场资金变得紧张,小微企业融资进入一段艰难时期。

肖远企坦言,要实现“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去年同期全部贷款的平均增速,增量要高于同期的贷款数”的目标很难。

为了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更有针对性,今年7月初,工信部联合四部委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其中对工业类小微企业的定义是:从业人员300人以下、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

从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已经实现。

截至8月末,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达到10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9.3%,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1%,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了8.7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了11740亿元。

另外,全国个人经营性贷款的贷款余额达到4.6万亿,比年初增长21.2%,其在全部贷款中的占比提升至8.8%。

“所以我们如果把小企业贷款和全国个人经营性贷款加起来的话,占所有贷款的27.2%。

目标都实现了,而且还非常理想。

”肖远企说。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通知》中还要求,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额度500万元 (含)以下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肖远企指出,之前对小微企业的定义,是明确了服务和他们支持的对象,这次则进一步把重点对象锁定为单户授信额度500万元
(含)以下的小微企业。

此外肖远企还表示,银监会支持的重点放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诚信意识、有偿还意愿和能力的企业上,对于能够增加就业,而且是服务实体经济的服务行业、科技企业会加大支持的力度。

《通知》指出,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除银团贷款以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财物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

另外,为了调动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消除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恐惧,银监会在银行机构网点建设、提高贷款能力、对不良贷款率监管方面推出了新的监管政策和鼓励措施。

■(据《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