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裂蹄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种猪裂蹄症的治疗
![种猪裂蹄症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3929c31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9.png)
基因治疗
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可以考虑采用基因治疗的方法来治疗种猪裂蹄症。通过基因工 程技术,将具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入到种猪体内,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裂蹄症的目的。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种猪的免疫系统来增强种猪对裂蹄症的抵抗力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免疫疗法在治疗种猪裂蹄症中的应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种猪裂蹄症的案例分析
成功治疗案例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种猪出现裂蹄症,采取局部消毒、消炎止痛和蹄部护理等措施, 一周后症状明显缓解,两周后痊愈。
案例二
某散养户,种猪出现裂蹄症,采用中药泡蹄和口服消炎药物,半个月后症状消失 ,猪只恢复正常。
治疗失败案例
案例一
某规模化猪场,种猪出现裂蹄症后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 病情恶化,蹄部化脓、坏死,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但 术后恢复不理想,严重影响猪只的生产性能。
蹄部切除
对于无法修复的严重蹄裂 ,可以考虑切除部分蹄部 ,以减轻病痛并防止感染 。
手术植皮
对于较大的蹄部缺损,可 以考虑手术植皮,用健康 的皮肤覆盖受损部位。
药物治疗
消炎药物
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抗生素,以 减轻蹄部炎症和疼痛。
抗感染治疗
对于蹄部感染的情况,可以使用抗 感染药物进行治疗,如局部涂抹抗 菌药膏或口服抗生素。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D和钙磷 等矿物质,导致蹄部发育不良,容易 发生裂蹄症。
临床症状
轻度症状
猪蹄部皮肤干燥、裂口、疼痛,但不 影响猪的行走和食欲。
重度症状
蹄底溃疡、化脓、坏死,甚至蹄壳脱 落,严重影响猪的行走和站立,同时 伴有食欲不振和精神萎靡等症状。
02
种猪裂蹄症的治疗方法
猪蹄裂的原因及防1
![猪蹄裂的原因及防1](https://img.taocdn.com/s3/m/8673df66b84ae45c3b358c68.png)
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裂蹄病是猪的主要蹄部疾病之一,以蹄裂、局部疼痛、卧地少动为主要特征,发病率在4%-5%左右,轻则影响猪只进食,重则被淘汰。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一些规模猪场所饲养的猪只很轻易发生本病,必须认真加以防治。
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现代猪舍饲养的猪只本病的发病率较高。
猪只发生蹄裂,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并因卧地少动可继发肌肉风湿;发病期较长者可磨破皮肤,轻者形成局部脓肿,影响配种或孕期正常活动,重者可因渐进性消瘦而被淘汰或死亡。
一、发病原因1.品种和年龄不同品种猪蹄的强健程度不同,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
对于杜、长、大三个品种比较,以长白猪蹄部最弱,大白猪次之,杜洛克猪最强。
在蹄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蹄部所承受的压力也在迅速加大,由于后备母猪和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裂蹄。
若饲养在水泥或砖地面的猪圈里,由于磨损更易患蹄病。
2.气候每年冬春季节,养猪场裂蹄病比例明显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影响。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气候干燥,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形成蹄病。
3.生产环境3.1 地面的粗糙程度现在的集约化养猪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
有的地面过于光滑或粗糙,加上周围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未磨平,容易磨损和刮伤蹄部。
3.2 地面的倾斜角度有些猪场地面,为了冲洗方便,地面坡度太大,一般来说,地面适宜坡度为3%-5%,由于坡度过大,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匀,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3.3 潮湿的地面一些猪场为了保持猪舍卫生,每天冲洗猪栏,有的猪舍舍温较低,冬季墙面潮湿浸水,粪尿清理不及时,这样地面过度潮湿,猪蹄长期泡在水中,蹄壳变软,耐压强度大大降低,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
3.4 猪舍的开放程度有许多猪场猪舍简陋,开放程度高,这样冬春季由于风大保暖差,寒冷干燥的环境使蹄壳角质变脆易裂。
猪只蹄裂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
![猪只蹄裂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c1b362d43323968001c920f.png)
用于滋 润蹄壳 , 2 3次 , d 。如果病 猪蹄 壳发生 脓肿且 已破 溃, 可用 O . 1 %高锰酸钾溶液 冲洗患处 , 2—3次 / d 。 同时 , 要在 病猪 日粮 中添加 1 %的鱼肝油和脂肪 ,同时配合按每 吨饲料 加入 4 0 0 m g V , 用于加速 病猪康 复。 如果蹄 裂使 病猪 卧地不起 时 ,应定期 进行人工 驱赶运 动, 既能够加速蹄部 血液循环 , 还能够避免继发风湿病 。 严重 发炎 时 , 看 对患处行局部 消毒 , 并 结合猪 只病情选用 适宜 的 抗生素治疗 。 例如 , 猪 只感染支原体时 , 可以肌肉注射泰乐菌
发现蹄裂患猪 , 应先将其转移 到温 暖 、 干燥 的位置 , 并且 在地面上铺 垫具有一定厚 度的松软 干草 ,始终 保持地 面卫 生、 干燥 , 避免猪只蹄部皮肤破溃后发生感染 。 如果病猪蹄壳已经干裂 ,可在患处涂抹适量 的鱼肝油 ,
在受 到高铜等微量元素 、 矿物 质、 氯化胆碱 等的破坏 , 导致生 物素效价下降或者完全失效 。 1 . 2 气候 因素 在我国冬季气候寒冷 的时候 , 猪舍 的地面基本上不用水 冲洗 , 但 由于此时风大 , 空气 比较 干燥 , 猪蹄长时 间处 于干燥 状态 , 蹄匣变小 , 蹄缘湿度下降 , 弹性变差 , 造成 缓冲力减弱 ,
3 . 1 对 症 治 疗
菌药物( 如磺胺类等 ) 、 霉菌等 , 都会增加生物素 的损耗 , 使其 失去活性 , 使机体所需 的生物 素量 发生改变 。饲料发生氧化
酸败 也会破坏生物素 , 如制粒 、 热处 理 ; 贮 存不 当 , 如 温度及
湿度不适宜都会破坏生物素。 另外 , 预混料中所含的生物素 ,
1 病 因分 析
面, 从 而发生蹄裂 。另外 , 驱赶猪只快速运动 , 受 到野禽兽 的
猪裂蹄病的防治
![猪裂蹄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478703b89eb172dec63b74a.png)
猪裂蹄病的防治作者:刘芳宇李尽阳刘超良等来源:《湖南农业》 2012年第7期安化县畜牧水产局(413500) 刘芳宇李尽阳刘超良安化县大福镇动物防疫站(413500) 伍刚强安化县梅城镇动物防疫站(413500) 孙卫红一、主要症状常见种猪蹄裂,发病较缓,种猪群中个别或部分发病,表现蹄壳龟裂、蹄横裂或脚垫裂缝。
当饲养在粗糙地面或漏粪网床猪舍时,因摩擦增加,会加重病情,导致蹄角质的裂口会出血、感染或蹄炎,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跛行。
生长育肥猪发病较少见,但发病多为群发,发病时间比较集中,表现为蹄裂缝、跛行、不愿站立。
二、发病原因1.气候因素本病晚秋和早春季节多发。
此时天气干燥、气温不稳,地面温度低,通常猪蹄部温度较低,为了适应环境变化,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梢血液循环及血流量不足,导致蹄质变脆、开裂。
2.营养因素①日粮中生物素的长期缺乏。
②饲料能量过低,饲料营养长期不平衡,猪舍温度过低或昼夜温差大,而猪体内的能量消耗增加。
③饲料发生霉变,造成生物素的损失和失活,进而影响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
④某些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影响生物素吸收。
⑤日粮中脂肪、叶酸、泛酸等都与生物素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过多过少都不利于生物素的利用。
⑥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缺硒、锌和维生素D,都易造成蹄裂。
3.环境因素环境对种猪肢蹄病的发生影响较大,且在裂蹄猪群中,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多,这与猪舍结构有关,猪舍地面过于粗糙,或采用限位栏饲养,由于摩擦增大,猪肢蹄病发生比例增多。
4.品种因素本病主要发生在瘦肉型猪种中。
三、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针对病因改善饲料营养,改善猪舍地面结构、加强管理。
对于种猪,选择晴天气温较高的时间到运动场活动,锻炼肢蹄,接受阳光沐浴,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和生物素的吸收。
2.治疗措施①每吨日粮中添加2%生物素100克+蛋氨酸锌(有机锌含量≥l5%)300克,连用14天,既可治疗,又能预防该病,且效果显著。
②日粮中添加活性酵母粉、土霉素钙盐或霉菌毒素吸附剂均有一定疗效。
种公猪的裂蹄症治疗
![种公猪的裂蹄症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37b4c3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c.png)
目录
• 裂蹄症概述 • 种公猪裂蹄症的预防措施 • 种公猪裂蹄症的治疗方案 • 种公猪裂蹄症的康复与护理 • 种公猪裂蹄症的防治经验分享 • 种公猪裂蹄症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01
CATALOGUE
裂蹄症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裂蹄症是指种公猪蹄部出现纵向或横向裂痕,常伴有局部出血、疼痛和感染的 蹄部疾病。
病理学检查:对疑似病变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炎症、感 染等情况。
血液化验:检测血液中的维生素A、 D、E等营养素水平是否正常。
根据上述诊断方法,可以将裂蹄症分 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便于采取不 同的治疗方案。
02
CATALOGUE
种公猪裂蹄症的预防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猪舍干燥
湿度过高会导致蹄部角质软化,增加裂蹄的风险,因此应确保猪 舍干燥,避免地面积水。
症状
患猪出现站立不稳、跛行、局部出血、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种公 猪丧失繁殖能力。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主要是由于饲料中维生素A、D、E等营养素缺乏,以及环境 卫生差、猪舍潮湿、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
发病机制
上述因素导致种公猪蹄部角质变软、抗病力下降,进而引发 裂蹄症。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观察种公猪的蹄部是否有 纵向或横向裂痕,是否伴有出血、疼 痛等症状。
周围皮肤。
06
CATALOGUE
种公猪裂蹄症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现状及成果
发病原因研究
01
目前已经确定种公猪裂蹄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营养不均衡
、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诊断方法研究
02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更加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包括基于血清
种公猪蹄裂病因护理及防治措施
![种公猪蹄裂病因护理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45120cb31126edb6e1a1057.png)
种公猪蹄裂的病因、护理及防治措施
一、护理:
减少运动与定时辅助站立运动,防止肌肉风湿和体表磨伤。
二、治疗与护理
治疗措施主要采取营养疗法,抗炎疗法和加强护理。
对患猪在日粮中提高维生素H的添加量,可提高到50~70毫克/百千克,应用30天后,视其愈合情况酌情增减或停止。
鱼肝油擦涂蹄壳,每日1~2次。
每日投给胡萝卜0.5kg,饲料中添加油脂粉1%。
为防止感染,涂抹抗生素类粉剂或油剂。
三、预防
环境管理与合理运动,猪舍内地面应平整光滑,无异物存在,提倡种公猪的自由运动或固定跑道内运动,控制猪的兴奋性奔跑行为。
蹄部检查与保养:在春秋季节,风多、空气干燥的时期,经常对猪的蹄表进行检查。
对蹄壳干燥,弹性降低,脆性增强的蹄只表面进行及时的保养。
保养的方法可给蹄壳涂抹油脂类药物,如植物油、凡士林油、鱼肝油等滋润蹄壳,每3~5天1次,对蹄壳不整,变形的要及时修蹄。
添加维生素:向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占日粮的1%,维生素H (生物素)不低于25毫克/千克。
猪裂蹄病的起因及防治方法
![猪裂蹄病的起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78367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e.png)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猪裂蹄病概述 • 猪裂蹄病的起因 • 猪裂蹄病的防治方法 • 猪裂蹄病的诊疗与护理 • 猪裂蹄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 猪裂蹄病案例分析
01
猪裂蹄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裂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特征是猪蹄部皮肤裂开,伴有疼痛和出血。
症状
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不便、站立不稳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感染和其 他并发症。
调整饲料配方,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改 善猪舍环境,铺设软垫或修复尖锐物;对 症状较重的猪只进行隔离治疗。
案例三
• 发病情况:某大型猪场在2018年发生一起猪裂蹄病疫情,涉及数百头育肥猪。 • 症状描述:发病猪只出现蹄裂、局部出血、疼痛等症状,伴有食欲下降、体重下降等问题。 • 原因分析:经专家调查,该猪场发生猪裂蹄病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中维生素A、D、E缺乏,同时猪舍环境较差,
生物因素
细菌感染
某些细菌感染会导致猪蹄部炎症和开裂。
病毒侵害
某些病毒侵害会影响猪蹄部正常发育,导致开裂。
03
猪裂蹄病的防治方法
营养管理
保证营养均衡
为猪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矿物 质和维生素等,以增强其蹄部健康。
调整饲料配方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调整饲料配方,以满 足其营养需求,并有助于预防蹄部裂纹。
流行病学特点
易感群体
成年猪和育肥猪容易感染猪裂 蹄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Fra bibliotek触患病猪只或污染 的环境传播。
季节性
多发于秋冬季节,特别是气候干燥 的时候。
对猪只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01
02
03
生长受阻
猪裂蹄病要早防治
![猪裂蹄病要早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d393b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b.png)
目录•疾病概述•疾病原因•预防和控制策略•治疗措施•结论与展望疾病概述症状猪裂蹄病主要发生在猪的后蹄,表现为蹄壳裂开、局部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猪的行走和生长发育。
定义猪裂蹄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皮肤病,表现为蹄部皮肤裂开、出血、疼痛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01易感动物猪是易感动物,特别是体重在100公斤以上的育肥猪发病率较高。
02传播途径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如栏舍、饲料、饮水等。
03季节性该病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发病率较高,如秋末至春初。
流行病学特点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为猪裂蹄病。
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原。
猪裂蹄病需要与其他猪皮肤病进行鉴别,如猪痘、猪皮炎等。
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鉴别诊断。
诊断鉴别诊断与鉴别疾病原因0102品种遗传某些品种的猪具有更高的遗传易感性,容易发生裂蹄病。
如杜洛克猪、长白猪等。
基因突变某些基因突变的猪可能会出现蹄部形态异常,增加裂蹄病的发病率。
遗传因素地面条件硬质地面或不合适的地面,如水泥地面,会增加猪蹄部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导致裂蹄病发生。
环境温度极端温度,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猪的蹄部健康,容易导致裂蹄病。
缺乏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会影响蹄部发育,导致裂蹄病。
维生素缺乏缺乏某些矿物质,如钙、磷等,会影响蹄部强度和耐磨性,增加裂蹄病的发病率。
矿物质缺乏预防和控制策略观察猪只行走01定期观察猪只的行走情况,注意是否有蹄部裂开的迹象。
02隔离病猪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裂蹄病的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以防止疾病在猪群中传播。
03提供舒适的饲养环境保持猪舍干燥、清洁,提供柔软的垫料,以减少蹄部受到的损伤。
早期发现和隔离定期接种确保所有猪只都接种疫苗,并注意在疾病高发季节前进行加强免疫。
选用有效疫苗选择针对猪裂蹄病的疫苗,并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接种。
监测抗体水平定期监测猪只的抗体水平,以确保抗体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内。
疫苗接种降低猪舍湿度保持猪舍干燥,避免湿度过高导致蹄部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
猪裂蹄病的防治
![猪裂蹄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8049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8.png)
注射药物
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抗生素、消 炎药等,加快病情恢复。
外用药物
使用消毒剂清洗伤口,涂抹抗菌 药膏等,防止感染。
手术治疗
清创处理
对患处进行清洗和消毒,去除坏死组织和脓液。
缝合处理
对裂开的蹄部进行缝合,促进愈合。
包扎护理
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感 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调理
给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避免过度拥挤
猪舍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过度拥 挤,以减少应激和感染的机会。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定期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其抵抗力。
合理使用药物
在必要情况下,可使用一些抗菌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猪裂蹄病。
04
猪裂蹄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给予镇痛、抗炎、抗感染等药物 ,缓解疼痛和感染症状。
经验总结
虽然该养殖户的治疗方法较为简单,但是他们能够及时发 现并采取了正确的治疗措施。此外,他们还加强了饲养管 理和环境卫生,避免了其他疾病的发生。
案例三
• 病情发现:该养殖户在2020年10月发现部分育肥猪出现蹄裂、跛行等症状。由于当地兽医资源有限,养殖户 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 中药治疗:养殖户采用了当地传统的中药方剂,对发病猪进行了内服和外敷治疗。同时,他们还加强了饲养管 理和环境卫生,避免了其他疾病的发生。
饲养管理
饲料营养
饲料中缺乏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A、D 、E和矿物质,可能导致蹄部发育不良或 干裂。
VS
管理不当
猪舍清洁不及时、不经常修蹄或猪群密度 过大等管理不当因素,也可能导致猪裂蹄 病的发生。
裂蹄种猪的原因分析以及措施
![裂蹄种猪的原因分析以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4128ec9d5bbfd0a795673db.png)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蹄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不愿走动,但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
在一些规模化猪场中公、母猪裂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种猪场因裂蹄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病原因并提供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发病原因 1.1品种因素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
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感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患此病。
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杂交的品种极少发病。
国外报道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本病发生率很低。
1.2营养因素1.2.1微量元素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裂蹄;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
1.2.2维生素缺维生素D,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骨软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规模化饲养场,因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缺乏生物素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有后肢痉挛、脱毛.1.3注意疑似猪瘟情况,目前疫苗打的比较多,不会出现以前的典型情况。
种猪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
![种猪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ab19df7cd184254a353588.png)
种猪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畜牧渔业论文种猪蹄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邵延福(黑龙江省集贤县畜牧兽医局家畜繁育指导站155901)1发生的原因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的蹄壳比较薄,蹄部逐渐的生长并形成,这时蹄部承受的压力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很快,很容易发生蹄裂。
引进品种猪只出现蹄裂的概率比地方猪种稍高,原因也许是地方猪种适应本地气候更好。
引进的品种中,长白猪发生蹄病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大约克,而杜洛克发生率相对比较低。
猪只蹄部的强壮性是具有遗传性的,会通过选择加以改善。
每年的秋冬季节,气候会由暖变冷,猪只体表的毛细血管收缩,分泌物质减少,蹄壳慢慢的变硬变脆,很容易出现裂缝,导致蹄裂情况出现。
环境中的湿度比较低,气候干燥,容易出现蹄裂情况;而如果环境的湿度大,蹄质会变软,耐压强度不好,腐生菌容易腐蚀蹄部,导致蹄叉腐烂的情况出现,以上疾患容易发生在南方猪场中。
目前,猪只饲养场常用的消毒剂分为酸性和碱性两种,猪场采取过常规的消毒措施以后,间隔一定时间后要及时冲洗干净。
避免未冲洗掉的残留消毒剂将蹄质烧伤,引起蹄裂或者是腐烂。
每次种猪在起立的时候,一般都是后蹄试图滑向外侧,很容易导致悬蹄撕裂;新建的猪舍或者是长时间不加以修理的猪舍,边缘粗糙、尖锐突起、地面积水等,猪只会因为擦伤而导致蹄部发生感染而腐烂。
简陋或者是粗糙的床面,有很大的空隙间距,蹄部很容易破损而导致腐烂的情况出现。
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产床底部使用圆钢时,猪只发生蹄部损伤的情况要比使用其他形状型材发生蹄部损伤的情况减少很多。
有的猪只饲养场把场地的坡度提高,但是随着坡度增大,限位栏的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很容易损伤其后蹄。
猪只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需要生物素的参与,如果缺乏生物素,猪只在临床中可见生长缓慢、被毛粗糙、皮炎、蹄裂、脚垫裂缝出血。
如果猪只发生硒中毒,蹄冠皮肤会发生破溃。
给猪群配合日粮的时候,大多不会发生中毒,但是在富硒区或者是猪只的饲料混和不均匀的时候,有引起猪只硒中毒的可能性。
种猪发生裂蹄病咋办
![种猪发生裂蹄病咋办](https://img.taocdn.com/s3/m/14850c8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b.png)
根据种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制饲料。饲料中蛋白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要全面、平衡。
定期修蹄
种猪要定期修蹄,以减少蹄部受力,避免裂蹄病的发生。修蹄时间 一般在产前两周和产后两周进行。
定期免疫接种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01
根据当地疫情和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包
消毒措施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使 用合适的消毒剂,杀灭病 原菌。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饲料多样性
提供多种饲料,包括粗饲料、精 饲料和矿物质补充剂,以满足种
猪的营养需求。
营养平衡
根据种猪的年龄、体重和健康状 况,合理配制饲料,确保营养均
衡。
避免饲料变质
保证饲料新鲜,避免使用变质的 饲料,以免影响种猪的健康。
定期检查和修蹄
检查频率
定期检查种猪的蹄部,一般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修蹄时机
在发现蹄部有异常时,及时进行修蹄,去除坏死 组织。
工具消毒
使用消毒剂对修蹄工具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03
治疗措施
轻度病例的治疗
局部消毒
对于轻度裂蹄的病例,首先对患处进行清洗和消毒,以防 止感染。可以使用碘伏或酒精进行消毒,具体消毒剂的选 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发病原因
01
02
03
营养失调
日粮中维生素、矿物质等 营养物质缺乏或比例不当 ,可能导致蹄部发育不良 和角质过度生长。
环境因素
猪舍湿度、地面硬度、粪 便堆积等因素均可增加猪 蹄受伤的风险,从而诱发 裂蹄病。
遗传因素
某些品种或个体的猪可能 具有更高的遗传易感性, 容易发生裂蹄病。
诊断方法
临床检查
猪裂蹄病的原因及防治
![猪裂蹄病的原因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7fca5d733d4b14e8524687c.png)
猪裂蹄病的原因及防治分享到:猪e微博新浪QQ微博点击:网友评论时间:2011-06-17 来源:中国猪病网作者:彭鸿猪裂蹄病多发生在秋冬季节,12月最为严重,尤其在一定规模的猪场容易发生此病,发病率一般为4%~5%。
发病轻者影响进食,重的将被淘汰。
1.主要症状裂蹄病多发生于待配和初配公猪和母猪,在发生裂蹄病的同时伴有局部疼痛,起卧不便,因长时间卧地引起继发性肌肉风湿。
发病期较长的可磨破皮肤,形成局部脓肿,严重的可因渐进性消瘦而死亡。
2.发病原因秋后天气由暖转凉,猪正常的脂类物质分泌减少,使猪蹄壳变薄嫩,此时如蹄壳经常与粗硬的地面碰撞就会造成蹄壳破裂。
另一个原因是现代化猪舍多用方砖和水泥铺设地面,坚硬粗糙,猪在上面长时间行走会促使裂蹄病发生。
3.鉴别方法猪裂蹄病与口蹄疫都是秋冬季的多发病,有些相似症状。
不同的是,口蹄疫是以蹄部发生水肿糜烂为特征,同时病猪发高烧,有全身症状,而且传染速度快,而裂蹄病是单纯蹄裂,不发烧,没有综合症状,因此与口蹄疫很好区别。
4.猪病防治方法秋冬转凉后全面检查猪舍内的设施状况,加强保温,用水泥方砖铺设地面的猪舍应铺干草和细砂,既可保护猪蹄又能保温隔凉,防止肌肉风湿。
另外,从秋末开始要经常检查猪蹄壳表面,如蹄壳过于干燥应每隔3~5天涂1次植物油或凡士林,如已发病应加量涂抹。
另一种方法是涂抹鱼甘油滋润蹄壳,每天1~2次。
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发病猪每天喂0.5公斤胡萝卜,在饲料中加入1%的脂肪,对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果有炎症发生应局部消毒,视情况用抗生素对症治疗。
如果病猪长时间趴着不动,要定期驱赶让它站立,防止继发性肌肉风湿。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凶及防治措施介绍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凶及防治措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8c8dfee6c85ec3a86c2c5d8.png)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凶及防治措施介绍作者:于永洪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9期1 常见蹄病发生的原因1.1 品种因素临床中观察可知种猪群中的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的蹄壳比较薄,蹄部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会承受逐渐增大的压力,而且增加的速度很快,结果就会导致体裂的情况出现。
猪场通常引入的种猪品种发生蹄裂的概率要高于地方猪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地方种猪比新引入的种猪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有一定的联系。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通常会引入的品种中以长白猪发生蹄病的概率最高而大约克次之,但是尤其以杜洛克发生蹄病的概率相对低些。
猪蹄部的强壮性是与遗传性的关系非常大,所以工作中通常能够通过选择种猪的品种改善此种情况。
1.2环境因素如果种猪的生活环境中湿度偏低且气候比较干燥,就会导致猪容易发生蹄裂的情况;种猪生活的环境中湿度偏大,则会导致种猪的蹄质变软且耐压强度比较差,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就被腐生菌侵蚀,从而造成蹄叉腐烂的情况出现,但是这些情况主要是在我国南方的种猪场中比较常见。
目前在我国大多的猪场中通常采用的消毒剂呈酸性或者是碱性,所以进行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还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及时将猪场进行冲洗,以保证清洗彻底且干净。
否则场内会残留一些未冲洗掉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非常容易将种猪的蹄质烧伤进而引发蹄裂或腐烂的情况。
1.3设备设施通常种猪在每次起立的时候都是后蹄试图滑向外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悬蹄撕裂。
此时如果新建的种猪舍或者是猪舍长久失修,导致粗糙边缘、尖锐突起、积水地面,很容易导致种猪因为受到擦伤而发生感染腐烂的情况出现。
简陋、粗糙床面的空隙间距比较大,所以容易导致种猪的蹄部因破损而导致腐烂的情况发生。
临床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床底部使用圆钢会明显减少种猪蹄部的损伤情况。
很多时候猪场为了便于对场内的地面进行冲洗就会将场地设计的坡度相应的加以提高,但是由于场地的坡度比较大,相应的就造成限位栏母猪的四肢腱、韧带不能够均匀的负重,从而非常容易将种猪的后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与综合防治
![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8d32105f5335a8103d2205a.png)
现代畜牧科技2018年第4期总第40期• 51•doi:10. 19369/ki.2095一9737. 2018. 04. 048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与综合防治景旭昌(辽宁省昌图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察所,辽宁铁岭112500)摘要:目前,根据我国关于猪蹄病的报道可知,猪场中通常会有近30%左右是因为在临床上出现了运动障碍而被淘汰,而种猪表现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蹄病和腿病而引起的。
临床中的蹄裂和蹄叉腐烂在规模化的猪场中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由此造成的损失是比较严重的.生产者在饲养的过程中应该了解种猪发生蹄病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可以简单掌握蹄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种猪;蹄病;原因;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 —9737(2018)04 —0051 —01临床生产中可以发现表现蹄病的种猪在发病初期采食量降低而导致营养状况非常差,种猪易表现流产、早产、产弱 仔的情况;还可见分娩后的种母猪因为采食量降低而导致产奶量相应的减少,最终母猪的带仔能力变差,直接导致断奶仔猪的数量减少;如果断奶后的母猪发生蹄病之后表现膘情偏差,有的会表现不发情或者是表现出发情延迟的症状,还 有的会出现配不上种的情况;猪场中的种公猪如果出现蹄病就会在运动的时候表现异常,此外采精和配种也都出现异常情况.每年的秋冬季节比较多见猪发生蹄病,其中蹄叉腐烂 的情况在全年不分季节的出现,实际生产中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加以防治,尽量将猪发生蹄病后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的程度.1影响因素1. 1 品种因素后备种猪和青年种猪的蹄壳比较薄,所以在其蹄部生长形成的同时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非常容易出现蹄裂的症状.生产中发现,通常是从外引进的品种发生蹄裂的情况较本地猪种发生的概率要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与当地的气候相互联系的.而在众多的引进猪品种当中,长白猪 发生蹄病的概率是最高的,而大约克次之,但是杜洛克出现蹄病的概率是最低的^因为猪蹄部的强壮性是可以通过遗传而获得的,所以生产中通过选择可以相应的改善蹄部的强壮性.1.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和消毒剂残留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首先,每年的秋季和冬季气候会逐渐变凉,因为 猪体表的毛细血管进行收缩,分泌的物质减少,所以导致蹄壳变硬且脆,这样就非常容易使蹄部出现裂缝,从而逐步的形成蹄裂.如果环境的湿度低且气候干燥,则猪很容易出现蹄裂的情况;如果环境的湿度大且蹄质变软,则会导致蹄部的耐压强度变差,腐生菌很容易腐蚀其蹄部,从而造成猪出现蹄叉腐烂的情况,但是这些情况大多在我国的南方猪场比较常见.猪饲养场常用的消毒剂一般都呈酸性或者是碱性,通常会采取常规的消毒处理之后间隔一定时间多次进行及时的彻底冲洗。
冬季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冬季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e31331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b.png)
冬季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关于养猪人来讲,冬季往往是很考验养殖能力的,由于天气的原因,猪场的猪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说猪蹄裂病。
猪蹄裂病是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蹄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不愿走动,使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冬季种猪蹄裂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蹄裂原因种猪蹄裂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圈舍环境因素、猪品种因素及气候因素。
营养因素包括钙、磷不足,缺硒、缺锌、缺锰、缺维生素H及缺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导致。
饲养管理因素包括地面平养的饲养密度过低、活动空间过大及长期缺乏日照等。
圈舍因素包括新建水泥地板、平养及限位栏饲养地面高低不平、地面粗糙、猪舍坡度过大等。
猪的品种因素主要指以外二元种猪及外三元生长育肥猪为代表的体重快速增加与蹄慢速生长发育导致蹄单位面积支撑体重过大引起蹄破裂;此外,瘦肉型种猪的易破蹄遗传特性也是因素之一。
气候因素主要包括不适宜的圈舍温度以及空气湿度。
二、种猪蹄破裂的综合防治措施1.购买正规的大型饲料公司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
保证营养平衡,注意补加亚油酸、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可在全价颗粒饲料基础上按200~500微克/公斤添加维生素H及蛋氨酸锌等。
2.保持圈舍内适宜的空气湿度。
在保证圈舍温度适宜的前提下,通过喷水或其他方式保持圈舍内空气湿度在50%~75%。
在猪场内不同位置配备干湿温度计,关注圈舍内环境变化。
3.改造、调整圈舍或转圈。
针对可能是圈舍环境因素导致的种猪蹄裂,可以将种猪转移至圈舍无坡度或坡度适宜、地面粗糙度适宜的圈舍,或对圈舍进行针对性改造。
4.控制好各猪群饲养密度。
每头种猪适宜的饲养面积为种公猪9~15平方米,空怀配种母猪2.5~3.0平方米,单体妊娠母猪1.3~1.5平方米,保育仔猪0.4~0.6平方米,育肥猪1.0~1.2平方米。
5.提供猪群日光浴。
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定期或不定期讓种猪直接接受日光照射一定时间。
猪裂蹄病_??????
![猪裂蹄病_??????](https://img.taocdn.com/s3/m/e5e80fd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fd.png)
演讲人
目录
01. 发病原因 02. 症状 03. 预防与治疗
1
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猪裂蹄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主
01
要由基因突变引起 基因突变导致猪蹄角质化异常,
02
从而引发裂蹄病 遗传因素在猪裂蹄病的发病过程
03
中起着重要作用 猪裂蹄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同一
04
家族中发病率较高
营养缺乏
01
02
控制猪舍温度, 避免高温高湿
03
定期消毒,减少 病原体传播
04
提供充足、干净 的饮水和饲料
05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猪只抵抗力
及时治疗感染
01 发现症状:观察猪只行为、食欲、体温等变化
02
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测确诊
03
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04
隔离病猪:防止疾病传播
05
加强消毒:对猪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
06
加强营养:提高猪只免疫力,促进康复
感谢您的观看
关节肿胀:关节肿胀, 影响行走
蹄部疼痛:蹄部红肿、 疼痛,导致行走困难
跛行:患病猪只出现跛 行,行走困难
感染风险
猪裂蹄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如猪只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间 接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等。
猪裂蹄病在潮湿、泥泞的环 境中更容易传播,如猪舍地
面潮湿、粪污堆积等。
猪裂蹄病在猪只密度高、通 风不良的猪舍中更容易传播。
猪裂蹄病在猪只营养不良、 抵抗力低下时更容易感染。
猪裂蹄病在猪只受到外伤、 蹄部皮肤破损时更容易感染。
3
预防与治疗
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搭配饲料, 保证营养均衡
加强猪群观察, 及时发现并隔
引起猪裂蹄病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猪裂蹄病的原因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24f45196c85ec3a87c2c596.png)
引起猪裂蹄病的原因有哪些
种猪裂蹄病危害养猪的特点是,种猪因为患病而导致运动障碍,出现不能负重,直接影响采食量,影响种猪的发育。
那么导致猪裂蹄病的原因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物理性因素
猪圈过分干燥会造成蹄裂,冻伤也会导致种猪裂蹄病的发生。
长途运输会导致种猪应激反应,出现跛行,检查时表现不安。
由于地面光滑,种猪体重较大,起立时造成悬蹄撕裂后感染。
2.营养性因素
生物素缺乏造成种猪裂蹄病,如硒中毒会造成蹄冠皮肤破溃,维生素C缺乏会造成骨营养不良等。
调查中发现,利用率越高的种公猪,蹄裂的发生率越高。
其饲养的共同特点是,所有的种公猪在配种时都喂给生鸡蛋,每天1-3个不等,生鸡蛋中含有卵白素,可抑制生物素的吸收和利用,因此蹄裂与喂生鸡蛋频繁、过多有关。
3.生物性因素
直接造成种猪裂蹄病的生物因素很多,包括病毒、细菌等。
如慢性猪丹毒会造成关节炎,如果种猪场长期不进行猪丹毒免疫,则易造成猪丹毒散发性流行;其它细菌性疾病原发或继发蹄部疾患也很多,诸如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针对以上种猪裂蹄病的原因,合理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种猪裂蹄病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养猪
E -m a
i l :j r x m s y
@
1
2
6.c o m 年第期
今日畜牧兽医
蹄裂是指生猪蹄壳开裂或裂缝有轻微出血的一种肢蹄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跛行,不愿走动,但生长受阻,繁殖能力下降。
在一些规模化猪场中公、母猪裂蹄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种猪场因
裂蹄淘汰的种猪占淘汰总数的一半以上,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旨在探讨其发病原因并提供一些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发病原因
1.1品种因素
此病主要发生在高度选育的
瘦肉型品种,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
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感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患此病。
我国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杂交的品种极少发病。
国外报道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本病发生率很低。
1.2营养因素
1.2.1微量元素饲料中钙磷不足或比例不当,易造成裂蹄;缺硒时可引起足变形、脱毛、关节炎等;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能导致肢蹄异常变形,而且缺锰时多呈横裂;缺锌则呈蹄底裂或侧裂。
1.2.2维生素缺维生素D ,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发生骨软病、肢蹄不正和关节肿胀等,使种猪的肢蹄受力不均,导致裂蹄,特别是规模化饲养场,因缺乏运动和阳光照射更易发生此病;缺乏生物素时,不能维持蹄的角质层强度和硬度,蹄壳龟裂、蹄横裂、脚垫裂缝并出血,有时有后肢痉挛、脱毛和皮炎等症状。
近几年,猪生物素缺乏比较严重,可能有以下原因:①采用密闭饲养方式,猪食入粪便的机会减少,粪中含有肠道微生物合成的生物素;②普遍使用玉米、豆粕型日粮,缺乏富含生物素的发酵副产品、酵母及牧草等;③饲料中含有生物素拮抗物,例如链霉菌抗生素蛋白,某些抗菌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
④饲料氧化酸败,使生物素破坏;预混料中生物素由于受高铜等微量元素、氯化胆碱、矿物质等破坏,使生物素效价降低或失效等;⑤疾病或其他影响消化道的情况使小肠的生物素吸收较少;⑥玉米的收贮方式(
烘干、存放时间过长)及豆粕新的加工工艺等降低了饲料中生物素水平或亚油酸的含量而影响生物素的利用率;⑦品种改良和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提高导致生物素不足;⑧生物素与其他营养成分的影响需要量,如日粮中的脂肪(尤其是亚油酸含量)、泛酸、VB 6、VB 12、VB 1、VB 2、VC 泛酸与生物素需要和代谢有关;⑨预混料中不加、少加或加入假的生物素,导致饲料中缺乏生物素。
1.3气候因素每年秋冬季节,养猪场裂蹄病比例明显增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影响。
进人秋冬季,天气由暖转凉,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
蹄壳变硬变脆,易出现裂缝,导致蹄病的发生(徐锡良,2000)。
另外,冬季风大寒冷、干燥,使蹄壳变脆易裂,所以猪舍的开放程度,也影响猪肢蹄部健康。
据调查,此病在每年秋冬寒冷干燥季节发病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
1.4圈养因素在蹄裂猪群中,
后肢蹄比前肢蹄发生的多。
这与圈舍地面的光滑度有关。
据调查:①圈舍地面光滑度适中,可见有密密麻麻的小点沙粒;②圈舍地面过于光滑,看不见沙粒;③圈舍地面过于粗糙,易见较大沙粒。
这三种类型栏舍所饲养的母猪,其肢蹄软弱综合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发病率最低,后两种的发病率最高;新建水泥圈面,由于未经清洗消毒,而显碱性或腐蚀性而导致猪的肢蹄受损而裂蹄。
2防治措施2.1选择健康无肢蹄病的品种①群体选择:通过肢体结实度的选择,改良肢蹄结构,并使整个肢体发生变化,从而增强抵抗此病发生的可能。
②个体选择:对体形过大,肢体过于纤细,单位面积支撑骨骼负重过大,易引起肢体损伤的个体,应坚决淘汰,不作种用。
2.2优化营养为了保证饲料中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的供给量,必须喂给全价营养平衡的饲料,实现Ca,P,Se,Zn,M n,Cu,F 等的最优配给,加大氨基酸铁络合物、氨基酸锰络合物、蛋氨酸
种猪裂蹄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曹广芝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猪肢蹄症状病
18
20082
E
-m a i l :j r x m s y
@12
6.
c o m 年第期
规模养猪
今日畜牧兽医
锌、甘氨酸铜、酵母硒、酵母铬等有机微量元素的广泛应用。
2.2.1矿物质
要保证钙磷足够的供给量和恰
当的比例,并保证锌、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的供给量。
如能添加真正螯合的有机微量元素,效果更佳。
2.2.2维生素
满足维生素D 的需求量,促进
钙磷的吸收,保证骨骼的健康发育;添加生物素可
提高蹄壳硬度、压缩性和抗压强度,改善皮毛状况,并减少蹄壳碎裂和蹄垫损害症状。
2.2.3亚油酸自然干燥玉米中亚油酸含量丰富,且未受到破坏。
膨化大豆和豆油中均含有大量的烟油酸,对生物素的吸收有一定作用,因此在配制易发生裂蹄的种猪饲料时,建议采用自然干燥的玉米(而不是烘干或久贮的玉米),添加豆油或一定比例的膨化大豆,以提高种猪对生物素的利用率。
2.3改善圈舍结构质地和管理2.
3.1改善圈舍地面结构水泥地面要保持适宜的光滑度和倾斜度(且必须小于3度),地面无尖锐物,无积水。
2.3.2改良圈舍地面质地水泥地面有许多缺
点,集约化养猪场地最好采用环氧树脂漏缝地板;新建水泥地面的猪栏必须用醋酸溶液多次冲洗,晾干后再进种猪,以免由于碱性腐蚀猪蹄而造成裂蹄。
2.3.3改善管理搞好猪栏内外环境卫生,保持栏内干净不湿滑。
有条件的猪场种猪保证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照射,有利于维生素D 的合成。
2.4防治继发感染
2.4.1在运动场进出处设置脚浴池,
平时每隔1个月将猪通过盛有5%~10%福尔马林溶液的脚浴池1~2次,对发病猪进行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2.4.2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经消毒后,可用氧化锌软膏或鱼石脂加青霉素调匀或蜂胶软膏涂抹患处。
2.4.3因裂蹄、蹄底磨损等导致肢蹄发炎肿胀
或继发全身感染时,可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单位/千克,链霉素50毫克,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毫升溶解后,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3天。
也可用磺胺甲嗪或磺胺-6-甲氧嘧啶,猪每千克体重首次量0.1克,维持量7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注3日。
病猪应每日数次强迫起立活
动,促进蹄壳的代谢与更新。
猪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临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
和溃烂为特征。
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面大,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病猪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潜伏期1~2天,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
鼻镜、唇边、母猪乳头、口腔黏膜有明显小水泡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如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
如有继发感染,严重者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成年猪一般呈良性,死亡率不高。
但吃奶仔猪的口蹄疫多因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见到口腔、鼻面上有水泡和糜烂。
2剖检变化
病变表现上,除口腔、蹄部的水泡和烂斑外,在咽喉、气管、胃黏膜有时发生烂斑和溃疡。
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块或条纹,形似老虎身上的斑纹,称为“虎斑心”,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
3实验室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可取病猪蹄部水泡片或水泡液置于50%的甘油生理盐水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预防
苗现伟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猪肢蹄症状病
200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