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长度单位厘
米|人教新课标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长度
单位厘米|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具体是
第1课时,关于长度单位的认识,主要涉及到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厘米这一长度单位的
概念,并且能够运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厘米的概念,能够用厘米来表示物体
的长度。
难点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厘米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厘米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物体,如尺子、铅笔、书本等,还有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让学生们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椅、黑
板等,然后用手指量一量这些物体的长度,感受一下长度单位的存在。
2. 讲解厘米的概念:我会向学生们解释厘米的意义,告诉他们厘
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用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1厘米等于10毫米,是常
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3. 示例演示:我会用尺子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告诉学生们这
个长度是多少厘米,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和听讲解来理解厘米的概念。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测量书本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让学生们用厘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
用厘米来表示身高。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进一步理解和
运用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长度单位:厘米
1厘米 = 10毫米
七、作业设计
1. 请学生们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 请学生们用尺子测量家里一张桌子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厘米这一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入的理
解和掌握。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能够运用厘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对长度单位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不过,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
能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以提高他们对厘米的运用能力。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自己设计一些长度单位换算
的题目,或者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厘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
以此来加深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
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因为它
们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
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教室里的物体作为学生们观察和
测量的对象。
这个选择是基于学生们对教室环境的熟悉程度,能够让
他们更容易投入和参与到活动中来。
通过用手指量一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存在,并为后续的理论学习
打下基础。
二、讲解厘米的概念
讲解厘米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
学生们解释厘米的意义,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并记住这个长度单位。
我
会用实际的尺子作为辅助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让学生们看到
厘米在实际中的应用,从而加深他们对厘米概念的理解。
三、示例演示
示例演示环节是学生们理解和运用厘米的重要环节。
我会用尺子
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并告诉学生们这个长度是多少厘米。
通过实际
观察和听讲解,学生们能够将厘米的概念与具体的物体长度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厘米的使用。
四、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是检验学生们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问题,如测量书本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让学生们用厘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这个环节能够让学生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学习的环节。
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并用厘米来表示身高。
这个环节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厘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帮助学生们整理和记忆知识点的重要工具。
我会将长度单位:厘米和1厘米 = 10毫米这两个关键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并记住这些重要的信息。
七、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们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
我会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家里一张桌子的长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这些作业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后继续运用和巩固厘米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是提高学生们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厘米的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运用厘米。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找一些实际例子,用厘米来表示物体的长度,从而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通过关注这些关键细节,我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学习长度单位,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我也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1. 语言语调: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变化的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
在讲解厘米的概念时,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们
能够轻松理解。
2. 时间分配:我合理安排了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们有足够
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实践操作环节,我给了学生们足够的
时间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厘米的概念。
3. 课堂提问:我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在讲解
厘米的概念时,我提问学生们是否知道其他长度单位,引导他们思考
和比较不同长度单位的特点。
4. 情景导入:我通过选择教室里的物体作为学生们测量的对象,
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的存在。
这个实践情景引入的方
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
教案反思:
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意识到
在讲解厘米的概念时,有些学生对于厘米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为了更
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厘米的意义,我计划在讲解时加入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厘米的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
活跃。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个班级中增加一些小组竞赛
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还发现有些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够理想。
为了提高学生
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我计划在布置作业时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作业的目的和标准。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在教授长度单位时,需要注
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直观感受,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帮
助学生们掌握长度单位的知识。
课后提升
1. 请用尺子测量你自己的身高,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学生的实际身高而定。
2.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的门宽,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而定。
3. 请用尺子测量你家的桌子高度,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而定。
4. 请用尺子测量你校服的长度(不包括袖子),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学生的校服实际情况而定。
5. 请用尺子测量你教室地板砖的边长,并用厘米来表示。
答案:根据教室地板砖的实际边长而定。
通过这些课后练习题,学生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和运
用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同时,这些题目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我会及时批改和
反馈学生的答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并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