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 生物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进行新课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生物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概述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重点
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难点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
三、物质循环过程举例
(一)水循环
精讲点拨: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环节进行反复循环。水循环也影响着其他的物质循环。水循环中的水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过渡: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怎样循环的?
3.避免形成温室效应的措施。(略)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课件展示空表,师生共同完成。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往复
联系
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二)碳循环
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碳循环图,思考以下问题:
1.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4.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之间怎样传递?(通过什么途径传递?)
学生讨论并交流展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思考完成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
2.物质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教师点拨:
物质是指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流动。
特点:化学性、循环性、全球性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有那些呢?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
2.碳在生物体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CO2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4.含碳有机物传递途径:食物链
师生探讨:
1.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
2.温室效应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
生态系统依靠太阳不断提供能量,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却都是由地球提供的。请学生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
进行新课
一、物质循环的概念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生物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
(2)、概述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能够说出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重点
描述碳循环的过程。
难点
③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的动力
三、物质循环过程举例
(一)水循环
精讲点拨:
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环节进行反复循环。水循环也影响着其他的物质循环。水循环中的水可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过渡: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怎样循环的?
3.避免形成温室效应的措施。(略)
板书设计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课件展示空表,师生共同完成。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有机物形式
以无机物形式
过程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往复循环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全球性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循环往复
联系
①能量的固定、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②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二)碳循环
学生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碳循环图,思考以下问题:
1.无机环境中,碳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2.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循环的?循环的范围如何?
3.碳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出生物群落的?
4.碳在生物体内以什么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之间怎样传递?(通过什么途径传递?)
学生讨论并交流展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思考完成相关问题。
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什么?
2.物质循环的动力是什么?
3.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教师点拨:
物质是指化学元素。
物质循环的动力是能量流动。
特点:化学性、循环性、全球性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哪些区别和联系有那些呢?
1.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
2.碳在生物体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CO2
3.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光合作用、化能合成;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4.含碳有机物传递途径:食物链
师生探讨:
1.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的破坏)
2.温室效应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