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1.8变阻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阻器》
教材分析:
《变阻器》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八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后,介绍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的结构和使用,是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具体应用。

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重要器材,对其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是学好后面电学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将其正确连入电路并会正确使用。

3.知道滑动变阻器铭牌上参数的含义、使用规则和实际应用。

4.会使用电阻箱并能正确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2.体会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滑动变阻器的实际意义。

3.通过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对比,体会电阻箱是可以准确读数的变阻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学习增强把知识转化成技术的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通过亲身体验发现、归纳使用滑动变阻器的规律;变阻箱的读数。

【教学难点】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干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变光台灯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具体有什么关系?
2.在探究电阻大小的实验中运用了哪些实验方法?
3.什么是超导体?
二、激发学习动机:
实验演示1:学生观察台灯变亮变暗。

是如何实现这种对台灯的明暗调节的呢?
实验演示2:利用铅笔芯对小灯泡的亮度调节。

学生思考: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度有何变化?铅笔芯接入长度有何变化?两者有关系吗?
三、讲授新知识:
(一)滑动变阻器的构造
在上述电路的ab间接入一根铅笔芯,a端固定,b端在铅笔芯上滑动,观察灯泡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

在提醒学生观察的同时介绍,引导学生思考改变灯泡亮度的原因,并引入变阻器。

【实验现象】当铅笔芯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长时,电流表示数变小,灯泡亮度变亮。

当铅笔芯连入电路中的长度变短时,电流表示数变大,灯泡亮度变暗。

【实验结论】
改变连入电路中的导体长度,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接入电阻,从而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交流与评价】实验过程中用铅笔芯来改变电阻,笔芯很容易断,怎么办?
动画展示:用电阻丝代替铅笔芯,将金属丝缠绕、弯曲起来,以节约存放的空间,逐渐过渡到滑动变阻器。

多媒体展示:滑动变阻器的组装与结构。

师生共同总结:
1.结构名称:电阻线圈、金属杆、滑片、四个接线柱、瓷筒、支架等。

(提醒学生注意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分、连接方式)
2.结构示意图
3.电路符号
4.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课件动画展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滑动变阻器接入不同接线柱时,是哪一部分接入电路,滑片P的移动能否改变其接入电阻,若能改变,接入电阻又是如何改变的?
教师演示并记录
【归纳总结】1.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1)串联接在电路中
(2)连接“一上一下”两接线柱
(3)判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化方法:“近下小,远下大”
【针对性练习】见课件
【拓展延伸】2.滑动变阻器的参数
铭牌上标有什么?其含义是什么?“20Ω 1A”是什么意思?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2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A。

3.变阻器的作用
(1)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改变电路中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3)保护电路
注意:在闭合开关之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针对性练习,见课件。

(三)变阻箱——能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1.变阻器的分类——旋钮式和插拔式
2.读数方法
旋钮式:各旋钮对应的数值乘以倍数并相加
插拔式:拔出部分数值相加
3.变阻器的应用——调光灯和油量表。

四、巩固运用: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是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亮度的是:()
A、甲图
B、乙图
C、两图都可以甲图乙图
D、两图都不能改变灯的亮度
2.如图所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C端滑动时灯变亮,则变阻器连入电路中正确的接法是()
A、C接M,D接N
B、A接M,B接N
C、A接M,D接N
D、B接M,D接N
3.如图所示,是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
未完成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
灯 L1 和 L2 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灯,滑动变阻器只控制 L1 的亮度,导线不能相交。

五、检查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变阻箱及其读数。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布置课后作业。

六、间隔性复习:
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

在此种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我反思如下: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学更要乐学。

本节课围绕《电路探秘》的主题,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我觉得这样设计更加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探究活动中设置任务,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由于任务的开放性,提供了学生创造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性。

有人说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思想,虽说我还不是一个一流的教师,但我也有愿望成为一个一流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