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让皇帝不省心的蒙古女婿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让皇帝不省心的蒙古女婿们
公元1711年,康熙皇帝登基的第五十年,经过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大清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水波不兴。

五月,夏天还未真正来到,北京却提前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干热,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偌大京城里所有的节奏都逐渐放慢。

突然,一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北京,康熙五女儿和硕端静公主的丈夫――驸马噶尔臧被判决斩首,忽又有消息传出,康熙格外恩典,将噶尔臧罪减一等,终身幽禁在京。

噶尔臧亲信鄂托齐、丹巴等人秋后处决。

噶尔臧不仅是康熙皇帝的驸马,还是蒙古多罗郡王,爵位崇高,身份尊贵。

他究竟犯了什么大错,要遭受如此沉重的惩罚?根据清廷记载,有人告密,噶尔臧在他的公主妻子去逝后的服丧期间,和自己领地内的有夫之妇通奸。

儒家礼法规定,妻子去世丈夫应服丧一年。

此时距和硕端静公主去世将近一年,作为丈夫的噶尔臧和别的女人胡来是令人恼火,可毕竟妻子已经去世了,和别的女人有关系也情有可原,这个错误算不得太大,是否应被判处极刑?再者,为妻子服丧,主要是 ... 的礼法,噶尔臧是蒙古人,有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不同民族的要求也应不同;退一步讲,即使按照 ... 礼仪,论血缘,噶尔臧是康熙帝外孙、外孙女的亲生父亲,论地位,又是堂堂的多罗郡王,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被处终身监禁。

不省心的蒙古女婿们
在清朝的历史上,此前此后,犯罪比噶尔臧严重的蒙古王公比比皆是,可谓奇葩频出,幺蛾子不断,让爱新觉罗的皇帝们焦头烂额,可是惩处超过他的却寥寥无几。

比如康熙十二年的奈曼部郡王扎木山响应叛乱,是叛乱! ... 裸的叛国罪好吗?康熙帝只是暂时削去他的爵位,让他自己在家反省,不久又恢复了他的王位。

乾隆帝的女婿毅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更不省心,在新疆放跑了清王朝最危险的敌人阿睦尔撒纳,导致新疆地区陷入全面的动荡,平定新疆花了多大功夫?受到的处罚仅仅是将爵位从亲王降到公,没几年也恢复了王位。

更别说康熙帝最杰出的女婿超勇亲王策凌,公主死的早,策凌在
一次中俄边勘测中,竟然脑洞大开,与俄罗斯群臣一起拜天。

气得雍正帝痛骂他不要脸,最后也就是罚点俸禄。

和上面这些家伙比比,根据清廷公布的罪名,于情于理,噶尔臧受的惩罚有点太重了。

比较容易的猜测是噶尔臧实际的罪行比正式公布的要严重的多,而且清廷对于他的犯罪真相讳莫如深。

这段时间,恰好朝鲜使臣来北京进贡。

根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噶尔臧图谋勾结西北准噶尔部造反,被人告发,所以遭受严惩。

可仔细分析,这种说法不靠谱。

清前期,准噶尔部虽然给清廷极大的军事压力,但是只要看看地图就可以发现,准噶尔部在清朝的西北,主要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噶尔臧的喀喇沁部在清朝的东北,今天的赤峰地区,离那么远,要“勾结”起来还真不容易。

自成化时代开始,明朝政权已经没有了致命性的威胁,百姓的温饱问题也已经基本解决。

全国上下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商人逐渐走到了前台。

明朝建立的“洪武体制”面临着崩塌体系。

在某些历史学家眼中,“洪武体制”相对于南宋的灭亡来说则是一种倒退,因为,自南宋灭亡后,包括王夫之、黄宗羲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亡天下”了。

洪武体制只是另一个轮回的开始,并不落后
但是,这种观点忽略了一点。

即南宋政权包括之前的北宋政权,是一种集权思想与分权思想的抗衡,正如黄宗羲所说的秦尽、元尽,说的皆是秦前战国的分权,元前的南宋分权思想。

而这种抗衡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着,只不过到了南宋阶段,分权思想比较强大,由此,才有了一些在今天看来比较民主的思想。

例如“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

”。

其实,这和战国时期是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类似。

非常不幸的是,每当出现上述观点的时候,正处中国的乱世,这种思想出现不久,所提出这种思想的国家或朝代就会被另一个统一的王朝所替代。

更为可悲的是,这种分权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的实践几乎都是失败的。

几乎都没有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三农问题。

南宋经济那么发达、文化思想那么活跃,但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

这是
中国历史的一道难以逾越的思想与实践鸿沟。

“洪武体制”只不过是另一个集权与分权思想斗争的轮回而已,根本谈不上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倒退与否。

如果是进步,它为何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真正实现过?晚明同样也是如此,它也是倒在了这个问题上。

明武宗的不作为,确实导致了一种分权的实现,各地方官员有了较大的政治自由度,但最终,还是出现了张居正改革这样的集权变革。

其后,继续分权,导致了晚明的极度繁荣,继而,天灾人祸频仍。

李自成入主北京推翻明朝,清兵进主中原。

再一个轮回开始。

自正德的爹弘治皇帝开始,“洪武体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荒政体系就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用于救灾的粮食仓储制度便出现了颓败态势。

洪武体制陷入了逐步塌陷的危险。

问题是,一个成熟体制的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朱元璋父子用了50年的时间构建并将其形成制度稳固下来后,运行了百年后开始逐步变坏,而变坏的速度也用了百年的时间。

所以,体制、顶层设计并非一朝一夕建成,但建成之后,它的存在也将是长期的。

洪武体制的不得已,它抓住了中国问题的本质
本人认为洪武体制有四大内容,即限制人身自由的户口税收制度;经济方面的开中制;洪武荒政体制;官员薪酬制度。

明初,因为生产力、统治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朱元璋,尽管可以靠前代降臣的统治经验进行政治维持,但毕竟能力较为薄弱。

再加上多年的战争造成财政收入锐减、财政支出庞大。

一方面,他加大了纸币的发行、开中制的建设等,但这些只能是解了燃眉之急,最重要的是对百姓的管理,这才是根本。

为此,朱元璋在继承前代将全国百姓分为民户、军户、灶户等不同类别外,还对百姓出行的里程进行了限制。

将百姓紧紧地控制在当地,减少不同地区的人之间的交流,从而也就降低了可能的各种事变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