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面对社会转型的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面对社会转型的应对措施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角色转换应对措施
600252894
蒋晓鹏
社会学管理科学151班个性课程
摘要:为了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更好地工作,实现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的角色转换,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角色转换进行综合论述,并给出相应解决思路,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解答。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角色适应环境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社会适应问题综述
(一)适应问题形成原因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而且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一个人的角色也在不断地转换。

从天真无邪的儿童到刻苦求职的学子;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学生到谈古论今的大学生;从依赖父母的到为人父母。

这一系列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社会现实问题。

其中,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问题较为严重。

当代大学生如何从昔日充满浪漫情趣与梦幻的象牙塔中,一步一步真正地踏入社会这块神秘的天地,脱掉学生装,拜托学生的稚嫩和天真,走入熟人的行列,逐步的适应环境,适应自己的工作。

然而这个转变的过程却并不一定简单,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十几年的求学之路,使很多人早已经适应了学校,适应了这种清新、高雅、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

在课堂上听课求知,有问题下课能一起解决,也能与同学一起指点江山。

虽然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在学校念的书很多,知识储备量也很丰富。

但他们仍是一名学生,并没有社会成员的资格,去与社会中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协作来解决物质生活的来源问题,而是靠社会和家庭的供养,接受社会的教化。

这种角色具有依赖性,一旦离开校门,就成为肩负着社会压力和一定使命感的社会角色。

适应问题就随之而来。

另外,自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变为了“大众教育”。

不可否认,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人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的人才。

但是,扩招也使得大学逐步成为培养普通劳动者的基地。

就业初期是大学生走进社会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将要面临环境和社会角色的的变换,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在这一大人生的转折点上,学会适应角色转变非常重要。

顺利的角色转换,有利于推动和加强高校毕业生对步入社会后自我意识的认同与投入,促其适应新的角色、把握新的环境,为事业的成功和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见,大学生的角色转型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婚内两性地位,婆媳或翁婿的关系变化,择偶观,人生观,事业观,家庭观同时在转变,大学生必须要学会转变角色。

在工作上,刚去做的大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这时这个人就成了
社会结构这个网络的一个细节,因而,一言一行,就一定要受到社会结构这张网的约束。

但是,刚刚出学校的大学生,还很难适应这种变化。

因为他们并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此时,他也可能遇到许多不理解的或看不惯的事情。

于是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使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

家庭方面,出了校门的大学生就会面对婚姻问题,婚姻意味着责任,不同于谈恋爱。

他们必须要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将要面对许多家庭琐事。

这与刚出学校的大学生的期望有很大差别,从而导致一系列婚姻的问题。

中国传统婚姻里婆媳关系经常比较令人担忧,处于中间的丈夫往往处于尴尬的场面,男大学生工作上的困难,再加上家庭内部的烦恼,使得他们难以转变角色,常常逃避,仍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假装不用解决。

简而言之,大学生转变角色有困难的原因大多源自学生的观念难以转变,以及难以适应社会纷乱纷杂。

另外,自我定位也存在问题。

(二)如何去适应角色转换
适应这一概念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而真正将适应概念引进社会学领域的则是赫布特.斯宾塞。

他认为适应是一个不断被打断又
不断趋于完整的过程。

目前国内解释适应概念比较权威的定义来自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即适应使用来表示能增加有机体生存机会的那些身体上和行为上的改变。

从上面可以得出,将高校毕业生的角色定位为其在就业初期圆满扮演其角色行为的状态和过程。

要做到能圆满完成所扮演角色的状态和过程,就必须要能做到下面的一些事了。

首先提高对知识的驾驭能力。

列宁曾经说过:“只有确切的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进行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文化。

”我们的文化知识具有历史传承性,也有跨世界的的对流性。

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文化知识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经验总结和概括,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武器。

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文化知识是十分广泛而又非常丰富的。

大学生在学校经过全体老师辛勤培育,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学得到了许多书本上知识,同时也认识到知识是打开成功的一把钥匙,是未来成功的资本,谁掌握的知识多,就业机会就越多,工作越顺利,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文化知识,但是还要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如果只学习吸收广博的文化知识,不消化,不理解,不去运用传授,不去与实际相结合。

只是作为一种数量去存储它,那么记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大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文化知识,还要懂得博深和广泛的关系,要分清哪些是核心层次,哪些是外围边缘层次,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站在知识的至高点上俯视知识的结构框架,要把掌握的全部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发挥出去,把死知识学活,要让文化知识从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自己的知识和社会的知识,为全人类服务。

再者,要摆清自己的位置,正确的认识自己。

俗话说认识自己往往要比认识别人难得多,这是认识自己角色转换的障碍。

认识别人只需多花费一些时间去接触,就会逐步的认识他。

而认识自己呢往往都是通过别人的评价。

这应该做到把自己放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和他人建立共生关系,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观点坦诚的表露出去,正视自己,真诚地对待别人对你提出的各种意见,并在别人那里学会取长补短,克服自己的缺点、吸取别人的精华来充实自己,在这里,他人的评价
就是自己的社会形象。

一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形象了解得越充实,认识越深刻、越具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越协调。

但是有些大学生的弱点就是自命清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刚刚踏入社会,就放不下架子,高高在上, 总觉得自己大学毕业,知识丰富,别人都不如自己。

这些人可以说没有摆正自己位置,没有更好的认识自己,更不了解别人。

这是行不通的。

大学生走向社会,应当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劝告,只有这样,才能进步。

正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历史经验告诉人们,虚心的人,总是在总结和审查自己的言行,冷静地正视自己,努力博纳众长,使自己茁壮成长。

虚心的人总是雍容大度,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劝告。

所以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在学习上走向人类知识的殿堂,才能在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才能取得他人的信赖、理解和支持。

另外,要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是个混合的大家庭,包罗万象。

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对于大学生来说,它还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未被剥去。

虽说大学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但是学校毕竟不同于社会。

他们都争盼着要及早地剥去这层面纱,但是当他们真正步入社会,剥去这层面纱时,发现与自己想象的社会又是如此不同。

这样就会产生各种的想法和可怕的念头。

这就需要大学生在闲暇的时间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以做及早的准备,不至于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迷惑而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和树立的坚定信念去调整心理上的不平衡,然后再进一步的认识社会,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工作信心。

还有要能建立广阔的生活舞台。

人生就是一个舞台,我们就好比是演员在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在这个舞台上,你或许成为引人注目的大腕明星,或许是名不经传的无名小卒,但不管怎么说,每一个角色都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的演好它。

一个人应当生活在广阔的空间里,所以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个生活圈子,拘泥于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才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才能在运动、变化、发展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进而适应社会。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校园是实习舞台,在这里打基础、学本领,社会是生活舞台,是施展才华的场所。

一个人的生活舞台是靠自己在工作中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建立起来的。

一个人由于先天因素、生活经历、所处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同,所建立的生活舞台也不同。

生活舞台有大有小,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当你步入社会时,如果建立了广泛的生活舞台,就会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的社会基础,工作就会顺心如意,就会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增加成就事业和实现理想的条件和机遇,就会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每个大学生都应力争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扮演一个出色的角色。

适应新角色就必须增强实现新角色的能力。

作为即将上岗的大学生,应当做到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角色的实现能力。

能力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本领,它是个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动力。

任何人都并非天才,能力的大小都要受到后天的锻炼,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及社会适应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锻炼自己,总结经验。

我们经常说做什么就要像什么,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在社会中增强自己角色的实现能力,但这并不是短期能奏效的,要经过思想上的转变和时间的励练,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

当代大学生的优势就是掌握了一门或一门以上的专业知识,而劣势则是缺乏相应的角色实现能力,包括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的社会,
需要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大学生,但是刚刚迈出校门的大学生,一般是不能两全其美的。

有的人通过自己的胆识和渊博的知识,及时的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很快的适应了环境,成功了。

但也有的人固步自封,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总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满腹牢骚,结果失败了,这里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差,关键是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增强自己角色转换的实现能力,主动协调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总之, 一个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门的时候,最关键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克服各种不良倾向,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自己融入社会。

无论是融入什么角色,家庭或者事业,都必须能学会上面的几点。

才能在社会中更加成功,才不至于在社会上磕磕碰碰。

结论
大学生对于角色转换的应对措施有这些,提高知识的驾驭能力,
以便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摆清自己的位置,正确的认识自己,才不至于迷失自我,更好的接受新角色。

正确的认识社会,不能只是活在梦里,要正视这个社会,要学会适应社会,而不能激进的逃避社会。

学会建立广阔的生活舞台,只要有学习的意识,就能把随时随地的生活变成你的舞台。

增强自己所代表的角色,要能迅速的从一种身份跳到另一种身份,并且要能做的好,学会增强角色的能力。

大概做好了这些,适应新角色的转换就不有很大困难了。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出版社 1993
[2] 叶楚生.社会工作概论台北同泰公司 1983
[3] 金国华.青年学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4] 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5] 李强.社用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