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读后感
我阅读的论文题目是《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
这是一个定性研究部分的一个个案报告。
这篇论文是我在备考研究生期间看过的一篇论文。
现在又重新阅读该论文。
我对这篇论文印象深刻,也感触颇深。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阅读后的体会。
一、论文的选题
学术论文的选题,是决定研究的第一步,是研究的开始,直接影响所研究课题的价值,论文的优劣。
因此,应该看“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这一题目是否具有时代感?这篇文章是发表在《教育研究与实验》杂志,1996年第1期。
这篇论文时间比较久远,但是目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水平
论文的研究水平从五个方面来说明。
1、学术论文研究水平的独创性。
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论文作者创造性智力劳动的成果。
论文应该或者在观点上,或者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造。
看文章的学术核心有没有属于自主研究成果的说明。
独创性是评价学术作品的重要的道德性尺度,是有关学术论文优劣的生命线,研究应该具有同类研究中的独创性,作者应该是该成果的主要或至少是一般参加者。
这篇论文我认为是个案调查中比较特别的一篇。
首先是论文题目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有一种想要读下去的欲望。
2、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论证的严密性。
任何学术观点都是建立在严格的论证基础上的,总的说来,任何学术论文的研究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过程,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所以,学术论文研究论证是否严谨也直接影响到学术论文的优劣。
这篇论文论证上面可能没有数据说明,采用的是思辨研究,可能在论证上无法做到很严密的逻辑。
毕竟个人情感因素的可能性占比较大,个人情感会对研究问题产生主观臆断性。
所以验证的严密性不是完全可以得到保证。
3、学术论文研究水平语言的规范性。
学术论文的语言特征应该是句式严格,行文规范、术语准确,详略得当。
特别是术语和详略问题。
作为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其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严格的界定,反映在术语上应有其十分严格的意义界定。
这篇论文可能在语言的规范性上尽量在保持公平性、严谨性,但是有出现“我认为”等,个人描述性的语句词汇较多。
比如“可是他带一点漠然的眼神和紧咬着的嘴角告诉我:这是一个精明、倔强、而且有主见的孩子。
”
4、学术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定位是否相符。
每一学术论文都有其严格的学术方向,即使属于同一学术方向的论文,它们的倚重点也不一定相同,但一般也有所倚重,这些都是评价一篇学术论文优劣的标准。
这篇文章的研究生背景是根据中国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当时对辍学现象的研究并不多见。
而且相关研究只要使用的是定量研究的方法。
5、新颖性和创新性是论文学术水平不可或缺的要素。
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地介绍其“成果”,但对该研究领域他人已有成果、水平、本研究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和独到之处丝毫不提,造成“无对照”的致命缺憾。
这种新颖性和创新性可以表达在“前言”部分、“结果与分析”与“参考文献”部分,而且尽可能表达为翔实的数量化指标。
这篇论文在“问题提出”部分指出研究辍学方面。
这本来也是一个敏感话题,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
其实这也是一个难点既是创新点。
三、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是审核评价研究成果大小的标准之一,可以便于检验研究同等性质的问题。
如果说研究方法模糊不清,说明很含糊,就可能引起他人对你提出材料的质疑,最终影响评价论文的优劣。
学术论文的研究方法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研究方法要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方法来研究目标对象
该论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
这篇论文的定性研究方法和目前中国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定性研究”有所不同。
后者主要依赖于个人的直觉和哲学的思辨,根据个人的主观经验提出一些看法,然后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思考进行验证。
而前者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研究。
这篇论文采用的是
(1)抽样。
目的性抽样。
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有可能为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量信息量的样本。
(2)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的方法采用的是开放式访谈、非正式交谈和现场观察。
访谈时间一个半小时,地点有学校指定。
访谈人物除了主角:王小刚,还有身边的人。
比如说他母亲、他老师等。
(3)成文。
这篇论文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定性研究的常用的五种成文形式。
即现实的故事、坦诚的故事、印象的故事、批判的故事、规范的故事。
具体五种成文形式不做介绍,论文里面都有详细讲解。
四、谈谈自己通过文章学到了什么。
一是难度上:我觉得这是一篇很优秀的个案研究论文。
如果换成我自己,我可能不敢行动。
因为也曾了解到个案研究的推广度不是很大,信服度也很难得到保证。
二教育意义上:我认为这篇虽然是个案调查,但是它最终帮助王小刚返回校园。
那么帮助一个人重返校园也是有力量的。
它也可以给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学生一些帮助。
也告诉教育者敢于挑战,解决问题。
三是研究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实地访谈等各种方法,尽量使研究做到准确些。
四是对自己:研究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研究不易创新,只有不懈怠,坚持质疑,在前人的基础上,才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静下心来,潜心修炼,学问和做人一样,都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