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
中国2050年的战略目标(《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 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入到世界总 体可持续发展能力前十名:
克服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确保人口安全、食物安全、信息 安全、能源安全、以及公共健康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2. 表现 区域性环境污染:水、土、气 全球性生态破坏: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生 物多样性锐减、土地退化、海洋污染等
3. 进一步影响 人口承载力、人口质量 资源数量与质量 经济与政治问题
第三节 全球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全国人均受教育 的年限,从现在的8.2年提升到14年以上;在整体国民经 济中,科学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每单位GDP的能源 和资源消耗所创造的价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要分别提高 15倍到20倍;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消除“贫困”;基本实现 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
复习思考题
名词:全球人口问题、全球资源问题、全球环境问 题、可持续发展
全球人地关系的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遇到的主
要问题有哪些?
金供给、文明成果共享以及义务的承担等方面体 现平等 3. 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有赖于资源的承载能力、环 境缓冲能力、经济的生产能力、社会的需求能力、 管理的调控能力的提高及其相互调适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
1. 生态需求指标:从环境中开采资源的积极需要和 各类废弃物返回环境的消极影响之和
2. 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城市人口百分比 - 文盲人 数百分比)/2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 世界环发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其他定义:生态系统(UNEP),废料和污染物 (《世界资源报告》),基于经济学的政策 (《世界发展报告》),人地和谐(里约大会), 人的福利(《世界无末日》)
世界部分矿产资源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
1.2 1
0.8 0.6 0.4 0.2
0 1940'
1950'

1960'
1970'
铅锌铝
1980'
3. 进一步影响 人口承载力下降 经济持续发展问题 政治冲突 环境质量下降
三.环境问题
1. 实质
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 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因为自然资源的补给、再 生和增殖都是需要时间的)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1960′:起步
“公害”的显现,“增长极限的讨论”
1960′-70′:形成共识
《人类环境宣言》 “只有一个地球”
1980′初:开始研究
《内罗毕宣言》,WECI的成立
1980′末:提出模式
《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1990′:提出行动纲领
《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
3. 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受教育水平,国民收 入水平
4. 世界银行指标体系:自然资本,人造资本,人力 资本,社会资本
5.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中国科学院)
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临界基础
生存 支持 系统
动力牵引
发展 支持 系统
约束上限
环境 支持 系统
组织能力
社会 支持 系统
科技支撑
智力 支持 系统
世界主要贫困国家
非洲: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布隆迪、民 主刚果(扎伊尔)、尼日尔、几内亚比绍、 莫桑比克、乍得、马达加斯加
亚洲:尼泊尔
中美洲:海地
二.资源问题
1. 实质:全球有限的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与人 类社会经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
2. 具体表现 能源和矿产资源探明潜力下降(Fig.) 土地退化,生产能力持续下降 森林赤字,草地和湿地破坏 淡水分布不均,一半国家水资源紧缺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过程
1. 马尔萨斯的预言: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农业对 土地的依赖性,食物供给将以自然级数增长;而人 口增长以几何级数增长;最终,世界将陷入饥饿。
2. 马尔萨斯后的争论(技术与创新?) 新马尔萨斯主义:地球是一个有限的“馅饼” 谨慎的悲观主义:地球是一个不确知的“馅饼” 谨慎的乐观主义:地球是一个不断增大的“馅饼” 热情倡导派:地球是一个无限的“馅饼”
第四章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特征 当今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表现 全球可待续发展
第一节 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
采集狩猎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第二节 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性
一.人口问题 1. 实质: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发展速度(Fig.) 2. 进一步影响:
发展中国家(发展):贫穷落后、发展不足、人 口过剩、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发展与保护):人口老化、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新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以“化石燃料为基 础,以汽车为中心”的西方经济模式不适应中国, 不适应世界,乃至不适应欧美自身的未来发展。
发展道路只有两条:一种继续以经济为绝对中心的 发展模式;另一种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 会经济发展之路。
经济问题:贫困(Tab.) 政治问题:移民、难民、冲突 资源问题:过度利用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报告》: 总人口:68.3亿(增长率1.2%) 发达国家:12.3亿(增长率0.3%) 发展中国家:56.0亿(增长率1.4%) 预测2050年:91.8亿(发达12.8亿,发展中79.0亿)
生 农资生 存 业源存 资 投转持 源 入化续 禀 水效能 赋 平率力
区区区 域域域 发发发 展展展 成水 会会会 文安进 明全步 程状动 度况力
区区区 域域域 教科管 育技理 能能能 力力力
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真正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门槛, 必要有序地实现三大“非对称性零增长”: 在提高人口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实现人口数量和规 模自然增长率的零增长; 在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和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实现物 质资源消费速率的零增长,其中包括淡水、能源、 矿产资源以及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的零增加; 在确保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生 态环境质量恶化速率的零增长或负增长。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 环境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3. 体现自然资源的价值 4. 富国需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活
方式和消费方式 5. 穷国需重新审视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 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 2. 公平性:在资源分配、发展权力、技术转让、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