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匠事迹材料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工匠事迹材料5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培训计划、调查报告、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training plans, survey report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的工匠事迹材料5篇
事迹材料的编制要基于事实,不能够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或者猜测,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能够起到宣传典型,评选先进用用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篇1
洪家光始终秉持航发人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以实干践行初心,在生产一线创新进取、勇攀高峰。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寿命和安全性取决于叶片的精度,他潜心研究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解决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经生产单位应用后,叶片加工质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的技术进步。
凭借该项技术,他荣获20XX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其中1人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楷模,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20XX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洪家光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篇2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
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背靠车床,一身工装。
凝神专一、技近乎道。
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
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
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
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
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
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
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
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
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
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
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
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
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
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
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
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
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篇3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
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
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
20XX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凤林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篇4
1986年,卢仁峰在某军品生产攻坚中意外发生工伤,左手4级伤残基本不能工作。
重返岗位后,他定下每天练习100根焊条的底线。
为了克服左手残疾带来的技术短板,他把筷子当成焊条、把桌子当成练习试板,反复训练恢复技术能力,最终创造了熔化极氩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等操作技能,《短段逆向带压操作法》《特种车辆焊接变形控制》等多项成果,ht火花塞异种钢焊接技术等国家专利。
他牵头完成152项技术难题攻关,提出改进工艺建议200余项,一批关键技术瓶颈的突破为实现强军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作为阅兵装备的某型号轮式车辆首次批生产,卢仁峰主动请缨,经过多次失败和从头再来,创造性地提出正反面焊接,以变制变的操作方法,使该产品合格率由60%提高到96%,对推动我军轮式装备性能和国防工业水平的跃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牵引推动作用。
20XX年,他对某海军装备铝合金雷达结构件焊接变形问题进行攻关,通过优化焊接顺序、改进焊接方法、制作防变形工装等措施,一举解决了该装备变形问题,为开拓海军装备市场奠定了工艺技术基础。
他主动与公司签订高师带高徒的协议,把更多心血花在带徒弟和团队建设上,总结提炼出《理论提高6000字读本》和三顶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等20余项焊接操作技法,培养出24名高级技师。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篇5
陈XX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2001年,陈兆海参建福建石湖港项目,海域情况非常复杂,在没有测深仪的情况下,水深测量施工只能采用打水跎(采用水准仪配合水准尺作业)。
在高流速的海域放水准尺好比是顶着2—3节流速练百步穿杨,测深读数时间必须在配重触及海底的2秒内完成,最佳读数时间不足1秒。
为抓住这1秒钟,只要没有施工,他就反复练习眼力和反应速度,最后将一整套快速读数方法练成了条件反射,练就了一手在高流速海域秒内精准读取水准尺的绝活,创下了靠人工测量方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精度控制在毫米的奇迹。
2002年,在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矿石码头项目施工中,陈兆海成功将船用测深技术和gps定位系统引入测量,该项技术革新成为后来普遍推广的gps-rtk技术,在北方水工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国内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项目中,他带领团队采用双gps定位桩位圆心工艺,为桩位放样提供更加
精确便捷的依据,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的效率和精度。
随着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全面启动,他向着更高精度目标发起攻坚,提出了立体成像测量方法,成功引进多波束测量设备和系统并进行优化,实现海底沉管毫米级精度对接。
2024的工匠事迹材料5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