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苏教版2018秋语文九年级上册综合素质检测(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综合素质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涸.辙(hé)打盹.(dùn)萦.绕(yíng)
B. 拮.据(jí)虬.枝(qiú)反刍.(chú)
C. 禁锢.(gù)胯.下(kuā)应酬.(chou)
D. 鄙.夷(bǐ)惬意(qiè)瓦楞.(léng)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音的识记。

A打盹(dùn)—(dǔn);B拮据(jí)—(jié);C胯下(kuā)—(kuà);D正确。

据此,答案为D。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犹太民族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把学习作为______的使命,重智慧胜于重金钱。

(2)如果有自己的书屋,一定不以______为目的,一定是温馨纯净的。

(3)对朋友的隐私,只能保护,绝不能打听乃至______。

A. 终身营利披露
B. 终生盈利披露
C. 终身盈利透露
D. 终生营利透露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辨析与选用。

(1)终身:一生,一辈子,适用于人或物;终生:多就事业说,只能用于人。

根据语境选用“终生”。

(2)营利:简单讲就是经营赚钱,即经营后获得的所有利润,不扣除成本等资费;盈利:是获得的纯利润。

根据语境,应该选用“盈利”。

(3)披露:指公开发布,公开发表,是主动性质的,带有检举性质色彩;透露:指的是对某事或某人的公开,有时是被动的,即无意的公开。

根据语境选用“披露”。

据此,答案为B。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分道扬镳玲珑剔透一愁莫展物竟天择
明眸善睐融汇贯通举一反三鄙夷不屑
无精打采惊惶失措别出新裁觥筹交错
_____应为__________应为__________应为__________应为_____
【答案】(1). 愁(2). 筹(3). 竟(4). 竞(5). 汇(6). 会(7). 新(8). 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字形的识记。

解答本题要先找出错别字进行改正。

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

本题中的四个错别字分别是:愁—筹;竟—竞;汇—会;新—心。

4.名句默写填空。

(1)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3)《醉翁亭记》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雪上空留马行处(2). (2)烈士暮年(3). (3)醉翁之意不在酒(4). 在乎山水之间也(5). (4)黄发垂髫(6). 并怡然自乐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

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

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烈、暮、垂髫、怡然”等字词容易写错。

【点睛】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

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5.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

①在云南有一个名叫丙闷的村子,以自然风光优美、居住环境舒适、民族风情浓郁、丰富物产资源而远近闻名。

②每年,慕名到丙闷村观光旅游的客人连绵不断。

③这里是古树名木的王国,上百年的木棉花树,芒果树,大榕树随处可见,仅胸径50厘米以上的古树名木就有2000多株。

④其中一棵堪称亚洲第一大的榕树,树龄将近有700多年,占地5.9亩,胸径9.8米,树高20米,要20多人才能围过来,目前已被列为云南省省级保护名木。

(1)第①句中画线部分有一个短语结构不一致,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更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中标点符号有误,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句有语病,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把“丰富物产资源”改为“物产资源丰富”。

(2). (2)把“连绵不断”改为“络绎不绝”。

(3). (3)“木棉花树,芒果树,大榕树”之间的逗号改用顿号。

(4). (4)删去“树龄将近有700多年”中的“将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短语的结构类型。

“以自然风光优美、居住环境舒适、民族风情浓郁、丰富物产资源”中的“丰富物产资源”是偏正短语,其它的三个短语是主谓短语。

可将“丰富物产资源”改为“物产资源丰富”,使之结构一致。

(2)连绵不断: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

不能用来形容人,可改为“络绎不绝”。

(3)“木棉花树,芒果树,大榕树”之间是并列关系且是句子的主语,其间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即“木棉花树、芒果树、大榕树”。

(4)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树龄将近有700多年”中的“将近”与“多”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6.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顺序应该为_________。

(只填序号)
大多数人对书的欣赏,仅仅停留在书的内容上,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汉字。

_________,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者。

①因为在这些人眼里,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②只有那些喜欢、痴迷、把玩、品味的人
③这类人把阅读当作最主要的,无法升华到收藏的层次上
④如果收藏仅仅是考虑它的经济价值,那也是俗不可耐的收藏者
⑤而对那封面、插图、装帧设计、版本喜欢的人,才有收藏的基础
【答案】③⑤①④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句序的排列。

通读材料,这段文字讲的是人们对书的欣赏的两个层次:一是留在
书的内容上,一是收藏的层次上。

从收藏的层次上,又分为“俗不可耐的收藏”和“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者”。

根据作者的这一写作思路,③句中的“这类人”指的就是“大多数人对书的欣赏,仅仅停留在书的内容上,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汉字”中的“大多数人”,所以应该排在首句。

①⑤叙写的是“收藏的基础”,①⑤句之间构成因果关系,正确的排序是⑤①。

②句与题目中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者”构成条件关系。

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③⑤①④②。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2)题。

我走进了另一间屋子,但是马上就要退出来,差点儿被一种可怕的臭气熏倒。

我的向导催促我走进去,悄悄地告诉我:不要得罪他们,他们会恨你入骨。

因此吓得我连鼻子都不敢堵。

这个房间里的设计家是学院里资格最老的学者,他的面孔和下巴都是淡黄色的;手上、衣服上都涂满了污秽。

我被介绍给他的时候,他紧紧地拥抱了我,当时我多么想找一个借口谢绝他这种亲热的礼仪啊。

他自从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就是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

……
(1)选段出自斯威夫特写的名著《____________》,这是主人公在_______国时遇到的情形。

(2)这个国家的“设计家”还有哪些“科学研究”?请你再列举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格列佛游记(2). 飞岛(3). (2)示例: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冰煅烧成火药;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用猪耕地;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用谷壳来播种;软化大理石做出枕头、针毡;用感觉和嗅觉区别颜色。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名著常识和阅读。

(1)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这段文字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根据原著内容可知,此时的格列佛正在飞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参观。

(2)拉格多大科学院影射英国皇家科学院,里面介绍了从黄瓜里提取阳光,将粪便还原为食物,把冰炼成火药,用猪耕地,盖房屋从屋顶造起一直盖到地基,瞎子教授叫徒弟靠嗅觉和触觉来区分不同的颜色,以养蜘蛛代替蚕来纺线,用吹风机从肛门鼓风打气来治疗病人的腹胀,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和针毡等。

选择其中的两例作答即可。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这并不是在做家庭成员调查登记,而是一道高中的入学面试题。

就是这一道看似简单却出乎意料的题目,令200余名前来报考的
初三学生张口无言,近九成学生答不出来。

【材料二】面试结束后,一些家长议论纷纷。

“真没想到校方会出这样的题目。

”“这题真‘奇葩’,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外公外婆的生日连我都不记得了。


(1)用一句话概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家长质疑:“这是什么试题?根本没有任何价值!”假如你是主考老师,会对质疑的家长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1)入学面试题“亲人生日”让九成学生傻眼。

(2). (2)示例:当下,一些家长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分数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至于孝道、感恩这些家庭教育必备的人文话题很少被提及和重视。

(3). (3)示例:一个初中生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是不用心、不关心父母的表现。

一个连自己亲生父母都不关心的人,以后还怎么能对国家、对他人有责任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本材料的分析概括。

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方法进行概括作答。

概括的语言要简洁,表达的意思要明确,符合题意。

材料叙写的主要事件是:近九成初三学生答不出自己的六位亲人生日。

或入学面试题“亲人生日”让九成学生傻眼(尴尬)等。

(2)材料二,讲述的是家长对“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这道看似简单却出乎意料题目的议论。

依据“这题真‘奇葩’,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因为她外公外婆的生日连我都不记得了”这一说法,可以看出,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的成绩,忽视了对孩子的“亲情”“感恩”“孝道”等方面的教育。

据此理解作答。

(3)作为主考老师,要从出“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这样的题目的目的进行解释。

答案不唯一,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9. “夕阳西下几时回?”表现出词人怎样的情思?
10. 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千古传诵的名句。

【答案】9. 表现出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寂寞和叹惋年华将逝的情思。

10. 这一名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蕴含着这样一个生活哲理:一切将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

要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具体的句子进行概括。

“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意思是: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转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流连和对光阴流逝的惆怅。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注意作者的情感)。

本题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通过“花落去”和“燕归来”的叙写,既写出了暮春残存之景,又写出了人生易逝的哲理。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薄.暮冥冥(_________)(2)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
(3)临溪而渔.(_________)(4)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
B.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宴酣之.乐
C. 杂然而.前陈者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 颓然乎.其间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甲】【乙】两个文段都触景生情地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和情怀,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抱负和情怀?
【答案】11. (1). 迫近(2). 心理活动,即上文提到的两种心情(3). 捕鱼,捉鱼(4). 摆放
12. B
13. (1).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14. 【甲】文段抒发了“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乙】文段抒发了与民同乐、醉心山水之乐的情怀。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为”是“心情”;“薄”是古今异义词,“迫近”的意思。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项中“以”分别为“因为”和“用”;B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的“而”分别是“表示修饰”和“表示转折”;D项中的“乎”分别是“相当‘于’,在”和“语气词”。

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微、斯、归”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醒、述、以、者”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他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抱负。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醉翁亭记》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时,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甲)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岛探奇
韩晓露
①正是桃花怒放的季节,当我随一艘快艇来到舟山桃花岛,一株株桃花带着雨后的艳姿相迎时,我的心瞬间飘忽了。

②前几天的春雨虽然打落了一地的桃花,但是岛上桃花寨的桃枝上依然桃花灼灼,挤挤挨挨,热闹艳丽地传达着海岛的春意。

③桃花寨,这座弥漫着浓郁武侠气息的山寨,刚柔相济得恰到好处。

山的那边是海滩,海的那边是山麓,景象甚为开阔。

山麓边上是壁立千仞的悬崖绝壁,其中有一个名为“弹指峰”的山峰,其形状真如弹指般峭立于海滩上,与金庸笔下的山峰名字暗合。

还有一处“东海神珠”,是一颗天然形成的石珠,历经千万年台风的吹刮,在山坡上滚动而变成了一颗圆滚滚的石珠。

一边是烂漫桃花,一边是碧海蓝天,顿生侠
骨柔情。

④桃花边上,是剖开的桃花石。

桃花石其实是一种化石,这些化石是桃花岛的特产,上面印有古代蕨类植物的影子,影影绰绰,风姿独具,沉静而优雅地表述着古意。

⑤传说古代有位名叫安期生的道人,常年下海上山采药而练得一身强壮体魄,引起秦始皇的好奇,派人邀他入宫为其传道炼丹。

但安期生拒绝了秦始皇的命令而逃逸在这座岛上,在岛上最高的峰顶炼丹修道,饮酒作画,泼墨挥毫,墨汁溅洒的石头就变成了桃花石。

历史上安期生确有其人,但是否有其事,其间真假众说纷纭。

但毫无疑问的是,安期生炼丹的那座山峰,被命名为“安期峰”;他当年修炼的山洞,如今香火颇旺,来自各地的人在此为子求学求签,据说相当灵验。

⑥安期峰有瀑布数条,瀑布下的绿色深潭,似翡翠,若绿锦缎,又比翡翠更柔,比绿锦缎更灵秀。

(批注示例:作者运用比喻修辞,多角度表现出瀑布的翠绿、柔软和灵秀的特点。

)周围树木葱郁,到春天满山烂漫山花,倒影入潭,风姿不逊九寨。

⑦与安期峰的绿潭可媲美的要数桃花潭了。

潭深水碧,佳木葱茏,异卉烂漫,花影树影倒印水中,溶溶月色下各吐芬芳,让人与物与景顿生情谊。

⑧其实这座方圆42平方公里的岛屿上,不仅仅有桃花,还有梨花、水仙花的球茎基地和大片的薰衣草。

所以,整座岛屿,一年四季沉浸在花海里。

⑨桃花岛在舟山飞速发展的今天,拒绝了工业化,以生态旅游吸引着八方来客。

于是,彻底地遗世独立,就像笑傲江湖的黄药师般特立独行。

⑩不知道是仙境造就了传奇,还是传奇塑造了仙境。

总之,人们到了这座岛上,无不释放出侠骨柔情,立下山盟海誓。

除了无尽的浪漫,在这样的奇幻仙境般的桃花岛上,还能想到做其他什么事呢?
⑾一声汽笛长鸣结束了此次奇幻之旅,我随大船上了岸。

再回首,桃花岛被云雾缭绕,缥缈而虚无。

⑿如果没有桃花,这座岛会如何?如果没有金庸,这座岛又会如何?
⒀直到身处桃花岛上,我才发现,桃花岛如果离开了桃花和金庸,依然是奇幻缥缈如仙境的。

只不过,桃花和金庸这两个“符号”,正好吻合了这座刚柔相济、有山有水、有碧海和金沙的奇幻之岛的文化特征;而桃花的浪漫、东邪黄药师的孤傲和神秘,恰巧与这座岛屿的性格相符合。

(有删改)15. 作者到桃花岛探奇,重点描写了桃花岛的__________、_________、安期峰的瀑布、_________等富有特点的景物。

16. 第⑤段中,作者穿插安期生道人炼丹的传说,有什么用意?
17. 结合本文,概括“桃花岛”得名的原因。

18. “除了无尽的浪漫,在这样的奇幻仙境般的桃花岛上,还能想到做其他什么事呢?”结合第⑩段文字,简要说说这个反问句的言外之意。

19.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

请参考对画横线句子的批注,从赏语言角度批注下面的文字。

前几天的春雨虽然打落了一地的桃花,但是岛上桃花寨的桃枝上依然桃花灼灼,挤挤挨挨,热闹艳丽地传达着海岛的春意。

【答案】15. (1). 桃花寨(2). 桃花石(3). 桃花潭
16. 为了解说“安期峰”的来历,增添桃花岛的神秘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17. 一是岛上有桃花寨,桃花寨上到处有桃花;二是桃花石遍布全岛。

18. 强调桃花岛除了浪漫还是浪漫,人们到了这座岛上不会有其他的想法。

19. 作者运用拟人修辞描写出桃花寨上桃花的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解析】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

本题作答可根据文章的3~7段依次描写了桃花岛的桃花寨、桃花石、安期峰的瀑布、桃花潭等富有特点的景物概括作答。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重要情节作用类题型,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揣摩写作技巧,要根据语段写了哪些内容,与全文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对于主题有什么帮助等加以综合分析。

文章第⑤段穿插安期生道人炼丹的传说,既交代了“安期峰”的来历,因其是故事传说,又为桃花岛增添了神秘色彩,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据此理解作答。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筛选并概括体现“桃花”这一特色的景物作答。

从文章3~5段所写的内容来看,之所以取名为“桃花岛”,其原因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岛上有桃花寨,桃花寨到处是桃花;二是桃花石遍布全岛。

据此作答。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