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毛岭金矿KⅡ-1矿体矿化规律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毛岭金矿KⅡ-1矿体矿化规律探讨
彭艳华;张广辉;谭腾云
【摘要】通过对丝毛岭金矿具有代表性的KⅡ-1矿体中393个样品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以及矿化强度的统计研究发现,该矿体在垂向和横向上的变化具有一定规
律性,而且在深部和边部具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
【年(卷),期】2013(000)008
【总页数】2页(P47-48)
【关键词】矿化规律;金矿;凤太矿集区
【作者】彭艳华;张广辉;谭腾云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壮族自
治区第四地质队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随着矿山资源的日趋枯竭、矿产勘查难度的加大以及后备勘查基地的缺乏,找矿前景模糊的“鸡肋型”矿化勘查区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丝毛岭金矿是一典型的“鸡肋型”矿化勘查区,由于该矿床的相关研究工作比较薄弱,矿区勘探工作相当滞后,为了科学地指导下一步勘探工作,依据前人相对成熟的研究金矿体矿化规律的方法,选取矿区主要矿体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在该矿床的深部和边部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1 成矿地质特征
丝毛岭金矿床发育在西秦岭凤太矿集区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西侧约5km,目前已
探明金金属储量7.21t,平均品位为1.85×10-6,为八卦庙金矿床外围的一个中
型金矿床[2]。

矿区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包括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马槽沟组砂岩,上泥盆统千枚岩九里坪组砂岩、星红铺组,其中星红铺组斑点状千枚岩、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岩性;区内断裂发育,规模较大的共9条,按其走向可分为NWW向和NE向2组,其中主要的控矿构造为丝毛岭—打
柴沟脑—松树湾逆断层;矿区岩浆岩出露较少,仅见闪长玢岩脉,主要充填于矿
区中部数条NE向断层中[3]。

2 矿体空间分布规律
丝毛岭金矿床严格受区内NWW向脆韧性构造剪切带控制,由3个金矿体(KⅠ
-1、KⅠ-2和KⅡ-1)组成。

矿区Ⅰ#含金蚀变带中有KⅠ-1、KⅠ-2矿体;Ⅱ#含金蚀变带中有KⅡ-1矿体,该矿体长约320m,产状为195°~
200°∠80°,平均厚度为3.43m,平均品位为2.2×10-6[4]。

本研究选取丝毛岭矿区中的KⅡ-1矿体为工作对象,参考前人的研究方法[5-6],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

2.1 KⅡ-1矿体垂向矿化规律
为了研究丝毛岭金矿KⅡ-1矿体垂向矿化规律,本次共统计了该矿体不同中段的矿石平均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化强度有关数据,见表1。

根据统计结果,找出了
KⅡ-1矿体不同中段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在不同中段的变化规律,见图1。

由表
1及图1可以看出,丝毛岭金矿KⅡ-1矿体的平均品位与平均厚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172(临界值为0.133 2),显示两者具有负相关关系;在1 810~1
680m中段矿体的平均品位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高,随后有所下降,但是1 590~1 550m中段矿体的平均品位又有变高的趋势,最高可达5.35×10-6,而且高矿
化强度主要集中于1 770m中段至1 680m中段以及下部的1 550中段,由此可以预测,金矿体KⅡ-1在1 550m以下的深部可能还存在矿化富集带,找矿潜力是很大的。

表1 KⅡ-1矿体不同中段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化强度统计注:矿化强度=平均矿体厚度×平均品位。

中段样品数品位/×10-6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矿体厚度/m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矿化强度1 810 34 0.12 1.2 0.669 0.7 12.6 2.9 1.940 1 770 34 0.14 2.85 0.933 1 27.7 4.338 4.047 1 730 61 0.12 4.35 1.046 0.84 20.1 3.397 3.553 1 680 38 0.26 14.88 1.591 0.68 22.5 2.405 3.826 1 630 53 0.51 2.5 0.84 1 5.3 2.423 2.035 1 590 37 0.1 2.89 0.97 0.8 4.95 1.885
1.828 1 550 108 0.1 5.35 0.963 1 39 5.167 4.976
2.2 KⅡ-1矿体横向矿化规律
首先统计了丝毛岭金矿KⅡ-1矿体1 590m中段不同勘探线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化强度有关数据,见表2,然后找出了KⅡ-1矿体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在1 590中段不同勘探线上的变化规律,见图2。

从统计的数据分析可知,KⅡ-1矿体的平均品位与矿体的平均厚度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223,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相关临界值(0.317 22),显示两者不具有相关关系。

但通过对表2以及图2中可以发现,KⅡ-1矿体的高矿化强度主要集中在22#~5#线,然后向东矿化开始变弱,但到达17#勘探线之后,矿化强度突然增强,具有膨大缩小的特征,由此推测,在17#勘探线的东侧,还可能有强矿化带,可在此区域进行进一步找矿工作。

图1 KⅡ-1矿体不同中段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变化规律□—厚度;◇—品位
表2 KⅡ-1矿体1 590m中段不同勘探线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化强度统计勘探线样品数/个平均品位/×10-6 平均厚度/m 矿化强度32 2 0.77 1.77 1.36 30 4 0.75 1.55 1.16 28 1 0.53 0.98 0.52 26 1 0.65 0.98 6.37 24 2 0.60 1.98
1.19 22 1 3.54 1.20 4.25 20 5 1.16 4.95 5.74 5 4 1.66 4.20 6.97 7 2 0.2 1.70 0.34 11 1 0.65 1.10 0.72 13 2 0.25 1.60 0.40 17 3
2.89 2.90 8.38
3 结论
图2 KⅡ-1矿体1 590m中段不同勘探线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变化规律□—平均厚度;◇—平均品位
丝毛岭金矿床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相毗邻,并处于同一次级热水喷流盆地中,其成矿地质环境和构造条件十分有利。

近年来,采用新勘探方法和应用现代新技术,在矿区的深部及边部找矿工作有了一定的突破,该矿床具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

通过对丝毛岭金矿的KⅡ-1矿体进行研究发现,该矿体金品位与矿体厚度的在垂向和横向上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垂向上矿石品位与矿体厚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且矿化中心处于1 770~1 680 m中段以及下部的1 550m中段,深部具有找矿潜力;在横向上矿体具有膨大缩小的特征,强矿化带重要集中22#~5#勘探线以及17#线,可以在17#勘探线以东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均,曹新志,陈守余,等.“鸡肋型”矿化勘查区的诊断性评价—以湖北随枣北部地区为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1-142.
[2]李霞,王义天,王瑞廷,等.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意义[J].矿物学报,2009,29(S1):317-318.
[3]吴建阳,张均,江满容,等.陕西凤太地区丝毛岭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J].地质找矿论丛,2011,26(2):182-187.
[4]李霞,王义天,王瑞廷,等.西秦岭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10,26(3):717-728.
[5]周莉莉,刘广云,何勇华,等.石人嶂钨矿14#、22#矿脉分布规律研究[J].矿物学报,2007,27(S1):556-557.
[6]张广辉,韦龙明,黄国庆,等.陕西凤县柴蚂金矿2-2矿体矿化规律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13,20(4):37-38,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