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份内能不变
B.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
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
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
2.如图所示,关于水和煤油内能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容器中水的内能等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
B. (a)容器中水的内能大于(b)容器中水的内能
C. (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D. (c)容器中煤油的内能等于(d)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3.在以前广州人喜欢将香皂放在衣柜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服也会透出淡淡的肥皂味来.这表明了()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具有间隙
4.两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分别对这两个烧杯同时进行加热(液体均未沸腾),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液体的比热容是B液体的两倍
B.B液体的比热容是A液体的两倍
C. 10 min末A液体比B液体吸收的热量多
D. 20 min末B液体比A液体温度高
5.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6.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则()
A.水变化的温度较大
B.沙石变化的温度较大
C.它们变化的温度相同
D.沙石的温度一定比水的温度高
7.禁烟令于2011年5月在我国生效.小小对正在抽烟的爸爸说:“吸烟不但危害您的健康,我和妈妈也在被动地吸烟.“这句话的科学依据是()
A.分子间有作用力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很小
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具有内能,也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
C.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D.物体内能大小与温度无关
9.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
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
10.物体间的热传递总是从()
A.体积大的物体向体积小的物体传递
B.热量多的物体向热量少的物体传递
C.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D.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1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香水瓶盖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3.小名同学早晨起床时,闻到了妈妈炒菜的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
14.某单位要选一种汽车散热器的冷却液,图中是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吸热与温度变化情况的图象,请你根据图提供的信息判断________液体比热容较大,如果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作为汽车的冷却液,你认为选择________液体更好.
15.端午节那天,小志给小文小起啤酒时,发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瓶内的气体冲出时,内能转化为________能,使气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6.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
(2)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并描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由图可知b物质是________,分析图象还判断出________(水/煤油)的吸热能力较强.
(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
四、计算题(共3小题)
17.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200 g水,第二个装有200 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应的上升到的温度作成如图所示,求:
(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c水=4.2×103J/(kg·℃),不计热损失]
(2)酒精的比热容是多少?
18.将500 g温度为80 ℃的水兑入2.5 kg温度为20 ℃的水中,假设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平衡后的水温为多少?
19.在野外施工中,需要把质量为4.2千克的铝合金构件温度从10 ℃升高到63 ℃或以上.现只有保温瓶中1.2千克温度为90 ℃的热水可以利用,不计热损失,请设计一个加热构件的方案.同学甲设计的方案和运算如下:将铝合金构件直接放人90 ℃热水中,在不考虑热损失的前提下,热水放出的热量等于构件吸收的热量.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放=cm1(tl-t)、Q吸=Cm2(t-t2),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出构件与热水在达到热平衡时的温度t=56.2 ℃.显然,这种方案不能使构件达到规定的温度.同学乙设计的方案是把90 ℃的热水分成等质量的两份,让构件先放人第一份90 ℃的热水中,达到热平衡后取出,再放入第二份90 ℃的热水中,再使构件与热水达到热平衡.通过计算表明,这一方案可使构件的最后温度达到61.7 ℃.问:
(1)怎样才能让构件达到63 ℃呢?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2)若采用最佳加热方案,构件最后的温度可达69.5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工业上也可以用这一方法用冷水来冷却某些构件,请简要说明这种最佳冷却方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玉米膨胀,其内部水分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B项,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C项,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D项,玉米爆开前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材料等有关.℃(a)和(b)中都是水并且水的质量都是相等的,所以内能的大小就取决于水的温度,由于(b)中的温度高于(a)中的,所以(b)中的内能大.
℃(c)和(d)中都是煤油,温度相同,所以内能的大小取决于质量,质量大得内能大,所以(c)中的内能大.
3.【答案】A
【解析】香皂放在衣柜里,香味分子扩散到衣柜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衣服也会透出淡淡的肥皂味来.这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A正确,B、
C、D错误.
4.【答案】B
【解析】(1)由图示可以看出,当升高相同温度时,B加热时间是A加热时间的2倍,则B吸收热量是甲吸收热量的2倍,由热量的计算公式Q=cmΔt可知,A和B的质量相等、升高温度相同,B 的比热容是A的2倍,故B正确,A错误;
(2)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C错误;
(3)20 min末B液体的温度为80摄氏度,而A液体在10 min末温度达到80 ℃,因不知道其沸点,在继续加热过程中,无法知道其温度是否继续升高,故D错误.
5.【答案】B
【解析】A项,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B项,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C项,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D项,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6.【答案】B
【解析】水的比热容较大,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吸收相等的热量后,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因此水的温度低于沙石的温度,故A、C、D错误,B正确.
7.【答案】B
【解析】抽烟时,烟雾会在空气中发生扩散现象,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分子在空气中运动,从而使
抽烟者周围的人们也会吸入烟雾,造成被动吸烟,所以选项B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A项,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错误;B项,一切物体具有内能,物体可以发生机械运动,则可以同时具有机械能,故B正确.C项,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也有内能,故C错误;D项,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错误.
9.【答案】A
【解析】A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正确;B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C项,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1 kg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故C错误;D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值,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故D错误.
10.【答案】C
【解析】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接触后,就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当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时,热传递结束.
11.【答案】D
【解析】A项,物体的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多少有关,所以A说法错误.B项,对物体做功,也可能是使物体发生机械运动或形状发生改变,内能不一定增大,所以B说法错误.C 项,对热量的说法错误,不能说“含有热量”,所以C说法错误.D项,晶体熔化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D说法正确.
12.【答案】C
【解析】A项,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充满香水味,是气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B项,把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是固体分子的扩散,属于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项,在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是物体的运动,是可见的,不属于分子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D项,公共场所吸烟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D不符合题意.
13.【答案】扩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小名同学能闻到妈妈炒菜的香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4.【答案】乙乙
【解析】(1)由图象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m相等),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吸
收的热量相等(Q相等),甲升高的温度大.由公式c=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小;
(2)根据Q=cmΔt,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比热容大的更适合做冷却液,故乙做冷却液更好.
15.【答案】机械做功
【解析】开启啤酒时,瓶子内气体对瓶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16.【答案】(1)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2)煤油水(3)控制变量
【解析】(1)实验课题是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所以要保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选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水和煤油相比,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的情况下,温度变化较慢,由乙图知,a为水,b为煤油;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热量更多,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3)用能直接观察的温度计示数显示不能直接观察的热量变化,采用的是“转换法”;实验中要控制加热情况相同,水和煤油的质量等相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7.【答案】(1)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
Q吸=c1m1(t1-t01)=4.2×103J/(kg·℃)×0.2 kg×(35 ℃-15 ℃)=1.68×104J,
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Q放=Q吸=1.68×104J,
电加热器1 min放出的热量:Q放===3.36×103J;
(2)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
Q吸′=4×Q放′=4×3.36×103J=1.344×104J,
根据Q吸=cm(t-t0)可知,
酒精的比热容:c2===2.2×103J/(kg·℃)
答:(1)这个电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3.36×103J;(2)酒精的比热容是2.2×103J/(kg·℃).
【解析】(1)从图象中找出水的初温和末温,根据公Q吸=cm(t-t0)求出水在5 min内吸收的热量,即电加热器5 min放出的热量,再除以5即可得出每分钟放出的热量;
(2)因为是相同的电加热器,所以可以求出酒精在4 min内吸收的热量,再根据公式Q吸=cm(t-t0)求出酒精的比热容.
18.【答案】解:根据题意可知,不计热量的损失时:Q吸=Q放,
由Q吸=cm(t-t0),Q放=cm(t0-t)得,
cm冷水(t-t0冷水)=cm热水(t热水-t),
即:4.2×103J/(kg·℃)×2.5 kg×(t-20 ℃)
=4.2×103J/(kg·℃)×0.5 kg×(80 ℃-t),
解得:t=30 ℃.
答:热平衡后的水温为30 ℃.
【解析】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最后温度相同.知道热水的质量和初温、冷水的质量和初温,又知道水的比热容,利用热平衡方程Q吸=Q放求水混合后的温度.
19.【答案】(1)操作方案:将保温瓶中t=90 ℃的热水分若干次倒出来.
第一次先倒出一部分,与温度为t0=10 ℃的构件充分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构件温度升高到t1;将这部分温度为t1的水倒掉,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再次与温度为t1的构件接触,并达到热平衡,此时构件的温度升高到t2;
再将这些温度为t2的热水倒掉,然后再从保温瓶倒出一部分热水来使温度为t2的构件升温,
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就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
验证:如将1.2 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 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Q1=c0m0(t-t1),Q1′=cm(t1-t0)
℃Q1=Q1′
℃c0m0(t-t1)=cm(t1-t0)
即:4.2×103J×0.24 kg×(90 ℃-t1)=0.88×103J×4.2 kg×(t1-10 ℃)
解得:t1≈27.1 ℃,
同理:t2≈40.6 ℃,…,t5≈66.0 ℃.
(2)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 或用流水法进行),因为这样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最大限度地实现降温.
【解析】(1)操作方案:直接将铝合金放入保温瓶的热水中,利用热平衡方程得出的末温不能达到要求,可以将热水分若干次加热铝合金,直到最后一次将剩余的热水倒出来与构件接触,达到热平衡,最终可使构件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值.
验证计算:如将1.2 kg热水分5次倒出,每次倒出m0=0.24 kg,在第一次使热水与构件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
构件吸热Q1=c0m0(t-t1),水放热Q1′=cm(t1-t0),因为Q1=Q1′,得出提升后的温度t1,同理求出t2、t3、t4、t5进行判断.
(2)为了能充分地利用资源,使物体间内能更有效地转移,可以用冷水对构件进行流水喷淋( 或用流水法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