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作者:武英芳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09期
摘要我国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主要集中在高校及科学院所图书馆领域,目前多数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虽然也已经完成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主要从目前阶段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的角度出发,针对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从传统图书和数据库建设之间存在的关联角度提出若干解决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数据库;传统图书管理;资源配置
前言
现阶段各大公共图书馆为了能够满足读者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开始逐步进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与传统的典藏资源不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数字化的系统搭建,能够实现图书资源与读者用户信息的完美整合,再借助计算能力,完成开发、收集、组织、加工等多门类的图书馆服务,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个性化需求,这成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1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与一般高校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受众面更加广泛,同时对于图书馆馆藏内容的综合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随着图书馆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公共图书馆已开始进行了全面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力求打造自动化数字化的图书馆服务。

笔者通过相关数据统计,得到了2016年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已经完成创建特色数据库的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超过120所,目前在建特色数据库的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约400所左右,累计完成特色数据库建设达660个。

以河北省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例,特色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含了地方特色、商情数据库、专题等若干门类。

此外部分服务于科学院所的图书馆,在进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时由于其特殊性,使其特色数据库建设更具特点。

这类图书馆对于馆藏资源和资源配置的要求更为专业,其所服务的主要受众群体多为一线研究人员,一些高精尖的研究项目在研究初期多为保密项目,因此数据库建设相对较小,且多数特色数据库仅支持本单位使用。

笔者在网络当中对省级以上的科学院所类图书馆进行检索,发现目前省级以上科学院所拥有的特色数据库不足50个,其中超半数为专题科学研究内容,较有代表性的如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1]。

2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存在问题
笔者通过对当前阶段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数据库进行比对研究,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问题。

2.1 特色数据库建设形式单一
就目前阶段来看,国内的图书馆建设,无论是高校图书馆或是公共图书馆,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都存在严重的形式单一问题,多数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库都是依托网页形式完成建设。

在众多的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不约而同地将图书资源与门户网站相挂钩,仅简单地将特色数据库理解成为网络阅读,进而丧失了特色资源应该具备的丰富性和完整性[2]。

以河北省的几所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在近十所市级公共图书馆当中,仅有一所图书馆在建设特色数据库时,打造了多项数据库特色资源,并在数据库平台当中提供了诸如地方经济与特色交流、改革工程网以及市民学习平台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特色内容,而大多数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并不具备丰富内容,一些图书馆仅完成了特色学科的内容搭建,并不足以支撑特色数据库满足读者的阅读要求。

2.2 数据库建设缺乏统一可执行标准
纵观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可以看到,大部分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往往徒有其表,虽然在数量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质量方面却难以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目前我国在图书馆建设方面缺乏可以统一、具有较高执行力的建设标准。

本文认为,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和自动化文献检索阅读的主要技术创新,特色数据库建设应当具备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前提,而这一前提又需要系统管理、标准著录两个方面的高规格提供保证。

但是目前,我国并未出台有关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规范,图书馆方面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常常由于外包开发商,导致信息沟通不及时,最终造成管理混乱,影响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实际使用效率。

例如,部分特色数据库在建设时,数据库的操作系统、检索系统不统一,导致数据库资源格式、字段出现偏差。

读者在进行资源检索时,由于系统的不规范,无法获取资源数据,而原始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由于不规范、不统一,最终导致无法完成数据共享,从而丧失了特色数据库本身的价值[2]。

3 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对策
3.1 建设多样化特色资源
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应当秉承资源特色的基本要求,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技术进行特色资源展现。

因此在今后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当中,图书馆除了应当具备基础的数据库建设形式之外,还应当根据特色资源的合理配置、典藏图书的基本特点,增加信息门户网站、数字图书馆等多种类型和形式,通过多样化的有机组合,实现特色资源的收纳和分类。

以张家口市公共图书馆为例,在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时就根据自身特色完成了以信息门户建设为基础的多种
资源,其中既有历史风俗信息资源,同时也包括信息科技、技术前沿、农业生产等多种内容,为读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浏览体验。

在特色资源库创建过程中,张家口市图书馆管理者结合了图书馆中传统书目和典藏书目,以此作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数据内容。

通过搭建数据库平台的方式,使传统书目和典藏书目能够通过网络终端得以展现。

用户在进行传统书目等特色内容查看时,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特色门户网站直接进行用户登录,进而完成内容的查询和借阅,从而使得图书馆库存内容与特色数据库完美结合。

3.2 协调标准加强维护
特色数据库作为数字化建设,对于后期维护的要求异常之高。

但是本文在进行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调研的过程中却发现,国内大部分特色数据库缺乏后期的跟进和维护,数据库长期不更新,一些数据库的更新周期超过三年,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

在对某数据库进行登录检查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数据库整体状况极差,利用效率不高,处于停滞不前的陈旧状态[3]。

笔者尝试进行资源检索,发现数据库能够完成检索的资源十分有限,对于读者来说,该数据库已经没有使用的意义。

因此现阶段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首先应当统一建设标准,实行有效的后期维护保障特色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本文认为,可以由国家图书馆学会出台相关政策,建立起发展协调委员会,通过委员会制度,调整管控地区间的图书馆部门,打破各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壁垒,最终形成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具体来看,发展协调委员会可以将重点放在特色数据库建设过程中的选题和分布方面,通过摸底调研的方式进行登记,并开展逐层审批。

例如在进行公共图书馆系统建设过程中,可以由图书馆学会牵头组织,通过成立专门的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进行图书馆特色资源库的打造。

为了实现图书馆特色资源库的广泛利用,可以依托政府的门户网站进行资源库的模块连接设置,市民想要获取图书馆资源进行阅读,就可以直接从政府门户网站的登录入口直接进入,一方面使图书馆资源库使用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相互融合,提升市民的图书资源阅读获取效率,尽可能多地减少市民在获取资源过程中所浪费的时间[3]。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阶段,图书馆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势在必行。

但是想要实现特色数据库的资源配置工作,实现图书馆典藏资源的优化配置,单纯依靠图书馆自身建设远远不够。

国家及相关地区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当出台统一标准,引领规范化的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保证特色数据库资源内容丰富,满足读者阅读需求。

参考文献
[1] 谭浩娟.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图书馆,2016,(03):94-96,108.
[2] 赵学敏,田生湖,金航.云南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07):59-62,68.
[3] 李辉,迟玉琢,胡乃志.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4,(08):64-66,63.
作者简介
武英芳(1966-),女,河北张家口人;学历:本科,现就职单位: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