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德育改革综述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德育改革综述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学校应如何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有方向地进行德育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在校的综合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自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经常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

一思想特点。

单纯、思想简单、是非观念模糊,缺乏真正的正义感,无远大的理想、依赖心强、好享受,追求和崇尚物质生活。

二家庭背景。

大多数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只满足于孩子的物质需求。

丰富的物质生活环境,造就了孩子不爱吃苦,好吃懒做的习惯,再加上家长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家长的工作或家庭中的不幸、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等因素,也会给学生提供不良榜样和示范作用,产生不良影响。

父母忙于赚钱养家糊口,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匮乏的精神生活导致了思想的沟通只限于朋友之间,而周围的朋友和自己的情况基本一样,孩子之间形成的错误观点和作用得以延续,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换来的却是孩子的叛逆和反感。

三知识背景。

由于中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不肯吃苦,加上外界的诱惑太大,如网络、游戏、电子产品等。

让学生无法静下心专心的学习。

学习目标和方向模糊,人生的规划不明朗。

但部分的中职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相对理论课,学生在上实操课的时候会相对认真。

四社会阅历。

基本无社会阅历,不熟悉周围的社会环境和求职环境,也不愿意接触社会,
即使有过短时间的社会实践的经验,终也因怕吃苦而中途放弃。

无法给自己正确的定位,职业理想也往往脱离实际。

五心理因素。

叛逆心较强,心理也较脆弱,遇到问题不懂处理。

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利主义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些中职生,尤其是中职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出现了狭义、偏见、嫉妒、暴躁、孤独、抑郁、固执、攻击等不良个性的心理特征,经常逃学、旷课,甚至一部分中职生毫不犹豫或毫不内疚地说谎、欺诈或偷盗,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情。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普追问息大部分的中职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安置效果,尤其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

学校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把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摆在了首位,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因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难以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虽然学校开设了礼仪、职业生涯、法律与道德等课程,但德育教育的收效却不佳。

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有针对洼地制定德育教育方案。

一课程设置不科学。

德育课的老师在授课时只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中,学生因缺乏社会阅历、家庭教育而无法理解书本上的含义,久而久之就厌倦了上德育课。

在课程安排上,德育课属于基础课,学生认为学分少,或是选修课没有专业技能操作来得重要和实用,因此并不重视。

学校或班级体针对本学期安排的德育课程安排配套的德育实践活动,在使德育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只停留在书本上。

因此学生缺乏对德育知识的实质认识学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育的社会实践工作。

部分学校并没有开设心理咨询机构,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

二学校重视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