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_把_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回避 回避是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义表达上,已经具备了 “把”字句的要求,需要用“把”字句表达,却没有用“把”字 句而出现的偏误。 1“. S+V+N1+ 在 / 到 / 给 +N2”的句子。(1)他放课本在 桌子上。(他把课本放在桌子上。)(2)请你交课程表给玛 丽。(请你把课程表交给玛丽。)(1)、(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 因动作而发生位置的转移或关系的转移,必须用“把”字句 表达。(1)表示事物“课本”因“放”的动作移动了位置,应用 动词“在 / 到”。(2)表示事物“课表”因“交”的动作发生了 位置的移动,“给”做补语用在动词和 N2 之间。 2“. S+V+N1+ 成 / 做 +N2”的句子 。(1)我写“太”成 “大”。(我把“太”写成“大”了。)(2)人们都叫作她孟姜女。 (人们都把她叫作孟姜女。)(1)、(2)表示某确定的事物认 同为另一个事物,或通过动作使某事物变化为在性质、特 征有等同关系的另一事物,该用“把”字句。 3.表示处置的结果为受处置对象的情态的句子。(1)人 们挤礼堂水泄不通。(人们把礼堂挤得水泄不通。)(2)大家 打扫教室干干净净。(大家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表示某 确定的事物因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产生了某种结果,并且 处置的结果为受处置的对象的情态,该用“把”字句表达。 4“. 主宾谓”形式的句子。(1)她这本书还给玛丽了。 (她把这本书还给了玛丽。)(2)请你的照相机给我用一下。 (请把你的照相机给我用一下。) 这类偏误的产生是母语 “主宾谓”语序迁移的结果,一般是韩国学生犯的错误,应 该用“把”字句更得体。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语法表层的偏误,也有一部分偏误 是属于语法内部的,因为不符合正确的语义关系而导致 “把”字句使用不当。 (六)搭配不当 (1)我们把衣服穿干净了。(我们把衣服穿脏了。)(2) 我们把他的话听错误了。(我们把他的话听错了。)(1)表面 上看符合“把”字句的基本句式,但是“把”字的宾语和动补 深层的语义关系并不成立。(1)中“穿”的受事是“衣服”, “脏”是“穿”的结果而不能是“干净”,这种隐含关系上不成 立。补语在深层与其他成分之间语义的整体性制约着动补
例,新的教学目标应修改为“学生应能够从零件加工的工 相对应,重在基本术语的实际应用。表 3 列出了修改后的
艺过程中准确判断出工序组成,会根据工序的先后组成写 教学单元 1 的教学目标。
出工艺路线。根据给定工艺过程准确写出安装的内容,根
表 3 教学目标对照表
另一方面,设计总目标时应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在规定 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最有用的东西为指导思想。在原课程教 学目标中很难体现与岗位之间的联系,可以将课程目标设 计为“以数车、数控镗铣工序设计能力为主线,工艺过程设 计为辅线,以典型零件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够按工序的要求 正确选择本工序加工面的加工方法,确定定位方法、典型夹 具的选用、常见数控刀具的选用”。以满足一线操作岗位的 基本要求,同时给排名第二的工艺员岗位提供一定的理论 平台。
通过学院数控专业示范建设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我们 按照本文方法对《数控加工工艺》课程教学目标进行了全新 设计,实践证明,学生工序设计和实施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教学目标也在不断的反馈信息中得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美]W·迪克,等.系统化教学设计[M].第 6 版.庞维国,译.上 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姜 大 源 . 职 业 教 育 学 研 究 新 论 [M]. 北 京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 , 2007.
他的话听烦了。(我听他的话听得很烦。)(4)大家把电影看 乐了。(大家看电影看乐了。)动词后边有状态补语的句子: (5)他把练习做得很认真。(他做练习做得很认真。)(6)我 把中文学得很努力。(我学中文学得很努力。)动词后边有 表状态意义的趋向补语“起来”的句子:(7)他把舞跳起来。 (他跳起舞来。)(8)我把这本小说看起来。(我拿着这本小 说看起来。)(1)、(2)是谓语后边都带了可能补语,表示的 是主观或客观条件是否允许实现某种结果或变化。而“把” 字句的语义是表示通过动作的实现给“把”的宾语带来某 种确定的结果或变化。两者的意义相矛盾,所以不能使用 “把”字句。(3)、(4)中的“烦了”、“乐了”是结果补语,表示 动作或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在“把”字句中,结果补语在意 义上是指向“把”的宾语的,即谓语动词给“把”的宾语带来 的 结 果 或 变 化 。 而“ 烦 了 ”指 向 的 主 语“ 我 ”而 不 是 宾 语 “话”,同理(4)也不成立。(5)、(6)中的“很认真”、 “很努力” 是状态补语。按照鲁健骥先生(1993)对状态补语的分类, 这种状态补语“是对‘把’字宾语的描写或评价”。而“很认 真”、 “很努力”却指向主语而不是宾语,所以不成立。(7)、 (8)中谓语动词都是持续动词,后边有“起来”,表示动作行 为在时间上的展开和延续,是一种状态意义。表示这样的 意义,在汉语里不能用“把”字句。
【教法研究】
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陈晨
(辽宁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辽宁 沈阳 110136)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个独具特色的语法项目,是语法研究中的热点,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外
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对外国留学生“把”字句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促进外国留学生更
- 93 -
【教法研究】
民宣布了交通规则。) 4“. 把”与“叫”、 “让”:(6)我不能把你白来。(我不能叫
你白来。)(7)我把朋友陪我去机场。(我让朋友陪我去机 场。)
5“. 把”与“使”:(8)这把我的生活愉快。(这使我的生 活愉快。)。
汉语中有这种“把”字句:“把 + 名词 1+ 动词 + 名词 2 ……名词 1 和名词 2 是双宾语”],名词 1 是谓语动词的受 事对象,意义上是直接宾语;名词 2 是名词 1 的接受者,意 义上是间接宾语。而(1)中让间接宾语占据了直接宾语的 位置,不符合上述格式中的语义。(2)、(3)中的“把”表示做 某事凭借的工具或手段,应改为“用”或“拿”。(4)、(5)中 “把”的宾语“她”、 “人民”都是后边谓语动词的动作方向或 动作涉及的对象,不应该用作“把”的宾语。(6)、(7)的句式 可以概括为:大主语 + 把 + 小主语 + 谓语,而大主语对小 主语是“使令”意义,汉语里表达这种意义应当用动词 “叫”、 “让”。(8)中的大主语对小主语是“致使”意义,应当 用动词“使”,(6) ̄(8)改正后就是典型的兼语句。
-----------------------------------------------
根据上面的分析,以原教学单元 1 教学目标中的“(2) 据给定工序内容判断工步的组成;准确率 85%”,可以看
了解机械加工工艺文件中的基本术语的定义和内涵”为 到改后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并与毕业后实际的加工情景
好更快地学习“把”字句。
关键词: “把”字句;偏误类型;源自学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092-03
“把”字句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式。因为它的特殊性 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和复杂性使其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对外汉语
一、 “把”字句的偏误类型
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以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把”字句
(一)遗漏
的习得情况调查为依据,从结构和语义表达上将外国留学
遗漏指的是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
生“把”字句的主要偏误分为遗漏、误用、错序、误代、回避、 个成分导致的偏误。“把”字句的遗漏偏误常常表现在以下
搭配不当几种类型,每类偏误内部又分为不同的小类来进 几个方面:
(三)错序 错序是指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 的偏误。 1.能愿动词错序:(1)你把作业应该交上去。(你应该 把作业交上去。) 2.表示时间的词语的错序:(2)妈妈把东西已经准备 好了。(妈妈已经把东西准备好了。) 3“. 把”字宾语错序:(3) 他把家寄回去了那张照片。 (他把那张照片寄回家去了。) 4.否定副词错序:(4)大家把书本不要乱放。(大家不 要把书本乱放。) (1)“把”字句中“应该、会、能”等能愿动词必须用在主 语之后,介宾短语“把……”之前。(2)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已经”、 “马上”等一般要用在“把”之前。(3)病句中的处所 词不是受处置的对象,不该用介词“把”引进,根据语义,受 处置的对象“照片”改作“把”的宾语。(4)“把”字句中,如果 有否定副词“不、没 / 没有、别”等,那么它应当出现在“把” 字之前。 (四)误代 误代是指没有区分“把”与其他相近意义介词的区别, 用“把”字替代意义相近的其他介词。 1“. 把”与“给”:(1)她把她爱人写信。(她给她爱人写 信。) 2“. 把”与“用”、“拿”:(2)他把笔写了几句话。(他用笔 写了几句话。)(3)他会把筷子吃饭。(他会拿筷子吃饭。) 3“. 把”与“对”、“向”:(4)我把她大叫一声。(我对她大 叫一声。)(5)公安局把人民宣布了交通规则。(公安局向人
3“. 主语 + 把 +O+V+ 在 + 处所”格式的句子。(1)我把 汉语学在辽宁大学。(我在辽宁大学学汉语。)(2)我把饭吃 在饭店。(我在饭店吃饭。)在汉语里,这个格式中一定包含 这样的语义特征:主语通过动作行为(V)使处所中原来不 具有的事物(O)存留于该处所中。但是(1)、(2)都不具备 这样的语义特征,所以不能用“把”字句。
2.遗漏补语:(1)他把钱用。(他把钱用光了。)(2)他把 汤洒。(他把汤洒光了。)“用”、 “洒”都是动词的简单形式, 即光杆儿动词。“把”字句一般表示处置意义。正如李大忠 (2007)所说,“‘把’字句表达意义的需要决定了‘把’字句 中的谓语动词不可能是个光杆儿的形式,在动词前后(主 要是在动词后)应当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与动词有联系的 其他相关意义。”]要表示结果或变化,动词后边就应当有 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要表示动作的某种方式,动词谓语 前就应当有表此类意义的词语形式。总之,“动词前后的成 分……才具有积极的性质,才是近代汉语里发展这个‘把’ 字句式的推动力。”(吕叔湘,1990)除了一些“动词 + 补语” 结构的双音节动词:端正、放松、缩小等可以使用,因为这 种结构本身包含了结果意义,或者说在意义上是自足的。
- 92 -
【教法研究】
1. 遗漏谓语中心词。遗漏动词性补语前谓语中心动 词:(1)他把那些书都掉了。(他把那些书都扔掉了。)(2)我 把这篇课文懂了。(我把这篇课文弄懂了。)遗漏形容词性 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3)老师,请您把字大一点儿。(老 师,请您把字写大一点儿。)(4)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干干 净净。(女同学每天都把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1)、(2)是 遗漏了动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掉”、“懂”都是不 及物动词,不是前边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主语的某 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词常常做动词后边的结果补 语,所以应填补上遗漏的谓语中心词。(3)、(4)是遗漏了形 容词性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大”和“干干净净”是形容 词,这些形容词都不能表示主语施加的动作行为,都不具 备“把”字句的谓语的资格。在语义上这些形容词应做结果 补语,体现动作的结果。所以,应添加上遗漏的谓语中心 词。
(二)误用 误用是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义表达上不具备使用 “把”字句的条件,因而不该用“把”字句表达,但却用了而 造成的偏误。而外国留学生经常泛化“把”字句的使用规 则,忽视“把”字句的限制条件,导致偏误的产生。 1.受动词限制不能使用“把”字句的句子。“把”字句的 动词本身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构成“把”字句的动词有以 下几种:关系动词:(1)她还没有把那本词典有吗?(她还没 有那本词典吗?)(2)中山广场北边把中国银行是。(中山广 场北边是中国银行。)认知、感受动词:(3)苏林教授把事情 的全部经过知道了。(苏林教授知道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4)希望你们把大连喜欢。(希望你们喜欢大连。)趋向动 词:(5)我早就把泰山来过了。(我早就来过泰山。)(6)我至 今还没把西藏去过。(我至今还没去过西藏。)(1)、(2)中 “有”、 “是”是关系动词,主要作用是联系主语和宾语,表示 其间存在的某种关系,不表示行为动作,词汇意义比较抽 象,所以不能做“把”字句的谓语。(3)、(4)中“知道”、“喜 欢”是表示人的认知、意愿和心理感受的动词,不能做“把” 字的谓语,所以不成立。(5)、(6)中“来”、 “去”是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虽然是动作性动词,但是没有处置性,所以不能 构成“把”字句。另外,句子的语义内容决定了不能用“把” 字句。 2.受动词后边补语的限制不能使用“把”字句的句子。 动词后边有可能补语的句子:(1) 我把你的箱子打得开。 (我打得开你的箱子。)(2)我把老师的笔迹看不懂。(我看 不懂老师的笔迹。)动词后边有结果补语的句子:(3)我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