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农经委津南区做强小站稻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农经委津南区做强小站稻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5.24
•【字号】津南政办发〔2017〕18号
•【施行日期】2017.05.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商标其他规定
正文
津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农经委津南区做强小站稻
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镇,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区农经委拟定的《津南区做强小站稻品牌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17年5月24日津南区做强小站稻品牌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李鸿忠书记到津南调研时的重要要求和天津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小站稻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小站稻产业,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为切入点,利用市、区两级政府
大力扶持和发展小站稻的历史机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农为本、拓展功能、融合发展的方向,建设小站稻耕文化产业基地和小站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提升品质、整合品牌为核心,逐步扩大规模,推进实施“精一接二连三”战略,提升小站稻品牌影响力,带动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全区优质农产品开发和旅游资源整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二、发展目标
充分利用“小站稻”地理标志商标,引进现代要素实施做强小站稻品牌项目,大力推进“九个一”重点任务落实,通过几年努力,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小站稻的生产标准和检测标准,推广小站稻的区域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技术,将小站稻产品提升到以无公害为基础、绿色有机为补充的品质体系,带动全区实现农业的品牌化、高质化、高端化;扩大小站稻种植规模,辐射全市乃至周边地区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拓宽销售渠道和覆盖范围,基本实现“让全市人民吃上小站稻”的目标;积极探索优质小站稻的“生产、加工、营销、休闲旅游”一体化经营模式和全产业链开发,增强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价值的快速提升,力争达到100亿元以上;以小站稻稻耕文化为核心,注重开发小站稻的历史文化传承功能,建成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把“小站稻”打造成为我区乃至我市的一张名片。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一田”。
启动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田选址、规划、建设工作,选择耕作层保护好、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块作为高端小站稻种植示范田,逐步培育种植以无公害为基础、绿色有机为补充的高质小站稻,开发种业研发、种植、加工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综合功能。
(农经委牵头,小站镇、葛沽镇、八里台镇、北闸口镇、环保局、水务局、农技服务中心、小站稻开发中心配合)
(二)推行“一标”。
研究和推行“三确、一检、一码”的小站稻生产标准,确定种植地块、种子、农资投入品,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统一发放农产品防伪追溯验证码。
(农经委牵头,农技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小站镇配合)
(三)建立“一网”。
建设津南区农业物联网、电商网、信息网联动平台,实现交易互联信息互通。
(农经委牵头,工业经委、农技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小站镇配合)(四)建设“一馆”。
建设小站稻米文化博物馆,对天山房地产售楼处进行改造,布展小站稻耕文化相关内容,体现稻耕文化历史、小站稻形成过程,关联历史人物、品质体系、优质小站稻品尝、旅游产品销售等环节。
(小站镇牵头,农经委、文化体育局、规划分局、旅游局、小站稻开发中心配合)
(五)盘活“一街”。
整体策划提升小站古街,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发展优质农产品营销、品尝以及衍生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
(小站镇牵头,商务委、旅游局配合)(六)打造“一园”。
以钻石公园和小站练兵园为基础,打造“兵米”主题历史文化旅游园,在钻石公园建设水稻景观和稻耕文化景观小品,体现稻耕文化特色。
(小站镇牵头,旅游局、规划分局配合)
(七)提升“一水”。
进一步提升我市最大的室内恒温水上健身娱乐中心—米立方海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站镇牵头,旅游局配合)
(八)整修“一祠”。
整修纪念淮军主将、小站稻拓植者、小站镇创始人周盛传的“周公祠”。
(小站镇牵头,文化体育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配合)。
(九)建成“一镇”。
建设“小站稻耕文化特色小镇”,按照《天津市特色小镇规划设计导则》完善规划策划方案,尽快完成申报工作。
对小站镇农业版块、文化旅游版块、居住版块、工业版块进行整体包装策划,尽快形成建设方案,尽早开工建设。
同时,建设津南区游客服务中心,借势小站稻品牌,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综合要素,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
(小站镇牵头,发展改革委、农经委、工业经委、商务委、财政局、旅游局、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政府+协会+公司+农户”的组织框架,成立津南区做强“小站稻”品牌工作领导小组,由区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农业副区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发展改革委、农经委、工业经委、商务委、旅游局、科委、财政局、国资委、环保局、水务局、文化体育局、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水产业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市场监管局、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分局、粮贸公司(粮食行业协会)、小站稻开发中心、葛沽镇人民政府、八里台镇人民政府、北闸口镇人民政府、小站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动“小站稻”品牌资源开发相关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经委,办公室主任由农经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统一布置、规范运作、按时完成。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小站稻”品牌资源开发工作涉及的相关问题;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印发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加强培训,做好人才培养。
农经委要组织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水产业服务中心、粮食协会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与市粮协、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密切协作,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等形式进行学术交流,有计划地培训小站稻种植、营销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加强管理,保护商标品牌。
农技服务中心要加强对授权使用“小站稻”商标企业的严格管理。
按照“三确、一检、一码”的标准对相关企业的种植收储环节、生产场地、加工设备和生产规模等进行规范。
科委负责研究做好“小站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机制。
市场监管局要做好商标的注册登记、网络销售监控等,建立动态监管档案,进一步规范小站稻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四)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宣传部门、媒体要广泛开展宣传,推动小站稻种植、品牌推广项目健康、稳定、有序、快速发展,为小站稻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