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王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王静
发布时间:2021-04-21T10:13:10.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3期作者:王静[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造期间安全、施工质量、成本投入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利辛县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安徽省亳州市 236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建造期间安全、施工质量、成本投入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只有保证各个环节规范施工安全,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按期完成,保证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所以在项目工程建造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安全因素落实在首要位置,要认识到只有确保安全生产才能够实现其他目标。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向前发
展,建筑工程逐渐向着结构复杂化、体量规模化方向转变,施工成本增加,施工周期变长,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威胁到施工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安全管理;策略引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均是构成建筑工程安全隐患问题的因素,进而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未落实到位或是未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管理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而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从而达到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效果,对保障建筑物质量、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效益若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首先要明确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切实保证建筑施工现场的总体效益。
结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发展分析,将安全管理效益总结为以下方面:①降低安全事故的损失。
有效控制安全隐患或问题,不需要额外投入资金,使工程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使用。
②维持施工现场秩序。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前提,通过现场安全管理可以维持良好的施工状态,防止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局面,以达到优化工程建设的目的。
③提升工程安全的稳定性。
现场安全控制可以规避施工风险,排除风险干扰因素,使建筑工程处于优质环境下,有助于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由此可见,安全控制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及效益有着较大的影响,建筑企业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工程实施的具体情况,针对影响因素采取优化对策,保证施工安全、有序地进行。
2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2.1提升安全意识
安全是执行任何工作的重要前提,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工作环境和工作行为足够安全,才能促进各种建设工程的有效开展。
项目负责人应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安全教育活动的开展,并要求所有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并规范施工行为。
另外,还要注重安全体系的构建,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奖惩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约束员工的施工行为。
2.2施工安全管理控制
业主单位要聘请专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对施工企业的方案进行调整,严格开展技术交底和应急演练。
要与专业的第三方监理机构合作,对施工现场和工序等进行监控管理,分析施工环境和方案的安全性,排查并解决风险隐患,促使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业主单位还应当督促施工企业配备充分的安全设施和装置,与施工单位共同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守则,调查风险源并形成图表手册等进行推广,要求施工企业对施工活动以及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定期开展安全评价,研究安全管控措施,形成应急安全预案,以便防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为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保证施工安全。
2.3构建安全专项技术体系,切实保障工程安全
常规性的市政基础建筑工程通常拥有比较完善的安全技术体系,如果是结构相对复杂且动态变化显著、地理环境复杂、环境比较恶劣的施工场地,因为不可预见的因素比较多,想要出具适用较广的安全管理体系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确定施工位置和工程概况之后,必须要尽快出台安全专项方案,以期能够从技术领域出发,在施工开始之前即针对安全事故隐患以及潜在性的风险因素予以有效预警以及全面防范。
通常来说,需要在工程施工开始前,由设计人员、施工队伍代表等组成考察小队,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加强勘察,配合设计文件展开审核和深入分析,如果发现施工设计方案当中存在一些无法在实际施工中加以保障,或者是客观条件上不能改变的安全隐患,就要尽快更新设计方案,以期能够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哪怕是再小的风险隐患,也必须要针对有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情况做分项分析,并做出针对性的方案,防止小缺陷“积少成多”。
例如,如果工程施工区域处于地震带,而建筑设计当中部分应用刚才的区域使用的是冷压变形钢筋,虽然成本不高,而且也满足建筑需求,不过因为这种钢材相对比较脆,且韧性偏低,地震发生之后势必会影响到最终建筑延展性,导致人员伤亡以及国家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更换。
除此之外,在开展施工之后,针对现场的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所需求的相关材料必须也要加强维护和定期管理,实行较为科学的资源调度模式,尤其是针对设备的运转状态是否正常、材料的存储是否安全(尤其是易燃材料)等等,都是切实保障施工安全系数提升的关键技术性措施。
2.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和体量日趋增大,为了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建筑单位逐渐认识到安全生产和安全施工的重要性,所以在项目工程建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管理方面资金的有效投入,这样能够确保整个项目在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
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施工现场环境恶劣,施工程序不合理的现状,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
一方面应该做好施工现场各种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按照施工要求,设计方案的相关要求,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需求,定期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进行妥善的保养和管理,并配置机械保养管理的专业费用。
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系统、高处作业系统、交叉作业防护的准备工作,配置完善的资金。
另外还应该确保有充足的资金用于购买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维护保养、应急演练、应急培训。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教育和安全风险评价,开展安全风险评估监管等工作,及时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整改。
另外要为施工现场的技术人员配备和更新劳动防护用品费用。
加强安全施工宣传教育,明确安全操作规程,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安全警示标语,对现场进行综合性的治理,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5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筑工程现场往往会出现各种施工问题,一些问题很可能是预料之外的,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势必要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分包企业应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依据企业相关的规范制度开展工作。
同时要对分包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施工水平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核,签署工程建设合同时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
与此同时,要求分包企业具备安全机构和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并且由建设单位统一指挥步骤,科学控制违规操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特殊作业环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应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过专业培训,确保达到考核要求,使特殊作业环节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结语
任何建筑工程都必须要拥有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从而能够应对新时期背景下国家、社会以及广泛群众对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由此,针对安全管理当中普遍存在的制度问题和风险隐患,尤其是可能会导致事故的漏洞,都必须要加强管控,以避免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造成阻碍。
除了常规性的分析安全隐患、加强制度落实之外,施工期间针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培训也十分有必要;另外,应急预案是否合理也有必要进行反复核实。
建立并持续性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在新时期背景下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投入运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重要前提之一,必须要引起从业人员的高度关注,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新时期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有效策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9(19):171.
[2]袁江良,韦爱彬.建筑施工中建筑安全施工管理防范的策略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9):1538.
[3]胡成龙.试论新时期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进度管理的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20(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