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9jyxm0566);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zdxsjg209)
通讯作者:孙加燕【综述】
固体分散技术的研究进展
陈雪晴,孙加燕,徐 源,朱金燕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246052) DOI:10.16833/j.cnki.jbmc.2020.06.049
固体分散体(soliddispersion,SD)是指药物尤其是难溶性的固体药物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形成的固态分散体系,又称为固体分散物[1]。

固体分散技术则是把药物制成SD时所用的制剂技术。

该概念于1961年由Sekiguchi等[2]首次提出,发现通过配制低共熔混合物可以提高药物的释放速度,提高不同理化性质的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固体分散技术作为制剂中间体,依据需要可以制备成不同剂型,通过改变剂型改变药物的分散状态,提高难溶性药物的释放和溶出,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

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药物制剂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药物剂型的创新改革增添了方式。

本文从SD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稳定性及解决方法几个方面介绍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1.1 水溶性载体 水溶性载体材料因其能够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加快药物的溶解、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多用于速释SD的制备。

常用的有:(1)高分子聚合物:聚乙二醇(PEG)类、聚乙烯吡咯烷酮(PVP)[4]、聚氧乙烯(PEO)、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水凝胶等;(2)纤维素衍生物类:羟丙基纤维素(HPC)[5]、羟丙甲纤维素(HPMC)[6]、卡波姆(Carbopol)等;(3)表面活性剂(或具有自乳化能力):甘油酯、磷脂 卖泽 苄泽类、泊洛沙姆等[7];(4)其他类:尿素、糖、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8];(5)新型材料:InutecSPI[9]、R-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R-tocopherylpo lyethyleneglycol1000succinate)[10]、磷脂质[11]等。

1.2 脂溶性载体 脂溶性载体在实际应用中多作为缓(控)释SD的制备。

常用的有:乙基纤维素(EC)类、系列含季铵基团的聚丙烯酸树脂类(EudragitE,RL和RS等)、脂质类(如胆固醇 β-谷甾酸 棕榈酸甘油酯 蓖麻油酯等)[12-13]。

1.3 肠溶性载体 常用的有:(1)纤维素类: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 羧甲基乙基纤维素(CMEC)、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HPMCP) 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纤维素(MPMCP)、羧甲基乙基纤维素(CM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55)等[14];(2)聚丙烯酸树脂类:聚丙烯酸树脂Ⅱ号、Ⅲ号。

1.4 联合载体 如PEG6000和泊洛沙姆188联用载体[15]、纳米SiO2和泊洛沙姆188联用载体[16]、PVPk29/32和HPMC联用载体等[17]。

刘畅等[18]对联合载体SD的特性进行表征,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氟苯尼考SD,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载体种类(泊洛沙姆188(F68)、尿素、PEG4000、PEG400、聚维酮k30(PVPk30)、溶剂种类、旋转蒸发温度等对氟苯尼考饱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得到了制备该分散体的最佳条件,其中尿素和PVPk30[m(尿素)∶m(PVPk30)=5∶4]联用载体对药物溶出速率的增加较好。

2 固体分散体制备的新技术
2.1 静电旋压法 该方法利用固溶、分散技术和纳米技术。

药物-载体溶液在电压为5~30kV时,电场去除药物-载体溶液在空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形成亚微米直径的纤维。

其中,纤维的直径取决于表面张力、介电常数、进给速度和电场强度等多种因素。

药物的释药速率通过控制药物-载体比例和SD的直径来实现[19]。

2.2 热熔挤出技术(meltextrusiontechnology,HME) HME是改善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可以避免残留溶剂[20-21]。

该方法将熔融法与挤出相结合,将熔融状态的药物和药用辅料均匀混合,然后通过设备挤出。

Gao等[22]以PVPVA64为载体,采用HME法制备了齐墩果酸的SD,增加了齐墩果酸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Sathigari等[23]以EudragitEPO和Plas doneS-630为载体,通过HME制备了依非韦伦SD,以提高其溶出速率。

结果表明,与纯药物相比,依非韦伦的溶解度显著增加(197g/mL)。

以EudragitEPO和PlasdoneS-630为载体的药物从SD中释放约96%和82%,分别是单独药物的2.0倍和1.7倍,大


1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JournalofBaotouMedicalCollege,Jun,2020,Vol.36,No.6
大提高了该药物的溶出度。

2.3 超临界流体技术(supercriticalfluidtechnology,SCF) SCF的基本原理是将药物和载体溶解在超临界溶剂(如CO2)中,通过喷嘴喷射到低压膨胀容器中。

快速膨胀导致溶解的药物和载体迅速成核,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理想粒径分布的固体分散颗粒。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有机溶剂。

在该技术中,CO

是制备难溶性药物SD的合适溶剂,主要是因其临界温度低(31.04℃)、临界压力低(7.38MPa)、无毒、易燃性差及环境安全[24]。

到目前,SCF可以通过超临界溶液膨胀(RESS)、气体抗溶剂、超临界抗溶剂(SAS)技术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为了改善厄贝沙坦溶出度及口服生物利用度,Adeli等[25]采用普朗尼克F-127为载体,以SAS技术为基础,采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SD。

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流体过程中,SD是由多元纳米粒子组成的,增加了药物的溶出度,提高了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2.4 高速静电纺丝技术 高速静电纺丝技术是固体分散技术与纳米技术的结合,该方法中固体纤维是由聚合流体或熔体通过毫米级喷嘴输送产生的,高速静电纺丝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与各种活性成分(包括那些热不稳定的成分)的相容性较好,适用于纳米纤维的制备和生物医学药物的释放控制[26]。

Démuth等[27]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6:4)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载体,用高速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伊曲康唑的SD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高速静电纺丝法制备的SD的释放度大大提高。

2.5 流化床包衣技术 流化床包衣技术将药物与辅料置于适当的溶剂中溶解,然后放入流化床包衣装置中,通过向颗粒状辅料中喷入该溶液,并覆盖其表面,干燥去除溶剂,得到相应的SD,该制备技术可直接压片。

Sun等[28]以聚维酮为载体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水飞蓟素SD,结果表明流化床包衣技术具有制备SD的潜力,大大增加了药物的溶出度。

2.6 微环境pH(microenvironmentpH,pHM)调控技术 pHM调控技术是将有机酸或碱化剂加入pHM调节剂来调控pH,使得药物在释放的过程中不受环境pH的影响,实现口服药物不依赖pH释放且又可以维持药物的高分散性,防止药物结晶析出,增加和促进了药物的溶出度,常用于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制备[29]。

3 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
3.1 影响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
3.1.1 药物与载体的相互作用 选择的载体应对主药的化学稳定性无影响,且无毒、不致癌,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发生与药物治疗目的相悖的作用,且廉价易得[30]。

SD中药物和载体因氢键和化学结合而发生相互作用[31],当两者发生一定的作用时,SD的某些性质被改变,从而影响其稳定性。

3.1.2 制备方法 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因SD的制备方法的不同而不同,而SD稳定性的不同是由其理化性质不同造成的。

不同的制备方法对SD的稳定性都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实际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依据药物的不同特性选择适当的载体材料,增加SD的稳定性[32]。

3.1.3 分子迁移率 SD的老化过程本质上是分子运动引起药物和载体自发聚集的一种宏观迁移现象[33]。

单冬媛等[34]通过制备穿心莲内酯SD时发现药物的溶出速率与温度的升高成正比,因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快,迁移速率增加,降低了SD的稳定性,加快了药物从载体中溶出的速度,药物在储存过程中从无定形状态再结晶,导致SD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因此,分子的迁移率与药物的稳定性紧密相关,在制备和存储的过程中,应避免分子迁移率增大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3.1.4 水分及其他贮存条件 SD中水分的残留会加快分子的迁移率,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Tg值是药物分子迁移率高低的分界线),致使SD中无定形状态的药物重结晶的速率和范围增大[35]。

因而SD的干燥对其保持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温度、湿度、光照、杂质均对SD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3.2 提高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方法 (1)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36]:张娟等[37]通过应用VA64、S630、PEG6000、Soluplus四种亲水性不同的载体材料制备联苯双酯SD,结果显示不同亲水材料制备的SD均可提高药物的溶出度,其中Soluplus最为显著,优先应用。

(2)适宜的制备方法及工艺:Patterson等[38]以PVP/VA64和PVP/VA37为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法和热熔挤压法制备卡马西平和双嘧达莫SD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制得相应的SD,但组分间的溶解度参数差异较大,显示不同方法制备的SD存在明显差异。

(3)严格控制贮存条件:因大部分的SD的载体材料多为亲水性材料,吸湿性较大,吸收水分后可降低SD的Tg值。

另外,水可能竞争药物与载体的结合,抑制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促发相分离[39]。

4 展望
SD为现代剂型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重要手段,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因载体材料种类和性质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全面考虑药物的特性而选择最适宜的载体材料,并需要对其增溶的机制、药物与载体的理化性质及相互作用、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JournalofBaotouMedicalCollege,Jun,2020,Vol.36,No.6
表征技术的改进做更深的研究,同时还要考虑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实际溶解度与溶出效果以及副作用等,有助于全面阐明药物的结构和溶出机理。

其中限制SD更加广泛应用的稳定性问题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相关实验,加深老化的机制研究,促使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后利用该技术可得到更为广泛的商业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范珠,李永吉.中药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 SekiguchiK,ObiN.Studiesonabsorptionofeutecticmix ture.I.Acomparison0fthebehaviorofeutecticmixtureofsulfathiazoleandthatofordinarysulfathiazoleinman[J].
ChemPharmBull,1961,9(11):866-872.
[3] CidAG,SimonazziAl,PalmaSD,etal.Soliddispersiontechnologyasastrategytoimprovethebioavailabilityof
poorlysolubledrugs[J],TherDeliv,2019,10(6):363-
382.
[4] ModiA,TayadeP.EnhancementofDissolutionProfilebySolidDispersion(Kneading)Technique[J].AAPSPharm
SciTech,2006,7(3):E87-E92.
[5] OzekiT,YuasaH,KanayaY.Applicationofthesoliddis persionmethodtothecontrolledreleaseofmedicine.IX.
Differenceinthereleaseofflurbiprofenfromsoliddisper sionswithpoly(ethyleneoxide)andhydroxypropylcellulose
andtheinteractionbetweenmedicinepolymers[J],IntJ
Pharm,1997,155(2):209-217.
[6] CilurzoF,MinghettiP,CasiraghiA,etal.Characterizationofnifedipinesoliddispersions[J].IntJPharm,2002,242
(1-2):313-317.
[7] ShahTJ,AminAF,ParikhJR,etal.ProcessOptimiz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loxamerSolidDispersionsofa
PoorlyWater-solubleDrug[J].AAPSPharmSciTech,
2007,8(2):E1-E7.
[8] LeunerC,DressmanJ.Improvingdrugsolubilityfororalde liveryusingsoliddispersions[J].Eur.JPharmBiopharm,
2000,50(1),47-60.
[9] ZijlstraGS,RijkeboerM,JanvanDroogeD,etal.Charac terizationofcyclosporinesoliddispersionforinhalation[J].
AAPSJ,2007,9(2):E190-E199.
[10] SerajuddinATM.Soliddispersionofpoorlywater-solubledrugs:Earlypromises,subsequentproblems,andrecent
breakthroughs[J].JPharmSci,1999,88(10),1058-
1066.
[11] SinhaS,BabootaS,AliM,etal.Soliddispersion:Anal ternativetechniqueforbioavailabilityenhancementofpoorly
solubledrugs[J].JDisperSciTech,2009,30(10):
1458-1473.
[12] 谭佳威,孙如煜,曾滟棱,等.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8):1182-
1188.
[13] TakeuchiH,NagiraS,YamamotoH,etal.Soliddisper sionParticlesoftolbutamidepreparedwithfinesilicaparti
clesbythespraydryingmethod[J].PowderTechnology,
2004,141(3):187-195.
[14] 张惠平,向大雄,罗杰英,等.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07-
810.
[15] 巴娟,张勇军,邓桦,等.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物相鉴定[J].中国兽药杂志,2019,53(1):44-49.[16] 蒋艳荣,张振海,陆艳,等.丹参酮ⅡA二元载体固体分散体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0):1383-
1387.
[17] 王冰,黄晓斌,赵姗,等.联合载体用于改善白藜芦醇固体分散体性能[J].应用化学,2016,33(12):1383-
1388.
[18] 刘畅,周俊杰,符华林,等.尿素/PVPk30联合增加氟苯尼考溶解度的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17,45(8):29-35.
[19] WeutsI,KempenD,SixK,etal.Evaluationofdifferentcalorimetricmethodstodeterminetheglasstransitiontem
peratureandmolecularmobilitybelowTgforamorphous
drugs[J].IntJPharm,2003,259(1-2):17-25.[20] 董雅芬,胡滨,杨秋娅,等.固体分散体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5,23(1):51-54.
[21] GeninaN,HadiB,LbmannK.Hotmeltextrusionassol vent-Freetechniqueforacontinuousmanufacturingof
drug-Loadedmesoporoussilica[J].JPharmSci.2018,
107(10),149-155.
[22] GaoNN,GuoMR,FuQ,etal.Applicationofhotmeltextrusiontoenhancethedissolutionandoralbioavailability
ofoleanolicacid[J].AsianJPharmSci,2017,12,66-
72.
[23] SathigariSK,RadhakrishnanVK,DavisVA.etal.Amor phous-Statecharacterizationofefavirenz—Polymerhot-
meltextrusionsystemsfordissolutionenhancement[J].J
PharmSci,2012,101(9):3456-3464.
[24] AbuzarSM,HyunSM,KimJH,etal.Enhancingthesol ubilityandbioavailabilityofpoorlywater-solubledrugsu
singsupercriticalantisolvent(SAS)process[J].IntJ
Pharm,2018,538(1-2):1-13.
[25] AdeliE.Theuseofsupercriticalanti-solvent(SAS)techniqueforpreparationofirbesartan-Pluronic?F-127
nanoparticlestoimprovethedrugdissolution[J].Powder
Technol,2016,298:65-72.


1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JournalofBaotouMedicalCollege,Jun,2020,Vol.36,No.6
[26] YuDG,LiJJ,WilliamsGR,etal.Electrospunamorphoussoliddispersionsofpoorlywater-solubledrugs:Areview
[J].JControlRelease,2018,292:91-110.
[27] DémuthB,FarkasA,PatakiH,etal.Detailedstabilityinvestigationofamorphoussoliddispersionspreparedby
single-needleandhighspeedelectrospinning[J].IntJ
Pharm,2016,498(1-2):234-244.
[28] SunNY,WeiXL,WuBJ,etal.Enhanceddissolutionofsilymarin/polyvinylpyrrolidonesoliddispersionpellets
preparedbyaone-stepfluid-bedcoatingtechnique[J].
PowderTechnol,2008,182(1):72-80.
[29] SieprS,LueckelB,KramerA,etal.Strategiesfordesignofhydrophilicmatrixtabletswithcontrolledmicroenviron
mentalpH[J].IntJPharm,2006,316(1-2):14-20.[30] 马艳秋,曲韵智,李津明.固体分散体老化现象与抗老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6):442-
446.
[31] ManiruzzamanM,RossSA,IslamMT,etal.Increaseddissolutionratesoftranilastsoliddispersionsextrudedwith
inorganicexcipients[J].DrugDevIndPharm,2017,43
(6):947-957.
[32] 王文月,陈菊明,庄珊珊,等.防止固体分散体老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1858-
1861.[33] 张守德,衷友泉,赵国巍,等.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49(4):433-439.
[34] 单冬媛,裴英,孟晴,等.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J].中成药,2017,39(4):719-723.
[35] AndronisV,YoshiokaM,ZografiG.Effectsofsorbedwa teronthecrystallizationofindomethacinfromtheamorphou
state[J].JPharmSci,1997,86(3):346-351.
[36] DaniP,PuriV,BansalAK.Solubilityadvantagefroma morphousetoricoxibsoliddispersions[J].DrugDevInd
Pharm,2014,40(1):92-101.
[37] 张娟,徐丽双,张妍,等.联苯双酯固体分散体处方及体外性质评价[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7,34(1):7
-13.
[38] PattersonJE,JamesMB,ForsterAH,etal.Meltextrusionandspraydryingofcarbamazepineanddipyridamolewith
polyvinylpyrrolidone/vinylacetatecopolymers[J].Drug
DevIndPharm,2008,34(1):95-106.
[39] MarsacPJ,RumondorAC,NivensDE,etal.Effectoftemperatureandmoistureonthemiscibilityofamorphous
dispersionsoffelodipineandpoly(vinylpyrrolidone)[J].
JPharmSci,2010,99(1):169-185.
(收稿日期:2020 03 06
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櫂
)(上接第125页)
睡是否与辛伐他汀有关,曾有文献报道服用辛伐他汀后出现抑郁及嗜睡的案例[2],因此患者出现嗜睡很可能与辛伐他汀有关。

辛伐他汀常见的肌肉损害主要以CK升高伴或不伴乏力、肌肉酸痛临床症状常见。

横纹肌溶解是肌肉事件中最为严重的[3]。

对于高龄患者,由其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重视肌肉相关事件的潜在风险[4],应及时给予停药及相关有效处理,一般CK在3~10ULN建议停药;若肾功能受损且CK>10ULN时应怀疑横纹肌溶解症,需停用他汀类药物。

是否重新启动他汀类药物应权衡利弊,若临床需要,建议该患者可待CK降至<1ULN且症状消失后从小剂量重新开始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并密切监测症状和CK水平,逐渐增至最大剂量[5]。

为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尤其当存在高龄、虚弱、多系统疾病等易患因素时,医生和药师应引起重视,首先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用药史,药师应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用药的风险,服用他汀类药物应注意关注有无肌痛、肌无力、乏力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应定期监测肝肾功及肌酸激酶,同时避免多种药物联用发生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NewmanCB,PreissD,TobertJA,etal.StatinSafetyandAssociatedAdverseEvents: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J].ArteriosclerThrombVascBiol,2019,39(2):e38-e81.
[2] 王欣.辛伐他丁导致抑郁及嗜睡1例[C].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
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筹备组,2009:313.
[3] ChienSC,ChenPS,HuangYH,etal.2019TaiwanSocietyofLipidsandAtherosclerosisexpertconsensusstatementon
statinintolerance[J].JFormosMedAssoc,2019,118
(10):1385-1392.
[4] 衣淑珍.辛伐他汀相关肌酸激酶升高和肝功能异常[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1):42-43.
[5] 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组.他汀类药物安全性评价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1):890-
894.
(收稿日期:2020 04 05)



包头医学院学报2020年6月第36卷第6期 JournalofBaotouMedicalCollege,Jun,2020,Vol.36,No.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