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统计质量—— 、统计质量 是用统计学的观点、方法,将用户要求与生产工艺条件 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以产品的总体质量、平均质量和质量分 布范围所表示的质量。 3、设计质量和实际质量—— 、设计质量和实际质量 设计质量:是指设计时计划要达到的质量(如所提供的说明 书)。 实际质量:是指产品实际达到的质量。 4、自然质量—— 、自然质量 是指商品与特定技术标准的符合程度。强调的是商品的自 然属性。
“潜在要求”——通常是被转化了的有关规定。如:准 潜在要求” 潜在要求 则中的特征和特性。包括:人和社会对商品的实用性、 适性性、安全性、卫生性、耐用性、维修性、有效性、 审美性、经济性、信息性等性能的人为期望。 “需求”——是动态的,在许多情况下,是会随时间而 需求” 变化的。这就要求有关的法律、法规要不断的、定期或 不定期的修改和完善。 “特性”——是指不同类别商品所特有的性质。是商品 特性” 一旦形成就客观存在的质量特性。如物理特性、电学特 性等 * 现代商品质量观:自然质量、无形质量、社会质量 即广义的商品质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信息性—— 是指消费者有权获得的商品的有用信息。 是指消费者有权获得的商品的有用信息。 7. 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 是指对商品的生产、加工、应用等情况的跟踪能力。 是指对商品的生产、加工、应用等情况的跟踪能力。 (四) 对食品商品的质量要求 四 1. 安全卫生性——即无害性。 即无害性。 什么是无害?——正常人的适量食用。
以“质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一主题来改善经 济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 技术人才。“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许 多企业的宗旨,为使自己的而且看成是威胁人类社 会安全和生存环境的“防御力量”,把质量改进看 成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能源、提高生产率、减少 次品、废品损失、增加社会效益的良策,为此朱兰 提出了“质量堤坝”的概念。 我国已提出了“质量兴国”的战略方针。 “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体” 商品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 重要标志。商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 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高低。商品经济活动中 “质量是商品的生命
食品中含有害物质主要有: 食品中含有害物质主要有: 化学物质
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设备、容器等的重金属污染( ①三废(废气、废水、废渣)、设备、容器等的重金属污染(铅、 砷等) 如白酒的生产、食品的包装等。 汞、砷等)。如白酒的生产、食品的包装等。我国食品卫生标准 中规定:白酒、食盐等食品中: 毫克/千克 毫克/千 中规定:白酒、食盐等食品中:铅≤1毫克 千克;砷≤0.5毫克 千; 毫克 千克; 毫克 蛋等)≤0.05毫克 千克。 毫克/千克 汞(肉、油、蛋等 肉 毫克 千克。
3. 审美性——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属性。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属性。
4. 耐用性(寿命)和可靠性 —— 耐用性(寿命) 包括两个方面: 包括两个方面: 商品寿命——是体现商品能按规定用途正常工作的时间 是体现商品能按规定用途正常工作的时间 商品寿命 性特征。 性特征。 可靠性——是指商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 是指商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 可靠性 功能的能力。 功能的能力。 它与商品的稳定和无故障性联系在一起。可靠性通常包括 耐久性、易维修性和设计可靠性。 5. 经济性—— 经济性包括两个方面: 经济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统一在“物美价廉”基础上的最适质量( 一是统一在“物美价廉”基础上的最适质量(优质与低成本 的统一)。 的统一)。 二是商品价格与使用费用的最佳匹配。 二是商品价格与使用费用的最佳匹配。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 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三无产品”不是法律概念,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通俗的名词了。一般是指无生 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以及无生产厂名称。也有说法是:三无 产品是无生产厂名,二无生产厂址,三无生产卫生许可证编码的产品。还有说是无 厂名,无地址,无商标。 一般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必须有中文厂名,中文厂址、 电话、许可证号、产品标志、生产日期、中文产品说明书、如有必要时还需要有 限定性或提示性说明等等,凡是缺少的均视为不合格产品。上述要求缺少其中之 一,均可视为“三无产品”。 如果相关产品是厂家在生产并进入流通,或商家在出售中,均可向质量监督 局、工商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举报。如果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这样的产品,则可根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一赔一。
第二讲 商品质量与商品质量管理
课前问题: 课前问题:
1. 商品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是由什么 决定的? 2. 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与商 品使用价值有什么关系?
一、商品质量
(一) 商品质量概念 1、“狭义”商品质量 、 狭义” “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适合其用途所需要的各种性能的综 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 合。” 对其理解要注意两点: 对其理解要注意两点: (1)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用途”。 )任何商品都有一定的“用途” (2)任何商品的有用性都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 )任何商品的有用性都是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 根据以上对商品质量的分析, 狭义的商品质量” * 根据以上对商品质量的分析,“狭义的商品质量”描述 的是“商品的内在质量” 强调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的是“商品的内在质量”。强调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衡量的 是商品的实用性、耐用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性能。 是商品的实用性、耐用性、舒适性、安全性等性能。
5、经济质量—— 、经济质量 是指以“经济的方式”取得的质量,是“优质与低成本的统 一”,是企业和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所真正需要和追求的质量。 6、社会质量—— 、社会质量 是指商品满足全社会利益的程度。是商品在生产、流通、消 费过程中对社会道德、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影响程度。 教材中对商品质量概念的描述: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 教材中对商品质量概念的描述: 规定和隐含的要求(或需求)的程度。 理解: 理解: “规定”——是指国家或国际有关的法规、质量标准、双方合 规定” 同要求等人为的规定。强调的是人为的规定。
(一)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的重要意义
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的重要性 朱镕基总理在1999年12月的“全国质量管理会议”上签发了一个 很长的批示,并指出:“放任假、冒、伪、劣,国家就没有希望。” 有人说:“假、冒、伪、劣产品所造成的危害仅次于毒品。” 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朱兰(J.M. Juram)考察了日本经济以后 说:“日本经济的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 一个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形成。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 质量,并正在寻求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全球所追求的目标。究其原因 现代经济的特点是:交流技术、互通有无、共同提高。为此就要形成一 个相互交换产品、资源和服务的国际环境即国际经济一体化。而质量则 是进入这个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支柱。
③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食品色素、 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甜味剂、食品色素、 香料、调味剂、酸味剂、漂白剂、凝固剂、疏散剂、 香料、调味剂、酸味剂、漂白剂、凝固剂、疏散剂、增 稠剂、消泡剂、抗结块剂、品质改良剂等) 稠剂、消泡剂、抗结块剂、品质改良剂等)等、塑料包 装以及薰烤食物中苯并( ) 多环芳烃) 装以及薰烤食物中苯并(a)比(多环芳烃)。 ④其他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如硝酸盐、亚硝酸盐、 其他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如硝酸盐、亚硝酸盐、 亚硝基化合物等。 亚硝基化合物等。如使用硝酸盐肥料的农作物中硝酸盐 的含量较高,它们在还原菌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 的含量较高,它们在还原菌的作用下生成亚硝酸盐,亚 硝酸盐被血液吸收,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引起组织 硝酸盐被血液吸收,会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 缺氧中毒。许多食品如鱼、谷类中含有肿胺, 缺氧中毒。许多食品如鱼、谷类中含有肿胺,许多食品 在烹调中受热,蛋白质分解形成肿胺。 在烹调中受热,蛋白质分解形成肿胺。肿胺与亚硝酸盐 形成亚硝酸胺类化合物。 形成亚硝酸胺类化合物。
2. 营养价值高——具有营养价值是食品的主要用途。 具有营养价值是食品的主要用途。 3. 色、味、形俱佳
名词解释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 食品 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 食品添加剂 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 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 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 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 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 餐具等。 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 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保质期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 食物中毒 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 食品安全事故 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2、“广义”商品质量 、 广义” 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适合其用途,满足人和社会一定需要的 商品在一定使用条件下适合其用途, 各种性能和特性的综合。 各种性能和特性的综合。 理解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 *以上,所描述的是“商品的外在质量”,强调的是商品的“社 以上,所描述的是“商品的外在质量” 强调的是商品的“ 会属性” 所以, 会属性”。所以,广义的商品质量是内在商品质量和外在商品质量 的总和,是商品自然属性与商品社会属性的综合。 的总和,是商品自然属性与商品社会属性的综合。 此外要注意的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商品质量: 此外要注意的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商品质量: 1、真正质量和代用质量—— 、真正质量和代用质量 真正质量:商品真正的质量特征,也是消费者对质量的真正要求。 代用质量是用有关技术参数,间接反映真正质量特征的一些质量 特征。
氯等)对食品的污染——杀虫剂、 杀虫剂、 ②农药残留(磷、氯等)对食品的污染 农药残留( 杀虫剂 除草剂、 植物生长促进剂等。 有毒的农药有: 除草剂 、 植物生长促进剂等 。 有毒的农药有 : 有机氯 无机铜等。 ( 磷 、 汞 、 砷 、 氮 、 硫 、 氟 、 ) 无机铜等 。 对人体和 牲畜均有严重的毒害作用。污染方式很多: 直接喷洒、 牲畜均有严重的毒害作用 。 污染方式很多 : 直接喷洒 、 根部吸收、通过水源进入生物或人体、 通过食物链等。 根部吸收 、 通过水源进入生物或人体 、 通过食物链等 。 有资料显示: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其中, 有资料显示 : 农药对人体的危害 , 其中 , 90%是由食 是由食 物进入人体、10%是由空气和饮水进入人体。 物进入人体、 是由空气和饮水进入人体。 是由空气和饮水进入人体
1、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等于增加了社会财富。 2、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是改善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 3、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保证和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国家利益。
讨论:当前我国商品质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有害微生物 ;寄生虫等 寄生虫等 “绿色食品”——即安全、卫生、无污染的食品,具 绿色食品” 即安全、 绿色食品 即安全 卫生、无污染的食品, 体有三个衡量条件: 体有三个衡量条件: 食品的原料产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原料作物的生长过程及水、肥、土等条件必须 符合一定的无公害控制标准; 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要符合 的生产、加工、包装、 的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并经指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机构依据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检测合格。 机构依据我国食品卫生标准检测合格。
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
法制不健全。 法制不健全。 有法不依。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有法不依。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 市场秩序还比较混乱,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存在。 有些生产、经营者素质差、目光短浅。 有些生产、经营者素质差、目光短浅。
(三) 对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1. 适用性—— 是指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的) 是指商品为满足一定的用途(或使用目的)所必须具备的各 种性能。 种性能。 2. 安全性—— 是指商品在生产、 是指商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保证使用人和非使用人 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免遭危害的能力。 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免遭危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