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枫叶国际学校(小学部)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枫叶国际学校(小学部)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
(含答案)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牪这次,刘一首同学突然来了líng gǎn( ),再出奇招。
容不得片刻dān gē( ),他立即fān xiāng dǎo guì( ),寻出个小铁罐,反扣在地面上。
然后点燃biān pào( ),塞进罐底,“砰”的一响,铁罐直冲半空。
弟弟觉得bù kě sī yì( ),也跃跃欲试,nài hé( )危险系数太高,wéi kǒn g( )炸了手指,作无谓的“xī shēng( )”,便只能作罢。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牪A.篱.笆(lí)杂.技(zá)锄.草(cú)
牪B.剥.莲蓬(bāo)鸡冠.花(guān)朴.素(pú)
牪C.慰藉.(jí)奢侈.(chí)窥.视(kuī)
牪D.朦胧.(lóng)徜.徉(cháng)漫.灭(màn)
3.下列句子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牪A.秦兵马俑气势宏伟、规模弘大、结构严整,是让世人震撼的艺术精品群体。
牪B.葛修润站起来:“我想耽误一会儿大家吃饭时间,再谈谈白鹤梁的保护问题。
”这位身才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此刻面容极其凝重。
牪C.何先生的妻子决心要替丈夫血冤,要实现丈夫真正的愿望,她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办法。
牪D.当肺脏有病变,气管、支气管黏膜肿胀、充血或痉挛收缩时,管腔变窄,气体通过时会发出吹哨一样的哨鸣声。
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牪①雨来牺牲了吗?没有,他早就从水底游到别处去了。
牪②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乒乓球,玩得真开心。
牪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牪④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牪A.①反问②排比③比喻④拟人
牪B.①设问②排比③拟人④比喻
牪C.①设问②排比③比喻④拟人
牪D.①反问②排比③比喻④比喻
5.下面句子正确的是()
牪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
牪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
牪C.桑那沉静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牪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
6.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含义,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
牪还好,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牪A.列举的省略B.语意的跳跃C.说话吞吞吐吐D.引文的省略
7.下列名著的书名与作者等信息搭配正确的-项是()
牪A.《鲁滨逊漂流记》丹尼尔.笛福——法国
牪B.《骑鹅旅行记》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
牪C.《汤姆.索亚历险记》刘易斯.卡罗尔——英国
牪D.《爱丽丝漫游奇境》马克.吐温——美国
8.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牪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牪①购买车票的队伍长长的,轮到我得好久。
牪②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呢,心里十分着急。
牪③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
牪④站着站着,我想到《小学生守则》,感到很惭愧,悄悄退回原位。
牪A.①之前B.①一②之间C.②一③之间D.③一④之间
9.按要求写句子。
牪(1)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红了。
(用拟人手法改写句子)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2)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的心怎能不激动呢?(改为陈述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3)成群结队地鱼珊瑚丛在穿来穿去中。
(连词成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4)我认真改正了作业中不正确的错别字。
(修改病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5)仿写句子:如果我是一朵鲜花,就给人们带来一份温馨。
牪如果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6)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
(用关联词连句子)
牪___________________
牪(7)小蚂蚁必须搬家。
(改为双重否定句)
牪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牪(1)《迢迢牵牛星》一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_________》,它写的虽然是故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
牪(2)诗词让我们在古典文化中漫步,领略于谦“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学习郑燮“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的坚韧。
牪(3)一些传统习俗是有浓浓的寓意的:过年时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时吃鱼,寓意____________;元宵节吃元宵,寓意____________。
牪(4)《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一话题展开的。
牪(5)看到波浪翻滚的黄河水,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听见稻田里的蛙鸣,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闻着淡雅的菊花香,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学过的古诗词)
牪(6)孟子是__________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和孔子合称“____________________”。
11.转眼小学六年就要过去了,张老师为班上准备了一本毕业纪念册,要求大家在纪念册上为老师和同学写下自己的临别赠言。
请你设计一下,写上自己的肺腑之言。
牪(1)写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2)写给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言文阅读。
牪北人食菱①
牪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牪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牪【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牪A.其他人B.北人C.问者D.北人和问者
13、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牪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牪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牪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牪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14、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牪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牪B.菱角属于土产品。
牪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牪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15、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牪低头族
牪材料1:当代“低头族”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一个严重的现象。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躺在床上刷手机,走路刷手机,等公交刷手机,甚至上班开会也刷手机。
微博、微信、抖音等APP无情地吞噬着我们。
大众不断发声,呼吁“低头一族”回归正常生活,可收效甚微。
牪材料2:
牪
牪材料3:网络流行语
牪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牪16、下列不属于“低头族”的行为的一项是()
牪A.躺在床上刷手机B.走路刷手机
牪C.等公交刷手机D.用手机拍照
牪17、下列不属于做“低头族”带来的危害的一项是()
牪A.颈椎变形B.导致聋哑C.影响外貌D.影响视力
牪18、对材料3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牪A.玩手机容易引发意外事故。
B.玩手机影响了人的健康。
牪C.玩手机影响了人与人的交往。
D.玩手机影响了人的生死。
牪19、请你给“低头族”提两条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牪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牪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牪有些人
牪张晓风(台湾)
牪(1)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牪(2)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
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牪(3)“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牪(4)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牪(5)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
牪(6)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牪(7)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
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的多。
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牪(8)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牪(9)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牪(10)“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牪(11)“能。
”那个胖女人说。
牪(12)“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我们又有什么证据呢?”
牪(13)“啊!”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我们是不敢的。
”
牪(14)她说“不敢”两字的时候,那种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
牪(15)她的脸,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
牪(16)有一个夏天,中午,我从街上回来,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牪(17)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黎黑的脸曲扭如一截枯根,不知在忍受什么?
牪(18)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
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牪(19)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地漠然离去。
牪(20)那个人是谁?我不知道,那天中午他在眩晕中想必也没有看到我,我们只不过是路人。
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的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
牪(21)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不能献出一点手足之情,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何以怀着那么可耻的自尊?如果可能,我真愿再遇见他一次,但谁又知道他在哪里呢?
牪(22)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度错过。
牪(23)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牪(24)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
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
牪(25)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无忧的岁月至此便渺茫了,谁能预测自己在考场后的人生?
牪(26)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而在考场上出现,是颇令人感到意外的。
牪(27)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了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
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来未曾那么心领神会过。
泥土的大地可以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可以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我第一次懂得,他使我在书本上的朱注之外了解了所谓“君子谋道”的精神。
牪(28)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
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牪(29)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我能记得国文老师所填的许多小词,却记不住代数老师的名字,心里总有点内疚。
如果我去母校查一下,应该不甚困难,但总觉得那是
不必要的,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牪20、文中写了哪些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21、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我”能清晰地记得“有些人”?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22、文章第七段说“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的多”,你认为女老师教给了我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23、认真阅读(9)-(15)段,说说米店的胖女人敬畏的到底是什么?而米店胖女人的一声“不敢”,让作者感慨“为什么其他的人竟无所畏惧呢”!请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那种“无所畏惧”的人的看法。
牪__________________
牪24、文中写了“我”遇到路边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的事,看起来和上下文内容似乎不一致,能删去吗?为什么?
牪___________________
牪25、作者对几个人物的描写三言两语,各具特色。
请你任选两个人物,谈谈她们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将其表现出来的?
牪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习作。
牪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牪、家乡是一个人的出生地,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家乡都会成为游子心中最深的思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乡村振兴建设,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
请你展开自己的想象,以“未来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清楚家乡的变化,想象合理,语句通顺。
(2)牪、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参加竞赛、服务社区、学做家务……我们的生活处处是课堂。
这些不一样的课堂能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能增进友谊、净化心灵……请你以“生活里的别样课堂”为题,写一篇作文。
牪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书写整洁,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灵感耽搁翻箱倒柜鞭炮不可思议奈何唯恐牺牲
牪【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牪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
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牪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耽”“炮”“奈”“牺”这几个字。
牪“耽”字是由“耳”和“冘”组成,右部的“冘”字不要写成了“尤”或其他字。
牪“炮”字的部首是“火”,与燃烧有关,不要写成了其他部首。
牪“奈”字是由“大”和“示”组成,下部的“示”字不要漏写或错写笔画。
牪“牺”字是由“牜”和“西”组成,右部的“西”字不要写成了“酉”字。
2.D
解析:D
牪【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识记。
牪A.“锄草”的“锄”读音为chú。
牪B.“朴素”的“朴”读音为pǔ。
牪C.“慰藉”的“藉”读音为jiè;“奢侈”的“侈”读音为chǐ。
牪D.读音正确。
3.B
解析:B
牪【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牪B.才——材
4.C
解析:C
牪【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
牪①自问,自答,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牪②三个“有的”构成一样的句式,是排比修辞手法。
牪③把“芦花”比作“白雪”是比喻。
牪④“架子十足”“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赋予鹅人的行态、想法,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修改病句。
牪①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
牪②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
牪③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牪④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牪A.用词不当。
选项中的“冷清”应改为“冷静”。
牪B.用词不当。
选项中的“爱抚”应改为“爱戴”。
牪C.正确。
牪D.用词不当。
选项中的“珍爱”应改为“珍惜”。
6.B
解析:B
牪【解析】略
7.B
解析:B
牪【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作者。
牪A.《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
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牪B.《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牪C.《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牪D.《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数学家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
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直到最后与扑克牌王后、国王发生顶撞,急得大叫一声,才大梦醒来。
这部童话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语言,昂然的诗情,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遍了全世界。
8.C
解析:C
牪【详解】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牪结合句子“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她身旁,趁势站在她前边。
”可知前面的句子应为:就在这时,我看见我的同桌站在队伍的前面,好像在向我打招呼。
9.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都红了脸。
看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我们的心无比激
动。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穿来穿去。
我认真改正了作业中的错别字。
一缕阳
光就给人们带来一丝甘甜音乐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陶冶人的性情。
小蚂蚁不得不搬家。
牪【详解】(1)本题考查拟人句。
牪拟人是一种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
牪本题可以把“苹果红了”拟人化,如: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露出了红红的笑脸。
秋天来了,果园里的苹果羞红了脸。
牪(2)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牪本题将反问语气词“怎能”去掉,将否定词“不”改为“无比”,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牪(3)本题考查连词成句。
牪本题可按照“谁在哪里做什么”的思路去连接,主语为“鱼”,地点是“珊瑚丛”,做什么“成群结队地穿来穿去”,连接起来为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穿来穿去。
牪(4)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牪本题错在重复啰嗦。
“不正确”和“错别字”表达意思一样,重复,应将“不正确”删掉。
牪(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牪观察例句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说法。
句式特点为:如果我是……,就给人们带来……。
牪如:如果我是一泓清泉,就给人们带来一丝甘甜。
牪(6)本题考查关联词。
牪句子“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与“音乐能陶冶人的性情”之间存在递进的关系,故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还……”。
牪(7)本题考查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牪双重否定句是指一种句式,即否定两次,表示肯定的意思。
牪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双重否定词。
常见的双重否定词有“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无不”、“没有不”、“非……不可”等。
牪本题中可以把“必须”改为“不得不”。
10.牛郎织女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尔东西南北风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九曲黄河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战国儒孔孟
牪【详解】本题考查习俗寓意,名人,课内古诗、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牪(1)汉乐府《迢迢牵牛星》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因此,它取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反映了现实的生活。
牪(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出自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是写人,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牪“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代诗人郑燮的《竹石》,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
牪(3)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表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元宵节吃元宵,寓意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等。
牪(4)《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牪(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句诗描绘了听到了稻田里的蛙鸣的情景。
牪“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这句诗与题目“闻着淡雅的菊花香”情景相符合。
牪(6)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11.敬爱的老师,时间是多么匆匆啊!匆匆中,我们走进小学的课堂;匆匆中,我们又
要离开校园,离开您!六个春秋我们在一起,每一次游戏,每一次辩论……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它们将化作美好的记忆,珍藏在我心中。
牪【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口语交际。
牪结合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礼貌用语进行作答即可。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牪祝福语应该是健康向上的,可以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不舍,可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尊敬之情,可以表达对同学的真诚祝福。
例如:(1)再见,敬爱的老师,是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为我们开启智慧的门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您的哺育深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
(2)再见,亲爱的同学,我们彼此都把友谊的种子播进心田,在朝夕相处中,我们一道成长。
请记住我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让友谊地久天长!12.B
解析:12、B
13、C
14、A
15、文中的北人不懂装懂,还强词夺理,是一个可笑的人。
牪【分析】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13.D
解析:牪16、D
牪17、B
牪18、C
牪19、不要过度依赖手机,规划好使用手机的时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要多跟朋友交流,多跟大自然接触,多参加户外运动。
牪【分析】
牪16、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理解与分析。
阅读材料二可知:“低头族”最大的特点就是低着头刷手机,用“手机拍照”不属于低头族的行为。
牪17、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二可知“低头族”的危害有:影响视力、影响人身安全、导致颈椎变形、导致心理疾病、容易长双下巴、皮肤容易松弛。
并不会导致耳聋。
牪18、本题考查的是课文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材料三可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出现在你面前想跟你交流的时候,你却只顾着自己玩手机,从而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牪19、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
要给“低头族”提出合理的建议,就要从“低头族”的危害说起,它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还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那么就要建议他们要少依赖手机,多与朋友交流,从中给出合理的建议即可。
14.牪20、1.小学女老师挖掘出我的自信;2.米店老板对诚信的敬畏;。